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2025年李白《上楼诗》与《题峰顶寺》、《夜宿山寺(精选8篇) 】是由【mama1】上传分享,文档一共【22】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2025年李白《上楼诗》与《题峰顶寺》、《夜宿山寺(精选8篇)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2025年李白《上楼诗》与《题峰顶寺》、《夜宿山寺(精选8篇)
篇1:李白《上楼诗》与《题峰顶寺》、《夜宿山寺
考辨75
三、《题峰顶寺》的来源
李白《题峰顶寺》这首诗,在公元761年李白健在时魏颢受李白委托为其编辑的诗集《李翰林集》和李白逝世后其族叔李阳冰为他编辑的诗集《草堂集》、宋刊本《李太白文集》、元刊本《分类补注李太白集》、明重刊《李太白文集》、清刊本《李诗通》、清康熙刊本《李太白文集》、清光绪影印宋刊本《李翰林集》等李白专集中均未发现。
清乾隆刊本《李太白全集》为王琦辑注,依据唐、宋两代重要总集及选本进行校刊,可谓集大成者,历为学术界倚重。王本中第一次补遗编入《题峰顶寺》这首诗,其来源和依据是宋代邵博《邵氏见闻录》、赵德麟《侯鲭录》、胡仔《苕溪渔隐丛话》等书。
邵博《邵氏见闻录》卷18:“舒州峰顶寺有李太白题诗‘夜宿峰顶寺,举手扪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曾子山始见之,不出于集中,恐少作耳《太仓米集》云:闻道长庚会入梦,诗。注云:唐人载:问颇能作诗否?声语,《侯鲭录》:“曾阜蕲州黄梅县令,,去城百余里,在乱山群峰间,人迹所不到。阜按田偶至其上,梁间小榜,流尘昏晦,乃李白所题诗也,其字亦豪放可爱。”诗句与邵博记载相同。蕲州黄梅县与舒州相邻,峰顶寺可能属舒州管辖,故邵博说是舒州峰顶寺。此诗与《上楼诗》第一句不同,很可能是李白漫游到长江中下游后,想弃其少作(如《大鹏赋》所言:悔其少作,未穷宏达之旨,中年弃之),后游峰顶寺见景生情,将《上楼诗》的第一句“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改为“夜宿峰顶寺,举手扪星辰”题于寺中。
继清代王琦集注校刊《李太白全集》第一次编入《题峰顶寺》之后,二十世纪70年代,中华书局已于1979年重印了王琦本《李太白全集》,80年代、90年代又有三部李白诗集校注本编入《题峰顶寺》。1980年7月,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李白集校注》(瞿蜕园、朱金城校注)中,《题峰顶寺》内容为“夜宿
注释集说的主要依据为王本所引《侯鲭录》。
年12月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李白全集校
(詹瑛主编),其中《题峰顶寺》注汇释集评》内容同前。题解:“此首见于宋赵德麟《侯鲭录》、胡仔《苕
溪渔隐丛话》、邵博《邵氏见闻录》等书。”
四、《夜宿山寺》应为《题峰顶寺》
不知什么原因,二十世纪80年代由国家批准的正规出版社出版的小学语文课本中,却出现了李白诗作《夜宿山寺》:“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1990年5月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小学语文古诗译解》中的李白《夜宿山寺》,1990年6月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少儿学古诗歌曲一百首》中的李白《夜宿山寺》,内容均同小学语文课本中的《夜宿山寺》80年代以来,《夜宿山夜宿山寺》存在以下几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张冠李戴。明明是《上楼诗》的内容:“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标题却改成了《夜宿山寺》。
第二个问题是文不对题。即使把《题峰顶寺》标题改作《夜宿山寺》,其第一句也应该是“夜宿峰顶寺,举手扪星辰。”而不应该是“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第三个问题是不合常理。现行小学语文课本中《夜宿山寺》的第一句是“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标题与内容是矛盾的。危楼在古代一般指三重檐以上的高楼或称百尺楼。而“蕲州黄梅县”,“有峰顶寺,去城百余里,在乱山群峰间,人迹所不到。……梁间小榜,流尘昏晦”,在这样偏僻闭塞,交通极为困难的地方,以当时当地的财力和技术条件,能在山峰顶上建成百尺危楼吗?并且“梁间小榜”已经点明峰顶寺是座小寺庙,而不可能是危楼或百尺楼,更何况山峰顶上地势已经很高了,李白“夜宿峰顶寺,”站在峰顶上自然而然地就可以“举手扪星辰”,还需要上百尺危楼吗?
