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高一通用技术《常见的技术图样》教学设计 】是由【老狐狸】上传分享,文档一共【6】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高一通用技术《常见的技术图样》教学设计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 : .
《§ 常见的技术的图样——三视图 2》教学设计
一、教学背景分析
(一)、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新课程标准对“设计交流”的内容要求中提出要“了解技术语言的种类
及其应用,能识读一般的机械加工图、线路图、效果图等常见的技术图样,能绘
制草图和简单的三视图。”从中可知技术图样的教学是培养学生技术素养的重要
载体,而三视图则是技术图样教学的重点。
(二)教材分析
苏教版“技术与设计 1”第六章《设计图样的绘制》侧重于培养学生识
读技术图样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的生活甚至今后的工作有重要意
义。三视图是最常见的技术图样之一,许多工程图如机械加工图等多用三视图的
形式来表达。因此,识读三视图是识读一般的机械加工图的基础;识读简单组合
体的三视图是识读一般机械加工图的起点或平台。
其次,“识读三视图”教学涉及到本章的绘制草图、正等轴测图和第七
章的模型制作、工艺等教学内容,通过“识读三视图”教学可以使前后章的联系
更加的紧密。既能培养学生识读一般机械加工图的能力,又能增强学生知识的综
合运用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故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择为“识读三视图(识读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
也是对第六、七章教学内容进行重排的课时之一。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本章的前继课时已经学习了“设计表现图”的相关内容,可成为
读图的准备。其次,学生在高一年数学第二模块的教学中已经了解一般几何体的
三视图和斜二测画法,对学生识读组合体的三视图也有一定帮助。此外,一般学
生动手的积极性高,好奇性强,但往往缺乏细致、严谨的工作态度。这方面应注
意积极引导其有利的因素进行组织教学。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
(一)知识与能力
1、理解三视图的投影规律——“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
2、了解识读三视图的基本方法,并形成能力。
3、掌握美工刀等加工工具的安全操作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识读三视图制作模型的过程,提高学生的识读能力,初步学会模型
的制作方法,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制作模型识读三视图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和交流的
爱心 用心 专心 1 : .
态度,养成细致、严谨的工作态度。
2、增强学生的劳动观念,形成良好的劳动卫生习惯和质量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学生的读图技能和动手能力。
2、难点:应用投影原理来分析各部分之间相对位置关系,想象形体。
四、教学策略
本节课的教学注重对学生的基本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形成,更注重
学生思想的交流和方法的掌握。。尽可
能给学生提供交流的机会,建立一个良好的交流环境。
教学内容应服务于学生技术素养的形成,是载体,不是教学的唯一。因此,
教学案例选择以简单的组合体三视图为核心,将教材的练习题和马上行动等的部分
内容改造为案例,充分利用教材资源。为了便于学生能根据所给材料大小进行模型
制作,活动案例视图的尺寸标注以比例形式标注,但强调设计实践以中应标注具体
数字,给学生更大的创作空间,又不失细致和严密。组织学生实践活动时,每三人
一组,创作的作品同排的两组进行互评,互评后将作品放在教室中央的展台上展出。
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交流环境,促进学生思想和方法的交流。
五、教学准备
1、材料:泡沫塑料若干、双面胶 18 卷。
2、工具:三角板 36 副、圆规 18 件、美工刀 36 支、钢锯条 18 片。
3、设备:展示台、教学多媒体系统
4、制作《§ 常见的技术图样—识读三视图》多媒体教学课件、设
计与印发随堂教学辅助练习及作业。
六、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
【师生互动】1、三视图的投影规律——主视图与俯视图“长对正”、主
视图与左视图“高平齐”、左视图与俯视图“宽相等”。
2、三视图的基本画法(学生回答后投影出来)
⑴选主视方向 ⑷画左视图、俯视图
⑵定图位 ⑸描深物体轮廓线
⑶画主视图 ⑹尺寸标注
【点评】教师结合简单组合体三视图案例,将学生在画三视图中出现的
错误反馈给学生,并予以纠正。
(二)新课——识读三视图
【案例解读】教师结合讲评案例,逐步引导学生识读三视图。
【归纳】师生互动总结识读三视图的基本思路:“抓主视、按线框、对
投影、想形状”。
爱心 用心 专心 2 : .
