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2025年民族团结初中历史教案(合集16篇).docx


文档分类:办公文档 | 页数:约8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8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8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2025年民族团结初中历史教案(合集16篇) 】是由【mama】上传分享,文档一共【84】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2025年民族团结初中历史教案(合集16篇)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2025年民族团结初中历史教案(合集16篇)
篇1:民族团结初中历史教案
民族团结初中历史教案
一、课程标准
了解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史实。
1、新中国的建立,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实现了我国各民族的空前团结和国家的高度统一。
2、我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结果。
3、认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对祖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二、课程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知道我国各民族的分布特点。
2、掌握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内容和意义;
3、了解少数民族的发展状况,知道西部大开发给少数民族带来的新气象;
过程与方法:
1、组织学生收集和整理有关少数民族的民俗文化的资料,培养学生探究式学习的学习方法;
2、通过学习教材中的插图,使学生学会从历史图片中提取有效信息的,分析历史史实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理解并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形成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认同感;初步树立对国家和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2、通过对孔繁森事迹的了解,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人生观;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意义;
人民政府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
难点: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
四、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1、收集有关少数民族民俗文化的图片和影像资料;
2、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1、收集有关少数民族民俗文化资料;分小组介绍民俗文化;
2、学唱民歌;
4、说说孔繁森的故事
五、教学方法
教师教法:谈话法、讨论法;活动法;
学生学法:学会探究式学习
看谁懂得多?交流各自了解的少数民族的情况
民歌竟猜:1、2、3议一议
1、我国一共有多少个少数民族?多少个省级民族自治区?
2、小讨论:党和政府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
3、说说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有何意义?
4、看谁懂得多?看教材P54和你自己了解的情况,谈谈今天各族人民共同发展的新鲜事。
说说孔繁森的故事。
篇2:初中历史教案精选
辉煌的隋唐文化

通过本课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赵州桥、雕板印刷术的发明、唐诗和杰出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唐代书法和书法家颜真卿、柳公权、画家阎立本和吴道子、艺术宝库莫高窟、唐朝乐舞。
通过与其他其他类型桥梁进行对比,分析赵州桥在设计上的巧妙之处,培养学生对比分析的能力。
隋唐时期,文学艺术获得高度发展,尤其是诗歌、书法以及石窟艺术进入了我国的黄金时代,在我国及世界文学艺术均占有重要地位以此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通过对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人在文学艺术方面所取得的卓越成就的感知,使学生体会到,他们之所以能取得卓越的成就,一是来自于他们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对民间疾苦的关心。

唐诗和杰出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是本课的重点;本课的难点是李白、杜甫、白居易诗歌的特点。
课时:2课时

