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矿山企业地质储量的改算、重评分级标准 】是由【guwutang】上传分享,文档一共【7】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矿山企业地质储量的改算、重评分级标准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矿山企业地质储量的改算、重评分级标准
地质储量的改算
对原地质报告提交的储量,以开采中段为单元进行分段改算。
地质储量的重评原则
动用中段原地质报告提交的储量计算后,按现行矿床工业指标进行重评,未动用部分一般保留原地质报告提交的储量。如上下中段开采(拓)矿体变动大,则应重新计算。
储量级别的划分:
按探矿工程对矿体控制程序不同划分为A级、B级、C级、D级。
A级:岩金矿床很难获得A级地质储量。为便于储量计算和管理,可把采矿量和备采矿量列为A级储量。
B级:段高20 30米。穿脉间距25 - 50米网度控制的内边界线所圈定的储量。
C 级:
段高50米,穿脉间距25米-50米,网度控制的内边界线所圈定的储量;
B级工程的外推部分的储量;
原地质报告提交的c级储量中未动用和未升级的矿块或矿体储量。
D 级:
原地质报告提交的D级储量中未动用和床升级的矿块或矿体储量;
C级工程的外推部分的储量;
地质探矿探出的新矿体,但工程网度尚末到C级的储量。
国家规定岩金矿山各级别储量工程网度详见下表:
勘探类别
B级
C级
D级
坑道
钻探
坑道
钻探
坑道
钻探
段高
穿脉
(米)
走向X倾斜
(米)
段高
穿脉
(米)
走向X倾斜
(米)
穿脉(米)
走向X倾斜
(米)
II
(一)
30-40
4 0-50 x
40-50
(二)-(三)
40-60
80-1 x
80-1
80-120
160-2 x
160-2
III
(一)/2
15-25
20-25 x
20-25
(一)-(二)
30-40
40-60 x 40-60
60-80
8 0-120 x
80-120
IV
(一)
25-30
30-40 x 30-40
40-60
60-80 x 60-80
V
按V类型网度勘探后提交储量,边探边采。
注:①坑道段高(一)、(二)、三)分别相应于一、二、三个生产中段高度。矿体陡倾时生
产中段高30-40米,缓倾斜时,生产中段高为沿倾斜40-60米;表中一IIIB级网度为自定。
钻探的倾斜一般指沿倾斜的实际距离。
储量类别的划分
根据《固体矿产地质勘探规范总则》GB/13908〜22,将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为三大类16种类型。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表
经济意义
地质可靠程度
查明矿产资源
潜在矿产资源
探明的
控制的
推断的
预测的
经济的
可采储量(111)
基础储量(111b)
预可采储量(121)
预可采储量(122)
基础储量(121b)
基础储量(122b)
边际经济的
基础储量(2M11)
基础储量(2M21)
基础储量(2M22)
次边际经济的
资源量(2S11)
资源量(2S21)
资源量(2S22)
内蕴经济的
资源量(331)
资源量(332)
资源量
(333)
资源量(334)
注:表中所用编码(111〜334)
第1位数表示经济意义:1=经济的;2M=边际经济的;3S=次边际经济的;3=内蕴经济的;?=经济意义未明的。
第2位数表示可行性评价阶段:1=可行性研究;2=预可行性研究;3=概略研究。
第3位数表示地质可靠程度:1=探明的;2=控制的;3=推断的;4=预测的;5=未扣除设
计、采矿损失的基础矿量。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套改技术要求
(1一般要求
利用储量表(库),矿山调查表,参考地质勘察报告,按照国家标准规定的分类及编码对各级储量进行编码及分类。
国家标准编码第1位表示经济意义,是经可行性研究得出的。进行了可行性、预可行性研究的矿产储量,按国家标准直接套改。储量表(库)中过去地质报告提交的矿产储量的经济意义,一般没有进行过可行性研究。套改中用矿产储量的利用情况及未利用原因等信息来确定其经济意义。
国家标准编码第2位表示可行性评价阶段,它和经济意义是相对应的。套改的要求是:先确定其经济意义,然后反推可行性评价阶段。
国家标准编码第3位表示地质可靠程度。套改采用储量级别和矿区(井田)的地质勘查工作阶段来确定地质可靠程度。储量表(库)中矿产储量级别在生产勘查工作中有升有降的,按升降后的级别对待。
凡划分出开采、设计范围的矿区,其套改编码的确定,分别依据开采(设计)范围内或开采(设计)范围外的信息确定。