综上所述,李白的《上楼诗》和《题峰顶寺》的来源和内容是非常清楚的。而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夜
(下转第95页)
峰顶寺,举手扪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校注:“此首王本录自《侯鲭录》、《苕溪渔隐丛话》等书。”1990年12月四川巴蜀书社出版的《李白全集
(安旗主编),其中编年注释》《题峰顶寺》内容同前,
第1期廖志勤
语境对语义的作用探析名)今后的姓是自由的……
说话者用其女儿今后的姓是自由的,暗含两层意思:一是向他自己的亲人表明他对他妻子今后再婚是支持的;如果她再婚,他们(垂危患者的亲人)不要加以指责;二是向她妻子表示在他去世后,她的婚姻是自由的。为什么说话者要用女儿的姓的自由来表示妻子再婚的自由呢?这里有一个传统文化习俗问题,按照中国文化习俗,当失去丈夫的女人再婚以后,其子女一般要随其继父姓。这部分内容是隐含在特定的上下文语境中的,说话人和听话人彼此都明白。再如:
例24:LadyMarkby:Ithoughtyousaidtherewasasapphireonthehead.
[Smiling]:No,LadyMarkby―――aruby.
对话中,由于上文Markby女士表明了自己的看法:You()saidtherewasasapphireonthehead。因此,,小
95
语境才能使其歧义得以恰当、正确的解码和编码并
使多义获得明确的单一性,结合语境才能使褒贬不一感情色彩的词语用得恰当、得体,才能使不同语体的词语在文本中发挥其最佳作用,要善于驾驭特定的语境来填充或完善语言本身的意义,使表达更加简洁、委婉、含蓄。
参考文献
[1] 、修辞与翻译[J].中国翻译,1996(6):
22~24.
[2] [J].外语教
学,(7):54~56.
[3] [J].外语学刊,2025
(1):59~63.
[4] (第二版)[M浙江大学出版社.
.131~136.
[5] 邱述德.].,.620~
.
[.现代汉语词
句Ididn’tsaytherewasasapphireonthe看作“已知信息”而被省掉息”而被省掉,,,响。
.
.英汉语篇衔接手段对比研究[M].上海:上
海外语教育出社,.123.
[8] Brown&[M].CambridgeUni2
versityPress,~85.
[9] [M].CambridgeUniversityPress,
.
[10] London,[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
三、结束语
如上所述,语境对语义的作用主要涵盖四个方面:使语言歧义和多义现象获得确切的单一性,影响
语义的褒贬色彩、语体色彩,添补或丰富语言本身的意义。因此,对具有歧义的话语的理解必须依赖于
(上接第75页)
出版社,.
[11] Saced,JohnI.
Semantics[M].
ForeignLanguage
.,.83~89.
宿山寺》从何而来?就连安徽当T县大青山李白墓
园诗碑廊中《夜宿山寺》末尾注释也是:“无考”。不知是哪位先生误将李白少作《上楼诗》的内容改作了《夜宿山寺》。由于是通过小学语文教科书出版和传播,这就造成很大范围的以讹传讹,谬说流传,误人子弟,真是太遗憾了。但愿我们今天的李白研究者,能将颠倒了的是非再颠倒过来,还历史的真实,还李白《上楼诗》和《题峰顶寺》的本来面目。
参考文献
[1]王琦(清),[M].中华书局,1979.[2]瞿蜕园,[M].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0.
[3][M].四川巴蜀书社,1990.[4][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
社,1996.
