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住校初中生父母教养方式、心理韧性与学校适应的关系——以重庆竹园镇中学为例.docx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住校初中生父母教养方式、心理韧性与学校适应的关系——以重庆竹园镇中学为例 】是由【niuwk】上传分享,文档一共【4】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住校初中生父母教养方式、心理韧性与学校适应的关系——以重庆竹园镇中学为例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住校初中生父母教养方式、心理韧性与学校适应的关系——以重庆竹园镇中学为例
摘要:
本文通过对住校初中生父母教养方式、心理韧性与学校适应的关系进行分析,探讨了在重庆竹园镇中学的实际情况下,家庭教育对于孩子适应和发展的重要性。研究结果表明,住校初中生父母的教养方式和心理状态对学生学校适应能力有着显著的影响。因此,对于教育工作者以及家长来说,在帮助孩子提高学校适应能力的过程中,应该注重提高家庭教育质量和家长的心理韧性。
关键词:住校初中生;父母教养方式;心理韧性;学校适应
一、引言
随着城市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小学生离开家,选择住校生活。在离家的生活环境中,学生需要克服种种困难,适应新的校园生活。然而,在适应过程中,一些学生会遇到难以克服的困难,表现出情绪不稳定、学习成绩下降等症状。
针对这种情况,研究者们开始关注住校初中生父母的教育方式、心理状态和学生的学校适应情况之间的关系。本研究旨在探讨住校初中生父母教养方式、心理韧性以及学生学校适应的关系,通过调查收集数据,希望为改善住校初中生的适应问题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参考依据。
二、文献综述

家长的教育方式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是至关重要的。文献研究表明,父母的教育方式和孩子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情绪状态等都有着密切的相关性。例如,一项针对中国城市家庭的调查发现,父母的监管教育方式与孩子的社交行为和学业表现密切相关(杨晓齐 & 张亚飞, 2016)。

心理韧性是指在面对创伤、压力和挑战时,个体所表现的应对机制和行为特征。心理韧性是一个重要的心理特征,可以帮助个体适应生活环境,并克服困难和挑战。研究表明,心理韧性与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状态、自尊心、自主性等心理特征密切相关,是个体适应和成长的重要保证 (陈毅 & 赵涛, 2016)。

学校适应是指学生在学校文化环境中的适应程度。合适的学校适应可以帮助学生开展学习,把握学校和社会生活的机会,满足创造性需求,塑造自我认同等目标。然而,学生学校适应不良可能导致不良的行为、心理和社交问题 (陶汉磊 & 翟飞, 2015)。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对重庆竹园镇中学的住校初中生和其父母进行了调查。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共有200名住校初中生参与调查。问卷包括三部分:
(1)基本情况。主要包括被调查者的性别、年龄、年级、住校时间等情况。
(2)父母教育方式以及心理韧性。父母教育方式的评估采用《家庭教育方式调查量表》,心理韧性的评估采用《心理韧性量表》。
(3)学校适应情况。学校适应情况的评估采用《初中学生学校适应情况调查量表》。
四、结果分析
、年龄、年级和学校适应之间没有显著关系。
。研究发现,父母的监管教育方式和孩子的学校适应程度呈负相关,也就是说,父母监管的越多,学生的学校适应越差。相反,父母的支持教育方式和孩子的学校适应呈正相关,也就是说,父母提供越多的支持、关爱和鼓励,学生的学校适应越好。
。研究发现,父母的心理韧性越高,学生的学校适应越好。说明在家庭中,家长的心理韧性会影响到孩子的适应能力。
五、结论与建议
本研究结果表明,在住校初中生的学校适应方面,家庭教育对学生的适应能力有着显著的影响。具体来说,父母的教育方式和心理韧性在初中阶段家庭教育过程中,对学生学校适应问题的解决有很重要的作用。因此,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在帮助孩子提高学校适应能力的过程中,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对于重视家庭教育的父母来说,应该注重改进自己的教育方式,减轻监管的程度,增加支持和关爱,避免家长过多的干预学生的事情。
。家长的心理韧性会影响到孩子的适应能力,在家庭教育过程中,家长应该通过培养自己的心理韧性,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
。学校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学生的情绪变化和学习成绩情况,对于适应困难的学生,应该积极提供帮助和支持。
综上,家庭教育对于住校初中生的学校适应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帮助孩子提高学校适应能力的过程中,应该注重提高家庭教育质量和家长的心理韧性。同时,学校应该加强适应教育,帮助学生顺利地适应新的校园生活。
参考文献:
陈毅 & 赵涛. (2016). 论心理韧性与人格的关系. 教育研究, 16(1), 56-60.
陶汉磊 & 翟飞. (2015). 学校适应困难的初中生心理特征探究——以上海市某学校初中生为例. 现代教育科研, (12), 136-138.
杨晓齐 & 张亚飞. (2016). 家庭教育方式、社交行为与学业表现的关系. 心理科学进展, 24(9), 1388-1394.

住校初中生父母教养方式、心理韧性与学校适应的关系——以重庆竹园镇中学为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niuwk
  • 文件大小11 KB
  • 时间2025-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