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2025年精选科学教案模板汇总六篇.docx


文档分类:幼儿/小学教育 | 页数:约1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2025年精选科学教案模板汇总六篇 】是由【das】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7】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2025年精选科学教案模板汇总六篇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









2025年精选科学教案模板汇总六篇
科学教案 篇1
  
  科学概念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视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微环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很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亮和中间较厚边缘薄。
  过程与方法
  1、 正确用放大镜视察物体。
  2、 比较用肉眼视察和用放大镜视察的不同。
  情感、看法、价值观
  1、理解运用放大镜视察的意义。
  2、增加用放大镜视察身边世界的爱好。
  3、相识到从肉眼视察到独创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能正确运用放大镜视察物体的微小部分
  放大镜是“凸”“透”镜
  
  分组试验器材:
  1、放大镜2个 ,手撕的报纸(有图片)、计算机屏幕、布料、记录表。
  2、放大镜片1、放大镜片2、凹透镜、一般玻璃片、围棋子、记录表。
  滴管、玻璃片、烧杯、水、装水的矿泉水瓶、。










  
  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视察
  1、导入:师出示放大镜:“这是什么?”生:放大镜。师板书并问:“大家还记得我们用放大镜视察过什么吗?”“你们平常玩过放大镜吗?”
  2、学生回答,老师接着问:你还知道放大镜有哪些用途或者哪些工作须要用到放大镜吗?
  3、汇报沟通,老师依据学生回答,结合展示图片。
  4、小结:用放大镜视察比肉眼视察有什么好处呢?
  二、放大镜的'运用和放大镜下的新发觉
  1、师:谁给大家演示一下放大镜的运用方法?
  请学生演示放大镜的运用方法。依据学生的演示师出示讲解正确运用放大镜的两种方法:目、镜、物三者,目不动,镜动或物动。
  2、师出示:
  选择一小块面积,运用放大镜细致视察报纸的字、图片和边沿、布料和电脑屏幕看谁会有新的发觉!将新发觉用文字或图片记录在记录单上。
  3、分组视察
  4、沟通,师小结:放大镜把物体的图像放大,让我们看清了肉眼看不清的微小之处。
  三、放大镜的特点
  1、师:放大镜把物体的图像放大,我们留意到它的特点了吗?老师给大家打算了这些物品,请同学们找一找。完成试验记录表。
  2、带着试验记录表分组试验。
  3、师:放大镜的镜片和能起放大作用的器具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中间凸起,透亮的)所以放大镜也叫“凸透”镜。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由此推断球形的透亮物放大倍数最大。










  四、小结
  1、师:对于熟识的放大镜,通过今日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发觉或收获吗?(放大镜也叫凸透镜,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运用放大镜细心地视察物体,还能看到许多有意思的细微环节)
  2、课外你可以尝试着用一些简易的材料自己制作一面放大镜,或者用你的放大镜去细致视察身边的物品,看看还会有什么新的发觉。
科学教案 篇2
  
  科学概念目标
  1、水能溶解食盐和小苏打。
  2、同样多的水能够溶解的食盐和小苏打的质量是不同的。
  科学探究目标
  1、通过对比的方法探讨同样多的水中溶解的食盐和小苏打的质量。
  2、能用搅拌使水中的物体充分溶解。
  科学看法目标
  学会运用对比的方法视察试验现象。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感受生活中的溶解现象,知道可以利用这种改变为生活服务。
  
  重点:通过对比试验探究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实力。
  难点:设计对比试验来说明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实力不同。










  
  为学生打算:食盐20g,平均分成8份;小苏打20g,平均分成8份;装有水的烧杯2个、玻璃棒2根、学生活动手册等。
  老师打算:学生试验材料一套、课件等。
  
  一、聚焦
  1、出示图片:红糖在水中渐渐溶解。
  提问:在生活中我们常常把食盐和红糖放入水中,食盐和红糖会溶解在水中。还有哪些物质也能溶解在水中?
  2、引出小苏打并简洁介绍。
  3、出示一杯清水和若干食盐、小苏打。
  提问:假如我们把它们不断地加入这杯水中,它们能始终溶解下去吗?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引入,唤起学生的前概念“水能溶解一些物质”,并进一步引发学生思索: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实力是无限的吗?激起学生对“比较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实力”的探究爱好。
  二、探究
  活动一:设计对比试验
  1、老师提问:猜一猜,食盐和小苏打哪一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实力强?我们可以怎样做这个试验?
  2、引入对比试验。
  通过向两杯等量的水中,分别加入食盐和小苏打并比较它们的溶解实力。
  3、试验设计,小组探讨。