利用套改信息套成的编码适用于储量表(库)中除尚难利用(表外)储量以外的其它储量类别的储量。尚难利用(表外)储量的编码按表二中第6项确定。
凡属经济的基础储量,均需求可采储量或预可采储量。
(2)确定编码要求
确定编码各位数数值的具体方案(表二),分下列七种情况:
正在开采、基建矿区、因国家宏观的经济政策调整而停采的矿区的单一、主要矿产储量及其已(能)综合回收利用的共、伴生矿产储量:
A +B级储量套改探明的(可研)经济基础储量,其归类编码为111b,可采储量编码为111;
地质勘查程度达勘探的矿区的C级储量套改为探明的(可研)经济基础储量,其归类编码为111b,可采储量编码为111;
地质勘查程度未达到勘探的矿区C级储量套改为控制的经济基储量,其归类编码为122b,预可采储量编码为122;
D级储量套改为控制的经济基础储量,其归类编码为122b,预可采储量编码为122。
未划分出开采或设计范围内、外的D级储量套改为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其编码为
333。
计划近期利用、推荐近期利用、可供边探边采矿区单一、主要矿产储量及其可综合回收利用的共、伴生矿产储量及93年10月1日以后提交的勘探报告中属利用的a亚类(表内)矿产储量:
A+B级储量套改为探明的(预可研)经济基础储量,其归类编码为121b,预可采储量编码为121;
C级储量套改为控制的经济基础储量,其归类编码为122b,预可采储量编码为122;
D级储量套改为控制的经济基础储量,其归类编码为122b,预可采储量编码为122。
普查和未划分出开采或设计范围内、外的D级储量套改为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其编码为333。
因经济效益差、矿产品无销路、污染环境等而停建、停采,将来技术、经济及污染等条件改善后可能再建、再采的矿区单一、主要矿产储量及其已(能)综合回收的共、伴生矿产储量:
A+B级储量套改为探明的(可研)边际经济基础储量,其归类编码为2M11 ;
C级储量套改为控制的边际经济基础储量,其归类编码为2M22 ;
D级储量套改为控制的边际经济基础储量,其归类编码为2M22 ;
普查D级储量套改为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其编码为333。
因交通或供水或供电等矿山建设的外部经济条件差确定为近期难以利用、近期不宜进一步工作,但改善经济条件后即能利用的矿区的单一、主要矿产储量及其可综合回收的共、伴生矿产储量:
A+B级储量套改为探明的(预可研)边际经济基础储量,其归类编码为2M21 ;
C级储量套改为控制的边际经济基础储量,其归类编码为2M22 ;
D级储量套改为控制的边际经济基础储量,其归类编码为2M22。
普查D级储量套改为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其编码为333。
由于有用组分含量低、或有害组分含量高、或矿层(煤层)薄、或矿体埋藏深、或矿床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等而停建、停采的矿区及闭坑矿区的单一、主要矿产储量及其已(能)及未(不能)综合回收利用的共伴生矿产储量。
A+B级储量套改为探明的(可研)次边际经济资源量,其归类编码为2S11;
C级储量套改为控制的次边际经济资源量,其归类编码为2S22;
D级储量套改为控制的次边际经济资源量,其归类编码为2S22;
由于有用组分含量低、或有害组分含量高、或矿层(煤层)薄、或矿体埋藏深、或矿床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等确定为近期难以利用、、伴生矿产储量,及表外矿:
A+B级储量套改为探明的(预可研)次边际经济资源量,其归类编码为2S21;
C级储量套改为控制的次边际经济资源量,其归类编码为2S22;
D级储量套改为控制的次边际经济资源量,其归类编码为2S22;
未能按上述要求确定编码的矿产储量,按以下原则确定编码:
A+B级储量套改为探明的内蕴经济资源量,其编码为331;
C级储量套改为控制的内蕴经济资源量,其编码为332;
D级储量套改为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其编码为333。
(3)套改工作中有关问题的处理方法
凡是经济基础储量(111b、121b、122b )均要有对应的可采(预可采)储量(111、121、122)。可采(预可采)储量可以采用可采系数乘以经济基础储量的办法求取,但可采系数的确定必须合理。同时,可采系数的确定不应采用二轮论证中使用的公式。
