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高三生物基础知识测试卷 】是由【老狐狸】上传分享,文档一共【6】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高三生物基础知识测试卷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 : .
高三生物基础知识测试卷
1. 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原核细胞没有线粒体与叶绿体,因此不能进行有
氧呼吸与光合作用。()
2. 水绵、蓝藻、黑藻都属于自养型的原核生物。()
3. 胰岛素、抗体、淋巴因子都能在一定条件下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
4. 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都只含有一个氨基与一个羧基,并且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每一条肽链至少含有一个
游离的氨基与一个游离的羧基。()
5. 一切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细胞中都同时含有 DNA 与 RNA,并且其遗传物质都是 DNA
6. 淀粉、半乳糖以及糖原的元素组成都是相同的。()
7. 水不仅是细胞代谢所需的原料,也是细胞代谢的产物,如有氧呼吸、蛋白质与 DNA 的合成过程中都有水的
生成。()
8. 具有一定的流动性是细胞的功能特性,这一特性与细胞间的融合、细胞的变形运动以及胞吞胞吐等生理活动
密切相关。()
9. 细胞膜、线粒体、叶绿体、溶酶体、液泡、细胞核、内质网与高尔基体等都是膜结构的细胞器。()
10. 染色质与染色体是同一物质在细胞不同时期呈现的两种不同形态。()
11. 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某细胞没有发生质壁分离,则该细胞一定是死细胞
12. 在做温度影响酶的活性的实验中,若某两支试管的反应速率相同,在其他条件均相同的条件下,可判断这
两支试管的所处的环境温度也一定是相同的。()
13. ATP 在细胞内含量并不高,活细胞都能产生 ATP,也都会消耗 ATP。()
14. 在有氧呼吸过程的第三个阶段,[H]与 O 结合生成水,在无氧呼吸过程中,则没有此过程。据此,是否有
2
[H]的产生,可以作为判断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依据。()
15. 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时,不能用澄清的石灰水来检测CO 的产生,但可以用重铬酸钾来检测乙醇。()
2
16. 植物细胞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在类囊体膜上进行,暗反应(碳反应)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呼吸作用的第一
阶段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第二、三阶段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
17. 测得某油料作物的种子萌发时产生的 CO 与消耗的 O 的体积相等,则该萌发种子在测定条件下的呼吸作用
2 2
方式是有氧呼吸。()
18. 在光合作用的相关实验中,可以通过测定绿色植物在光照条件下CO 的吸收量、O 释放量以及有机物的积
2 2
累量来体现植物实际光合作用的强度。()
19. 给植物施用有机肥,不仅能为植物提供生命活动所需的无机盐,还能为植物生命活动提供CO 与能量。()
2
20. 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增加与 DNA 数量的增加不可能发生在细胞周期的同一个时期;DNA 数
目的减半与染色体数目的减半可以发生在细胞周期的同一时期。()
21. 在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中期都会出现赤道板,但只有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末期才会出现细胞板。()
22. 一个处于细胞周期中的细胞,如果碱基 T 与 U 被大量利用,则该细胞不可能处于细胞周期的分裂期。()
23. 某一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中,如果有一染色体上的两条染色单体的基因不相同,如分别为A 与 a,则
该细胞在分裂过程中很可能发生了基因突变。()
24. 某正常分裂中的细胞如果含有两条 Y 染色体,则该细胞一定不可能是初级精母细胞。()
25. 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细胞的癌变是基因突变的结果;细胞的凋亡是细胞生存环境恶化的结
果。()
26. 胚胎干细胞具有分化成各种组织器官的能力,这说明了胚胎干细胞的全能性。()
27. 对于呼吸作用来说,有H O 生成一定是有氧呼吸,有CO 生成一定不是乳酸发酵。有酒精生成的呼吸一定
2 2
有无氧呼吸,动物细胞无氧呼吸一定不会产生酒精。()
28. 主动运输一定需要载体、消耗能量,需要载体的运输一定是主动运输。()
29. 利用 U 形管做渗透作用实验(U 形管中间用半透膜隔开)时,当管的两侧液面不再变化时,U 形管两侧溶
液的浓度一定相等。()
30.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蛋白质,酶的催化作用既可发生在细胞内,也可以发生在细胞外。()
: .
