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2025年王洪才《教育是何种善》的阅读答案(合集12篇).docx


文档分类:办公文档 | 页数:约41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1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1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2025年王洪才《教育是何种善》的阅读答案(合集12篇) 】是由【lajie】上传分享,文档一共【41】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2025年王洪才《教育是何种善》的阅读答案(合集12篇)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2025年王洪才《教育是何种善》的阅读答案(合集12篇)
篇1:王洪才《教育是何种善》的阅读答案
王洪才《教育是何种善》的阅读答案
教育作为人类一项特别的事务,它能够满足人类的特别需要,因此教育具有善性。但教育究竟属于何种善呢?这在学界并没有定论。传统上,我们之所以接受“教育是善的”,就在于教育是一种“传授知识和培养人的活动”,而传授知识是人类发展所需要的,因此也必然是善的;而培养人也是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从而也一定是善的。显然这一切都是从应然角度出发的。但教育能否真正地传授社会发展所需要的知识和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却成为一个问题。长期以来,教育活动之所以屡屡受到人们的指责,其原因就在于它并不一定能够传授符合社会需要的知识和培养为社会所满意的人才。这说明,尽管教育目标或志向是善的,但它的行为过程和结果未必尽然是善的。
在现实生活中,教育所面临的真正难题就在于:它如果还不能选择出社会最为需要的知识并按照最符合人自身的发展方向培养人才,那么其培养方案和所培养的人才并非都是理想的。我们知道,理想的方案是建立在人们对规律的完全掌握的基础上,而这一点几乎是不可能的。理想人才又是按照理想方案培养出来,他至少应该表现出以下几个基本特征:第一,其身心得到了健康和谐的发展;第二,其已经具备了服务于社会的本领;第三,其已经具有了团结协作的友爱之心;第四,其已经具有了实践自己理想的意志。可以说,这四点决定了教育活动的基本规范,也常常是人们评价教育活动效益的出发点。
在这四点中,促进受教育者个体的身心健康发展是教育活动应遵守的最基本的法则,如果不遵循它就不能够称之为真正的教育,这样的教育活动也就不可能是善的;使受教育者个体具有服务于社会的本领是教育活动目标的基本指向,从而也是社会实践善的主要载体;使受教育者形成友爱之心是教育活动有效性的标志,故而是教育之所以为善的具体表现;而使受教育者具有实践自己理想的意志是教育实践善的基本手段,同时也是教育活动的最终结果,理想教育就是要培养每一个受教育个体具有行善的`动力。所以,教育的善必须体现在教育活动全过程中。
在这里,“健康发展”是指遵循人的自然发展规律而言,但我们常常因为急功近利而违背这一规律。这说明,尽管教育的目的本身是善的,但教育行为的结果未必一定是善的。之所以如此,就在于每个个体都是独特的,而我们对每个个体的认识都不可能达到完满的程度,当我们试图制定一个统一的方案来针对不同个体进行施教时,就必然会出现违背人的自然发展规律的状况。因此,如果我们不能按照每个个性发展要求来设计具体的教育方案,那么教育效果就不可能是非常理想的。这也说明,在教育活动中,人永远是目的,教育活动只是促进人发展的手段,教育的成功与否并不在于使一个统一的模式得到贯彻,而在于使每一个个体都能够认识到自己的潜能和自己的发展方向,从而自觉地为实现自己的发展目标而努力。因此,只有按照个性发展要求来设计教育,教育才可能是成功的。这才是教育活动的基本逻辑。
“教育与善”的论述,不符合文章原意的一项是(3分)
,因为它传授知识、培养人,这都是社会发展所需要的。
,是评判它善与不善的根据。
,只要目的是善的,行为结果也是善的。
,是教育为善的具体表现,它贯穿在教育活动的全过程中。
