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黑龙江省大庆市名校2022年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末经典试题含解析.doc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11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1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1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黑龙江省大庆市名校2022年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末经典试题含解析 】是由【1875892****】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1】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黑龙江省大庆市名校2022年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末经典试题含解析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2022-2023学年八上物理期末模拟试卷
考生请注意:
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
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
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选题
1.如图,我看不见“美景”的原因是( )
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反射 C.光的折射 D.光的色散
2.对下列物理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天冷时呼出的“白气”,是人呼出的水蒸气液化放热形成的
B.严冬窗户内表面出现冰花,是室外空气中水蒸气凝华放热形成的
C.炎热的夏天,雪糕周围出现的“白气”是雪糕冒出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D.夏天打开冰箱冷冻室的门,会看到冰箱内水蒸气液化放热形成很多“白气”
3.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快慢。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用同样的力再次拨动钢尺,比较两种情况下钢尺振动的快慢和发出的音调。下列做法中所用到的科学探究方法与此相同的是
A.地震、火山爆发、海啸等自然灾害发生时,都伴有次声波产生,而人耳听不到次声波,不能准确预测灾害的发生。使用灵敏的声学仪器也能接收到它们产生的次声波,处理这些信息,可以确定这些活动发生的方位和强度
B.人们用噪声监测仪来监测噪声的强弱等级,以便及时采取措施,控制噪声
C.人们用光线来表示光的传播径迹和方向
D.取材质相同但质量与体积均不相同的松木块,用天平测出它们的质量,用量筒量出它们的体积。通过计算得出“同种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即密度相同”的结论
4.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节选自一代伟人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请你指出包含了凝华这种物态变化的一项是( )
A.风雨送春归 B.飞雪迎春到 C.已是悬崖百丈冰 D.犹有花枝俏
5.下列各种单色光中,属于三原色光之一的是 ( )
A.橙光 B.黄光 C.绿光 D.紫光
6.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够听到声音
B.成语“震耳欲聋”主要是指声音的音调很高
C.能区别不同人说话的声音,是因为他们的音色不同
D.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大,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最小
7.利用玻璃瓶、玻璃管、橡皮塞、适量带颜色的水可以自制温度计(如图所示),为了提高自制温度计的精确度,下列方法中可行的是(  )
①使用更粗的玻璃管
②使用更细的玻璃管
③换用更大的玻璃瓶装水
④换用更小的玻璃瓶装水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8.下列诗句中有关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绿树阴浓夏日长”,树阴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B.“楼台倒影入池塘”,楼台倒影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C.“瀑水喷成虹”,彩虹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D.“潭清疑水浅”,水浅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二、多选题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质量大的物体,体积一定大
B.体积大的物体,密度一定小
C.同种材料制成的实心物体,体积大的质量也一定大
D.不同材料制成的实心物体,体积相同时,质量大的密度一定大
10.下列关于课本中插图的注释,正确的是(  )
A.探究影响响度的因素 B.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C.探究光的色散 D.探究物重与质量的关系
三、填空题
11.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演示气体扩散现象,其中一瓶装有密度比空气大的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另一瓶装有空气。A瓶中所装气体应是________(选填“空气”或“二氧化氮”),当抽去玻璃板后,过一段时间看到上面的瓶子里出现_________。这种现象说明气体分子___________。
12.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______ m/s,体积为1m3的冰块全部熔化成水后,水的质量是______kg()。
13.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______N。
14.如下图所示是一种液面升降监测装置原理图.点光源S发出的一束激光与水平面成50°角射向平静的液面,则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为___,光经液面反射后射到液面上方水平标尺上的S'点,当液面下降时,入射角会______(“变大”“不变”“变小”),光点S'将___(“向左”“向右”或“不会”)移动.
15.我国北方农村冬季贮菜时常用的方法是,在地窖里放几桶水,这是利用水______ 热,以防止地窖里的菜被冻坏;而南方夏天,常在室内地面上撒些水,以降低室内温度,这是利用水的______ 热两空均填物态变化名称吸热或放热.
