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施工安全保证措施.docx


文档分类:建筑/环境 | 页数:约1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是由【rongfunian】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9】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施工测量
1、测量概述

超高层建筑控制网的建立和传递是测量工作的难点,控制点在垂直方向需经过多次投递,需制定有效地测量控制方案,避免在投递过程中产生累计误差,建立完整统一的测控体系,确保钢结构与土建结构、设备安装、室内外装修等专业使用的平面、高程控制网相同及精度。
对本工程的平面测量控制网按照高级网控制低级网的方法,本工程由高到低设置三级控制网,局部有针对性地设置单体或区域控制网,各单体网之间相互衔接,统一为整体系统。
为避免结构自身和外界因素的影响,控制轴线的引测采用天顶投影法,并对各施工阶段进行针对性设置。目的以达到缩短测量工作与下道工序的搭接时间,提高工效,同时确保主楼轴线系统的精确、可靠和可操作。选用1/20的徕卡激光铅直仪,在首层布设控制点,分别F12、F28、F44层进行转换,控制点点位在楼层组成几何图形,进行闭合计算。
控制标高的引测采用全站仪天顶测距法和悬吊钢尺法相互校核。为保证钢结构吊装精度,提高安装效率,采用实时跟踪测量。
变形监测与施工测量同步实施,合理分析变形报告,尽量作到提前预控。
根据工程的的施工特点及重点,测量校正的主要工作内容如下:
1、验收平面控制基线及标高基准点,并作好书面交接记录。
2、平面控制网的建立:根据现场通视条件及工程结构特点分别建立内、外两个矩形轴线控制网,分别控制内、外筒钢柱的安装精度。
3、标高控制网的建立:在核心筒外围建立一个闭合的标高控制网
4、控制网的垂直传递:平面控制网采用激光垂准仪向上垂直引测,标高控制网采用大盘尺直接进行高程传递的常规方法,控制网每隔50米进行转点闭合工作。


、单体施工各环节轴线放样的依据;也是监理等各检测单位的测量基准。因此,务求达到可靠、稳定、使用方便的标准。控制网除应考虑图形强度以满足工程施工精度要求外,还必须有足够的密度和使用方便的特点。应由测量人员对施工场地及控制点进行实地踏勘,结合工程平面布置图,创建施工测量平面控制网。要求考虑通视条件好、网点稳固状况、攀登方便等各种因素。
,必须对各控制点相互之间,以及各级控制网之间进行闭合校验和平差。保证各点位于同一系统。每次使用前,必须对控制网校核。随着施工的进度,按重要性原则定期对其复测,以求得控制网稳固不变和防止地面变形、沉降或其他因素导致的控制点移位。首级控制网设置备用控制点,并加强对各点的保护。其他各级控制网如遭遇破坏,由上级平面控制网来恢复。
,而且工况复杂,因而必须设置多组平面控制网。又由于各组控制网都是服务于同一工程的建设,因而各组控制网之间必须形成有机的整体。控制网之间按照级别的高低,高级网控制低级网。平级网之间互相贯通,形成系统。
,按测网级别的高低及具体在工程不同部位应用,本工程测量平面控制网共设置三级控制网和一个单体控制体系。
( 1990年天津市任意直角坐标系)
,由天津市测绘院提供,其担当全局性的作用。它是其他各级控制网建立和复核的唯一依据。在整个工程历时几年的时间跨度内,必须保证这个控制网的稳定,绝对避免前后期测量系统的不一致。
,城市测绘部门或单位所提交的一般测量控制网不能直接作为平面控制网使用。必须对其控制网进行加密,或设置辅助措施方可使用。

,用于为受破坏可能性较大的下一级控制网的恢复提供基准,同时也可直接引用该级控制网中的控制点测量重要的或关键的测量工序。其建立以二级控制网为依据。
,且需考虑使用方便。本工程二级网的设置形式采用围绕施工现场一周的闭合网,布点位置由测量人员经过现场踏勘后确定,外业测量结束后对数据进行闭合和平差。

