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高中化学《苯》说课稿 】是由【ATONGMU】上传分享,文档一共【8】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高中化学《苯》说课稿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 : .
《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
原料-苯》说课
一、说教材
1 说在教材的地位
本章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以生产、生活和食物中的有机物作为切入点,采用“从生产、生活到化
学, 从化学到社会、生活”的编写思路,将学生对身边、生活中熟悉的物质
的认识和生活经验与化学实验的科学探究相联系,拓宽学生对有机化合物的
认识,构建新的认知框架。必修模块的有机化学具有双重功能,即要满足学
生基本科学素养的要求,提供有机化学中最基本的核心知识,使学生从熟悉
的有机化合物入手,了解有机化学研究的对象、目的、内容和方法,认识到
有机化学已经渗透到生活的各个方面,能用所学的知识,解释和说明一些常
见的生活现象和物质用途;另一方面为进一步学习有机化学的学生,打好最
基本的知识基础、帮助他们了解有机化学的概况和主要研究方法,激发他们
深入学习的欲望。(本章教材的内容联系见下图) : .
甲烷 烷烃
认识有机化合物
烯烃
乙烯
石油和煤——重
芳香烃
要的烃 苯
重要 乙醇 醇
的有
机化 乙酸 酸
合物
饮食中的有机化 酯和油脂 酯
合物
糖类
多官能团衍生物
蛋白质
高分子
有机高分子材料 塑料、橡胶、纤维
-
本节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苯》它是在学生学习过饱和烃—
甲烷、不饱和烃—乙烯的基础上学习的,它既有饱和烃、又有不饱和烃的性
质,也是新的一类烃的代表,使烃的知识得到完善和升华,同时,也是培养
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动手、动脑能力的重要内容,更是高考中重
点考查知识点之一。具体教材主线见下图:
2 教学目标的确定
【知识与技能】
1.了解苯的物理性质,理解苯分子的结构,掌握苯的化学性质;
2.进一步强化学生对“结构─性质─用途”关系的认识。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实验、分析事实、阅读、合作、交
流等方式探究苯的结构和性质。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学生通过苯的凯库勒式的发现过程,体会“机遇总是偏爱有准备的头脑
(巴斯得)”的含义,养成科学的态度和科学的品质。 : .
(2)苯的分子结构与性质的关系,是对学生进行 “内因─外因”辩证关系教
育的典范。
3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苯的结构特点。引导学生以假设的方法探索苯的结构过程以及利
用实验探究的方法来学习苯的性质。
教学难点:苯的结构特点。引导学生以假设的方法探索苯的结构过程。
二、学情分析
我所教班级是高一年级 3 班,属于普通班,学生对于知识的接受过程较
慢,在初步学习了甲烷和乙烯的性质之后,学生已具备了学习有机化合物的
基本能力。可以根据分子式的特点,推断出可能的结构简式;并能够根据实
验验证结构简式的正误。由学生自己推断、实验、验证等。不但发挥了学生
的主动性,而且还使他们养成了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三、说教法
古希腊生物家普罗塔弋说过这样一句话:“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
器,而是一把需被点燃的火把。”我觉得,我们在教学时必须特别注意这一
点,即不能将学生当作容器来对待,在确定教学方法时,必须遵守叶圣陶先
生“教是为了不教”的训令,结合教材及学生的实际准备采取以下教学方法:
1、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采用启发式,并遵循
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引导学生不断设疑,析疑,解疑。
2、对涉及结构的解释,力求用实物投影或计算机模拟的电化教学手段
加以解决,即遵守直观性教学的原则。
采用方法 1,有利于学生掌握从现象到本质,从已知到未知逐步形成对
苯结构的认识和性质的掌握的学习方法,有利于发展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逻
辑推理能力。
采用方法 2,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知识,且能使他们的认识过程遵
守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这一人类认识事物的规律,并能提高他们学习
能力。
四、说学法指导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现代的教学,应以发现为重点,确实帮助学生学会
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教会学生“如何思考,怎样学习”。
结合本节教材的特点及所设计的教学方法,指导大多数学生用 “发现”
的方法开展学习活动。同时还应注意不要忽视那些个性特征很强的学生,一 : .