16.如图,竖立的平面镜前有一点光源S;保持点光源的位置不变,将平面镜绕O点转动到图示中的虚线位置,则在平面镜转动的过程中:光源S经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______,像到O点的距离______(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四、作图、实验探究题
17.黑箱内有一只焦距为3cm的凸透镜和一个平面镜,请画出黑箱内的光路图,标出反射角度数。
18. (1)请在图甲中画出入射光线AO经过平面镜反射后的反射光线。
(______)
(2)请在图乙中画出静止在斜面上的物体所受重力G的示意图(重心O点已标出)。
(______)
19.(10分)如图所示,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时,将一块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块纸板垂直放置在平面镜上。
(1)硬纸板在实验中的作用是:
①_____;
②_____;
(2)如果纸板没有与平面镜垂直放置,当光贴着纸板沿AO入射时,_____(选填“能”或“不能”)在纸板上看到反射光,此时反射光线_____(选填“存在”或“不存在”);
(3)多次改变入射角的大小,是为了得出_____与_____的大小关系的普遍规律。
五、计算题
20.(6分)汽车在公路上匀速行驶,驾驶员发现前方路口信号灯转为红色,经一定反应时间后开始踩刹车,汽车车速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请解答下列问题:
(1)在反应时间内汽车驶过的距离为多少?
(2)从开始刹车到停止,车子滑动距离为多少?
(3)若驾驶员饮酒,从发现红灯到完全停止汽车共前进了15米,则此时的反应时间为多少?
21.(6分)一个空瓶子的质量是150g,当装满水时,瓶和水的总质量是400g;当装满煤油时,瓶和煤油的总质量是350g,已知,则:
(1)这个瓶子的容积是多少?
(2)煤油的密度是多少?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A
【详解】由图知,站在高处的人能够看到远处的大海的美丽景色,而站在低处的人由于大山的阻挡看不到.原因是远处景物的光被大山挡住了,无法进入站在低处的人的眼睛,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故选A.
2、A
【详解】A.天冷时呼出的“白气”,是人呼出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小水珠,此过程放热,故A正确;
B.严冬窗户内表面出现窗花,是室内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玻璃,在内表面凝华放热形成的,故B错误;
C.雪糕周围出现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比较低的雪糕液化形成的,故C错误;
D.夏天打开冰箱冷冻室的门,看到从门里放出“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故D错误。
故选A。
3、D
【详解】题目正文中使用的探究方法是控制变量法;
A.人耳听不到次声波,使用灵敏的声学仪器也能接收到它们产生的次声波,处理这些信息,可以确定这些活动发生的方位和强度,采用的是转换法,故A不符合题意;
B.人的耳朵不能直接监测噪声的强弱等级,人们用噪声监测仪监测噪声的强弱等级,采取措施,控制噪声,是转换法的应用,故B不符合题意;
C.用光线描绘光的传播方向,光线实际并不存在,用光线描绘光的传播方向采用是模型法;故C不符合题意;
D.取材质相同但质量与体积均不相同的松木块,用天平测出它们的质量,用量筒量出它们的体积,通过计算得出“同种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即密度相同”的结论,这种探究方法是控制变量法,故D符合题意。
4、B
【详解】风雨送春归中,雨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形成的,是液化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飞雪迎春到中,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冰晶形成的,是凝华现象,故B符合题意;已是悬崖百丈冰中,冰是水变成的,由液态变成固态,是凝固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犹有花枝俏中,花开香飘万里,属于分子运动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了生活中的物态变化,是中考常见的类型,解题的关键是抓住物质前后的状态变化.
5、C
【详解】色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三种色光。所以绿光属于三原色光之一。
故选C。
6、C
【详解】A.若物体振动的频率低于20Hz或高于20000Hz,人耳就听不到物体振动发出的声音了,故A错误;
B.成语“震耳欲聋”主要是指声音的响度很大,故B错误;
C.不同的发生体音色不同,故C正确;
D.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D错误。
故选C。
7、B
【详解】①玻璃泡中的液体升高相同的温度,体积膨胀相同,如果管越粗,上升的高度越少,越不灵敏,故①错误;②玻璃泡中的液体升高相同的温度,体积膨胀相同,如果管越细,上升的高度越多,越灵敏,故②正确;③使用更大的玻璃瓶装水,细管的液面上升的高度越明显,故③正确;④使用更小的玻璃瓶装水,细管的液面上升的高度不明显,故④错误。故B正确,ACD错误。
8、D
【解析】A、树阴是树木的影子,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光射到不透明物体上,在不透明物体后面形成影子,故A错误;
B、楼台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故B错误;
C、彩虹是光的色散形成的,光的色散的实质是光的折射,故C错误;
D、“潭清疑水浅”中“水浅”是水底看起来比较浅,这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看水底是逆着光的传播方向看的(即逆着折射光线看),由于错觉,我们始终认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所以看到的位置比实际位置浅,故D正确。
二、多选题
9、CD
【详解】A、由可知,不同的材料密度不同,质量大的体积不一定大,故A错误;
B、密度由质量与体积的比决定,体积大的,密度不一定小,故B错误;
C、根据知,同种材料制成的实心物体,体积大的质量也一定大,故C正确;
D、根据知,体积相同时,不同材料制成的实心物体,质量大的密度大,故D正确;
故选CD
【点睛】
重点是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密度表示单位体积内物体的质量,密度通常是不变的,与质量、体积无关.
