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2025年《孙权劝学》教案合集7篇 】是由【杏杏铺】上传分享,文档一共【22】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2025年《孙权劝学》教案合集7篇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
2025年《孙权劝学》教案合集7篇
《孙权劝学》教案 篇1
1、驾驭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揣摩人物形象
3、理解文章所揭示的道理。
1、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2、刻苦治学,提高修养的重要性。
一、导语
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意思是生命有限,学海无涯。而智出学海。从古至今哪位能人智者不是从学海脱颖而出的?这就是说,一个人的才能是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获得的`,今日我与同学们一起探究一篇关于劝学的文章:
(板书)孙权劝学
二、作者及文中人物简介
1、作者: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2、孙权(182~252)字仲某,三国时吴国的建立者。
3、吕蒙(178~219)字子明,三国时吴国名将。
4、鲁肃:字子敬,三国时吴国军师。
《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通史,以史实为纬,以年月为经,按时代依次记录了上起战国、下至五代长达一千三百六十多年的历史,书名是宋神宗所赐,有鉴于往事,资以治道的意思,主要是为皇帝供应统治人民的历史阅历。
三、读课文
1、老师范读(或放录音)。
2、重点强调下列字的读音与写法
卿qīng 岂qǐ 涉猎shè 孰shú
3、找学生朗读课文
留意下列句子中加线词所表示的语气
①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反问语气)
②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限制语气)
③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感叹语气)
教学生反复朗读这些句子,指读、齐读、读出这些句子的语气。
4、理解课文大意
结合文下注释,详细说说本文写的一件什么事(翻译)。大胆说,说错了也没关系,同学可以相互补充(学生解决不了的地方,老师指导进行)。
提示:① 通假字:“邪”同“耶”,语气词。
② 重点词:权谓吕蒙曰(对……说)
孰若孤(谁、比得上)
5、出自本文的成语:吴下阿蒙 刮目相看
四、精读课文
1、整体感知课文
第一层:写孙权劝学,吕蒙“乃始就学”。
其次层:写鲁肃“与蒙争论”,“结友而别”。
2、同学们自导自演三位人物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3、文中侧面表现出吕蒙进步之快的一句是: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4、阅读全文,了解对比的写法
变
吴下阿蒙 ─────→ 才略吕蒙
乃始就学
5、此文对我们21世纪中学生有何启发
学无止境 学海无涯
变
环境 ────→ 天才
持学
五、小结
新一代的中学生们肩负着建设祖国的重任,要想建设出一个发达富强的国家,必需坚持努力长期刻苦学习,用“才略”去完成之。
劝学──不学(恳切)吴下阿蒙
又劝──就学(关切)刮目相看
争论──结友(惊赞)
《孙权劝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学问与实力目标:
1、积累文中的一些常用文言词语,驾驭并能运用文中的成语。
2、疏通文意,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熟读课文,做到能当堂背诵。
3、品尝人物对话的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分析人物性格。
情感看法与价值观:
明确吕蒙接受劝说后发生的巨大改变,从而体会学习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疏通文意,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熟读课文,做到能当堂背诵;
2、明确吕蒙接受劝说后发生的巨大改变,.
