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江苏省金坛市尧塘中学2022-2023学年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调研模拟试题含解析.doc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1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江苏省金坛市尧塘中学2022-2023学年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调研模拟试题含解析 】是由【1875892****】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2】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江苏省金坛市尧塘中学2022-2023学年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调研模拟试题含解析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2022-2023学年八上物理期末模拟试卷
考生须知:
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
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一、选择题
1.如图甲所示,将话筒接在计算机的输入端,将三种声音输入,已知发出声音的时间相同,计算机的屏幕上分别出现如图乙所示的三种波形,根据波形分析( )
A.声音C的频率最高
B.声音A的频率最高
C.声音B的振幅最大
D.声音C的振幅最大
2.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现象的是(  )
A.钢勺好像在水面处折断
B.卢沟桥在水中形成“倒影”
C.放大镜将文字放大
D.小狗经小孔形成“倒立的像”
3.下列物体通常情况下属于导体的是
A.金属勺 B.塑料盆 C.陶瓷碗 D.玻璃杯
4.电影院的屋顶和四周墙壁都制成凹凸不平像蜂窝煤状似的,这是为了
A.减弱声波的反射 B.增强声波的反射
C.增强声音的响度 D.仅仅是为了装饰
5.如图所示的四种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液化的是
A.冰雪遇暖消融 B.水烧开时冒出“白气”
C.草叶上形成“白霜” D.用干手器将手烘干
6.小明同学,在调节天平平衡时,发现无论怎么调节都不能把天平调平衡,后来,他想了个办法,,终于把天平调平衡了,于是,他开始称量物体,当右盘放50g砝码时,天平刚好平衡,则该物体的质量是(  )
A.50g B. C. D.无法判断
7.在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都需要吸热的是(  )
A.凝华、汽化、液化 B.熔化、汽化、升华
C.凝固、液化、凝华 D.熔化、液化、汽化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房间的窗户安装双层中空玻璃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B.岸上观众是通过音调分辨出鼓声、号子声的
C.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与地面通信时利用的是声波
D.利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
9.甲、乙、丙、丁四个正方体均为同种材料,边长之比为 2∶3∶4∶5,测得它们的质量分别为 4g、9g、32g、。其中有一个是空心的,则空心的正方体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0.下列有关光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小孔成像”时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
B.在平静的湖面可以看到蓝天白云,这是光的反射现象
C.凹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D.显微镜的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照相机
11.如图所示的实例中,目的是为了减小摩擦的是
A.戴上橡胶手套拧开瓶盖
B.打球时用力握紧球拍
C.磁悬浮列车行驶时不接触铁轨
D.手表旋钮上有凹凸的花纹
12.下列关于声现象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打鼓时,放在鼓面上的沙粒不停的跳动,说明发声体在不停的振动
B.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把钟罩内的空气抽出一些后,铃声明显减少,说明声音的 传播需要介质
C.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时,水面溅起水花,说明液体能够传声
D.贝多芬双耳失聪后,用棍子顶在琴盖上聆听自己演奏的琴声,说明固体能够传声
二、填空题
13.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选用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和物的______关系。实验中,所用的玻璃板越_______越好(填“薄”或“厚”),这样可以减小测量像距的偏差。
14.小名家的电度表上标有“3000r/kW·h”字样,当小名家里只有一盏电灯工作时,3min内转盘正好转过6圈,则该灯泡消耗的电能是______J,它的电功率是______W。
15.在公共场所“轻声”说话是文明的表现,这里的“轻声”是指声音的____;“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依据讲话人的____来分辨.
16.如图所示,闭合开关后,通过灯L的电流方向是从________到________.(填A或 B)
三、实验题
17.(8分)如图所示是小明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装置.
(1)你认为本实验小明应选择较______(选填“厚”或“薄”)的玻璃板来完成实验.
(2)在玻璃板前面放支点燃的蜡烛 A,再拿一支外形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 B, 竖立在玻璃板后面并移动,直到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这样做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______关系.
(3)移去蜡烛 B,在其原位置上放置一块白屏,白屏上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呈现蜡烛的像,这说明平 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虚/实)像.
(4)小明第一次将蜡烛 A 置于玻璃前 5cm,第二次将 A 向远离玻璃板的方向移动了3cm,再次放置B 直到与蜡烛A 的像完全重合,则 A 与 B 的间距为______cm.
18.(8分)洋洋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的活动中,选用了焦距未知的凸透镜。
(1)将凸透镜安装在光具座上,如图甲所示,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cm;
(2)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安装在光具座上,并调整蜡烛火焰 、凸透镜及光屏三者的中心,使其大致在 _____________;
(3)如图乙所示,保持光屏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蜡烛向左移动一段距离,为了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向______(填“左”或“右”)调节光屏。如不移动光屏则应在凸透镜左侧附近安装一个焦距适当的________(填光学元件名称);
(4)在图乙基础上,将点燃的蜡烛移到标尺35 cm处,然后前后移动光屏找到一个 ________的像,(填“放大”或“缩小”) 生活中___________就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来工作的;
(5)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动到距凸透镜5cm处时,若想观察到像,观察方法是_______;
(6)如果用不透明纸板将凸透镜上半部分遮住,结果______。
A.没有影响 B.不能成像
C.成一半的像 D.仍能成完整的像,但亮度变暗
19.(8分)如图所示,在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并开始计时,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算出小车在各段的平均速度。
(1)图中AB段的距离sAB=______ cm,测得时间tAB=,则AB段的平均速度vAB=____cm/s。
(2)如果小车过了B点停止计时,则测得的平均速度vAB会偏_____(选填“大”或“小”)。
(3)实验中应多次测量,每次测量时必须让小车从A处由 _____状态开始下滑。
(4)实验中可以发现vBC __________vAC。(选填“>”、“<”或“=”)
四、作图题
20.(8分)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作出AB的像。
(_____)
21.(8分)一束光线从空气射入玻璃时,界面MN上的反射光线如图所示,请画出对应的入射光和大致的折射光线。(保留作图痕迹)
五、计算题
22.(10分)用盐水选种时,需要密度为的盐水,现配制了1000mL的盐水,。
(1)通过计算后判断这样的盐水是否符合要求?
(2)若不符合要求,但是手边又没有盐可添加了,某同学想运用本期所学的物理相关知识,蒸发掉一些水来达到要求,通过计算回答应该蒸发掉多大体积的水才能符合要求?
23.(12分)2019年2月19日,中国商飞C919国产大型客机在已经成功首飞的基础上,将全面开展6架飞机的试飞。C919有关参数如表所示。g取10N/kg,请通过计算回答:
(1)飞机以315km/h匀速飞行,完成标准设计航程所用时间;
(2)飞机以最大起飞重量起飞时所受的重力。
C919大型客机性能参数
标准设计航程
3150km
最大起飞重量