同体共生、伴生矿产,可采系数随主矿产。
开采范围内、外累计探明储量的编码分别与开采范围内、外的保有储量编码相同。
当保有储量为0时,累计探明储量按开采矿区的储量套改。
储量表中的储量数据一般不作变动,确有错误需要改变的,在套改结果说明书中加以说明,经过一定程序审批后,在今后的储量表中进行修改。
未履行闭坑审批等程序的矿区的残余保有储量,按矿区利用情况套改,98年底以后审批的,在套改结果说明书中加以说明。
对于未利用矿区存在小规模开采的情况,如果储量能够分割,应按各自利用情况套改;否则整个矿区按未利用情况套改,开采情况在说明书中加以说明。
对于异体共生矿产,并在主矿产开采时受到破坏的,如果核减其数据,必须经过审批程序,否则按原数据套改。对于同体共伴生矿产,在主矿产开采时未及时核减的,可按比例核减。
报告的勘查阶段以审批为准。详查报告中出现的B级储量,如占总储量的比例小于5%时,按C级储量套改;普查报告中出现的C级储量,如占总储量的比例小于10%时,按D级储量套改。
与主矿产顺便开采的表外矿编码仍为2S;已作为表内矿开采的表外矿编码也为2S。并将有关情况在套改结果说明书中加以说明。
表内套改后新产生的和表外套改归类的次边际经济的资源量均为全矿区的资源量,应分别统计汇总。
矿产资源储量套改表
储量种类
地质研究程度
套改
编码
归类
编码
储量级别
勘查阶段
、基建矿区的单一、主要矿产储量及其已(能)综合回收利用的共、伴生矿产储量以及因国家宏观政策调整而停产储量
A+B
勘探
111
111
11b
111b
C
勘探
(112)
111
(112b)
111b
详查
(112)
122
(112b)
122b
D
勘探
详查
普查
(113)
122
(113b)
122b
333
333
、推荐近期利用、可供边探边采矿区单一、主要矿产储量及其可综合回收利用的共、伴生矿产储量及93年10月1日以后提交的勘探报告中属能利用(表内)a亚类矿储量
A+B
勘探
详查
普查
121
121
121b
121b
C
122
122
122b
122b
D
(123)
122
(123b)
122b
333
333
、矿产品无销路、污染环境等而停建、停采,将来技术、经济及污染等条件改善后可能再建再采的矿区单一、主要矿产储量及其已(能)综合回收的共、伴生矿产储量
A+B
勘探
详查
2M11
2M11
C
(2M12)
2M22
D
(2M13)
2M22
普查
(2M13)
333
续表二
储量种类
地质研究程度
套改编码
归类编码
储量级别
勘查阶段
、近期不宜进一步
A+B
勘探详查
2M21
2M21
C
2M22
2M22
D
(2M23)
2M22
工作,但改善经济条件后即能利用的矿区的单一、主要矿产及其可综合回收的共、伴生矿产储量
普查
(2M23)
333
、或有害组分含量高、或矿层(煤层)薄、或矿体埋藏深、或矿床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等而停建、停采的矿区的单一、主要矿产储量及其已(能)及未(不能)综合回收利用的共、伴生矿产储量及闭坑矿区储量
A+B
勘探
详查
普查
2S11
2S11
C
(2S12)
(2S22)
D
(2S13)
2S22
、或有害组分含量高、或矿层(煤层)薄、或矿体埋藏深、或矿床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等确定为近期难以利用和近期不宜工作矿区的单一、主要矿产储量及其共、伴生矿产的储量,及表外矿
A+B
勘探
详查
普查
2S21
2S21
C
2S22
2S22
D
(2S23)
2S22
A+B
勘探
详查
普查
331
331
C
332
332
D
333
333
(经验方法)
目前我国现行的固体单矿种地质勘探规范共39种,涉及78个矿种,这些矿种勘查规范在确定不同级别储量的勘查工程间距方面都有详细的规定,一般是不同的矿床按照各自的勘探类型不同,均有探求相应级别的勘查工程间距可兹对照,大致是A、B、C、D、E五种级别,它同新方案的探明的、控制的、推断的和预测的对应关系如下:
1)探明的勘查工程间距相当于现行规范如下几种级别所采用的工程间距:金属和非金属第一和第二勘探类型的B级,第三和第四勘探类型的C级。
2)控制的勘查工程间距相当于现行规范如下几种级别所采用的工程间距:金属和非金属第一、二勘探类型的C级和第三、四勘探类型的D级。
3)推断的勘查工程间距相当于现行规范如下几种级别所采用的工程间距:金属和非金属第一、二勘探类型的D级和第三、四勘探类型的E级。
4)预测的勘查工程间距相当于现行规范如下几种级别所采用的工程间距:金属和非金属第一、二勘探类型的E级。
矿山企业地质储量的改算、重评分级标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