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辽宁省大连协作学校2022-2023学年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doc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11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1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1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辽宁省大连协作学校2022-2023学年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是由【286919636】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1】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辽宁省大连协作学校2022-2023学年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2022-2023学年八上物理期末模拟试卷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单选题
1.异丁烷和甲基丙烷作为新的制冷剂,已经代替氟利昂成为电冰箱中新的热量“搬运工”(较多的氟利昂会破坏大气中的臭氧层) ,当液态制冷剂进人电冰箱的冷冻室后,吸走热量,此时制冷剂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熔化 B.液化 C.升华 D.汽化
2.一瓶矿泉水放在冰箱冷冻室里,过一段时间,水全部结成冰,则水结冰后
A.质量变大 B.体积变大 C.密度变大 D.密度不变
3.关于望远镜的物镜和目镜的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望远镜目镜的作用相当于投影仪镜头
B.望远镜目镜的作用相当于照相机镜头
C.望远镜物镜的作用相当于照相机镜头
D.望远镜物镜的作用相当于放大镜
4.下列关于机械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绝对的
B.只能选静止不动的物体作为参照物
C.研究机械运动不一定都要选参照物
D.选择不同参照物,对同一物体在同一运动过程的描述可能是不同的
5.如图所示,筷子在水中看起来向上偏折,下列能正确解释此现象的光路图是 (  )
A. B. C. D.
6.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白光是单色光
B.光的三元色是红、绿、蓝
C.宇航员在太空看到的月亮是光源
D.红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使荧光物质发光
7.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凝华的是( )
A.春天,河里的冰雪消融 B.夏天早晨,花草上附着露水
C.深秋的早晨,大雾弥漫 D.冬天的早晨,霜打枝头
8.分别由不同物质组成的三个实心体a、b、c,它们的体积和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质a的密度最大
B.×103g/cm3
C.物质c的密度是a物质的四倍
D.物质a、b、c的密度都与它们的质量、体积有关
二、多选题
9.沏茶时,玻璃杯的杯壁上常会出现水雾,一段时间后,水雾又消失了.关于这种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雾出现在玻璃杯的外壁上
B.水雾出现在玻璃杯的内壁上
C.“出现水雾”是液化现象,“水雾消失”是汽化现象
D.“出现水雾”是熔化现象,“水雾消失”是升华现象
10.截面为正方形、中空部分为椭圆形的玻璃体如图所示.则这个玻璃体( )
A.可以看做两块凹透镜 B.可以看做一块凸透镜
C.对图示光束具有发散作用 D.对图示光束具有汇聚作用
三、填空题
11.,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是______m,她向后退的过程中,像的大小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2.某氧气瓶中装有密度为的氧气,给急救的新冠肺炎病人供氧用去一半,则瓶内剩余氧气的密度为___________。疫情当前市面上大部分测体温用的测温枪利用的是___________(填“红外线”或“紫外线”);冠状病毒颗粒直径为60~200___________(填“mm”或“nm”)。
13.有甲、乙、丙三辆小车,它们运动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运动速度相同的小车是_____.若某两地相距6000m,丁小车在前一半路程中以30m/s的速度行驶,后一半路程以20m/s的速度行驶,那么丁车全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_m/s.
14.小李司机看到桥头路牌标志如图所示,标志中“40”表示______;“10t”表示______。
15.如图所示温度计的示数是_____℃。
16.一束光在空气与某液体的界面处发生了反射和折射现象,其光路如图所示.界面上方为________(选填“空气”或“液体”);折射角=________
四、作图、实验探究题
17.如图所示,请在图中作出蜡烛发出的两条光线通过透镜之后的出射光线。
(____)
18.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画出图中物体AB在平面镜MN中成的像.