最大燃油重量

标准商载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
【详解】通过对比图A、B、C图可知,在相同时间内,B振动的次数多,说明B振动的频率高,所以音调高;C波形图中波峰离开平衡位置的距离远大于A、B图,说明C振动的幅度大,即C的振幅大,所以响度大。
故选D。
2、D
【详解】A.水中钢勺反射的光从水中射向空气中要发生折射,人眼逆着折射光线看到的是钢勺的虚像,钢勺好像在水面处折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不符合题意;
B.水中桥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现象,不符合题意;
C.放大镜将文字放大,属于凸透镜成像,由光的折射形成的,不符合题意;
D.小狗经小孔形成“倒立的像”, 属于小孔成像,小孔成像是利用光沿直线传播的原理,符合题意。
故选D。
3、A
【详解】金属勺是导体,塑料盆、玻璃杯、陶瓷碗是绝缘体;故选A。
4、A
【解析】电影院的屋顶和四周墙壁都制成凹凸不平像蜂窝煤状似的,可以减弱声波的反射.当声音遇到墙面后,被反射到不同方向,或被多次反射而吸收掉,能达到良好的听声效果.故A符合题意为答案.
5、B
【分析】物质从固态到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做做汽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做液化;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
【详解】A. 冰雪消融是固态冰变为液态水的熔化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
B. “白汽”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B符合题意;
C. “白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变为固态的凝华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
D. 干手机将手烘干的过程是液态水变为气态水蒸气的汽化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A
【详解】在调节天平平衡时,发现无论怎么调节都不能把天平调平衡,后来,他想了个办法,,终于把天平调平衡了,即此时天平已经平衡,所以他称量物体时,左盘放物体,右盘放50g砝码时,天平刚好又平衡,即表明此时所放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即为50g;
故选A.
7、B
【详解】由于在物态变化过程中,熔化、汽化、升华过程要吸收热量,凝固、液化、凝华是放热的,故B符合题意。
8、A
【详解】A.安装双层中空玻璃能将声音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即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A正确;
B.要分辨不同物体的发声,是根据物体发声的音色不同,所以观众是通过音色分辨出鼓声、号子声的,故B错误;
C.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与地面通信时利用的是电磁波来工作的,故C错误;
D.利用超声波能除去人体内的结石,是因为超声波携带了能量,才能把结石除掉,即超声波此时传递的是能量,故D错误。
故选A。
9、B
【详解】设甲、乙、丙、丁四个正方体它们的边长分别为2cm,3cm,4cm,5cm,甲的体积
V甲=(2cm)3=8cm3
乙的体积
V乙=(3cm)3=27cm3
丙的体积
V丙=(4cm)3=64cm3
丁的体积
V丁=(5cm)3=125cm3
甲的密度
ρ甲==
乙的密度
ρ乙=≈
丙的密度
ρ丙==
丁的密度
ρ丁==
密度不相同的是乙,所以可以肯定乙是空心的。
故选B。
10、B
【详解】A.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故A错误;
B.在平静的湖面可以看到蓝天白云,这是平面镜成像,其实质是光的反射现象,故B正确;
C.光线无论是会聚、平行、发散的,凹透镜对这些光线有发散作用,故C错误;
D.显微镜的目镜是凸透镜,把标本放在目镜的二倍焦距和一倍焦距之间,这样得到一个放大的实像,而照相机利用的是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像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D错误。
故选B。
11、C
【分析】增大摩擦力的方法:增大压力,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减小摩擦力的方法:减小压力,减小接触面粗糙程度,用滚动代替滑动,使接触面脱离.
【详解】,是在压力一定时,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不符合题意.,这是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手和球拍之间的摩擦力,防止滑掉.不符合题意.,同名磁极互相排斥,使列车实现悬浮,从而减小列车所受的摩擦力,提高速度.符合题意.
,是在压力一定时,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不符合题意.故选C.
12、C
【详解】A. 打鼓时,放在鼓面上的沙粒不停的跳动说明了发声的鼓面在振动,所以A是正确的;
B. 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钟罩内有空气,当空气抽出一部分时铃声变小,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空气等物质作为传声的介质,所以B是正确的;
C. 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时,水面溅起水花,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所以C是错误的;