,各楼层轴线的传递必须按照一个统一的控制网。由于本工程的施工划分为不同的施工区域,各施工区域又在不同的施工阶段施工。如主楼分为核心筒结构施工和外围钢结构施工,裙房也分区先后施工。因此必须为各施工区域和单体建立单体测量平面控制网。同时,为保证结构各单体的整体性,对各单体测量平面网之间设置联结关系、相互衔接共同组成一个大的平面控制系统网。
,因此分别对其设置单体控制网。同时为统一主楼结构的整体性,每隔20层左右对主楼各独立控制网进行轴线系统校核。非布网楼层的相应控制点位置留设3mm x 3mm的孔洞,为测量创造通视条件。
。布点形式结合筒体以及整体提升爬模的平面形状。该单体控制网在外围结构同样的楼层进行控制网迁移。待外围结构施工至该楼层时进行主楼轴线系统校核。

1. 3. 1概述
高程控制网的作用是为长期的工程结构施工提供一个稳定、统一的标高参照系统。其标高值按城市高程系统取值。本工程设置二级高程测量控制网,施工现场之外在可靠处设置首级高程控制网;施工现场内布置二级高程控制网。

。创建过程中做好二点内容:一是与已经施工的桩基础单位的高程控制网相互符合;二是控制网中除了下发的城市高程控制点外,增加备用高程控制点,以增强高程系统的安全性。
,点位设置在不受施工环境影响,且不易遭破坏的地方,以距离施工现场1至2m左右,采用深埋水准点形式设置。
考虑季节变化、环境影响以及其他不可知因素,定期对高程控制点进行复测。

1. 3. 3二级高程控制网
1. 3. 3. 1二级高程控制网设置在施工现场以内,作为施工所需的标高来源使用。其创建以首级高程控制网为依据。
1. 3. 3. 2由于施工现场的环境条件较差,产生破坏的因素众多,二级控制点需加密复测的次数,以确保其坐标值正确可靠。
1. 4测控重点及保证措施
,如何保证测控系统的精度
依据业主提供的高级基准点,测设I级场区控制网并做强制对中装置。在I级场区控制网的基础上建立II级建筑物控制网,形成完整统一的测控体系。指定专人监察维护,并定期进行复测与修正,确保工程控制系统的准确性。

各阶段的测量控制:如建筑物控制、场区临建控制、竣工总图控制等,必须统一使用I级场区控制网,以保证各关键部位的顺利对接。各环节的测量控制:如土建、钢结构、机电、幕墙、装修等的测量控制,必须统一使用I级建筑物控制网,并保证各环节单体网的相互衔接,闭合交圈。
、竖向控制的垂直引测精度及现场可行性
主楼± 0. 0以上控制轴线的引测采用天顶投影法,为避免受结构自振、风振、日照和施工过程中变形的影响,控制点采用分阶段传递的方法进行,接力层选在分别12、28. 44层上。选用精度:1/20的激光铅直仪配合电子数显激光靶。
主楼± ,钢尺须加改正。水准线路测量采用精密水准测量法。
土建滞后钢结构,测量控制网的衔接
统一使用总承包单位提供的基准点和轴线控制网,测量精度指标必须严格控制在规范限差之内,土建轴线网必须联测钢结构轴线网,并做到闭合交圈,并有技术质量部门复核,监理单位验收。

桁架安装时,要对桁架的垂直度、标高、侧向弯曲以及挠度进行校正,使其达到设计规范要求才能进行螺栓安装和焊接工作。
桁架的安装测控,采用全站仪实时跟踪测量系统,该系统可实现钢构件纠偏数据的自动采集、记录、处理,并可以监测到桁架侧向弯曲和挠度,进行现场
指导安装校正。

