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2025年(通用)大班科学教案篇 】是由【zongzong】上传分享,文档一共【23】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2025年(通用)大班科学教案篇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
2025年(通用)大班科学教案篇
大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体验活动的乐趣。
。
,动手动脑,探究和解决问题。
活动重点:
通过操作,感知淀粉遇到碘会变蓝。
活动难点:
尝试运用淀粉遇到碘变蓝的原理发觉、探究和解决问题。
活动打算:
慢羊羊村长头饰、馒头、土豆、白菜、胡萝卜、香蕉、梨、标有字母a与b的奶粉,棉签、图卡、笔。
活动过程:
一、相识碘伏。
1.(师)慢羊羊:"小挚友们,你们好!我是慢羊羊村长,最近我独创了一瓶奇妙的药水---它叫碘伏。"提问:我们来看一下它是什么颜色的?(棕褐色),闻闻它的气味。
2.(师)慢羊羊:"碘伏有消毒的功能,打针的时候常常用到,细菌望见它就跑,最近我发觉它除了能消毒之外,还有一个奇异的现象,我们来看看桌子上的食物,从中随意选一个馒头,看看它加入碘伏会发生什么现象"。 (师)慢羊羊: "你们想不想试一试,看一看其他食物中有没有这样的现象",带领幼儿相识图卡。"
二、幼儿操作。
1. 让幼儿试一试,将碘伏滴到食物上,视察现象师提问:你发觉了什么?哪些食物变蓝了。
。哪些食物发生了变蓝的现象,,老师验证有异议的食物。
。你知道为什么有些食物会变蓝吗?因为他们中都有一样东西叫淀粉,淀粉遇到碘会变蓝。
三、问题解决--运用。
。
,用碘伏的方法试一试,哪瓶合格哪瓶不合格。
四、结束嬉戏。
让幼儿回去做一份食物淀粉大抽查。
大班科学教案 篇2
1、感受纸的硬软、厚薄、光滑、粗糙、弹性等不同质地和特性。
2、萌发初步的废物利用意识,知道一些废旧的材料也能做成有用的东西,体验探究的乐趣与嬉戏的欢乐。
3、培育幼儿视察实力及动手操作实力。
4、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试验结果的实力。
1、师生共同收集的各种材质的纸。
2、双面胶、浆糊、扭扭棒、刚好贴、封装带、橡皮筋等操作材料。
一、纸可以做什么——萌发废物利用意识
1、最近我们始终在探讨好玩的纸,收集了各种各样的纸,我们一起想一想这堆看上去没什么用的纸材料,可以做些什么好玩的东西?(引导幼儿思索,自由讲解并描述:用纸盒做成汽车或房子、用手工纸折纸工玩等)。
2、小结:看上去没有用的纸,只要通过我们动脑筋,就可以做这么多好东西。所以只要我们动脑筋,就能把一些废物利用起来。
二、尝试做纸球——第一次操作
1、今日我们来用纸做一个大家始终会玩到的东西——纸球。你用纸球玩过那些嬉戏?(小投手、保龄球……)桌子上面有各种各样的纸,你可以选择一样试试看,把它做成纸球,看看是不是全部的纸都能做成纸球呢?(引导幼儿自主选择操作材料,尝试捏成纸球,了解体会各种纸制品的不同特性与质地。)
2、大家都做得差不多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大家做的纸球吧!(在操作时视察有用相同材料做的纸球,请这几个幼儿先逐个拿着自己做的纸球上来介绍,再请幼儿对他们的纸球视察比较。)
3、你选什么纸来做纸球?为什么要选这种纸?
4、用一样的纸,做出来的纸球一样吗?为什么?(引导幼儿表述:有的`捏得紧,有的捏得松)
5、谁没有做成纸球?我们来一起想一想,为什么没有做胜利呢?(引导幼儿表述:纸硬或滑它捏不紧,会弹出来。)
6、小结:原来做纸球也是有隐私的。不同的纸大小、硬软、厚薄都不一样,有的能用来做纸球,有的就不简单胜利。
三、把不简单团起来的纸做成纸球——探讨问题、探究解决:
1、有什么方法可以把这些不简单团起来的纸做成纸球?
