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食用油脂的卫生检验 】是由【utuhlwwue61571】上传分享,文档一共【59】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食用油脂的卫生检验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1
第十章 食用油脂的卫生检验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
CLICK HERE TO ADD A TITLE
本章内容
第一节 概述
01
第二节 食用油脂的卫生标准
02
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
03
食用猪油卫生标准
04
食用煎炸油卫生标准
05
第三节 食用油脂的卫生检验
06
食用植物油的卫生检验方法
07
食用猪油的卫生检验方法
08
2
油脂的概念
油脂通常指生物体内取得的脂肪,经化学加工制成的某些脂肪酸的甘油酯叫做合成油脂。油脂广泛存在于各种动植物体内,油脂来源极广,主要是取自各种动物及植物。按其来源可分动物油脂和植物油脂两大类。根据其用途,可分为食用油脂和工业用油脂。它们是食用油脂的重要来源,是膳食中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
油脂是一种极为复杂的有机化合物。食用油脂主要是由多种脂肪酸组成的甘油三酯,并包含其它多种组分的混合物。这些组分包括游离脂肪酸、磷脂、甾醇、脂溶性维生素、氧化产物、金属、水分等。经过精炼的油脂,上述附加组分显著减少。
纯净的油脂是由三甘酯组成的,但通常取得的天然油脂并非仅含三甘酯,还含有少量其它有机物,有些有机物称为甘酯类的化合物,如粘蛋白、甾醇、色素、蜡、维生素、磷脂、游离酸等。
1
磷脂:粗制植物油中天然存在的磷脂即卵磷脂。它具有中度的抗氧化性,价格不高,并易与脂肪混合。%的卵磷脂,可取得很好的稳定效果。但是由于卵磷脂的存在,在煎熬时,使油变黑,产生沉淀物。
2
甾醇:油脂中的甾醇对食用及保管均无影响。
3
蜡:蜡在油脂中含量很少,对人体无害。
4
酚类化合物:油脂中含有酚类化合物,可以延长油脂保管期限,但某些酚类化合物对人体有害。如棉油中的棉酚。
维生素:油脂中含有的维生素对人体有益,脂肪中含有脂溶性维生素,即维生素A、D、E、K等。
色素:色素对食用无影响,但能够降低油脂的等级。
游离酸:纯净的油脂不含游离酸。游离酸会使油脂的酸度增高,降低油脂的品质。
粘蛋白:油脂中存在粘蛋白,会使油脂混浊,颜色变暗及微生物繁殖,但这种物质对食用没有影响。
胆固醇:动物油脂中的胆固醇多以游离状态存在,每百克油脂中约含29~126mg,少部分与脂肪酸形成类脂。胆固醇的存在是动物油脂区别于植物油脂的主要标志。胆固醇是形成维生素D的原料。近年来发现胆固醇对动脉硬化症有直接关系。
油脂在人体中的作用大致可分为四个方面:
供给必需脂肪酸;
供给脂溶性维生素,并作为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媒介;
赋予食物特有的风味,增进人们的食欲。
油脂在体内还能调节水分蒸发、保护内脏、保温、节约蛋白质消耗及部分代替维生素B的作用等。
但油脂长期存放时易发生一系列的氧化作用和其它化学变化而变质。变质的结果不仅使油脂的酸价增高,而且由于氧化产物的积聚而呈现出色泽、口味、硬度以及其它一些变化,从而导致油脂的营养价值降低。因此,对油脂进行卫生检验以保证食用安全是十分必要的。
2008年食品抽检情况
2008-3-11,重庆市有关部门展开第三阶段专项整治联合执法行动,对市场销售的菜子油、大豆油进行了质量抽查,%,其中菜子油的合格率偏低。不合格的主要指标仍然是酸值、溶剂残留超标、菜籽油中有棉籽油掺入等。
1
2008-3-14,记者从河南省质监局获悉,河南省近期对10类食品抽检表明,%。%,抽检发现的主要问题是:1家企业1批次的酸价、色泽、水分及挥发物不合格,有4家标签标识不规范。
2
2008-01-29,质检总局对大米、食用植物油、小麦粉等“年货”抽查,%,此次抽查对食用植物油产品中的酸价、溶剂残留、过氧化值等10个项目进行了检验,共涉及北京、天津、河北、黑龙江、辽宁、上海、江苏、浙江、山东等9个省、直辖市27家企业生产的27种产品(不涉及出口产品)。抽查中发现的主要质量问题是个别产品酸价和溶剂残留量超标。
3
10
食用油脂的卫生检验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