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看我国贷款五级分类制度.doc


文档分类:金融/股票/期货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看我国贷款五级分类制度
我国现行贷款五级分类制度的局限
目前我国现行的贷款五级分类制度至少存在以下几方面的局限性。
1、过度依赖主观判断。在依赖主观判断的贷款分类体系中,同类贷款的分类结果基本上正确,但是不同类贷款之间的界线比较模糊,分类结果难以保持一致性。
2、重在贷款事后检查,不能提供资产质量恶化的早期预警。如对借款人的合同执行情况、项目的进展情况和经营情况进行跟踪调查,提醒借款人及时筹备资金按时还本付息,对逾期贷款本息进行催收工作等。虽然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做到对贷款进行动态监测,但是对资产质量恶化早期预警发挥不了作用,只能在贷款不能还本付息时才能发现其恶化。商业银行也难以利用五级分类决定是否发放贷款、贷款限额有多大、贷款的利率水平及对抵质押、担保的要求等。
3、分类结果是粗线条分类。五级分类对正常类贷款划分过粗,仅划分为二级,不能区分其风险。贷款余额在这两级上过于集中,然而其风险大小并不一样。完善的银行内部风险贷款评级体系应该对五级分类进一步细化,将正常贷款分类5-7类,并从风险管理的角度采取不同管理方法。
4、利用贷款五级分类计提贷款准备难以覆盖银行的信用风险。按照我国监管部门的规定,五级分类在很大程度上涵盖的仅是贷款余额,而且不是商业银行整个的风险暴露或敞口(loan exposure)。所谓信贷风险暴露或敞口不仅包括借款人已提取的贷款,还应包括部分未提取的贷款,即承诺未贷部门。而且,对于如何计量表外或有负债项目的信用风险缺乏明确的规定。
5、五级分类不能区分借款人风险和债项风险。五级分类综合考虑借款人和贷款的风险要素,在很大程度上既不是客户评级,也不是贷款评级。这也从另一侧面反应出贷款五级分类主要的用途是仅帮助监管当局了解商业银行的贷款质量。
而《新资本协议》内部评级法要求银行对正常贷款至少要有6—9个等级划分,并且风险暴露在各等级间应有一定分布,不能出现风险暴露在某一等级过度集中的情况。一项针对银行内部评级体系的调查结果显示,在被调查银行中正常公司贷款被分为2—20个级别不等,平均为10个级别;有问题资产被分为1—6个级别,平均为3个级别。如花旗银行将贷款分为13个级别,其中12个级别是正常贷款,1个级别是不良贷款;日本住友银行更加细化将贷款分为21个档次。
新巴塞尔资本协议对内部评级法的要求
首先将于2006年正式实施的新巴塞尔资本协议的核心内容就是内部评级法(IRB法),其代表了信用风险管理技术发展的大方向。与以主观判断为特征的贷款五级分类所不同的是,IRB法要求银行积累至少5到7年的历史数,通过数理统计分析,计算出反应客户和债项风险大小的量化指标,并以此为基础全面开展信用风险管理。
其次,IRB法与贷款五级分类另一大区别就是,IRB法是一种二维风险评级体系,相比五级分类在划分贷款等级时既考虑到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又同时考虑债款的抵押和担保。满足资本监管的IRB法是商业银行高标准的内部评级体系,把客户违约风险和债项的违约损失分开来考虑,并根据客户违约的可能性和违约损失率来对客户和债项进行等级划分,从而避免影响客户和债项分类结果的风险要素交叉发生作用。且长期内两项评级体系相对稳定,各客户的信用等级的长期违约频率必须与其所对应的PD值(违约率)保持一致或相近,而各债项的违约损失率也必须与其所对应的LGD值(违约损失

看我国贷款五级分类制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