31. 植物细胞含有细胞壁,但不一定含有叶绿体;动物细胞含有中心体,但不一定含有线粒体。()
32. 根据胰岛素基因制作的基因探针,仅有胰岛 B 细胞中的 DNA 与 RNA 能与之形成杂交分子,而其他细胞中
只有 DNA 能与之形成杂交分子。()
33. 多细胞生物个体的衰老与细胞的衰老过程密切相关,个体衰老过程是组成个体的细胞的衰老过程,但未衰
老的个体中也有细胞的衰老。()
34. 将植物细胞的原生质体置于高浓度的蔗糖溶液中,该原生质体将会发生质壁分离现象()
35. 基因型为 AaBb 的个体测交,后代表现型比例为3:1 或 1:2:1,则该遗传可能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
36. 基因型为 AaBb 的个体自交,后代出现 3:1 的比例,则这两对基因的遗传一定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
37. 一对等位基因(Aa)如果位于 XY 的同源区段,则这对基因控制的性状在后代中的表现与性别无关。()
38. 某一对等位基因(Aa)如果只位于 X 染色体上,Y 上无相应的等位基因,则该性状的遗传不遵循孟德尔的
分离定律。()
39. 若某 X 染色体的隐性基因的雄配子具有致死效果,则自然界中找不到该隐性性状的雌性个体,但可以有雄
性隐性性状个体的存在。()
40. 某一处于分裂后期的细胞,同源染色体正在移向两极,同时细胞质也在进行均等的分配,则该细胞一定是
初级精母细胞。()
41. 基因型为 AaBb 的一个精原细胞,产生了 2 个 AB、2 个 ab 的配子,则这两对等位基因一定不位于两对同
源染色体上。()
42. 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生下了一个患病的女孩,则该致病基因一定是隐性且位于常染色体上。()
43. 按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两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体杂交得 F1,F1 自交得 F2,则 F2 中表现型与亲本表现型不
同的个体所占的理论比为 6/16。()
44. 一个基因型为 AaXbY 的果蝇,产生了一个 AaaXb 的精子,则与此同时产生的另三个精子的基因型为AXb、
Y、Y。()
45. 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 XbXbY(色盲)的儿子。如果异常的原因是夫妇中的一方减数分裂产生配
子时发生了一次差错之故,则这次一定发生在父方减数第一次分裂的过程中。()
46.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中核 DNA 与染色体数目之比为 2 的时期包括 G +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
2
裂的前期与中期。()
47. 基因型同为 Aa 的雌雄个体,产生的含 A 的精子与含 a 的卵细胞的数目之比为 1:1。()
48. 某二倍体生物在细胞分裂后期含有 10 条染色体,则该细胞一定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
49. 在正常情况下,同时含有 2 条 X 染色体的细胞一定不可能出现在雄性个体中。()
50. 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但妻子的妹妹是白化病患者,丈夫的母亲是患者。则这对夫妇生育一个白化病男孩
的概率是 1/12;若他们的第一胎生了一个白化病的男孩,则他们再生一个患白化病的男孩的概率是1/8。()
51. DNA 不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但一切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52. 在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R 型与加热杀死的 S 型菌混合产生了 S 型,其生理基础是发生了基因重组。()
53. 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同位素标记是一种基本的技术。在侵染实验前首先要获得同时含有32P 与 35S
标记的噬菌体。()
54.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不仅直接证明了 DNA 是遗传物质,也直接证明了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55. 解旋酶、DNA 聚合酶、DNA 连接酶、限制性内切酶都能作用于 DNA 分子,它们的作用部位都是相同的。
()
56. 一条 DNA 与 RNA 的杂交分子,其 DNA 单链含 A T G C 4 种碱基,则该杂交分子中共含有核苷酸 6 种,碱
基 4 种;()
57. 磷脂双分子层是细胞膜的基本骨架;磷酸与脱氧核糖交替连接成的长链是DNA 分子的基本骨架。()
58. 每个 DNA 分子上的碱基排列顺序是一定的,其中蕴含了遗传信息,从而保持了物种的遗传特性。()
59. 已知某双链 DNA 分子的一条链中(A+C)/(T+G)=,(A+T)/(G+C)=,则同样是这两个比例
在该 DNA 分子的另一条链中的比例为 4 与 ,在整个 DNA 分子中是 1 与 。()
: .