难点:
品尝人物对话的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分析人物性格。
教学方法
朗读法、合作探究法
课时支配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渲染气氛
三国时期,孙权手下有一大将军叫吕蒙,英勇善战,立下了赫赫战功,因此孙权非常器重,但他才疏学浅,还不爱学习,每次孙权劝他学习,他都推三阻四,这不今日孙权又来劝告他了,那么我们一起走进《孙权劝学》去看看他是如何劝吕蒙学习的。
(二)、资料助读,了解作品
让学生课前搜集有关司马光及《资治通鉴》的资料。老师补充资料,多媒体显示如下:
司马光(1019-1086)
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陕州夏县(现山西夏县)人。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即为统治阶级供应政治借鉴。
(三)、读准字音,留意句读
1、老师配乐示范朗读的方式,让学生听清读音,留意句读。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和句读。
3、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同学仔细听指出读音和句读方面的错误。
4、展示标有正确读音的大屏幕,以学生齐读的方式读准字音。
5、展示标有正确读音和句读的大屏幕,以学生齐读的方式读准句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四)、合作探究,疏通文意
1、让学生结合课下注释同桌之间相互探讨,疏通文意,
2、全班以分五大组的形式每组探讨两句话的翻译,小组之间开展竞赛,合作共同完成课文的翻译工作。
3、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可以提出师生共同解决。老师大屏幕展示重点字词的翻译。
(五)、再现故事,品析人物
师:文章主要人物有哪些?他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下面就请同学们找出你感爱好的人物的语言自由练读。
孙权:
卿今当涂掌事,不行不学———语气坚决、严厉中又可见关切、厚望。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不悦、责怪。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语重心长,言辞恳切
鲁肃: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惊异、赞美
吕蒙:“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深感骄傲
通过指读、齐读、对比读、师生合作朗读、分角色朗读的形式体会人物的语言,从而总结出人物性格特点。最终让学生脱本进行人物对话,为背诵课文打下基础。
孙权:平易近人、关切下属、王者权威、重才、善劝
吕蒙:虚心听劝、胸怀坦荡、幽默
鲁肃:真诚、敬才、爱才、讲礼节
归纳成语:吴下阿蒙 特指原来不好读书的吕蒙,现在演化成一个成语,泛指缺少文才,学识的人。
刮目相待 意思是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也作刮目相看。刮,摩擦。刮目,擦擦眼。相待,相看待。
(六)、拓展迁移,比较阅读
我们学过《伤仲永》,你认为方仲永与吕蒙有何不同?与方仲永的改变相比,你觉得吕蒙的改变,对你有什么启示?
(七)、吟诵课文、结束本课
学生能背则背,不能背就读,课堂在课文的吟诵声中结束。
《孙权劝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1、了解有关《资治通鉴》的文学常识,《孙权劝学》教案。2、驾驭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词语。
(二)过程和方法目标
1、 能在娴熟朗读的基础上,正确断句和停顿。2、 通过理解文意,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活动,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
(三)情感目标
学生能够懂得学无止境,学有益于人的完善和发展。
重点 品尝鲁肃、吕蒙对话并说出其中表现的人物形象特点。
难点 联系生活,让学生真正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
教学设想 教法设计
1、自读质疑学生借助工具书自读课文,将其中疑难提出,小组间探讨解决,或提出来共同解决。
2、编课本剧学生在熟识课文的基础上,将课文编成课本剧,一来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活动,有益于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二来可充分调动学生参加学习的主动性。
3、合作探究针对学习过程中的疑难,师与生、生与生之间可通过合作,共同探讨解答。
媒体 投影片
教时 1课时
一、导语设计
师:这几天有个难题让我吃不好睡不好,大家能帮我想想方法么?
师:什么事呢?我有个学生,他总是不愿下功夫学习,我劝他应当好好学习,他说自己的事许多,况且又不想当学者,不学也罢。我很想好好跟他讲讲道理,可又不知该怎么说,大家看看我应对他说些什么呢?
师:东汉时,吴国的国君孙权也遇到这种状况,大家想不想知道他是怎么做的?