【案例巩固】教师利用课件给出下述简单的组合体三视图让学识读。待
学生识读出之后给出正等轴测图。
【点拨过渡】模型在识读三视图过程中的作用。
【马上行动 1】根据识读出的三视图用泡沫塑料制作模型。学生活动前,
教师宣布活动的方法、安全操作和劳动卫生要求。学生活动过程中,教师留意学
生的交流与合作,并注意个别指导或小组指导。
【成果展示与评价】利用展示台和投影仪为学生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
让学生相互评价,分享获取劳动成果的喜悦。
【点评】教师对学生作品先给予肯定,再指出不足的地方,要求予以改
正。
【马上行动 2】利用课件投影出两副简单的组合体三视图并印刷分发给
各组(由于学生动手能力存在差异性,读图的速度有的慢、有的快,为了满足不
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印发的材料将活动视图案例增加两例,难度也适当增大,并
附上评价标准)。让 1~9 组学生(每组 3 人)识读视图案例 1,10~18 组学生识
读视图案例 2,案例 3、4 提供给学有余力的组别,并用泡沫塑料制作相应模型
进行验证。要求各组识读并制作出相应的模型后,同排的两组同学进行互评。学
生活动时,教师巡视指导,在恰当的时候给出轴测图,让学生制作模型。注意控
制教学节奏。
爱心 用心 专心 3 : .
学生实践活动综合评价表 (评 A、B、C、D 四个等级)
班级 组别 成员 总评
项目 合作态度 基本技能 劳动卫生与
工具
活动 1 活动 2 活动 1 活动 2 活动 1 活动 2
自评
他评
师评
基本技能评价:A:识读出的形体、位置正确,模型尺寸误差不大于 1mm:
B:识读出的形体、位置正确,模型尺寸误差不大于 2mm
C:识读出的形体、位置正确,模型尺寸误差不大于 3mm
D:识读出的形体、位置正确,模型尺寸误差大于 3mm
【成果展示】请学生将作品放到展示台上,或用投影仪展出。
【收拾战场】请学生收拾工具、材料及教室卫生清理。
【课堂总结】简要的对学生的表现予以点评,先表扬,后纠错。
爱心 用心 专心 4 : .
(三)作业布置
利用下列结构块通过一定的方式构成不同结构类型的形体,并用橡皮
泥、粘土、瓜果等软质材料制作出它们的模型。
附 1:板书设计:
§ 常见的技术图样——三视图
一、投影规律 1、基本思路
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 (1)抓主视 (3)对投影
二、画三视图 (2)按线框 (4)想形状
物 图 2、制作模型
三、识读三视图 (1)叠加法 (3)组合法
图 物 (2)切割法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 2006 年 12 月 25 日在教育部高中新课程实验专家教学调研活
动中开设的一节研讨课。当时听课的国家课题组专家华东师大崔允淳教授的认
为:该节课教师准备充分,对教材的使用恰当,教学目标明确,课堂结构合理,
具有较强的创意性,很有技术课程的味道。将学生的合作学习与学习评价相结合
进行组织教学,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各个层面的学生都能积极参与
到学习活动中,课标的要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获得很好的落实。但也存在着较多
的不足,如教师复习与讲授的时间偏长,用了将近 15 分钟,否则学生活动的时
间将更加的充足。
我认为教师备课要充分解读新课标,通熟整个教材再结合校
本和个人实际来设计教学。教学时还要及时注意信息反馈和机智处
理。如本节课学生制作模型读图作品尺寸误差评价标准,在备课时制
定为:A 不大于 10%、B 不大于 20%、C 不大于 30%、 D 大于 30%。在
教学过程中,注意到学生制作模型时,崔允淳教授用三角尺仔细地测
高一通用技术《常见的技术图样》教学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