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钠及钠的氧化物(精练)(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解析版).docx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1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钠及钠的氧化物(精练)(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解析版) 】是由【1660287****】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9】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钠及钠的氧化物(精练)(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解析版)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钠及其钠的氧化物(精练)
题组一钠的物理性质
,错误的是

,有金属光泽
、可以用刀切
,与水反应时熔成小球
【答案】A
【解析】,能浮在水面上,A错误;
,断面呈银白色,有金属光泽,B正确;
,质软、可以用刀切,C正确;
,与水反应时放热使其熔成小球,D正确;
故选Ao
(2022・陕西汉中•高一期中)下列有关钠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说明钠的密度比煤油的大且钠不与煤油发生反应
,用后剩余的钠不能放回试剂瓶中


【答案】B
【解析】,且钠的密度比煤油大,钠沉在煤油的底部,煤油可以使钠与空气和水蒸
气隔绝,防止钠与氧气、水反应,A正确;
,容易与空气中的水和氧气反应,为安全着想,切割取用后剩余的钠必须放回原试剂瓶中,
B错误;
,新切开的钠,暴露在空气中,会迅速被氧气氧化为氧化钠,光亮的表面很快变暗,c正确;
D. Na非常活泼,可与NaCl溶液中的水发生反应:2Na+2H2O=2NaOH+H2T, D正确;
答案选B。
()下列关于金属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解析】A. Na?。?是淡黄色固体,Na?。?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Na?。是白色固体,Na?O与水
反应生成NaOH,故A正确;
Na?。与H?。反应:2Na2O2+2H2O=4NaOH+O2T,过氧化钠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该反应中电子转 移的数目为2e一,故B错误;
Na?。?由Na+、构成、NaZ。由Na+、O?-构成,阴阳离子个数比都为]:2,故C正确;
①2H2+O2 =2凡。、(2)2Na2O2+2H2O=4NaOH+O2 T ,①+②得 Na2C>2+H2=2NaOH , 2g H2
充分燃烧后产物被Na?。?完全吸收,Na?。?固体增重2g,故D正确;
选B。
NazCh和NazO是金属钠的两种氧化物,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Na2O2和Na2。均能与水反应,且产物相同
NazCh和Na2O均能使酚酬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钠离子数目之比为2: 1
,产物NaOH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1: 39
【答案】D
【解析】A. NazO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NazCh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它们均能和水反应,但 产物不同,故A错误;
B. NazCh和NazO的水溶液都呈碱性,都能使酚献变红,但NazCh与水反应会生成H2O2,具有强氧化性, 能使变红的酚醐溶液褪色,而NazO不能,故B错误;
,钠离子数目之比为1: 1,故C错误;
: 39,根据钠元素在反应前后守恒,可知它们与足量水反应 生成的NaOH的物质的量之比也为31: 39,故D正确; 答案D。
“二氧化碳是否在水存在时才能和过氧化钠反应: 某课题研究小组的同学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 实验装置,分别进行甲、乙两个实验:
< 二;10%
-二 I. 业NaOH溶液
1 n m 实验甲:干燥的二氧化碳和过氧化钠的反应:在干燥的试管
n中装入过氧化钠,在通入二氧化碳之前,关 闭Ki和Kz在试管I内装入试剂X后,打开Ki和K2,通入二氧化碳,几分钟后将带火星的木条插入试管 in中至液面以上,观察到木条不复燃且n中的淡黄色固体没有变化。