2、幼儿主动思索,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老师出示操作材料:剪刀、双面胶、扭扭棒、透亮胶、橡皮筋等,启发幼儿思索。)
3、请幼儿自主尝试刚才想出的方法,尝试做成纸球。(激励幼儿尝试多种不同方法,如用透亮胶、扭扭棒等)
4、请幼儿上来展示做好的纸球,并介绍自己用了什么方法?
小结:在各种各样材料和工具的帮助下,我们还是可以做成纸球。开动脑筋,我们就能解决问题!
这个活动设计层次特别清楚,时间支配合理,过渡特别自然,动静交替。
活动中,老师作为一个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要为孩子们创设一个宽松、开心、亲切的氛围,让他们大胆、自主地表达和实施自己的想法.并赐予相应的信息反馈。我主动地与他们沟通情感,如摸头、微笑、竖大拇指等,在这样的互动中不是以从上而下“倾泻”或灌输的方式将学问传递给他们,而是一种培育,一种滋润。老师的才智应当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引导。一种奇妙的顺应和调整,假如我们能和孩子同快乐,恒久站在他们的高度去预设和生成教化活动,我想那样的活动才是真正让师生都能共同成长的。
整个活动中,孩子们始终爱好盎然,这与活动设计科学合理、用材恰当、真正从孩子爱好动身,是分不开的,这些都值得在以后活动中接着发扬学习。整个活动气氛活跃,孩子们主动主动地投入到活动中,特别圆满地完成了教化目标。
小百科:球是以半圆的直径所在直线为旋转轴,半圆面旋转一周形成的旋转体,也叫做球体(solid sphere)。球的表面是一个曲面,这个曲面就叫做球面,球的中心叫做球心。
大班科学教案 篇3
设计思路:
进入大班后,幼儿不仅乐于唱数,还喜爱各种比较数字大小的嬉戏,但是他们对于每个数字在整个数序中的位置和数字区间概念的相识仍不太清楚,如当玩嬉戏"猜数字"时,有幼儿猜10,我给出提示"太大了",结果仍旧有幼儿会接着猜11。明显该幼儿并不理解老师给出的提示和所要揣测的数字范围之间的关系。
这样的例子在一日活动中很常见。当我请11~20号的幼儿去喝水时,仍有一些在这个学号范围内的幼儿没有去喝水,而是在同伴的提示下才懵懵懂懂地跟随前往。一起先我觉得很惊奇,思索之后便豁然开朗:即使大班幼儿可以唱数到100,甚至更多,但是他们对数字区间的概念还是模糊的,有的幼儿并不清晰17是包含在11~20的数字区间内的。
以上两个例子,究其缘由都是因为幼儿缺乏一个较为完整的心理数轴,以及对数序的理解。基于幼儿的须要,我试图将代表幼儿学号与数序的核心价值相结合进行活动设计,为幼儿呈现一条好玩的"会无限变长的线",将抽象的心理数轴直观地呈现给幼儿,引导幼儿在嬉戏中体验数字与线段的关系。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发觉线段与数序、数字大小等的关系,提高视察、推理实力。
2.对数字感爱好,并感受生活中的数序。
3.乐意与同伴合作嬉戏,体验嬉戏的愉悦。
4.在沟通活动中能留意倾听并敬重同伴的讲话。
活动打算:
1.阅历打算:幼儿知道自己和同伴的学号。
2.物质打算:自制带箭头的直线(箭头可以拉伸延长)、数字卡片(0、10、20、30、40)、学号小人卡片上面有幼儿的头像和学号)、箭头、小红旗、记号笔、空白卡片。
活动过程:
一、出示好玩的线,找寻线上的数字隐私
1.今日我带来了一条好玩的线,你们发觉这条线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吗?(许多幼儿立刻发觉了线末端的箭头,"线上有个箭头!")
2.你们平常在哪里见过箭头?箭头代表什么意思呢?