  (1)对比试验应当设置哪些试验条件?
  (2)怎样取同样多的水?
  (3)食盐和小苏打每次放多少?
  4、明的确验方法。
  (1)在两个相同的透亮杯中分别倒入50毫升冷水;
  (2)分别往两个水杯中加入1份食盐和1份小苏打;
  (3)用搅拌棒搅拌至完全溶解;
  (4)重复其次步,直到食盐、小苏打不能溶解为止。
  5、引导学生进一步思索。
  在做试验时,为什么要一份一份地加入?
  若某一份没有全部溶解,份数如何计算?
  6、出示试验记录单。
  活动二:探究溶解实力
  1、出示试验材料。
  2、出示试验提示。
  (1)明确分工,相互合作。
  (2)轻轻搅拌,不要溢水。
  (3)没有溶解,不算一份。
  3、分发材料,小组视察,老师指导。
  4、引导学生思索以下问题。
  50毫升水中溶解了多少份食盐?多少份小苏打?
  食盐和小苏打的溶解实力相同吗?










  设计意图:对于刚上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让他们干脆设计对比试验还是有肯定难度的。因此,设计试验时,老师要一步一步引导学生思索怎样做可以使对比更有效。明白了对比试验的重点和难点,可以为学生后续规范地进行对比试验打好基础。
  三、拓展
  1、拓展资料。
  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实力是不同的。
  在温度等条件发生改变时,同一物质的溶解实力也有改变。
  2、课后试验。
  厨房中有很多物质都能在水中溶解,比如白糖、味精、食盐、小苏打等。
  哪一种物质的溶解实力比较强?假如想在家里做试验,我们可以怎么做呢?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课堂的试验延长,课后找寻生活中溶解的例子并接着探讨,促进学生进一步了解溶解在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
科学教案 篇3
  :
  《纲要》中提出,关于开展幼儿科学活动的目的就是让幼儿对四周的事物、现象产生新奇心和求知欲,通过接触体验、表达感受和沟通过程中知道探究的乐趣。水是我们身边最熟识的事物了,它无处不在甚至不行或缺,小挚友对水更是宠爱,又恰好遇上这炎炎夏日,于是用孩子最熟识又喜爱的“水”设计了这个活动。利用感官教学、直观教学、实践体验、沟通的教学方式让孩子系统地相识了水。
  :
  1、让幼儿相识水、了解水,知道水的重要性。
  2、让幼儿节约用水,珍惜水资源。










  3、通过活动激发幼儿对事物的新奇心、探究和求知欲。
  :
  多媒体、海绵若干、水桶、透亮器皿、冰块、桌子、金属(小钥匙)、小花洒、木块
  :
  孩子们对雨水的形成过程的理解,对此老师除了有简明的叙述讲解以外,还会利用道具进行简洁的演示,形象地说明雨水形成的循环过程。
  :
  (一)导入部分
  1、老师组织幼儿轻松开心地入场坐好。(音乐)
  2、(播放雷电声→雨声)利用多媒体等道具营造夏天雷电雨时的氛围,通过声音刺激幼儿的听觉感受。
  3、老师提问:刚刚你们听到了什么声音?会想到什么?(引导幼儿说出打雷闪电的声音、下雨的声音)
  (二)基础部分
  1、老师提问:
  你听过的雨声是怎样的呢?(霹雳啪啦、滴答滴答……)
  你们知道,雨水是怎么来的吗?想知道吗?
  2、水的形成——视察图片(雨水形成循环图)
  老师用语:请小挚友们一起宁静地、仔细地视察这幅图,答案就在里面。
  老师提问:告知老师,你看到了什么?
  (老师给小挚友自主视察与思索的时间,激励小挚友动脑筋、主动发言)。
  老师解说:雨水是这样形成的—太阳热情的照耀,地上的水受热变成了水蒸气,飘到了高空中遇到冷的空气变成了许多小水滴,水滴聚集在一起变成我们望见的云朵,当云朵里的小水滴越积越多,承受不了重量,就从天空中掉落下来,这就是我们望见的雨啦!你们看,就像这样……










