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高一上学期生物期末考试试卷第13套真题 】是由【老狐狸】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1】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高一上学期生物期末考试试卷第13套真题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 : .
高一上学期生物期末考试试卷
一、单选题
1. 下列有关细胞器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中心体与某些低等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 B . 高尔基体是肽链合成和加工
的场所 C . 线粒体将葡萄糖氧化分解成 CO2 和 H2OD . 溶酶体合成和分泌多种水解酶
2. 下列有关细胞核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蛋白质是细胞核中染色质的组成成分 B . 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
遗传的控制中心 C . 小分子物质可以通过核孔,大分子物质不能 D . 有丝分裂过程中
存在核膜消失和重新形成的现象
3. 图为氨基酸和 进出肾小管上皮细胞的示意图。下列选项中正确的
是( )
A . ①过程为协助扩散 B . ②过程需要消耗 ATPC . ③过程为主动运输 D .
进出肾小管上皮细胞必需载体蛋白
4. 如图所示 U 型管中间被一种能允许水分子通过而二糖不能通过的半透膜隔开,
先在两侧分别加入 mol/L 的蔗糖溶液和麦芽糖溶液,一段时间后左右两侧液面高
度变化是怎样的?若向 U 型管右侧加入某种微量物质(不影响溶液浓度),右侧液面高
度上升,那么加入的这种微量物质最可能是( )
: .
A . 右侧液面高度下降;胰岛素 B . 右侧液面高度下降;衣藻 C . 两侧液面高度不
变;麦芽糖酶 D . 两侧液面高度不变;蒸馏水
5. 用 2 mol·L-1 的乙二醇溶液和 2 mol·L-1 的蔗糖溶液分别浸浴某种植物细胞,
观察质壁分离现象,得到其原生质体体积变化情况如下图所示。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 )
A . 该细胞可能是某种植物分生区的细胞 B . AB 段表明细胞液浓度在逐渐增大 C .
BC 段表明该细胞开始因失水过多而逐 渐死亡 D . 用一定浓度的 KNO3 溶液,可得到
类似蔗糖溶液的结果
6. 关于酶的性质,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 酶大多数为蛋白质,少数为 RNAB . 一旦离开活细胞,酶就失去催化能力 C .
淀粉酶不能催化麦芽糖分解成葡萄糖 D . 酶的催化效率很高,但受温度和酸碱度的影
响
7. 将 A,B 两种物质混合,T1 时加入酶 C。如图为最适温度下 A,B 浓度的变化
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 酶 C 降低了 A 生成 B 这一反应的活化能 B . 该体系中酶促反应速率先快后慢
C . T2 后 B 增加缓慢是酶活性降低导致的 D . 适当降低反应温度,T2 值增大
8. 在下列几种化合物的化学组成中,“○”中所对应的含义最接近的是
: .
A . ①和②B . ①和③C . ③和④D . ⑤和⑥
9. 下列生理过程中,释放能量最多的是( )
A . 葡萄糖氧化分解为 CO2 和 H2OB . 葡萄糖分解为酒精和 CO2C . 葡萄糖分解
为乳酸 D . 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
10. 下图中①②代表有氧呼吸的相关场所,甲代表有关物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
的是
A . ①和②都具有双层生物膜 B . ②中所含的酶在乳酸菌中都能找到 C . ①和②中
都能产生[H]D . 甲一定进入线粒体
11. 为研究光合色素提取实验中二氧化硅颗粒大小对叶绿素提取 量的影响,某研
究小组利用新鲜的菠菜叶片进行了一系列的色素提取与定量测定实验,实验结 果如下
表。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二氧化硅
颗粒大小
叶绿素种类
0
20
50
100
200
叶绿素 a
: .
叶绿素 b
|
A . 提取色素利用的原理是光合色素易溶于有机溶剂 B . 加入二氧化硅对叶绿素
a 和叶绿素 b 的提取均有益 C . 据表可知,用 50 目的二氧化硅提取得到的叶绿素总
量最多 D . 若叶片研磨过程中未加入碳酸钙,则表中数据均减小
12. 现有一瓶混有酵母菌和葡萄糖的培养液,通入不同浓度的氧气时,其产生的
酒精和 CO2 的量如图所示。在氧浓度为 a 时( )
A . 酵母菌只进行发酵 B . 67%的葡萄糖用于发酵 C . 33%的葡萄糖用于发酵 D .
酵母菌停止发酵
13. 某同学在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在滤纸中央滴一滴提取液,然后进行纸
: .
上层析,得到四个不同颜色的同心圆.其由外向内的第三圈的颜色是( )
A . 蓝绿色 B . 黄绿色 C . 黄色 D . 橙黄色
14. 某学习小组用黑藻进行光合作用实验,他们将黑藻浸在加有适宜培养液的大
试管中(室温 20℃),可观察到光下黑藻放出气泡。他们以日光灯作光源,移动日光
灯使之与大试管的距离不同,结果如图中曲线 1。该小组在室温 10℃和 30℃时分别进
行了实验,结果如曲线 2 和 3。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
A . 该实验研究的是光照强度和温度对光合速率的影响 B . 衡量光合速率的指标
是单位时间内产生的气泡数目 C . 限制 D 点的光合强度因素是光照强度 D . 曲线 1 中
A 点到 C 点的限制因素是光照强度
15. 下图分别表示两个自变量对光合速率的影响情况,除各图中所示因素外,其
他因素 均控制在最适范围。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 乙图中 d 点与 c 点相比,相同时间内 d 点叶肉细胞中 C5 的生成较少 B .