篇2:李白《上楼诗》与《题峰顶寺》、《夜宿山寺
李德书
(西南科技大学文学与艺术学院 四川绵阳 621000)
上世纪80年代以来的小学语文教科书中李白诗歌《夜宿山寺》的内容,应为李白少年诗作《上楼诗》的内容,而《上楼诗》实为李白上绵州越王楼诗。李白中年在蕲州黄梅县所作《题峰顶寺》来源于宋代邵博《邵氏见闻录》、赵德麟《侯鲭录》、胡仔《苕溪渔隐丛话》等书。现行小学语文课本等出版物中的李白《夜宿山寺》存在张冠李戴、文不对题、不合情理等问题,应予纠正,还李白《上楼诗》和《题峰顶寺》的本来面目。李白诗歌研究;考辩;正本清源
A 1672-486001-0073-03
TextualResearchofLiBai’sPoemsandDistinguishingPoemonGoingfromPoemonthePeakTempleandNightLodgingtheLiDeshu
(SchoolofArtsandLiterature,Technology,
乔MAbstract:SincetheofLiBai’’smidlifeinHuangmeicountyofJingzhouwasstemmedfromtheworksofShaoBo,ZhaoDelin,,whichareconfusedwithanother,:researchoftheLiBai’sPoetry;textualdistinguish;radicalreform
一、《上楼诗》的来源
生于蜀之绵州彰明县(今四川绵阳市辖江油市)的诗仙李白,从小天资聪慧,智力过人。“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十五学神仙,仙游未曾歇”,“十五学剑术,遍干诸侯”。二十五岁出蜀之前,在蜀中留下了大量的诗文。宋蜀人杨遂(字天惠)在《彰明逸事》中记载:“时太白齿方少,英气溢发,诸为诗文甚多,微类《宫
收稿日期:-12-05
中行乐词》体。今邑人所藏百篇,大抵格律也。虽颇体弱,然短羽,已有凤雏态。淳化中,县令杨遂为之引,谓是少作是也。”后来,宋晁公武在蜀中作官时,在《郡斋读书志》中说:“蜀本太白集,附入左绵邑人所裒白隐处少年所作诗六十篇,尤为浅俗。”清代学者王琦在辑注《李太白全集》附录“李太白年谱”中说:“今蜀本李集亦不可见,疑《文苑英华》所载五律数首或是欤?”。他确定李白蜀中所作有:《蟾蜍薄太清》、《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登峨眉
作者简介:李德书,(1949-),男,四川射洪人,毕业于四川大学中文系,西南科技大学文学与艺术学院教授、四川省李白研究会理事。主要研究方向:文史、诗歌、戏剧、曲艺、巴蜀文化。
74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第23
卷
调元等历代名人雅士诗文150余首(篇)。为此,绵
阳市重修越王楼布展办公室专门编印了《越王楼诗
(李德书主编)。文选》
李白生于公元7,大约14岁时(7)作《上楼诗》,距越王楼落成(约660年前),已隔50多年。加之彰明县青莲镇距位于涪江岸边的绵州越王楼顺江而下约25公里,李白少年时不可能没有去过越王楼。二者,李白十八、九岁时顺涪江而下去梓州长平山安昌岩拜纵横家赵蕤为师,从学岁余,往返乘船或步行必经绵州,也不可能没有见过越王楼。李白二十岁时“路中投刺”,在绵州州府受到上任途中的益州长史苏F召见并得到“天才英丽”的评价,此时更不可能没有见过越王楼。再者李白的父亲是“高卧云林,不求禄仕”的耕读传家的饱学之士,加上培育出李白这样的天才儿童,。更有甚者,李白,手可摘星辰”诗句,与越王楼歌》“孤城西北起高楼,碧瓦朱甍照城廓”,樊宗师《蜀绵州越王楼诗并序》“危楼倚天门,如星辰宫”,李商隐《霜月》“百尺楼高水接天,月中霜里斗婵娟”,陆游《登越王楼》“上尽江边百尺楼,两脚犹堪踏九州”等众多诗人咏越王楼诗句中所用的“危楼”、“高楼”、“百尺楼”、“倚天门”、“星辰宫”等夸张词语是一脉相承的。李白如果没有亲眼见过或亲身登过越王楼,是写不出这样的感受和夸张的意境的。所谓触景生情,境由心生,不是没有道理的。
2025年李白《上楼诗》与《题峰顶寺》、《夜宿山寺(精选8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