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2025年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说课稿.docx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1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2025年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说课稿 】是由【feifei】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0】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2025年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说课稿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









2025年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说课稿
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说课稿1
各位评委大家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化学反应的限度》,选自新课标人教版必修2其次章第三节《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其次课时。
  我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对本节的教学设计加以说明:
  
  
  、重难点及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确定
  
  一、教材分析
  《化学反应的限度》是化学学科重要的原理性学问之一,也是深化相识理解化学反应特点和进程的入门学问,在社会生产、生活和科学探讨中有广泛的应用。
  1.本节教材在编排上具有以下特点:
  (1)支配在 对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进行探究和总结之后,为学生学习本节内容奠定了学问基础。
  (2)通过化学史实(炼铁高炉尾气之迷),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求知欲,为学生学习本节学问铺设了心理桥梁
  (3)经过对化学反应的可逆性→可逆反应→平衡状态的分析推动,逐步形成化学反应限度的概念,体现了学习按部就班的原则。
  (4)引导学生用所学学问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体现了学问的实践性。
  (5)注意学问的基础性,没有从原理、定义的高度予以重点探讨,体现了大众教化的思想,并为选修教材的学习留有足够的空间.










  2.教学设想:
  本节课的教学旨在由浅入深,从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和试验中抽象出有关的概念和原理,形成一个由宏观到微观、由感性到理性、由简洁到困难的科学探究过程。从而帮助学生建立动态平衡的观点,让学生理解化学反应限度的本质缘由及外部特征,训练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培育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实力。其主要过程是:
  3.教材处理(基于以上设想,我对教材进行了如下处理)
  (1)引入学生分组试验,通过对学生熟识的化学反应的试验设计和探究,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亲身经验学问的发生发展,从而相识并信任可逆反应的存在。
  (2)通过动画模拟,变微观为直观,化抽象为详细,进一步强化学生对可逆反应本质的相识和理解。
  (3)以学生试验为媒介,通过对溶解平衡状态的分析探讨,类比导入化学平衡状态和化学反应限度的学习。
  (4)将科学史话放到本节最终,为学生利用所学学问解决社会实际问题创建机会,从而形成其对所学学问价值的认同,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5)在学问拓展部分,增加演示试验,激发学生接着学习本部分学问的主动性,为选修教材的深化学习埋下伏笔。
  (6)通过阶梯式的习题设置,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梳理学问脉络,培育其解决实际问题的实力。
  二.教学背景分析
  1.。
  2.本节学问理论性较强,须要学生要具有较高的抽象概括实力和逻辑思维实力。










  3.学生在此之前缺乏类似的学习阅历和探究经验
  三.教学三维目标、重难点及教学方法和手段
  基于以上几方面的考虑,确定本节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如下:
  1、学问与技能
  (1)理解可逆反应,化学平衡的概念;了解影响化学反应限度的因素
  (2)理解化学反应限度的本质缘由及外部特征;
  (3)学习试验探讨的方法,能设计并完成一些化学试验,通过试验探究形成化学平衡的概念及化学反应限度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
  (1)重视培育学生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实力;
  (2)通过探究试验相识化学平衡与反应限度,并用得到的结论去指导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看法与价值观
  增加学生参加化学科技活动的热忱,提高将化学学问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推断。
  n教学重点: 化学反应限度的概念;
  n教学难点: 化学反应限度的本质缘由和外部特征。
  n教学方法:科学探究(问题探究和试验探究相结合);思索与沟通。
  n教学手段:
  多媒体协助动画模拟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导发觉、探究问题
  我们知道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之间是根据化学方程式中的计量关系进行反应的,那么,在实际反应中,反应物是否能真正按相应的计量关系完全转化为生成物呢?