19.(10分)如图所示是测量小车沿斜面下滑过程中平均速度的实验:
(1)实验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有秒表和______。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______(选填“陡”或“缓”)。
(3)小车沿斜面下滑的过程中,速度的变化情况是______(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4)图中秒表的1格表示1秒,甲、乙、丙分别对应了小车在起点、中点、终点位置的时间。其中s1=90cm小车长10cm,则小车通过全过程的平均速度v=______m/s。
五、计算题
20.(6分)一烧杯盛某种液体,分别两次测得液体体积V和液体与烧杯共同质量的数据m如图所示,由图求:
(1)该液体密度是多少?
(2)烧杯质量是多少?
21.(6分)一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做直线运动,其v﹣t图象如图所示,在第10s时速度达到20m/s,通过的路程为120m。求:
(1)在0﹣10s内汽车的平均速度;
(2)在10﹣20s内汽车运动的路程;
(3)汽车在整个20s内的平均速度。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D
【详解】液态的制冷剂吸收热量从液态变成气态,此过程为汽化过程,汽化吸热。故D符合题意。
2、B
【详解】A.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由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决定,不随物体的位置、状态、形状的变化而变化,所以水结冰后质量不变,故A错误;
BCD.根据密度的计算公式即可知,质量一定时,冰与水相比密度变小,则冰的体积变大,故B正确、C、D错误;
3、C
【详解】望远镜是由两组凸透镜组成的,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做目镜,靠近被观测物体的凸透镜叫做物镜,用来观看远处物体的;物镜相当于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故选C。
4、D
【详解】A.物体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A说法错误;
B.静止和运动的物体都能作为参照物,B说法错误;
C.研究机械运动一定都要选参照物, C说法错误;
D.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同一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的情况可能不同,D说法正确。
5、C
【详解】AB.看到筷子水中的部分向上偏折,此时筷子水中部分的光线是入射光线,空气中的光线是折射光线,故A、B不符合题意;
CD.光从水中斜入空气时,传播方向远离法线,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我们逆着折射光线看去,看到筷子像的位置在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上,像的位置比筷子实际位置偏高,看起来筷子向上弯折,故C符合题意,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B
【解析】白光是复色光,A错误。
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故B正确为答案。
月亮反射太阳光,不能自行发光,不是光源,故C错误。
红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热作用,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故D错误。
7、D
【解析】试题分析:物体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华,凝华过程要放出热量,但不经过液态.
解:A、冰雪消融是由固态的冰变成液态的水,是熔化过程,不符合题意;
B、露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在晚上遇冷后变成了小水珠,是液化现象,不符合题意;
C、雾和露的形成过程是一样的,也是由水蒸气液化而成的小水珠,不符合题意;
D、霜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在晚上温度很低的情况下直接变成了固态的霜(冰),是凝华现象,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该题考查了自然现象的形成过程,解答的关键是搞清楚变化过程前后的物质状态.
8、C
【详解】ABC.由图象可知,当时,,,,则a、b、c的密度分别为:



所以,

即a物质的密度最小,且c物质的密度是a物质密度的四倍,故AB错误,C正确;
D.因为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所以,a、b、c的密度与它们的质量、体积无关,故D错误。
二、多选题
9、BC
【详解】沏茶时,水温较高,会蒸发大量的水蒸气,由于杯的温度相对较低,当水蒸气上升时,遇到较冷的杯壁液化,水雾出现在杯的内壁;
随着杯壁温度逐渐升高,水温逐渐降低,小水球又蒸发,即汽化了,则水雾消失.
故“出现水雾”是液化现象,出现在内壁,“水雾消失”是汽化现象.
故选BC.
【点睛】
重点是液化的过程,当水蒸气遇冷液化时,一定要搞清楚是哪的水蒸气遇到哪的“冷”而形成,清楚这一点就能明白形成在内表面还是外表面了.
10、AC
【详解】如图,中空部分为椭圆形的玻璃体,整体看好像是一个凸透镜,但要清楚对光起折射作用的是玻璃部分,所以将其从中间分开来看,相当于两个凹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故AC符合题意,BD不符合题意.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将其从中间分开来看,这时相当于两个凹透镜,不能当成一个凸透镜来考虑.