定要指导他们用不同的方法展开学习活动。
为了不使我们的学法指导活动落空,我们在实际开展教学活动时力求把
教师的讲授转变为启发诱导,把学生的被动接受转化为主动探索,以教师为
主导,学生为主体,促使学生动眼看、动手做、动口说、动脑想,使学生的
学习过程和认识过程统一为一个整体。 具体做法如下:
在本节课中采用了以下学法指导:
(1)观察分析:通过药品和模型展示,使学生对苯的性质、结构有直
观印象。
(2)初步推断: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之上让学生初步推断苯的可能结构,
这样既复习了旧知识,又对新知识进行了探索。
(3)实验验证:在初步推断出苯的可能结构之后,学生通过实验进一
步验证,结构是否正确,这样既提高了动手能力,又获得了新知识。
(4) 总结归纳:在探索出苯的分子结构之后,再由学生总结归纳出苯
分子的结构特点,从而使学生对苯分子结构真正理解并为苯的化学性质的学
习打下坚实基础。
五、说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
总体设计思路:给出苯的分子式→提出问题(可能的结构是什么?)→
探究活动(根据已学的有机物的结构推测苯的结构)→探究实验(与酸性高
锰酸钾溶液和溴的四氯化碳溶液的反应)→分析与烷烃、乙烯性质的差异→
给出实际的结构→用多媒体演示苯的性质→得出苯容易取代难加成。
1、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引入】“有人说我笨,其实并不笨;脱去竹笠换草帽,化工生产逞英
豪”,猜一字。(苯)
【苯的发现】19 世纪欧洲许多国家都使用煤气照明,煤气通常是压缩
在桶里贮运的,煤气用完后桶里总剩有一种油状液体,但长时间无人问津。
1825 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对这种液体产生了浓厚兴趣,他花了整整五年时
间提取这种液体,从中得到了一种含碳氢的无色油状液体。热拉尔等化学家
测定该物质的分子式为 C6H6,并命名为苯。这就是今天广泛使用的化工原
料——苯。
2、实物展示,引发探究
【师】展示实物苯,以及探究实验,得出物理性质。
【探究实验】取少许苯加入试管中,观察。苯是 色 气 : .
味 的 液 体 。 向 其 中 加 少 许 含 红 墨 水 , 振 荡 , 静 置 , 看
到 ,说明苯比水 。(轻或重), (易
溶或难溶)与水。
【生】苯是具有特殊气味的油状液体,有毒,不溶于水,密度小于水。
【板书】一、物理性质
3、精心设疑,实验探究
【投影】根据下表中几种物质的分子式和结构之间的关系,你能写出苯
的结构可能有哪些吗?
名称 甲烷 乙烯 苯
分子式 CH C H C H
4 2 4 6 6
结构简式 CH CH ==CH ?
4 2 2
设置实验目的:
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分析,设计实验,认真观察实验,让学生在思维上
形成障碍和冲突,提高他们去解决问题的欲望。在此提出思考题:根据上述
实验事实,你能得到什么结论?(苯的性质很稳定,估计没有三键和双键,
那只能是形成环状)
【师】对苯分子结构的认识是十九世纪化学一大谜。为什么这么说呢?
讲述:从分子式来看,苯分子与甲烷、乙烯分子比较是高度缺氢的烃,
那么苯分子结构究竟如何表达呢?在 19 世纪同样的难题也困扰着当时的化
学家,许多化学家积极探索,凯库勒是其中对苯分子结构认识贡献最大的一
位。
【师】讲述 19 世纪德国化学家凯库勒悟出苯分子环状结构观点:(1) 6
个碳原子构成平面六边形环;(2) 每个碳原子均连接一个氢原子;(3) 环
内碳碳单双键交替。
问:你能据凯库勒观点画出苯分子的结构示意图吗?
【生】 或结构简式
展示苯的球棍模型、比例模型:
【师】根据凯库勒式,你认为苯可能有哪些性质?你能设计实验来验证吗?
【探究一】小组讨论,制定方案,进行实验 3-1 的探究并完成探究记录。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 .
【生】汇报实验内容,交流实验现象,得出结论:苯不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
及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说明苯分子中不存在碳碳双键,也不存在碳碳
单键和双键交替出现的结构。
【生】苯分子到底是什么样的结构呢?
4、分析本质,深化认识
【师】后来有机化学工作者研究表明:
(1) 苯分子具有平面正六边形结构
(2) 其中的 6 个碳原子之间的键完全相同
(3) 是一种介于单键和双键之间的独特的键
【师】究竟如何表示苯分子结构呢?
【讲述】常用 来表示苯分子。但是,为了纪念凯库勒对苯分子结
高中化学《苯》说课稿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