3.幼儿马上沟通了许多有关箭头的阅历。
("我上次和爸爸妈妈在公园里见过箭头,告知我们儿童乐园往哪儿走。""我在地铁车站也看到过箭头,告知人们怎么换乘。")
4.箭头能表示方向,不过今日这条带箭头的线上还藏着很多看不见的数字。究竟会有些什么数字呢(老师在线的起点和终点各贴上数字0和10)?猜猜这段线上0~10之间还会藏着哪些数字?
5.幼儿-下子说出了0~10之间的数字。"你们说的数字都比0大,比10小,所以都在0~10之间。"
6.假如从10再接着往后数,还会有什么数字呢?你们说的数字都比10大,都有可能在10的后面。那这条线似乎不够长了。
(老师拉出箭头,将线拉到大约40左右的位置。)
7.(此时幼儿都觉得这条线很奇妙,-下子很感爱好。)变长的线上还藏着很多数字,这些地方会是数字几呢?
(在20、30、40的位置贴上翻过来的数字卡片,待幼儿猜出再将卡片翻回来验证。)
8.有些幼儿猜到这些地方可能是什么数字。
"因为已经有10了,所以后面确定是20、30、400"(幼儿从线段的距离上估测出数字。)
9.假如再把这条线拉拉长,后面还会有数字几?假如奇妙的'线变得越来越长,上面的数字会越来越大。原来这些数字是从左往右、从小到大排队的。
二、在线上找学号的家
1.说了那么多的数字,有没有数字可以代表我们自己(幼儿马上回答"学号")?这条线上的数字是从小到大排队的,我们把学号也来排排队吧。
2.老师出示学号小人卡片,请幼儿找到自己的学号卡片,把它放到线上合适的位置。
(幼儿看到贴有自己照片的学号小人,都觉得非常好玩,对"找找学号小人的家"跃跃欲试。)
3.幼儿操作,老师巡回视察。
(老师发觉:幼儿摆放的学号小人之间的距离有些问题。如5并没有放在0和10的中间,或者几个相连的学号没有靠在一起,又或者11和13之间应当空开一点,却连在了一起。)
4.学号小人都排好队了,是从小到大排队的吗?有没有问题?为什么有些学号靠得近,有些寓得远?
5.幼儿对老师抛出的问题进行思索,表述了自己的理解,并能举一反三,发觉其他学号摆放的问题。
"因为20后面就是21,当中没有其他人了,所以要靠得近呀。""我发觉了问题!11和13应当分开一点,因为当中还有12!"
6.有些学号中间没有其他学号了,所以靠得近;而有些学号中间还有其他学号,所以分得开。刚才你们说有些学号中间还有其他学号,所以要分开一点,那现在请你们把这些学号小人也放到线上吧。
(幼儿将剩下的学号小人也摆放到线上合适的位置。)
7.现在我们的学号都从小到大排好队了。你们知道吗?学号的依次里还藏着一个小隐私。知道某某为什么是1号吗?因为她的年龄是我们班最小的,所以她排在最前面。原来我们的学号是根据年龄从小到大来排队的。这条线除了可以表示数字的大小,还可以表示我们诞生的依次。
活动反思:
很早听说过有这样一节课:“平衡小人”心里很新奇是怎样一个生动的课例,正好有幸走进胡醒老师的课堂,有机会倾听这个关于大班科学的探究活动。活动从起先到结束,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步骤的支配都是老师细心设计和预设的,都给人一种严谨的教研风格,评价语、导入语、过渡语、小结语等多个方面充分的体现了科学活动中的语言的规范和机灵。在活动中,老师适时的指导孩子,要求明确到位,评价详细亲切并且精确,恰到好处的促进了幼儿的探究爱好。回顾下来,受益匪浅。
在活动起先,胡老师以幼儿感爱好的话题:“杂技小人”引起孩子学习的爱好,通过孩子的自由猜想和进一步的操作探究渐渐的发觉奇妙、汇总阅历,丰富的材料赐予孩子各种学习尝试的机会,橡皮泥、夹子、螺丝、磁铁都是日常生活中的事物,让幼儿从生活阅历获得学问,使科学活动真正成为幼儿喜爱的日常的爱好活动。对于表格的记录,更是有效的帮助孩子梳理探究的结果,共同汇总规律,获得相互学习和提高的机会。在活动中,当老师发觉问题的时候,刚好的提出怀疑,在幼儿的再次实践里解决问题,使活动更加的有效。值得一提的是活动中的常规,在一般的操作活动中,做到收放自如都是不简单的,但是老师明确清晰的操作要求以及生动的过渡语都为整个活动的顺当开展奠定了基础。最终的环节,老师提出挂着不同重量的小丑娃在钢丝上会有什么好玩的事情发生?这样带着问题的延长活动,使幼儿的学习进一步的拓展,给他们更多挑战自己的机会。
