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论
某县工业新城是某县委、县政府实施“兴工富县”战略的重大举措,它的开发建设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发挥集聚效应,吸引客商投资,对改善投资环境,促进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工业新城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是完成规划区内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是土地征用、房屋拆迁、土地平整,道路、供水、排水、电力、电信、燃气、消防、管线工程建设。
本项目属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根据项目的性质和规模,在国家环保总局制定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规定中,必须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
(1)通过对拟建项目所在区域的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搞清该区域的环境概况、环境功能和环境质量现状。
(2)在工程分析的基础上,搞清本项目的建设特点和主要工程量,对项目在施工期和运营期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程度和范围,以及本项目所涉及的移民拆迁方案进行分析评价,并进一步提出减少本项目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的防止措施,以实现保护环境,实现当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3)导入生态适宜性指标,对工业新城区规划布局的合理性从城市生态结构角度进行评价。
(4)工业新城区在环境影响报告书阶段产业结构尚不确定,企业的性质、规模、排污状况亦不确定。为使工业新城建成后入区工业对空气环境、纳污水体京山河水质环境的影响可以接受,本次评价采用反推法和计算环境容量等方法,第一,根据新城区附近地区的目前空气环境污染水平,按一定的分担率,对入区工业空气污染物的排放量提出限制条件;第二,根据京山河污染现状,计算京山河现有环境容量,对入区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提出限制条件。
(1)总体原则:本次环评主要是针对工业新城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为主要评价对象的,所以主要评价工作是对基础设施在建设过程中产生的环境问题和影响进行评价,另外对新城区规划的合理性从城市生态结构角度进行评价,并提出入区工业污染物排放限制条件。
(2)本次评价将充分利用本项目所在区域已有的环境工作成果,并对新城区环境质量现状进行即时监测,保证本次评价基础数据的真实可靠,使评价结果能真正反应该项目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确实有效的污染防治措施和环境管理监控计划。
编制依据
、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53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2)国务院国发[1996]31号《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
(3)国家环保总局《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2003年1月;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1995年10月30日);
(5)《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96年5月15日);
(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6年10月26日);
(7)《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年4月29日);
(8)《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2年10月28日);
(9)《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02年6月29日);
(10)鄂政办发[2000]10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环境保护局关于湖北首地表水环境功能类别的通知》。
(1)《某县八里途工业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2)《某县城市发展总体规划》(1997—2010)
(3)《某县环境保护“十五”计划和2010年目标》
(4)《某县工业新城规划说明书》
(5)《湖北省某县污水处理厂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6)京计字[2003]115号《某县发展计划局关于要求审批某县工业新城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项目建议书的请示》
(7)鄂计投资[2003]1046号《省计委关于某县工业新城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项目建议书的批复》
(1)HJ/-—9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大气环境·地表水环境》
(2)HJ/—199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
(3)HJ/T19—1997《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非污染生态影响》
(4)HJ/T131—2003《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1)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委托书
根据拟建工程所在地城市规划和荆门市环保局荆环函[2003]24号文确定本次环评采用的各类评价标准。
本项目执行的环境质量标准见表1—1。
表1—1 环境质量标准一览表
类别
标准号及名称
类级别
污染物浓度限值
名称
取值时间
标准值
环
境
空
气
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二级
SO2
日平均
1小时平均
TSP
年平均
日平均
湖北某县工业新城环境影响报告书_精品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