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2025年陶罐和铁罐教案合集十篇 】是由【圭圭】上传分享,文档一共【32】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2025年陶罐和铁罐教案合集十篇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
2025年陶罐和铁罐教案合集十篇
陶罐和铁罐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相识本课的6个生字;分角色朗读课文。
2、阅读课文,能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3、能联系已学过课文和生活阅历,理解课文说明的道理,学习全面看问题,懂得要多发觉别人的特长,要正视自己的`短处。
教学重点
抓住课文主要内容,了解寓言蕴含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 初读,整体感知课文。
1、大家自由地、快速地读课文,读完以后告知老师,,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2、学生自读。
3、学生谈自己读懂的,并提出问题。
(老师相机指导、板书)
4、大家觉得这篇课文应当用什么方法去学呢?
(学生自由发表看法。)
二、 指导感情朗读。
1、提出练读要求:重点放在对话上,并且要留意读出感情。
2、学生小组探讨、练读。
3、点名让学生朗读陶罐、铁罐对话的部分,指导学生体会“讽刺”、“高傲”、“虚心”、“更加轻视”、“愤怒”等词的含义,并精确读出相关的语气。
4、学生相互点评朗读的质量。
三、分角色表演。
学生举荐“演员”上台表演(老师提示:留意神态的改变)。
四、学习课文其次部分。
指导学生用一两句话概括课文其次部分大内容。
五、深化体会。
1、文章读过了,演过了,同学们知道这篇课文讲的是什么吗?
(引导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你从这篇课文中懂得了什么道理?
(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谈体会)
3老师小结:做人应当虚心,既要看到自己的特长,也要看到自己的短处,多向别人学习。
六、拓展思维。
1、引导学生谈谈陶罐和铁罐两者分别有什么优点和缺点。
2、大家说得不错,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意愿改编这则寓言,然后概括地讲出来,先在四人小组内说一说。
3、学生小组沟通,改编故事。
4、学生把自己改编的故事进行全班沟通。
七、课后延长。
同学们可以依据自己驾驭的学问,还有收集的材料,编一则寓言故事;然后召开一个故事会,相互学习一下。
陶罐和铁罐教案 篇2
《陶罐和铁罐》是人教版第五册的的课文,故事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埋在土里很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为文物,铁罐却化为泥土,不复存在。故事告知我们,每个人都有特长和短处,要擅长看到别人的特长,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敬重,和谐相处。为了充分体现出教学主体性,优化课堂结构,我设计并尝试了以下教学:
教学目标:
1、识“陶、懦”等几个生字。会写“陶、谦”等6个生字。
2、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铁罐的,高傲无理和陶罐的虚心克制。
3、文寓意:人都有特长和短处,要看到别人的特长,正视自己的短处。
教学重点:
指导朗读,理解重点词句。
教学难点:
体会课文寓意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趣、点明学法
1、出示陶罐和铁罐的图片,让学生观看。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揭示学法,学生可采纳自悟、同座、小组合作学
习。
二、读中感知、层层递进
《大纲》明确要求“从一年级起,就应当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因此,我实施了分布教学法:
1、读:指导学生自由读准每一个字音,对于直呼困难的多拼读几遍。
2、反馈读:通过指名、开火车等形式检查、反馈、引导学生自评、互评,逐步做到不丢字、不添字、不错字,不重复、不读破句子。
3、了解读:图文并茂,读思结合,感知课文的基本内容,学会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三、借助电教质疑解疑,生动鲜活的画面激发学生学习爱好,激活学生思维。因此,我将课文内容用多媒体动画的形式呈现,创设一种声、色、形有机结合的教学情境,集感知、想象、领悟、表达于一体,使学生主动参加到创建过程中,培育他们的创新意识。
1、在这个故事中,有那些地方不理解,请提出来,大家一起探讨学习。
2、课文中陶罐和铁罐的表现有那些不同点?