“理想的方案是建立在人们对规律的完全掌握的基础上,而这一点几乎是不可能的”,请简要分析。(3分)
“只有按照个性发展要求来设计教育,教育才可能是成功的”这句话的理解。(3分)
参考答案
10.(3分)C(教育的目的本身是善的,但教育的行为结果未必一定是善的。)
11.(3分)①社会是发展变化的,我们难以选择出社会最为需要的知识;(1分)②每个个体都是独特的,我们难以按照每个个性发展要求来设计具体法案,难以按照最符合人自身的发展方向培养人才。所以不可能在对规律完全掌握的基础上建立理想的方案。(2分)
12.(3分)①在教育活动中,人永远是目的,教育活动是手段。(1分)②教育的成功与否并不在于使一个统一的模式得到贯彻,而在于使每一个体都能够认识到自已的潜能和发展方向。(1分)③并且自觉地为实现自已的发展目标而努力。所以,按照个性发展要求来设计教育,教育才可能是成功的。(1分)
篇2:《王及善》阅读及答案
《王及善》阅读及答案
王及善,洺州邯郸人。父君愕,有沉谋。高祖入关,率军与君廓偕来,拜君愕大将军,封新兴县公,累迁左武卫将军。从太宗征辽,领左屯营兵,与高丽战驻跸山,死于阵,赠左卫大将军、幽州都督、邢国公,陪葬昭陵。
及善以父死事,授朝散大夫,袭邢国公爵。皇太子弘立,擢及善左奉裕率。太子宴于宫,命宫臣掷倒,及善辞曰;“殿下自有优人,臣苟奉令,非羽翼之美。”太子谢之。高宗闻,赐绢百匹。除右千牛卫将军,帝曰:“以尔忠谨,故擢三品要职。群臣非搜辟,不得至朕所。尔佩大横刀在朕侧,亦知此官贵乎?”病免。召为卫尉卿。垂拱中,历司属卿。山东饥,诏为巡抚赈给使。拜春官尚书。出为秦州都督、益州长史,加光禄大夫,以老病致仕。
神功元年,契丹扰山东,擢魏州刺史,武后劳曰:“逆虏盗边,公虽病,可与妻子行,日三十里,为朕治边,使为屏蔽也。”因延问朝政得失,及善陈治乱所宜,后悦曰:“御寇末也,辅政本也,公不可行。”留拜内史。来俊臣系狱当死,后欲释不诛,及善曰:“俊臣凶狡不道,引亡命,污戮善良,天下疾之。不剿绝元恶,且摇乱胎祸,忧未既也。”后纳之。卢陵王之还,密赞其谋。既为皇太子,又请出外朝,以安群臣。
及善不甚文,而清正自将,临事不可夺,有大臣节。时二张怙宠,每侍宴,无人臣礼,及善数裁抑之,后不悦曰:“卿年高,不宜侍游燕,但检校阁中。”遂乞骸骨,犹不许,改文昌左相、同凤阁鸾台三品。卒,年八十二,赠益州大都督,谥曰贞,陪葬乾陵。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第四十一》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
A.及善以父死事 死:使…死
B.太子谢之 谢:道歉,谢罪
C. 密赞其谋 赞:辅助
D.时二张怙宠 怙:依仗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王及善有大臣节的一组 (3分) ( )
①与高丽战驻跸山,死于阵 ②臣苟奉令,非羽翼之美
③御寇末也,辅政本也,公不可行 ④不剿绝元恶,且摇乱胎祸,忧未既也
⑤ 卢陵王之还,密赞其谋 ⑥及善数裁抑之
A.①②④ B. ②③ ④ C.①③⑤ D.②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
A.王及善因为父亲为国捐躯的军功被授予朝散大夫,并袭邢国公爵。
B.皇太子李弘提拔王及善做了左奉裕率。后来高宗又提升他任三品要员,特许他佩带大横刀在身边侍卫。
C.王及善认为来俊臣胡作非为,滥杀无辜,是祸乱的元凶,必须予以严惩。武后采纳了他的建议。
D.二张由于受武后厚宠,在侍宴时全然没有做臣子的礼节,王及善多次指责他们,武后很生气,便罢了他的职。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逆虏盗边,公虽病,可与妻子行,日三十里,为朕治边,使为屏蔽也。(5分)
(2)俊臣凶狡不道,引亡命,污戮善良,天下疾之。(5分)
答案:
1.A(死:为…而死)
2.C(①说的'事王及善的父亲。③是武后对王及善治国方略的赞赏。⑤表现王及善很受重用。)
3.D (武后虽然不高兴,但并未免他的职。)
4.翻译(10分)
⑴逆贼侵犯边境,卿虽有病,可以带上妻子儿女每天走三十里,(慢慢地去上任),替朕治理好边境,使它成为抵御敌人的屏障。 (“盗”、“ 妻子”、“屏蔽”各1分,句子通顺2分。)