实验乙:潮湿的二氧化碳和过氧化钠的反应:在试管I内装入试剂Y,其他操作同实验甲,观察到木条复 燃且II中的淡黄色固体变为白色固体。
试回答下列问题:
⑴在装入过氧化钠后,通入二氧化碳前,关闭Ki和K2的目的是 。
⑵在实验甲中,试剂X是 (填选项字母),其作用是 o在实验乙中,试剂Y是 o
H2sCU B. NaOH 溶液 C. H2O D. KOH 溶液
⑶根据上述两个实验现象,得到的结论是 O
(4)试管HI中的NaOH溶液的作用是 。
⑸为了确保实验现象的准确性,制备二氧化碳所用的反应物最好选用 (填字母)。

【答案】⑴防止CO2受潮
(2) A 吸收气体中的水蒸气 C
(3)二氧化碳只有在水存在时才能和过氧化钠反应
(4)吸收未反应完的CO2以便使木条复燃
(5)BE
【解析】(1)为了防止溶液中的水蒸气混入二氧化碳,所以在装入NazCh后,通入CO2前,关闭Ki和K2; (2)试剂X作用是干燥二氧化碳,所以X为浓硫酸;试剂Y作用是给二氧化碳提供水蒸气,所以Y为水; ⑶干燥的二氧化碳通过过氧化钠,然后将带火星的木条插入试管HI的液面上,观察到木条不复燃,且II中 的淡黄色没有变化,说明没有氧气生成,即干燥的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不反应;在试管I内装入试剂Y, 其他操作同实验甲,观察到木条复燃,且n中的淡黄色固体变为白色固体,说明混有水蒸气的二氧化碳与 过氧化钠反应;则二氧化碳只有在水存在时才能和过氧化钠反应;
(4)根据上面的分析可知,试管HI中的NaOH溶液可以吸收未反应的二氧化碳,以便使木条复燃;
(5)盐酸和硝酸会挥发,大理石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的硫酸钙是微溶物质,故选择小苏打与稀硫酸反应生成二 氧化碳,故选B、Eo
6. ()Na?。?也是一种重要的钠的化合物。某研究性小组取用Na?。?于圆底烧瓶中,
并设计了如下图装置探究其强氧化性。
ARC D
⑴原定实验计划是在分液漏斗中加入稀盐酸,则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
⑵而由于同学的疏忽,错误地取成了浓盐酸,实验中观察到B中湿润的红色纸条褪色,说明反应中有
(填化学式)生成,若B中改放湿润的淀粉KI试纸,凭试纸变蓝能否证明上述结论? (填“能”
或“不能”),理由是 o
⑶实验中,在D的集气瓶中收集到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无色气体,有同学认为该气体是Na?。?被浓盐酸
还原所得,从氧化还原角度分析该推断是否合理? o
⑷还有同学认为D的集气瓶中收集到的气体是Na?。?与浓盐酸中的水反应得到。通过实验证实Na/)?与干
燥的HC1能反应,请完成并配平该化学方程式:。
Na2O2+HC1= CL+NaCl+。
【答案】 ⑴ 2Naq2+4HCl=4NaCl+2H2O+O2 个
Cl2 不能 碘离子具有还原性,。2、都具有强氧化性,都能将碘离子氧化为12
⑶不合理,Na?。?被还原时氧元素的化合价应该降低,不可能得到。2
(4)Na2O2+4HCl=C12T+2NaCl+2H2O
【解析】实验探究Na?。?强氧化性,A中预设Naz。?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氧气,若用浓盐酸代
替稀盐酸,会发生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氯气,B中湿润的红色纸条褪色,可检验有CL生成,若B中改放 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变蓝,不能说明一定有Cb生成,可能是02为所为,装置C中盛放的是NaOH溶液, 其作用是吸收HC1和CL,防止污染空气,并使D中收集到较纯净的02,据此分析解答。
(1)由过氧化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可推断出,过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氧气,则 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2(D2+4Ha=4NaCl+2H2O+O2 t ,故答案为:2Na2O2 +4HCl=4NaCl+2H2O+O2 T o
(2)B中湿润的红色纸条褪色,说明A中反应有Cl?生成;若B中改放湿润的淀粉KI试纸,且湿润的淀粉
KI试纸变蓝,不能说明一定有C1?生成,因为。2也可把「氧化成卜,从而使试纸变蓝,故答案为:CU;不
能;碘离子具有还原性,0小Cl?都具有强氧化性,都能将碘离子氧化为匕。