A、学生边看图片边用笔画出有关语句。
b、学生四人一组沟通探讨,相互补充。
c、全班进行沟通
不同点之一:
铁罐很高傲,而陶罐很虚心。
不同点之二:
铁罐经常讽刺陶罐,而陶罐很想和铁罐和谐相处。
不同点之三:
王朝覆灭了,宫殿倒塌了,两个罐子的命运都不一样。
① 很多年过去了,人们在厚厚的积累物里发觉了
陶罐,人们望见陶罐后,心情如何呢?
②陶罐对人们又说了些什么呢?
③人们为什么没有发觉铁罐呢?它到哪里去了?
④想象一下,假如铁罐听到陶罐对人们说的话,它会怎么想呢?
四、精读课文、读出感情
1、小组内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
2、请一个小组汇报朗读,其他同学留意倾听,看他们是否读出了陶罐和铁罐不同的特点。
3、结合学生朗读,进行评议,点拨理解。
a、你觉得铁罐和陶罐分别都象是个什么样的人?(找出表现他们神态和动作的'词句读一读。)
b、老师引导领悟铁罐的高傲无理和陶罐的虚心克制,同时理解“讽刺、虚心、软弱、轻视”等词语。
4、小组在次合作,分角色朗读课文。
五、议中感悟、知道实践
争论是提高学生自学实力的主要途径。争论出见解,才能不断开拓思维,提高相识,最终运用于实践。针对这篇课文,我设计探讨话题如下:
1、陶罐和铁罐,你喜爱谁呢?为什么?
2、从陶罐和铁罐不同的表现以及最终不同的结局,你得到什么启发?
3、拓展延长,联系生活中的事情。知道实践,做个虚心,不傲慢,吸取别人特长的孩子。
六、留意视察、仔细书写
1、出示6个生字,并认读。
2、学生指出难写的字。
3、师范写难字,生指出不足点,师改正。
4、学生练写,同桌互评。
陶罐和铁罐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一)理解课文内容,学会全面地看问题,懂得:要多发觉别人的特长,要正视自己的短处。
(二)学习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三)练习归纳段意。
(四)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一)理解课文内容,学会全面地看问题,要多发觉别人的特长,正视自己的短处。
(二)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使学生懂得,要学会全面地看问题,要多发觉别人的特长,正视自己的短处。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划诞生字、新词,并且,联系上下文理解其意思。
本课生字较多,要引导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用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生字,新词的意思。
(二)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检查学生自学生字状况。
1.出示卡片,让学生读生字、新词。
2.实行一字多组词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因为把字放在词中易理解。
逝(消逝)(逝世)(去逝)
耻(羞愧)(可耻)(不耻下问)
3.让学生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出示词语说明帮助学生理解其义。
讽刺——用尖刻的话数落别人的短处,使人尴尬。
虚心——虚心,不自满,肯接受别人的指责。
软弱——懦弱无能,不坚毅。
羞愧——不光彩,不风光 。
理睬——理睬。
轻视——轻视,不放在眼里。
以上词语假如有同学提出来,就出示出来,假如学生不提,就不必出示。
(三)再读课文,理清层次,给课文分段。
1.小声读全文:
本文是一则寓言故事,这则寓言说的是陶罐和铁罐之间的一件什么事?
让学生仔细地读,边读边思索,只要搞清晰写的是件什么事,那末对分段就有所启示。并且也培育学生的口头表达实力。
2.指名汇报。
本文写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讽刺陶罐,埋在地下多年之后,陶罐仍旧光滑如新,而铁罐却氧化不存在了。
3.分段。
课文哪部分是写铁罐常常讽刺陶罐?哪部分是写两个罐埋在地下之后的状况呢?
请给课文分成两段。
(1)学生默读分段。
(2)汇报分段状况。
(四)细读课文。
1.细读第一段。
(1)提示:
①铁罐是怎样讽刺陶罐的?
②它为什么看不起陶罐?