小小的科学活动带给孩子的爱好和欢乐是不行限量的,我想一个科学活动不在于内容是哪个方面,关键是老师如何的深挖和钻研,怎么样的活动是有效的、欢乐的、提升孩子爱好和求知欲的,怎么样的过程是合理的,可行的、怎么样的引导是适时的科学的。要思索的有许多,一个活动的建构在无限的思索和实践中会越来越完备,就像胡老师的课,给我们带来的是观赏和提高,在这次的学习中使我们对科学活动有了更多的启迪。
小百科:小人是一个汉语词语,读作xiǎo rén,一指人格卑鄙的人,二指平民百姓,三指旧时男子对地位高于己者自称的谦词,四指对平辈自称的谦词,五指古时老师对学生的称呼,六指小孩子,七指小一辈的人。
大班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在动手操作中,激发幼儿探究摩擦力的爱好。
2、发展幼儿思维,能尝试用多种方法变更摩擦力的大小。
3、引导幼儿了解摩擦力,感知不同材料对摩擦力产生的影响。
活动打算
1、课件:图片—陀螺
2、玻璃球、干枣、斜面、轮胎、麻绳、带拉链的衣服、蜡烛、饮料瓶、毛巾。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感知摩擦力的存在,激发幼儿的学习爱好。
请部分幼儿演示拔河竞赛
2、请小挚友说一说,手抓住绳子后有什么感觉。
老师:会感觉到一种阻碍我们的手和绳子摩擦的力,这叫做摩擦力。
二、绽开
1、老师:摩擦力是一种奇妙的力气,它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
而且它还有一个怪异的脾气,就是有时候大,有时候小。
你们想不想和老师一起探讨一下这个怪异的摩擦力呀?
2、试验:摩擦力
通过试验了解摩擦力,感知不同材料对摩擦力产生的影响。
知道摩擦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1),比较那个陀螺会最先停下来。
提问:哪个陀螺会最先停下来,为什么?
:铺有绒布的木板上的陀螺会最先停下来,因为绒布很粗糙,摩擦力大;
光滑的木板因为表面光滑,摩擦力小,所以陀螺转动的时间长。
(2)夹玻璃球和夹枣竞赛。
引导幼儿分组进行试验:将装在瓶子里的玻璃球和装在瓶子里的枣夹出放在盘子里,
看看哪一组最先夹完。
提问:这次你有什么发觉,摩擦力的大小和什么有关系?
:摩擦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系,物体间接触面光滑,摩擦力小;
物体间接触面粗糙,摩擦力大。
3、动脑筋想方法,如何减小和增大摩擦力。
摩擦力有时大,有时小,有时候会帮助我们,有时候又会给我们制造麻烦,
现在请小挚友开动脑筋,让摩擦力帮助我们做好事。
(1)衣服上的拉链拉不开怎么办?
(让幼儿尝试用蜡烛削减摩擦力解决问题。)
(2)饮料瓶的瓶盖打不开真么办?
(让幼儿尝试用毛巾包住瓶盖增大摩擦力解决问题。)
4、了解摩擦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增大:鞋子和轮胎的花纹、跑道、钉子鞋等。
减小:润滑油、磁悬浮列车等。
:原来,摩擦力是可以增大或减小的,我们小挚友要动脑筋让它们帮助我们。
三、结束
幼儿自由探讨,生活中还有哪些摩擦力。
2025年(通用)大班科学教案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