(3)在D的集气瓶中收集到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无色气体,该气体为。2, Na?。?被还原时氧元素的化合价 应该降低,不可能得到。2,。2可能是Na?。?与稀盐酸或盐酸中的水反应得到的,故答案为:不合理,Na2O2 被还原时氧元素的化合价应该降低,不可能得到。2。
(4)由元素守恒可知,生成物中所缺物质为H2O,再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原子守恒配平,可得该反应的化学 方程式为:Na2O2+4HCl=C12T+2NaCl+2H2O,故答案为:Na2O2+4HCl=C12T+2NaCl+2H2Oo
7. ()为了探究过氧化钠的强氧化性,某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实验步骤及现象如下:
①检查装置气密性后,装入药品并连接装置A、B、Co
②缓慢通入一定量的N2后,将装置D连接好(导管末端未伸入集气瓶中),再向圆底烧瓶中缓慢滴加浓盐酸, 装置A中剧烈反应,有黄绿色气体产生。
③待装置D中导管口产生连续气泡后,将导管末端伸入集气瓶中,收集到无色气体。
④反应一段时间后,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再通一段时间N2,直至装置中气体变为无色。
回答下列问题:
⑴装置A中盛装浓盐酸的仪器是 o
⑵步骤②中通入一定量的刈的作用是 o
(3)装置D中收集到的无色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据此推断该气体是 ,解释产生该气体的原因
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o
(4)装置B中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甲同学根据A中气体的颜色推测试纸变蓝时发生的反应可能是
(写离子方程式);乙同学认为使试纸变蓝的原因也可能是 o
⑸资料显示,NazCh与干燥的HC1能发生化学反应生成C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o
【答案】(1)分液漏斗
(2)排净装置中的空气
02 2Na2O2+4HCl=4NaCl+2H2O+O2T
Cb+2I-=l2+2C「 生成的O2将1氧化为h
(5)Na2O2+4HCl=2NaCl+CbT+2H2。
【解析】
⑴由仪器构造可知盛浓盐酸的为分液漏斗,故答案为:分液漏斗;
⑵实验开始前先通一段时间的氮气,排尽装置中的空气,以避免空气中的氧气对产物检验的影响,故答案 为:排净装置中的空气;
⑶无色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据此推断该气体是。2,。2具有助燃性,氧气可能是过氧化钠和盐酸反 应得到的,化学方程式是:2Na2O2+4HCl=4NaCl+2H2O+O2T;故答案为:。2; 2Na2O2+4HCl=4NaCl+2H2O+O2T;
(4)装置A中剧烈反应,有黄绿色气体产生,该气体能够使装置B中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根据气体 的颜色推测该气体可能是C12,反应方程式是:Cl2+2r=I2+2Cr; Na2O2和盐酸反应的过程中会产生。2, 02 也具有氧化性,也可能将I-氧化为L;故答案为:C12+2I =I2+2C1-;生成的02将1氧化为I2;
(5)资料显示,NazCh与干燥的HC1能发生化学反应生成Ch,根据元素化合价升降总数相等,结合原子守恒, 可得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2O2+4HCl=2NaCl+Cl2T+2H2Oo 故答案为:Na2O24-4HCl=2NaCl+C12T+2H2Oo 8. ,发现一些有趣的现象:
①取适量NazCh固体用脱脂棉包好放在石棉网上,然后向脱脂棉上滴加3-4滴水,结果脱脂棉剧烈燃烧。
②取适量NazCh固体置于试管中,加水使其充分反应至不再产生气体为止,滴入几滴酚献试液,溶液先变 红后褪色。
IL为探究NazCh与H2。反应的机理,他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下图所示装置。连接好装置,打开Kh K2, 通过注射器注入适量蒸储水,充分反应后用气球鼓气,Na2s溶液变浑浊,酸性KMn04溶液褪色。分别取A、 C中溶液滴入几滴酚酬,开始都变红,以后A中溶液很快褪色,C中溶液缓慢褪色。另取A、C中溶液分 别加入少量二氧化锌,充分振荡,发现均反应剧烈、产生大量气泡,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木条复燃, 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入几滴酚献试液,溶液变红不褪色。
(DA中冰盐和C中热水的作用分别是 , o
⑵用化学方程式表示Na2s变浑浊的原因 o
(3)用离子方程式表示KMnCU溶液褪色的原因 o