  (1)解说:把海绵当做云朵,当云朵里的水分不多时,还很轻(让幼儿感受海绵的重量)太阳照耀下的空气中充溢水分;
  (2)给海绵注入水分,解说:当云朵中的水分聚集得越来越多的时候,就会太重,于是从天上落下来,这就是雨了。小挚友,明白了吗?
  (3)请个别小挚友体验。
  3、水的形态——冰
  (1)老师用语:小挚友,水除了有液体、气体的形态,还有其它形态,是什么呢?(摇动装有冰块的盒子,引起小挚友的新奇心与思索,引导幼儿说出“冰”)
  (2)请小挚友摸一摸冰块,说出感觉。(冷冷的)
  (3)老师用语:水一经冷冻,就变成“冰”。
  (4)提出问题:冰又怎么变成水的呢?(打算水的三态,让孩子视察与思索)
  4、水的作用
  老师引导:水这么奇异,它有什么用呢?(喝、清洁、嬉戏等等)
  与幼儿谈话,适当利用语言和图片引导幼儿说出:水可以……;可以用水……。让幼儿自主思索,作出阅历谈,知道水的用处许多,我们都须要水。
  老师提问:小挚友,假如没有了水会怎样呢?
  引导幼儿说出没有水,生物都不能生存了,水特别重要。我们要珍惜水资源,不奢侈水,可以怎么做呢?(水龙头关紧、洗菜的水可以用来浇花或者洗完衣服的水可以拖地等等)
  (三)结束部分










  1、水的嬉戏操作
  嬉戏打算:打算三个透亮水罐、水、海绵、乒乓球三个
  嬉戏玩法:把小挚友平均分成三组,在规定的时间内(音乐限制)让每组幼儿轮番以接力的方式,用海绵吸水灌进透亮水罐里,看哪组收集的水最多,乒乓球浮起最高为胜。(老师示范一次)
  2、小结与提问
  水的用处可真多,水除了可以喝,可以用来清洁,还可以玩嬉戏呢!接下来老师要考考小挚友,请看清晰——
  演示:把金属钥匙和木头放进装有水的透亮罐中,三种物体形成对比(浮、沉)。
  提出问题,引起思索和探究:为什么乒乓球和木块会浮在水面上,而钥匙却沉下去了呢?还有什么是能浮在水上的呢?请小挚友回家后,自己去找寻一个完整的答案,回来告知老师。
科学教案 篇4
  
  科学概念:
  树整体形态一般由树冠、树干、树根组成,树器官一般包括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
  树生长在肯定环境里,有肯定生存须要。
  过程与方法:
  用各种方法视察一棵树,描述一棵树。
  用简图描述树整体形态。用拓印树皮视察树干。
  用实物来补充语言描述不足。
  情感、看法、价值观:










  能客观地记录视察到现象,能接着关注树木改变。
  能尝试通过对树有序视察描述和比较后指向树木作为生命体特征。
  比较探讨树木相同之处。
  
  校内中选定一些大树供各小组视察所需,同时为各小组打算:一张视察记录纸,一支蜡笔,一把软尺,一个放大镜。
  
  一、视察树木方法
  :分小组进行视察,每个小组尽量视察不同树木;小组内要分工明确,每个人要有视察任务;描述一棵树,完成一篇视察笔记。
  :我们所要视察树长在校内哪个地方?我们怎么按依次来视察一棵树?(由远及近,由整体到局部)
  :我们可以用哪些新视察方法来视察新内容?(画简图、测量树干粗细、闻树叶、看果实、拓印树皮、捡拾标本、对比法……)
  :我们能比书上视察记录记得更好吗?(先用简洁词语记录下来,回到教室后整理成视察笔记。)
  二、视察记录一棵树
  ,我们怎样记录?(树冠形态、树高度等)
  ,我们会有哪些新发觉?
  生:这棵树真大!看看我捡到树叶和果实。这是树果实。这是我树皮拓片。
  (拓印树皮图案方法:把白纸紧压在树干上,先用手指在纸上反复按压,再平捏蜡笔在纸上涂擦,使凸起部分染上颜色。)

2025年精选科学教案模板汇总六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das
  • 文件大小37 KB
  • 时间2025-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