图中 M、N、P 点的限制因素分别是 CO2 浓度、温度、光照强度 C . 丙图中,随着
温度的继续升高,曲线走势将稳定不变 D . 甲图中 a 点的限制因素可能是叶绿体中色
素的含量
16. 用纸层析法提取绿叶中的色素,可以清晰地呈现 4 条色素带。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 .
A . 4 种色素中,扩散速度最快的是胡萝卜素 B . 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时,加入二
氧化硅可防止色素被破坏 C . 画滤液细线时,应连续迅速地重复画 1~2 次 D . 将研
磨液迅速倒入放有滤纸的漏斗中进行过滤,将滤液收集到试管中
17. 将叶面积相等的 A、B 两种植物的叶片分别放置在相同的、温度适宜且恒定的
密闭小室中,给予充足的光照,利用红外测量仪每隔 5 min 测定一次小室中的 CO2 浓
度,结果如下图所示。对此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
A . 此实验可用于验证 A 植物比 B 植物具有更强的固定 CO2 的能力 B . 当 CO2
浓度约为 时,A,B 两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相等 C . 30 min 以后,两种植
物叶片光合作用强度都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 D . 若 A 植物在第 5 min 时光照突然降低,
C5 含量将增加
18. 以测定的 CO2 吸收量与释放量为指标,研究温度对某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与呼
吸作用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 光照相同时间,35℃时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的量与 30℃相等 B . 光照相同
时间,在 20℃条件下植物积累的有机物的量最多 C . 温度高于 25℃时,光合作用制造
的有机物的量开始减少 D . 两曲线的交点表示光合作用制造的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
物的量相等
: .
19. 有丝分裂间期,染色体复制形成姐妹染色単体,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发生在分
裂期的( )
A . 前期 B . 中期 C . 后期 D . 末期
20. 下列有关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一般来说,细胞体积越大,细胞核的 DNA 越多 B . 细胞体积越大,相对表面
积越大,物质运输效率越高 C . 在一个细胞周期中,染色体复制和中心粒复制发生在
同一时期 D . 细胞周期是一个与代谢有关的过程,温度越高所需要的时间越短
21. 下列关于“观察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错误的是
A . 显微镜下大多数细胞中能观察到染色体( )B . 解离和压片都有利于根尖分
生区细胞分散 C . 染色时,可使用 的甲紫溶液染色 3〜5minD . 细胞内染
色体的形态和分布特点可作为判断有丝分裂各时期的依据
22. 如图表示真核细胞一个细胞周期中染色体的变化,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同一个体所有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相同 B . 细胞中的 DNA 含量加倍是在
e~a 时期 C . 植物细胞中,d~e 时期囊泡的活动加强 D . 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
不同之处主要发生在 a~b 时期和 c~d 时期
23. 下列关于人体细胞衰老、凋亡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 . 细胞中衰老的线粒体可被溶酶体分解清除 B . 衰老细胞中多种酶的活性显著
降低 C . 细胞凋亡有助于机体维持自身稳定 D . 细胞凋亡仅出现在胚胎发育过程中
24. 细胞分化是生物界中普遍存在的生命现象,是生物个体发育的基础。下列关
于细胞分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 .
A . 细胞分化具有持久性 B . 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C . 已分化的细胞
没有全能性 D . 细胞分化利于提高细胞生理功能效率
25. 下列关于人体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细胞合成了呼吸酶说明细胞已经发生了分化 B . 高度分化的细胞衰老凋亡必
将使个体衰老死亡 C . 细胞变小,细胞核增大,核膜内折说明细胞正在衰老 D . 红细
胞衰老时,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
二、实验题
26. 如图为某同学利用紫色洋葱鳞片叶作为实验材料,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
复原 的基本操作步骤,请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你认为该实验有无对照实验________。
(2)B 步骤主要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紫色 ________的大小以及________的
位置。
(3)C 步骤中吸水纸的作用是________。
(4)在 F 步骤时,若观察到细胞质壁分离后不能复原,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
27. 植物细胞壁的化学成分主要是果胶和纤维素,果胶酶能够水解果胶。工业生
产果汁时,常常利用果胶酶处理果泥,以提高果汁产量。某生物学习小组通过测定果
泥的出汁量,探究温度对果胶酶活性的影响。实验如下:
(实验假设)不同温度条件对果胶酶活性的影响不同
(实验过程)分别在 10℃、20℃、30℃、40℃、50℃、60℃、70℃、80℃条件
下重复如图 1 的实验操作,并记录果汁量,绘制出图 2。
: .
请分析回答:
(1)实验操作过程中,果泥与果胶酶混合前后(如①→②所示步骤)设置温度应
________(填“不同”或“相同”)。在图 2 的实验结果中,当温度为________℃时收集
的果汁量最多。
(2)在 40℃至 80℃范围,随着温度升高,收集的果汁量逐渐减少,结果说明果
胶酶的活性逐渐________。酶活性改变的原因是________。
(3)果胶酶只能催化果胶水解,不能催化纤维素水解,体现了酶的________性。
三、非选择题
28. 下图是某高等生物细胞进行有丝分裂的简图,据图回答问题
高一上学期生物期末考试试卷第13套真题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