60. 一条不含 32P 标记的双链 DNA 分子,在含有 32P 的脱氧核苷酸原料中经过 n 次复制后,形成的 DNA 分子
中含有 32P 的为 2n-2。()
61. 基因是有遗传效果的 DNA 片段,基因对性状的决定都是通过基因控制结构蛋白的合成实现的。()
62. 基因突变不一定导致性状的改变;导致性状改变的基因突变不一定能遗传给子代。()
63. 人体细胞中的某基因的碱基对数为 N,则由其转录成的mRNA 的碱基数等于 N,由其翻译形成的多肽的氨
基酸数目等于 N/3。()
64. 转运 RNA 与 mRNA 的基本单位相同,但前者是双链,后者是单链,且转运 RNA 是由三个碱基组成的。()
65. 某细胞中,一条还未完成转录的mRNA 已有核糖体与之结合,并翻译合成蛋白质,则该细胞一定不可能是
真核细胞。()
66. 碱基互补配对现象可能发生在染色体、核糖体、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等结构中()
67. 人体的不同细胞中,mRNA 存在特异性差异,但 tRNA 则没有特异性差异。()
68. 生物的表现型是由基因型决定的。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一定相同;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
69. 一种氨基酸有多种密码子,一种密码子也可以决定不同的氨基酸。()
70. 基因突变会产生新的基因,新的基因是原有基因的等位基因;基因重组不产生新的基因,但会形成新的基
因型。()
71. 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主要来源;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72. 六倍体小麦通过花药离体培养培育成的个体是三倍体。()
73. 单倍体细胞中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因此都是高度不育的;多倍体是否可育取决于细胞中染色体组数是否
成双,如果染色体组数是偶数可育,如果是奇数则不可育。()
74.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无论是同源染色体还是非同源染色体间都可能发生部分的交叉互换,这种交换属于基
因重组。()
75. 在调查人类某种遗传病的发病率及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时,选择的调查对象都应该包括随机取样的所有个
体()
76. 遗传病往往表现为先天性和家族性,但先天性疾病与家族性疾病并不都是遗传病。()
77. 在遗传学的研究中,利用自交、测交、杂交等方法都能用来判断基因的显隐性。()
78. 让高杆抗病(DDTT)与矮杆不抗病(ddtt)的小麦杂交得到 F1,F1 自交得到 F2,可从 F2 开始,选择矮
杆抗病的类型连续自交,从后代中筛选出纯种的矮杆抗病品种。()
79. 杂交育种与转基因育种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是基因重组;诱变育种依据的原理是基因突变;单倍体育种与多
倍体育种依据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
80. 紫花植株与白花植株杂交,F1 均为紫花,F1 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且紫花与白花的分离比是 9:7。据
此推测,两个白花植株杂交,后代一定都是白花的。()
81. 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不仅能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也能很好地解释生物界的适应性与多样性,但不能解释
遗传与变异的本质,且对进化的解释仅限于个体水平。()
82. 种群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83. 现代进化理论认为,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84. 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生殖隔离的形成必须要有地理隔离,地理隔离必然导致生殖隔离。()
85. 进化过程一定伴随着基因频率的改变。()
86. 长期使用农药后,害虫会产生很强的抗药性,这种抗药性的产生是因为农药诱导害虫产生了抗药性突变之
故。()
87. 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但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的改变,从而使生物向着一
定的方向进化。()
88. 孟德尔利用豌豆作为实验材料,通过测交的方法对遗传现象提出了合理的解释,然后通过自交等方面进行
了证明。()
89. 真核细胞中 DNA 的复制与 RNA 的转录分别发生在细胞核和细胞质中。()
90. 内环境中含有多种成分,激素、抗体、淋巴因子、血浆蛋白、葡萄糖、尿素等都是内环境的成分。()
91. 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的结合,各种激素与激素受体的结合,抗体与抗原的作用都发生在内环境中。()
: .
92. 人体饥饿时,血液流经肝脏后,血糖的含量会升高;血液流经胰岛后,血糖的含量会减少。()
93. 红细胞的内环境是血浆;毛细血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血浆与组织液;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淋巴与
血浆。()
94. 人体内环境的稳态是在神经调节、体液调节与免疫调节下由各器官、系统协调作用下实现的。()
95. 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是由五个基本环节构成的。()
96. 神经元接受刺激产生兴奋或抑制的生理基础是 Na+的内流或阴离子(Cl-)的内流。( )
97. 激素调节有三个特点:一是微量高效;二是通过体液的运输;三是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98. 细胞产生的激素、淋巴因子以及神经递质等都属于信号分子,在细胞间起到传递信息的作用。()
99. 在饮水不足、体内失水过多或吃的食物过咸的情况下,人体血液中的抗利尿激素的含量会增加。()
100.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靶细胞是垂体,促甲状腺激素的靶细胞是甲状腺,甲状腺激素的靶细胞是全身各
处的组织细胞,包括垂体与下丘脑。()
101. 激素间的作用包括协同与拮抗作用,促甲状腺激素与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甲状腺激素间的关系属于协
同关系;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间具有拮抗作用。()
102. 下丘脑是内分泌腺调节的枢纽,也是血糖调节、体温调节以及水盐平衡调节的中枢()
103. 特异性免疫是人体的第三道防线,是在后天获得的,对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
104. 具有对抗原特异性识别的细胞包括 T 细胞、B 细胞、效应 T 细胞、记忆细胞以及浆细胞(效应B 细胞)等。
()
105. 淋巴因子只在体液免疫中起作用,在细胞免疫中不起作用。()
106. 抗原具有异物性,即抗原都是进入机体的外来物质,自身的物质不能作为抗原。()
107. 植物生长素能促进植物生长是通过促进细胞的分裂与生长实现的;生长素的作用具有双重性,即低浓度促
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108. 顶端优势现象、根的向地生长、茎的背地生长都说明了生长素作用的双重性。()
109. 不同种类的植物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同一种植物的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也不同。()
110. 植物生长素在胚芽鞘尖端部位的运输会受光与重力的影响而横向运输,但在尖端下面的一段只能是极性运
输,即只能从形态学的上端向形态学的下端运输,这种运输是需要能量的主动运输。()
111. 生长素、细胞分裂素和赤霉素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促进作用,属于植物生长的促进剂;脱落酸与乙烯对植
物的生长、发育有抑制作用,属于生长抑制剂。()
112.
高三生物基础知识测试卷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