对众多的测控方法,必须结合本工程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比对、实际论证。确保方法的科学性、针对性、及现场可行性。
仪器设备应选择符合工程的精度要求和实效要求,并保证其可操作性。对所有设备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周检及抽检,常用指标必须随时检查。

总承包单位负责整体测量控制,并在每个楼层提供标高基准点和轴线基准线,并在公寓楼上分别提供标高基准点和轴线控制网。各专业承包单位在总承包单位提供的基准点和控制网的基础上,放样所需的标高点和细部控制线。总承包单位协助业主、监理对各专业承包单位的细部线进行复核验收,以保证其放线精度。
2、控制测量

地下室钢结构与土建交叉作业,土建在地下室楼板施工时设满堂脚手架,不适合使用内控网对钢柱进行校正和轴线测量。定位放线采用“外控法”,即在基坑周边的二级测量控制点及加密测量控制点上架设全站仪,用极坐标法或直角坐标法对钢柱进行轴线定位和测量复核。钢结构测量施工选用在建筑物基坑附近建立稳定的二级控制点,用二级控制点在基坑周边布设轴线控制点。全站仪架设基坑周边的轴线控制点进行钢柱的轴线偏差测量。
图例:
永久汇量控制点
基坑国指
临时测胃控危'点
腓水沟
地,;结构泣线


本工程三个主塔楼属于超高层建筑。针对本工程具体情况:受结构自振、风振、日照和施工过程中的变形的影响,为减少各种因素影响,提高测量精度,本工程拟引用高精度( 1/20)的激光铅直仪配合电子数显激光靶,进行轴线竖向传递,确保工程测量放样精度。

待首层底板施工完成,利用全站仪将轴线全部投测至首层底板上,按照基础底板的做法进行角度距离校核等工作,完成测量内控点的工作。由外部控制向建筑物内部转移时,其投点误差,一级不超过2mm;二级不应超过3mm。本工程选用一级。

内控点的布设及选型必须结合建筑物的平面几何形状,组成相应图形,为保证轴线投测点地精度,内控点要形成闭合几何图形,以提高边角关系,根据施工组织设计中施工流水段图的划分进行,每一流水段布设4个点,并相互之间衔接,组成闭合图形,作为该流水段的测量内控点。
地上主体施工阶段测量施工采用“内控法”,在首层混凝土养护完成后,,并对其进行复测。为保证投点位置的精确,每隔不超过50m对塔楼控制网进行轴线系统迁移。即在楼层施工完成后,将下部的控制网转移至该层楼面,在各个楼层留设3mm x 3mm的投测孔洞,并在该楼层进行控制网点的闭合。测量时,架设铅直仪于控制点上,向作业楼层投测,在每一点铅直仪要旋转0 、90 、180 、270 四个方向投点,绘出“十”字线,
交点即为投测点,作为上部楼层的平面控制点。
1#楼测量平面控制图
2#楼测量平面控制图
3#楼测量平面控制图

内控点所在首层平面相应位置上需预先埋设铁件并与楼板钢筋焊接牢固。以后在各层施工浇筑混凝土顶板时,在垂直对应控制点位置上预留出3mm*3mm的孔洞,以便轴线向上投测。
首层以上控制点位置留设3 x 3预留洞,预留洞与激光板的布设见下图:

先将铅直仪架设在对中架上,调整脚螺旋使气泡居中,并实施强制对中;然后接通电源使激光器发光,转动天顶准直仪使激光束垂直,清晰地发散至楼面预留孔上的光靶上,通过操作人员用对讲机通话联系,点取圆心点即为控制点的垂影点,各垂影点的连线即组成该楼面的轴线控制网。
为消除同心圆误差,同方向旋转激光准直器0°、90°、180°、270°,激光点在投影面上留下圆形旋转轨迹,移动接收靶使其中心与旋转轨迹圆心同心,
通过接收靶上的刻划线使全圆等分并取其中点作为控制点的垂影点。
旋转激光

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9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rongfunian
  • 文件大小584 KB
  • 时间2025-01-31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