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基于3S技术的微地形构建及其对典型草原植被格局的影响.docx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基于3S技术的微地形构建及其对典型草原植被格局的影响 】是由【niuww】上传分享,文档一共【3】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基于3S技术的微地形构建及其对典型草原植被格局的影响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基于3S技术的微地形构建及其对典型草原植被格局的影响
摘要:
随着遥感和GIS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集中在利用这些技术来构建三维地形,并利用三维地形来分析地表的特征以及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本文基于3S技术(遥感、GIS、GPS)来构建微地形,并通过典型草原植被格局分析其对草原生态系统的影响。通过研究发现,微地形对草原植被格局有着重要的影响,这些影响体现在地形对降水、水分持久性等方面的影响,而这些因素又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草原植被的分布和类型。
关键词:3S技术;微地形;草原植被格局;生态系统
1. 引言
草原作为我国重要的生态环境区域,其草地植被格局的不同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历史上,对于草原地形的研究一直集中在宏观尺度上,而随着遥感和GIS技术的发展,研究人员开始关注微地形对于生态系统的影响。本文利用3S技术来构建微地形,并分析其对典型草原植被格局的影响,以期为草原的生态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意义。
2. 3S技术在微地形构建中的应用
3S技术是指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三种技术的综合运用。在微地形的构建过程中,遥感技术可以提供高分辨率的数字地形模型(DEM)、数字高程模型(DTM)等数据,便于地形的识别和分析;GIS技术则可以进行数据的刻画、分析和可视化;而GPS则可以精确定位地形的位置,为后续工作提供基础数据。综合这三者,可以高效地构建微地形,提供基础数据支持。
3. 研究方法
本研究利用3S技术来构建草原微地形,并采用空间分析和统计方法来分析微地形对典型草地植被格局的影响。其中,微地形的构建主要利用遥感技术得到地形数据,采用GIS技术进行数据处理,然后利用GPS精确定位地形。分析方法主要包括空间分析、回归分析和多元统计分析等方法。
4. 微地形对草原植被格局的影响
地形对降水的影响
微地形对草原植被格局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地形对降水的影响。研究发现,微地形会对局部气流的流向、速度产生影响,而这些气流又会直接影响当地的降水情况,从而产生不同的水分分配情况。这些水分分配情况再通过不同的水分利用效率产生影响,最终影响草原植被的生长和分布。因此,不同微地形的地形对降水的影响,是影响草原植被格局的因素之一。
地形对水分持久性的影响
微地形另外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是地形对水分持久性的影响。不同的地形在不同的时间内对于水分的持久性不同,从而引起草地的生长状况也会不同。比如,微地形中存在低洼地形,这些地形可以将水分滞留,在干旱时期提供水分供给。而且水分的滞留时间越长,水分到达植物根部的效率也越高,从而给草地植被的生长和分布提供了更有力的保障。
5. 结论
本文利用3S技术来构建草原微地形,并通过空间分析和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微地形对典型草原植被格局的影响。研究发现,微地形对草原植被格局的影响主要在于地形对降水、水分持久性等方面的影响,这些因素又直接或间接影响着草原植被的分布和类型。因此,在草原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中,要重视微地形对生态系统的影响,进一步深入研究微地形对草原生态环境的影响,为草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充分的理论支持。
参考文献:
王军, 郭乾宝, 耿志强. (2009). 基于遥感与gis的区域微地形分析. 中国地理科学, 19(6), 514-522.
李广红, 石永志, 江洪雨. (2005). 微微地形对草原植物的影响. 草原与草坪, (4), 4-8.
周咏菁, 周世宏. (2012). GIS技术在微地形分析中的应用.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14(5), 707-712.

基于3S技术的微地形构建及其对典型草原植被格局的影响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niuww
  • 文件大小11 KB
  • 时间2025-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