三、填空题
11、 不变
【详解】平面镜成像时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人在平面镜里成的像是和物体等大的虚像,她向后退的过程中,像的大小不变.
12、 红外线 nm
【详解】[1]一瓶氧气的密度为5kg/m3,给人供氧用去了一半,质量减半,而体积保持不变,氧气的密度变为原来的一半,。
[2]红外线热效应强,所以测温枪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红外线的热效应。
[3]病毒颗粒极小,直径为60~200nm。
13、甲丙 24
【详解】[1]如图甲车,s-t图线是一条通过原点的倾斜的直线,即s与t与正比,做匀速直线运动,甲车的速度:
===4m/s;
乙和丙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分别为6m/s、4m/s;所以甲车与丙车的速度相同;
[2]丁车前半程所用时间为:
丁车后半程所用时间为:
则丁车全程的平均速度:
v===24m/s.
14、限速40km/h 车辆的最大质量不得超过10t
【分析】(1)此图中左边的标志牌表示的是表示此桥最高时速限制在40km/h。
(2)根据图示可知该桥限载标准为10t。
【详解】[1]标志中的“40”表示此路段最高时速限制在40km/h。
[2]“t”是质量的单位,所以标志牌上“10t”的含义是该桥限载标准为10t,即过往车辆的最大质量不得超过10t。
【点睛】
学习速度后,要求学生对相关的交通标志牌能看懂其含义。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标志牌上数字的意思,还要知道不能超载,以免产生车祸,出现危险。
15、31
【详解】温度计的最小分度值是1°C,由图可直接读出温度计示数为31°C。
16、空气 20°
【详解】由图可知,上面的两条线AO、BO在同一种介质内,故应该是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间的夹角的角平分线是法线,法线与界面垂直,过入射点O做出法线MN,如图所示:
根据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可知下面的那条线OC为折射光线,AO为入射光线,OB为反射光线,
故入射角为90°-50°=40°;折射光线与法线间的夹角即折射角为90°-70°=20°,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故下方为透明物质,上方为空气.
四、作图、实验探究题
17、
【详解】过光心的光线其传播方向不变;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如图所示
18、
【分析】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和物大小相等、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连线与镜面垂直、成的像是虚像.
【详解】分别作出物体AB端点A、B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A′、B′,用虚线连接A′、B′即为AB在平面镜中的像,如图所示:
19、刻度尺 缓 增大
【详解】(1)[1]实验中需要测量路程和时间,所以测量工具有秒表和刻度尺。
(2)[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缓,小车下滑的慢一些。
(3)[3]由图可知,小车前半段和后半段路程相等,但后半段所用时间短,可见小车沿斜面下滑的过程中,速度是增大的。
(4)[4]小车通过全过程的平均速度
五、计算题
20、 (1) ×103kg/m3;(2) 40g
【详解】(1)由图知道,当液体体积为0时,液体与量杯总质量是40g,则说明烧杯质量为
m杯 =40g
(2)由图知道,当液体的体积V=20cm3时,液体与量杯总质量为60g,则液体质量
m=60g-40g=20g
故液体的密度
答:(1)×103kg/m3;
(2)烧杯质量是40g。
21、 (1)12m/s;(2)200m;(3)16m/s
【详解】(1)在0﹣10s内汽车的平均速度为
(2)根据图示可知,在10﹣20s内,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且速度大小为20m/s,由可得,在10﹣20s内汽车运动的路程为
s2=v2t2=20m/s×(20s﹣10s)=200m
(3)汽车在整个20s内的平均速度为
答:(1)在0﹣10s内汽车的平均速度为12m/s;
(2)在10﹣20s内汽车运动的路程为200m;

辽宁省大连协作学校2022-2023学年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1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286919636
  • 文件大小332 KB
  • 时间2025-01-30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