③陶罐的看法是怎样的?
要求带着以上三个思索题,细读第一段,联系上下文理解每句话的意思,把你理解到的,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2)同学之间相互读课文,读自己的理解。
(3)指名读。
在汇报过程中,要指名学生朗读,要读出铁罐那种高傲,不讲理的语气,读出陶罐那种自尊、和善、亲善的语气。老师适当范读。
本课是阅读课文,内容简单理解,要让学生自己去悟,只要读出了语气,说明就已经读懂了。
(4)归纳段落大意:
依据前两课总结的方法:
写人的文章,用“谁,干什么,怎么样”的句式归纳段意。
,用“谁,干什么”的句式来归纳段意。本文是寓言,把铁罐和陶罐拟人化。
本段段意是:
铁罐看不起陶罐,并且常常讽刺陶罐。
2.细读其次段:
想:多少年之后(当铁罐和陶罐埋在地下)两个罐发生什么改变?
(1)用以上学习第一段的方法学习这段。
(2)出示句子:“感谢你们!”……“我的兄弟铁罐就在我旁边,请你们把它掘出来吧,它肯定闷得够受了。”
从这句话看出什么?
虽然铁罐看不起陶罐,并且还常常讽刺陶罐,但是陶罐不和铁罐计较,它很和善,对铁罐很友好。我们要向陶罐学习,宽厚待人。
(3)归纳其次段的段意。
让学生自己归纳,小组汇报,最终指名回答。段意:很多年过去了,埋在地下的陶罐完好如初,而铁罐却氧化不存在了。
(五)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想:这则寓言告知我们什么道理?利用分角色朗读的方法,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读出两种罐的不同语气。
(六)探讨寓意。
1.自己默读全文,想想寓意。
2.小组探讨寓意,即这则寓言告知我们什么道理。
3.指名汇报。
这则寓言告知我们:每人都有特长和短处,要看到别人的特长,正视自己的短处。
(七)学习了这课你有什么体会。
可以结合自己和四周的人和事谈体会。
陶罐和铁罐教案 篇4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会全面地看问题;懂得要多发觉别人的特长,要正视自己的短处。
2、积累表现陶罐和铁罐神态、动作的词句,培育学生的爱好和实力。
学习重点:通过陶罐和铁罐对话、神态的描写,了解铁罐的高傲无礼和陶罐的虚心而不懦弱。
学习方法:自主读书、汇报、沟通、展示。
学问链接:
与课文所讲道理相关的成语,如:尺有所长,寸有所短……
预习任务:
1、熟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
2、反复阅读陶罐和铁罐对话的句子,并勾画出表现它们神态、动作的句子。从这些句子中体会你知道了什么。
自主、合作、探究:
(一)复习生字,嬉戏激趣。
(二)情境表演,探讨沟通。
1、引:上堂课,我们当了一回演员,把这个故事演出来了。这节课,我们再请几个同学上来演一演1到9自然段的内容。
2、请学生留意视察课文插图,上面画着很多的盘子、勺子、锅等。请学生自己选择自己喜爱的一样当做是陶罐和铁罐身边的小伙伴。
3、2名学生上台表演,演后让学生以铁罐小伙伴的身份劝劝铁罐。
盘子:勺子:
其他小伙伴:
4、几个学生演11到17自然段,演后探讨:当时自大的铁罐消逝了,而当年被轻视的陶罐却成了宝贵的'文物。对于这样的结果,铁罐想到过吗?为什么?
因为:
5、探讨:假如你去外面旅行,在铁罐和陶罐间只能选择一个和你同行,你会选择谁?(学生大胆发言,积累下表现陶罐虚心的词句。)
6、学生发言:应当正确对待自己和他人,正视自己的短处,看到别人的特长,敬重别人,和谐相处。
我来闯关:
A、基础学问。
1、给生字标注正确的读音。
2025年陶罐和铁罐教案合集十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