10、BCD
【详解】A.由图可知,用抽气机不断抽出玻璃罩中的空气,声音逐渐减小,这是探究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而不是探究声音的产生,故A错误;
B.由图中的实验器材可知,此题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故B正确;
C.由图中彩色的光带可知,这是探究光的色散实验,故C正确;
D.当质量变化时,物体的重力也随着变化,弹簧随之被拉长,这是探究物重与质量的关系,故D正确。
故选BCD。
三、填空题
11、空气 红棕色气体 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详解】[1]二氧化氮气体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由沉与浮可知,密度大的二氧化氮在重力作用下会下沉到底部,故为了保证实验的严谨,空气要处于二氧化氮气体的上方,所以A瓶中所装气体是空气,B瓶中所装气体是二氧化氮。
[2][3]当抽去玻璃片后,二氧化氮气体分子会向空气中运动,过一段时间后会看到上面的瓶子里出现红棕色气体,而下面瓶子里气体颜色变淡,直到混合均匀,这种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12、 900
【详解】[1]光在真空中的速度大于在其它介质中的速度,约为m/s。
[2]体积为1m3的冰块全部熔化成水后,所以水的质量是
13、
【详解】,。
14、80° 不变 向右
【详解】(1)由“激光与水平液面成50°角射向平静的液面”,可得入射角为90°−50°=40°.因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反射角也为40°,则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为80°.(2)当液面发生变化,下降时,由于反射光线与原来的反射光线平行;反射光斑将向右移到A的位置,由于反射光线与原来的反射光线平行,所以入射角的大小不变,如图所示:
【点睛】
(1)根据反射角和入射角的概念可确定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2)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当液面发生变化时,由于入射角的大小不变,所以反射光线与原来的反射光线平行.作图可知光点
S的移动方向.
15、凝固放 汽化吸
【详解】[1]冬天,在地窖中放几桶水,温度降低时,水就会凝固,凝固要放热,可以升高地窖内的温度,使菜不至于冻坏;
[2]夏天,在室内地面上撒些水,水就会蒸发为水蒸气,属于汽化过程,要吸热,可以降低室内的温度,使人凉快。
16、不变 不变
【详解】[1][2]平面镜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在平面镜转动的过程中,光源S经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不变。根据平面镜成的特点画出像点S′,如图所示:
在平面镜转动的过程中,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和物到平面镜距离相等,△SOS′是等腰三角形,S′O等于SO,像到O点的距离不变。
四、作图、实验探究题
17、
【详解】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经过焦点,然后照射到平面镜上,平面镜反射光线,使反射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经凸透镜折射后,再经过焦点射出,由于入射光线与主光轴的距离和焦距都等于3cm,所以根据几何关系可知,射向平面镜的入射光线与其反射光线的夹角为45°,°,如图所示

18、
【详解】(1)由图可知,入射角
90°-45°=45°
根据光的反射定律,由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法线另一侧画出反射光线,如图所示:
(2)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过重心O作竖直向下的重力G,如图所示:
19、显示光路 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上 不能 存在 反射角 入射角
【详解】(1)[1]光在硬纸板上发生了漫反射,因此从硬纸板前不同的方向都能看到光的传播路径,即硬纸板可以显示光的传播路径;
[2]还可以利用可折转的硬纸板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上;
(2)[3][4]当光贴着纸板沿AO入射时,如果纸板没有与平面镜垂直放置,则在纸板上不能看到反射光,但反射光线仍然存在。
(3)[5][6]为了得出普遍结论,使结论符合客观事实,应改变入射角进行多次实验,从而得到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
五、计算题
20、(1)5m (2)5m (3)1s
【详解】(1)由图像可以看到,在反应时间内汽车驶过的距离为
(2)由图像可以看到,从开始刹车到停止,车子滑动距离为图像中灰色部分的面积,即
(3)设此时的反应时间为,从发现红灯到作出反应这段时间,车子走过的路程为,从作出反应到完全停止,车子走过的路程为
此时总共前进了15m,即

黑龙江省大庆市名校2022年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末经典试题含解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1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1875892****
  • 文件大小462 KB
  • 时间2025-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