(4)Na2O2与H2O反应的机理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第一步,第二步
【答案】(1) 防止生成的H2O2分解 使H2O2分解
(2)Na2S+H2O2=S;+2NaOH (3)2 MnO4 +5H2()2+6H+=2Mn2++5O2T+8H2O
A
(4) Na2O2+2H2O=2NaOH4-H2O2 2H2O2=2H2O+O2T
【解析】开始时试管中无气体生成,滴入酚醐后,溶液变红色,说明NazCh与H2O反应生成了碱和H2O2, 然后滴入的稀盐酸中和NaOH, H2O2在C中分解生成O2,⑴双氧水不稳定,温度过高容易分解,则A中 用冰盐冷浴可防止温度过高H2O2分解,C中用热水浴可使加快H2O2分解;(2)Na2s溶液变浑浊,说明在 H2O2的作用下有S生成;(3汨2。2使KMnCU溶液褪色,体现了双氧水的还原性,说明双氧水被酸性高镐酸 钾溶液氧化成氧气;(4)根据实验可知,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机理为:NazCh与H2O反应生成H2O2, H2O2 遇热分解生成氧气,据此写出反应方程式,据此分析解题。
⑴双氧水不稳定,温度过高容易分解,则A中用冰盐冷浴,目的是防止温度过高H2O2分解;C中用热水浴 可使H2O2分解,故答案为:防止生成的H2O2分解;使H2O2分解;
(2)Na2s溶液中滴加H2O2溶液,有S生成,结合原子守恒和电子守恒,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2S4-H2O2=S;+2NaOH,故答案为:Na2S+H2O2=S;+2NaOH;
⑶酸性高镒酸钾溶液具有强氧化性,H2O2使KMnCU溶液褪色,体现了双氧水的还原性,反应的离子方程 式为:2MnC)4+5H2O2+6H+=2Mn2++5O2T+8H2。,故答案为:2MnC)4+5H2O2+6H+=2Mn2++5O2T+8H2。;
(4)根据实验可知,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机理为:NazCh与H2O反应生成H2O2, H2O2遇热分解生成氧气,反
A
应方程式为:Na2O24-2H2O=2NaOH+H2O2> 2H2O2=2H2O+O2T,故答案为:Na2O2+2H2O=2NaOH4-H2O2; 2H2O2
A
= 2H2O+O2To
,发出黄色火焰
、熔点低、密度大于水
【答案】C
【解析】,可以保存在煤油中,钠的密度比四氯化碳小,不能保存在四氯化碳中,A 错误;
,与空气中氧气反应,表面生成白色的氧化钠,B错误;
,钠在空气中燃烧,发出黄色火焰,c正确;
,可观察到钠浮在水面上四处游动,说明钠的密度比水小,D错误; 答案选C。
4. (2021 .)下列有关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且剩下的金属钠应放回原试剂瓶
,应近距离俯视用蜗以便观察更仔细
,需用干燥的沙土
【答案】C
【解析】,先与氧气变为氧化钠,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氢氧化钠吸水 变为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溶液,碳酸钠溶液失水变为Na2cO3TOH2O, Na2co3・1。氏0失水变为碳酸钠,故A正确;
,钠是危险化学药品,因此剩下的金属钠应放回原试剂瓶,故B正确;
,钠会剧烈燃烧发出黄色火焰,因此应远距离观察,故C错误;
,金属一般与水、二氧化碳会反应,因此需用干燥的沙土,故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C。
Z
题组二 钠与氧气(空气)反应
\
(•高一学业考试)取一块金属钠放在燃烧匙里加热,观察到下列实验现象:①金属钠熔化 ②在空气中燃烧,放出紫色火花③燃烧后得到白色固体④燃烧时火焰为黄色⑤燃烧后生成淡黄色的固体物 质,描述正确的是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④ D.①④⑤
【答案】D
【解析】钠在加热条件下与氧气发生反应时,由于钠的熔点较低,先熔化,与氧气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

钠及钠的氧化物(精练)(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解析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9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1660287****
  • 文件大小274 KB
  • 时间2025-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