(2)来俊臣凶残狡猾,不合仁义,带领亡命之徒,诬陷杀戮善良的大臣,天下人都很痛恨他。(“不道”、“引”、“疾”各1分,句子通顺2分。)
篇3:《王艮,字止善》的阅读答案及翻译
《王艮,字止善》的阅读答案及翻译
王艮,字止善,绍兴诸暨人。尚气节,读书务明理以致用,不苟事言说。淮东廉访司辟为书吏,迁淮西。会例革南士,就为吏于两淮都转运盐使司,以岁月及格,授庐州录事判官。淮东宣慰司辟为令史,以廉能称。
历建德县尹,除两浙都转运盐使司经历。绍兴路总管王克敬,以计口食盐不便,尝言于行省,未报。而克敬为转运使,集议欲稍损其额,以纾民力。沮之者以为有成籍不可改,艮毅然曰:“民实寡而强赋多民之钱,今死、徙已众矣,顾重改成籍而轻弃民命乎!且浙右之郡,商贾辐辏,未尝以口计也。移其所赋,散于商旅之所聚,实为良法。”于是议岁减绍兴食盐五千六百引。寻有复排前议者,艮欲辞职去,丞相闻之,亟遣留艮,而议遂定。迁海道漕运都万户府经历。绍兴之官粮入海运者十万石,城距海十八里,岁令有司拘 民船以备短送,吏胥得并缘以虐民。及至海次,主运者又不即受,有折缺之患。艮执言曰:“运户既有官赋之直,何复为是纷纷也!”乃责运户自载粮入运船。运船为风所败者,当核实除其数,移文往返,连数岁不绝,艮取吏牍披阅,即除其粮五万二千八百石、钞二百五十万缗,运户乃免于破家。
除江西行省左右司员外郎。吉之安福有小吏,诬民欺隐诡寄田租九千余石,初止八家,前后数十年,株连至千家,行省数遣官按问,吏已伏其虚诳,而有司喜功生事者,复勒其民报合征粮六百余石,宪司援诏条革去,终莫能止。艮到官首言是州之粮比元经理已增一千一百余石岂复有欺隐诡寄者乎准宪司所拟可也。行省用艮言,悉蠲之。艮在任岁余,以中宪大夫、淮东道宣慰副使致仕。卒年七十一。(选自《元史·良吏传》)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淮东廉访司辟为书吏 辟:征召
B.会例革南士 会:适逢
C.以岁月及格 及格:到了期限
D.亟遣留艮 亟:及时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3分)
A、尝言于行省 月出于东山之上
B、民实寡而强赋多民之钱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C、丞相闻之 惑之不解
D、而有司喜功生事者 今者项庄拔剑舞
7.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艮到/官首言/是州之粮/比元经理已增一千一百余石/岂复有欺隐诡寄者乎/准宪司所拟可也
B.艮到官首/言是州之粮比元经理/已增一千一百余石/岂复有欺/隐诡寄者乎/准宪司所拟可也
C.艮到官/首言/是州之粮/比元经理已增一千一百余石/岂复有欺隐诡寄者乎/准宪司所拟可也
D.艮到官首言/是州之粮/比元经理已增一千一百余石/岂复有欺/隐诡寄者乎/准宪司所拟可也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王艮崇尚气节,读书务求其中道理并求学以致用,在担任淮东宣慰司辟令史时以廉洁能干著称。
B.王艮任两淮转运盐使司经历时,通过努力免除了当地百姓头上的不当盐税,减轻了百姓的负担。
C.王艮任海道漕运都万户府经历,在未得到批复的情况下,免除了运户的钱粮,使他们免于破产。
D.王艮做江西行省左右司员外郎时,建议把向安福百姓多征的`田租全部免除,得到了上级的支持。
9.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7分)
①集议欲稍损其额,以纾民力。 (3分)
②今死、徙已众矣,顾重改成籍而轻弃民命乎! (4分)
(2)王艮是一位为老百姓敢于直言,从文章中找出能体现王艮“为百姓着想”的两个事例。(可自己概括,也可引用原文)(3分)
参考答案:
5
D
亟:急忙,马上。

2025年王洪才《教育是何种善》的阅读答案(合集12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1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lajie
  • 文件大小38 KB
  • 时间2025-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