下载此文档

读书报告会.doc


文档分类:办公文档 | 页数:约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读书报告会材料
开卷有益,自取其乐
自学校为我们青年教师购买了一批读物后,我就一直在断断续续的看《在学校教育中学作研究》这本书,当然也没有全篇通读,因为这本书的内容有点大学教科书的味道,直言吧,也主要是为了应付平时的读书笔记,所以只是看着目录挑选一些篇章读的。但还真是应了那么一句话:开卷有益,尤其是在有关教育经验总结这一章,我读过之后确实深有体会。
     要作教育研究,尤其是在教育一线的教师们想要进行教育研究,都拥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那就是可以直接获取经验。可是直接获取的经验往往都只是得一时而用一时,或者说其具有偶然性和特殊性,这种经验是不具有科学性的。倘若能将这直接获取的教育经验以科学的理论方法加以归纳、整理,分析其现象与本质,偶然与特殊,这就能够使得那些直接经验得以升华,甚至具有指导性和代表性。
    那么,具体而言应如何达到上述目标呢?书本上说了很多有关教育经验总结的渊源、特点、种类、作用、意义、原则等,可当我翻到最想看的具体方法时,发现竟然还是在拐弯抹角的谈所谓的“重视实践、重视积累”等等,这才使我恍然大悟,原来当你在看这本书的那一刻就是在进行积累,当你能停下来想一想并将其重点内容记下来或是将你的此刻感悟记下的时候就是在实践。当然,仅仅如此是远远不够的,按照书上所言,这只是系统性工程的细枝末节,完全够不着核心,只有将直接获取的经验进行论证并加以实践检验后才算作是研究有所成果。
综上所述,要让我们现在这些青年教师在教学中做研究,至少我认为自己还需要更多的沉淀,甚至说是无稽之谈,之所以这样否定自己是因为,在通读了冯友兰的《中国哲学简史》之后,越发觉得自己的知识面实在是太过浅薄。哲学博大精深,而自己的所学连皮毛都称之有过了。不得不承认,书籍真是人类的朋友,尤其是我们青年人的朋友。下面我就重点与大家分享一下通过阅读《中国哲学简史》这本书的一些感悟。
首先大致谈谈对这本书的整体感悟吧!这本书原本是冯友兰先生1947年在美国宾西凡尼亚大学讲课的英文讲稿,后由其学生涂友光翻译成中文出版。可能后来对其原本还有些大家进行了翻译出版,单就涂又光的译本,我认为更有阅读的价值,因为通过查阅得知涂友光正是冯友兰的得意弟子,其译文应该是更能够符合原著者的本意。既然如此,作为读者,我们就更应该庆幸有这好作品流于世间了。书的封面上就有韩国总统朴槿惠对本书的评价,在此想与大家分享:在我最困难的时候,使我重新找回内心平静的生命灯塔的是中国著名学者冯友兰的著作《中国哲学简史》。从此评价中,我们应该就能看出该书具有这样的功能:生命的灯塔。换一句话说就是,作为一本介绍哲学的读本,它使人平静,给人希望和启示。
其次,这本书虽说是简史,但若是通读之后带给你的启发可就不简单了。我们可以先看看它的内容简介:《中国哲学简史》打通了古今中外的相关知识,以宏观开阔的视野对中国哲学进行了深入浅出、融会贯通的讲解。在有限的篇幅里融入了对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精神、智慧等方面的理解,融会了史与思的智慧结晶,洋溢着人生的睿智与哲人的洞见……启迪现实人生的入门书。而本书对我启发最大之处正是其竟能够在有限的篇幅内能够融入如此之多的智慧。作者在本书自序部分提到:
“良史必有三长:才、学、识。学者,史料精熟也;识者,选材精当也;才者,文笔精妙也。”虽然本书是译文,但可以想象,其原著也定可称为良

读书报告会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mh900965
  • 文件大小33 KB
  • 时间2018-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