D. 贝多芬用棍子顶在琴盖上聆听自己演奏的琴声,琴声是通过棍子传播过来的,说明了固体能够传声,所以D是正确的.
故选C.
二、填空题
13、大小 薄
【详解】[1]为了比较像和物的大小关系,选用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
[2]因为厚玻璃板的两个面都可以当作反射面,会出现两个像,影响到实验效果,所以应选用薄玻璃板。
14、×103J 40
【详解】[1]灯泡消耗的电能是
[2]它的电功率是
15、响度 音色
【详解】[1][2]声音的三个要素是音调、响度、音色.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由频率决定;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由振幅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决定;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与特色,由发声体的材料、结构决定.在公共场所“轻声”说话是指声音的响度;不同人声带的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依据讲话人的音色来分辨.
16、A B
【详解】物理学中规定:在电源的外部,电流从电源的正极流向负极.因A位置靠近正极,B位置靠近负极,通过L的电流是从A到B.
三、实验题
17、薄 大小 不能 虚 16
【详解】(1)由于厚玻璃板的两个面都可以当作反射面,而会出现两个像,影响到实验效果,所以应选用薄玻璃板;
(2)在玻璃板前面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再拿一支没点燃的相同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至与蜡像A的像重合,这说明像与物的大小相等,由此可知,这样做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3)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虚像是不能成在光屏上的,所以,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观察者直接对屏观察时,光屏上是不能接收到蜡烛A的烛焰的像的;
(4)由平面镜成像中的像距等于物距知道,由于小明第一次将蜡烛A置于玻璃前5cm,第二次将A向远离玻璃板的方向移动3cm,所以,此时蜡烛A距离玻璃板8cm,蜡烛B距离玻璃板也是8cm,故A与B的间距为16cm.
18、 同一高度 左 凹透镜 放大 投影仪 在凸透镜的右侧透过凸透镜观察 D
【详解】(1)[1]由图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

(2)[2]实验前,要调节蜡烛、凸透镜、光屏,三者在同一条直线上,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处,像才能成在光屏的中央位置;
(3)[3]光屏向左移动时,物距变大,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的规律可知,当物距变大时,像距变小,像变小;所以为了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向左调节光屏;
[4]如果不移动光屏,应该应在凸透镜左侧附近安装一个凹透镜,使光线延迟会聚,从而刚好使像落在光屏上;
(4)[5][6]将蜡烛移到标尺35 cm处时,此时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两倍焦距,由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知,此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投影仪就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来工作的;
(5)[7]若将蜡烛移到距凸透镜5cm处时,此时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此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在光屏上不能得到蜡烛的像;若想看到此像,观察方法应是从凸透镜右侧透过透镜观察;
(6)[8]凸透镜成实像时,所有透过透镜的光会聚到光屏上成像,当将透镜的上半部分遮住后,整个物体发出的光虽有一部分被挡住,但总会有一部分光通过下半部分凸透镜而会聚成像,因此像与原来相同;由于透镜的一半被遮住,因此折射出的光线与原来相比减少了一半,故像会变暗。
故选D。
19、 小 静止 >
【详解】(1)[1]由图知道,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所以,AB段的距离是:
sAB =-=,
[2]由于测得运动时间是tAB =,所以,AB段的平均速度是:

(2)[3]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则测得时间偏大,根据知道,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vAB 会偏小;
(3)[4]实验中应多次测量,应保证小车每次通过的距离相等,故每次测量时必须让小车从同一位置由静止开始下滑;

江苏省金坛市尧塘中学2022-2023学年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调研模拟试题含解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1875892****
  • 文件大小673 KB
  • 时间2025-01-30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