导入: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古代中国有辉煌的文明和灿烂的文化,在世界上享有崇高的声望。隋唐时期,是古代中国历史发展的黄金时代,不仅政治、经济上达到鼎盛时期,文化上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下面我们先来看看隋唐在建筑业取得的成就。
一、兴盛的建筑业
出示《赵州桥图》,学生回答桥的名称、设计者、修建的时间。
1、隋朝李春设计建造赵州桥
赵州桥原名安济桥,位于今天河北赵县的洨(xiao)河上,是隋朝杰出工匠李春设计和主持建造的。
(出示圆拱桥和多孔桥图)
学生对比三幅图,讲讲赵州桥在设计上有什么巧妙之处?
①修桥的目的是为了方便交通,多孔桥不利于船只通行。赵州桥采用平拱桥的形式,既方便船只通行,又方便车马、行人在桥上行走。
②赵州桥大拱两端各有两个小拱,既节约了石料,减轻了桥自身重量对桥基的压力,遇到洪水,小拱还可起泄洪的作用,这样就减弱激流对桥身的冲击。
二、雕版印刷术的发明
我们的祖先从盖章中得到启示,发明了雕版印刷术。
由学生来描述雕版印刷术的工作流程:把要印的文字反刻在一块木板上,让文字凸出,然后在字面上涂上墨,覆上纸,轻轻一刷,字迹就印在纸上成了正字了。(通过图片说明)
在隋唐时期,一些流通较大的书籍,如佛经、日历、诗集,已经雕刻出版。
(出示《金刚经》图片)
这本在敦煌莫高窟发现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刻印刷品。
《金刚经》的卷首是一幅如来向他的弟子传教的图画,画面精美、清晰。从这幅图可以说明当时雕版印刷术已经很成熟了。在《金刚经》末页,标有确切的日期“咸通九年四月十五日”,也就是公元868年5月11日。《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并且标有确切日期的雕刻印刷品。
雕版印刷术的发明,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当时熟练的工匠,一天可印两千张。这对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三、光耀千古的诗坛
唐朝是我国诗歌的黄金时代,流传下来的有两千多位诗人的近五万首诗歌。其中大家最熟悉的有哪些诗人?
介绍唐诗的三个代表性人物。
1、李白
简介李白并概括诗歌的特点:(可由学生介绍)李白,字太白。少年时喜好文学,熟读百家书籍。青年时代游历祖国名山大川,写下许多优秀的诗篇。四十岁时,经推荐,被唐玄宗召到长安,作为文学侍从,参加政府文件的起草工作。后因政治黑暗,李白愤而离开朝廷,继续游历各地,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李白一生爱酒,许多优秀的诗篇都是李白在酒席上写成的,所以有李白“斗酒诗百篇”。李白存诗九百多首,他的诗有的歌唱祖国山川的壮丽,有的抒写目睹国家浩劫的痛苦和恢复河山的壮志,有的表达他对人民命运的关心和同情。
从学生列举的李白的诗歌中,总结李白诗歌的特点:豪迈奔放,想象丰富。
2、杜甫
简介杜甫并概括诗歌的特点:杜甫,字子美。7岁开始写诗,15岁时他的诗文就引起洛阳名士的重视。20岁时,杜甫进行了的游历生活,扩展了视野,丰富了见识。公元736年,杜甫到长安参加科举考试,当时李林甫当权,政治腐败,杜甫不幸落榜。安史之乱时,杜甫全家走在难民的行列里,饱尝战乱之苦。杜甫存诗1400多首,他的诗记载了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生活的困苦。反映了唐朝由强盛走向衰落的历史时代,被人们称为“诗史”。
从学生列举的杜甫的诗歌中,总结杜甫诗歌的特点:反映社会现实。
3、白居易
简介白居易并概括诗歌的特点:字乐天,五六开始作诗,他刻苦读书,以致口舌生疮。白居易年轻时,家里贫困,又逢战乱,他长期流浪,对人民的疾苦有较深的了解,他的诗,通俗易懂。据说他写诗,常常先念给老婆婆听,修改到老婆婆听懂为止。
从学生列举的白居易的诗歌中,总结白居易诗歌的特点:通俗时易懂,反映社会现实。
四、灿烂夺目的书法和绘画(略讲)
1、书法
隋唐时期,我国书法艺术达到了高峰。
回忆“书圣”——王羲之。
列举这一时期出现了哪些大书法家及其代表作。
顔体 顔真卿 《多宝塔碑》
柳体 柳宗元 《玄秘塔碑》
通过《唐代书法》的录像让学生了解唐代书法取得的成就。
四、绘画(略讲)
隋唐时期,绘画大放光彩。其中对后世影响画家有哪两位,他们的代表作是什么?
阎立本 《步辇图》
画圣 吴道子 《送子天王图》
吴道子的画,神情生动,衣带飘飘若飞,人称“吴带当风”,由于吴道子在绘画上成就,被誉为“画圣”。
通过《唐代绘画》的录像让学生了解唐代绘画取得的成就。
五、世界艺术宝库莫高窟
石窟艺术在隋唐时期有了很大发展。代表性的是敦煌莫高窟,这是世界上的艺术宝库之一。
通过观看《莫高窟》的录像和相关的图片了解莫高窟在艺术上取得的成就。
六、盛大欢腾的乐舞
介绍《霓裳羽衣曲》
总结:
六、盛大欢腾的乐舞
的歌舞大曲有歌颂唐太宗的《秦王破阵乐》、唐太宗参与编创的《霓裳羽衣曲》。
总结(略)
作业:课后作业
篇3:初中历史教案精选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这一时期民族政权并立的基本史实,把握民族政权并立这一特殊时代的基本脉络。
通过学习和思考本课所叙述的各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和战关系,认识到民族友好、民族融合始终是我国多民族国家发展的主流,正确认识澶渊之盟、宋金议和对民族和平与发展所起的作用,培养学生辩证地认识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通过学习民族战争,对战争性质形成正确的认识,不能用异族、侵略的说法,只能从正义和非正义的角度来分析,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即中国历所出现的任何民族都属于中华民族的组成部分,从而更正确地看待历的民族关系。

本课内容从10世纪初契丹国建立到12世纪中叶宋金和议,大约二百多年的历史,是我国古代历民族政权关系相对比较复杂的历史时期。可分两个阶段去把握,第一个阶段:辽、西夏和北宋的并立时期;第二个阶段:金与南宋的对峙时期。
契丹的兴起和与北宋的关系是本课的重点。如何正确评价澶渊之盟是本课的难点之一。

导入:联系唐末藩镇割据到五代十国分裂动荡,导入本课辽、宋、夏、金等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利用《辽、北宋、西夏形势图》,对这一时期总的形势有一个认识,让学生明确从本课开始,中国古代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其特点是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和经济重心的南移。
一、辽宋西夏的并立
1、契丹的兴起
(1)契丹的生活习俗:游牧为主,唐末开始逐渐有了农耕生活。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契丹族兴起和逐渐强大的原因,使学生明确接受汉族文化、重视农耕对于契丹族发展和进步的重要意义。
(2)契丹国的建立
2、北宋的建立
(1)北宋的建立
北宋虽然结束了五代十国分裂局面,但随之而来的是几个民族政权并存的局面,要认识到北宋政权并不是一个统一了全中国的王朝。
(2)杯酒释兵权:用设酒宴的方法解除了统兵大将的兵权。

2025年民族团结初中历史教案(合集16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8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mama
  • 文件大小63 KB
  • 时间2025-02-07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