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汉字文化讲稿(1概述、全校公选) 】是由【3827483】上传分享,文档一共【54】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汉字文化讲稿(1概述、全校公选)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Your name
第一讲
汉字文化讲稿
Adjust the spacing to adapt to Chinese typesetting
何谓“和谐”?如何“和谐”?古人在造字的时候就已经为我们很好地诠释了“和谐”的基本涵义。“和”字,即“禾”加“口”,意为天天有饭吃。基本的生活保障是和谐的前提和基础。建设和谐校园就要关心师生员工的生活。“谐”字,是“言”加“皆”,意为人人有话讲,就是说要有基本的民主权利,这是和谐的保证。当然,构建和谐校园仅仅靠这两方面是不够的,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的努力。
和:相应也,从口,禾声。(口部)
01
“唱和”的本字。
02
先秦时,也可与“和谐”意的“龢”相通。但在正式场合作“龢”,“和”为俗字。
03
龢(hé):调也,从龠(yuè),禾声。和谐、协调。龠:乐之竹管,三孔,以和众声也。
04
壹
金文:西周青铜器《史孔盉》(3000年前)“史孔之宝和,子子孙孙永宝用。”
贰
“盉”。《说文》五上《皿部》:“盉,调味也。”段玉裁注:“调声曰龢,调味曰盉。今则‘和’行而‘龢’、‘盉’皆废矣。”
叁
青铜器中有名“盉”者,王国维认为“盖和水于酒之器,所以节酒之厚薄者也。”此义也作“和”。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和字舞”:“金文”-“小篆”-“宋体楷书”三种字体来表现“和”字形体的历时演变,并由此展示了中华文明“和”的历史底蕴和时代精神 。
从文字学的视角来看,古代语言文字中“和”字并非“和谐”一词中“和”的本字。
谐:协调,从言,皆声。《书·舜典》:八音克谐,无相夺伦。
照:日、刀、口、灬。
由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组织研制的语言文字规范《汉字应用水平等级及测试大纲》近日发布,即将由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并从2007年2月1日起试行。
02
《汉字应用水平等级及测试大纲》
01
具体标准
01
能否按照国家颁布的汉字字形、读音方面的规范正确识别和使用规范汉字
02
能否依据权威工具书所载的汉字普通话读音和现代汉语义项准确识别和使用规范汉字。
03
测试范围
1
《汉字应用水平测试字表》中的5500字。
2
汉字应用水平等级共分三级,由高至低依次为一级、二级和三级。
3
测试表还按汉字的常用程度和相关人群识别率等划分为甲、乙、丙三个子表。
4
汉字文化讲稿(1概述、全校公选)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