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拖延与自我控制的相关研究综述 】是由【niuww】上传分享,文档一共【3】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拖延与自我控制的相关研究综述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拖延与自我控制的相关研究综述
拖延与自我控制的相关研究综述
引言
在当今社会,拖延已成为许多人最常面临的问题之一。拖延是指一个人故意或习惯性地延迟行动或完成任务的倾向。这种行为经常导致压力增加、工作效率降低和目标未能实现。然而,自我控制作为改善拖延行为的一种策略,得到了广泛关注。本文旨在综述拖延与自我控制的相关研究,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及其对个体的影响。
一、拖延的概念与特征
拖延行为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不愿意或不能按时开始或完成任务。拖延者通常容易受到外界干扰,缺乏决策能力和时间管理技巧。研究发现,拖延与消极情绪、低自尊、自我效能感和学业成绩下降等问题密切相关。
二、拖延的原因
拖延行为的产生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首先,任务的愉悦度直接影响个体是否拖延。人们更倾向于拖延那些他们不感兴趣或不愿意做的任务。其次,个体对任务的知觉重要性也会影响是否拖延。当任务被认为不够重要时,个体更容易拖延。此外,拖延还与个体对时间的感知有关,时间紧迫感能够促使个体提前开始任务。最后,拖延还与个体的自我效能感和决策能力有关。
三、自我控制与拖延
自我控制是指个体能够控制自己的思想、情绪和行为,以达到个人目标的能力。研究表明,自我控制与拖延具有负相关关系。拥有较高自我控制能力的个体更能够抵制拖延的诱惑,积极规划并进行时间管理,从而更容易完成任务。而自我控制能力较低的个体则更容易受到拖延的影响,导致工作效率下降。
四、改善拖延行为的方法
1. 目标设定与规划:设定清晰明确的目标,并制定实际可行的行动计划。
2. 任务分解:将大任务分解为小任务,并逐个完成,避免拖延的积累。
3. 时间管理:合理安排时间,分配任务的优先级,并坚守时间表。
4. 自我激励:设定奖励机制,激励自己按时完成任务,并避免负面情绪带来的影响。
五、自我控制的训练
自我控制是一种可培养的能力,可以通过一些训练方法来提高。例如,认知行为疗法可以帮助个体调整不良思维模式,减少拖延的发生。另外,专注力训练和冥想练习也可以帮助个体提高自我控制能力。
六、拖延与个体的影响
拖延行为对个体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首先,拖延会增加压力感,导致情绪不稳定和心理健康问题。其次,拖延会导致工作效率低下,任务的质量下降。同时,拖延者长期以往也容易形成惰性习惯,使得自控能力更低。最后,拖延还会影响个体的个人成就,例如学业成绩下降和职业发展受阻。
结论
拖延问题日益凸显,而自我控制被认为是改善拖延行为的重要策略。通过设定目标、规划时间、自我激励和自我控制的训练等方法,个体可以增强自我控制能力,减少拖延行为的发生。这对于提高工作效率、增强心理健康和个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未来研究可以深入探讨自我控制对拖延的影响机制,进一步完善改善拖延行为的方法和策略。
参考文献:
Steel, P. (2007). The nature of procrastination: A meta-analytic and theoretical review of quintessential self-regulatory failure. Psychological Bulletin, 133(1), 65-94.
Sirois, F. M., & Pychyl, T. A. (2013). Procrastination and the priority of short-term mood regulation: Consequences for future self. Social and Personality Psychology Compass, 7(2), 115-127.
Macan, T. H., Shahani, C., Dipboye, R. L., & Phillips, A. P. (1990). College students' time management: Correlations with academic performance and stress.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82(4), 760-768.
拖延与自我控制的相关研究综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