学生回答。
学生探讨回答。
老师向学生求教,突出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而且体现了学生式的老师这一课改精神。由此导入,引发学生求知欲。
认定目标
师:我们已经学过多篇文言文了,那对文言文我们应当怎么学呢?谁来说说? 学生回答。 学生参加学习目标制定,益于激发学习爱好和主动性。老师对之进行概括,或辅之以投影使之更明确。
导学达标 一 竟读课文
师:现在请大家各自大声朗读课文,不相识的字查工具书,同时结合注解了解文章大致内容。师:刚才大家读过课文了,现在把书合上,看投影,然后各自大声地流畅地朗读课文。师:大家读得不错,现在能不能在大声、流利 学生初读课文,不相识的字查工具书解决,结合注解粗知大意。学生再读课文。 老师刚好点拨作者及《资治通鉴》的有关常识。投影片展示无标点符号之课文,训练学生断句停顿之实力。教学千法读为本。读会字音、读懂。
导学达标的基础上再加上个快速?试试看!师:我们来个竞赛,看看谁能大声、流利、快速地朗读课文。 学生单读、小组齐读。 句意、读品意味,真正用朗读的方式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意蕴。
二 合作探究、质疑问难
师:大家读得很好,我们借助各种参考资料接着了解课文内容,不懂的提出来相互探讨,解决不了的一会儿提出来,我们共同探讨;好的字词句也画下来,我们共同观赏。师;谁来为大家讲讲这个故事?师:大家看看还有哪些地方要说说? 学生探讨、沟通,相互质疑问难。学生边读、边议、边圈点。学生讲解并描述课文内容。学生对文中疑难提问;学生自答老师引导。 以学生自读、发觉、探讨的活动为主,还时间给学生、还主动给学生、还思想给学生。培育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若提不出问题,老师可就重点词句之理解发问,避开疏漏,强化理解。
三 编课本剧,深化课文
师:课文有多处对话,但人物的神态、心理并未干脆表现出来,现在,假如你是编剧,你怎么来编写呢?假如让你做演员,又该怎么样?小组内先试试。师:哪一组主动来表演一下?师:通过朗诵、表演,你认为文中的人物当时神态和心态如何?师:你能不能用一句话来说说对文中任何一个人的看法? 小组编剧、表演。学生选出代表进行表演。学生发表各自的看法。学生探讨发言。 发挥学生想象实力和创新精神,借此深化了解课文意蕴,开阔学生学习课文之天地。让学生作为学习的主子对课文进行品尝。对学生的回答不要简洁地确定或否定,激励学生相互解答。
四 联系课文,延长拓展
师:学与不学,使吕蒙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我们今日学习《孙权劝学》是为了什么呢?莫非说只是为了知道古人的言行吗?知道了这个故事,作为跨世纪的一代人,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呢?可不行以跟大家说说?师:许多同学都谈到了学习的重要性,那么古人在学习上还有哪些说法值得借鉴?师:现在,回顾一下课前我请大家帮忙解决的问题,试着再帮我劝劝这位同学。 师:我们应当带着问题走进课堂,更应当带着深层次的问题走出课堂。依据你的理解和相识,有没有什么新问题呢?比方说——师:大家有爱好了解更多与孙权、吕蒙有关的事情吗?课文与文学作品一样么?读书使人聪慧,老师建议大家课后读读《三国演义》,从中了解那个英雄辈出的年头。 学生小组探讨沟通,然后进行集体沟通。学生联系课文及与学习有关的名言和详细事例再次谈自己的看法。学生提问。 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接受教化。可在学生说的基础上用投影展示。这一环节既是照应,同时又是加深和强化,使学生对学习的重要性有更深刻的相识,让他们自己教化自己。激发学生爱好,提出更多有价值的问题,达到延长拓展的目的。 抓住时机激励学生开展课外阅读,自主解决问题,做到教是为了不教。
五 评议总结
师:大家这一节课肯定有很多收获,无论是课堂表现、问题回答,还是课文学习,能不能说出来,我们共同共享? 学生就自己这堂课的表现发言。 老师可依据学生的话赐予适当确定和总结,并升华德育教化。
作业 师:课后大家练习背默课文,让它成为自己的学问储备。另外,我们学过《方仲永》,大家肯定还记得那个天才少年,那么,请以《方仲永巧遇吕蒙》为题,绽开想象,写篇作文,文体、字数不限,只要你觉得表达出你的意思就行。 学生针对课文,结合自己的理解进行作文,是对课堂所学学问的加深和巩固。
板书设计
司马光 重点字词句 《资治通鉴》 板书主要内容,尽可能做到简洁明确,让学生一目了然。
《孙权劝学》教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2)驾驭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词语,了解文言语气词所表示的不同语气;
(3)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1)反复的朗读课文,能用现代汉语正确翻译课文;
(2)理解文意,,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活动。
理解吕蒙与鲁肃对话的含义,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二、教学重点
品尝孙权、鲁肃、吕蒙对话中表现的人物形象特点。
难点:联系生活,真正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
2025年《孙权劝学》教案合集7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