  若以CaCl2与Na2SO4的反应为例,应如何设计试验验证呢?
  学生小组沟通探讨、设计试验方案。这样创设问题情境,激活学生思维,并能培育学生的合作实力和试验设计实力。
  然后指导学生进行分组试验,填写表格。培育其动手实力,体验学问的发生发展过程。并自主发觉化学反应的可逆性。激起其进一步探究的意识。
  试验步骤
  在一支试管中加入3~4ml 1mol/L CaCl2溶液,然后滴加1mol/L Na2SO4溶液5~10ml
  静置,取上层清液少许,置于另一只试管中,向其中滴加适量1mol/L Na2CO3溶液
  试验现象
  用离子方程式说明
  列出你对问题的 想法
  (二)提出概念、提出新的探讨题目
  那么什么是可逆反应呢?学生可轻而易举地给出概念。为加深学生对可逆反应的相识和理解,变微观为直观,化抽象为详细,我在此处加入了动画模拟。接着通过问题设置引导学生沟通探讨,内化其对可逆反应的相识。
  并以此为契机,提出新的探究题目:依据以上探究,你能否总结出可逆反应具有哪些特征?
  学生通过小组探讨,得出可逆反应的四个特征。
  (三)问题引导 、 类比分析、合作探究
  由试验可知Ca2+与SO42-反应是可逆的,CaSO4在生成的同时也在溶解,CaSO4的生成速率与溶解速率相等时,溶液处于何种状态?该状态有何特征?
  学生通过小组沟通探讨,得出结论:此条件下溶解量达到了溶解限度,CaSO4达到了沉淀溶解平衡状态。










  此时刚好提出问题:那么化学反应中是否也同样存在化学反应限度和平衡状态呢?
  通过这样的类比,由宏观到微观,由感性到理性,为学生营造了主动的心理氛围和思索空间。
  接着,趁热打铁,以学生较熟识的可逆反应氮气与氢气合成氨为例,引导学生绽开问题探究:
  (1)当反应刚起先时,是反应物浓度大还是生成物的浓度大?
  (2)当反应刚起先时,是正反应速率大还是逆反应速率大?
  (3)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物浓度和生成物浓度如何改变?
  (4)随着反应的进行,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如何改变?
  (5)反应进行到什么时间会“停止”?
  (6)此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如何改变?
  (7)给这个状态命名?
  (8)反应真的停止了吗?
  通过以上8个问题的思索探讨,步步推动,化学平衡状态和化学反应限度的概念也随着揭开层层面纱,露出庐山真面目。
  (四)提出概念、建立图像、联系生活
  那么什么是化学平衡状态呢?你能否用时间——速率图象表示其建立过程?
  在学生通过小组探讨,完成后。
  我用大屏幕播放化学平衡状态建立的时间——速率图象,以加深学生对化学平衡状态建立过程的理解。
  接着接着引导:我们的生活中是否也有类似的动态平衡实例?你能举出一些吗?
  然后以对“水槽中的进出流水”的生活实例的分析,进一步强化学生对化学平衡状态的理解。使学生对问题的相识,深化浅出,实现由微观到宏观、由理性到感性的回来。










  此时再提出:化学反应平衡状态有哪些特征呢?
  通过学生小组沟通和师生互动得出化学平衡状态的五个特征。
  此时化学反应限度的概念也已水到渠成
  (五)实际应用 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科学史话”。
  并提出问题:高炉高度增加,为什么CO的浓度、比例没有发生改变?使学生有机会将所学学问应用于社会实践,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实力,形成其对所学学问价值的认同,激发学习主动性。
  (六)拓展延长
  任何可逆反应在给定条件下的进程都有肯定的限度,不同反应的限度不同,那么影响化学反应限度的因素有哪些呢?
  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爱好,增加探究欲,我在此增加了演示试验:NO2平衡混合气在冷热水中的颜色变更
  并在说明影响化学平衡状态的外界条件以后,强调指出:有爱好的同学可在选修模块《化学反应原理》中深化学习。以真正实现学问的延长。
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说课稿2
  一、教材分析
  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是中学化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个中学化学教材的重点内容之一。学生通过对初中化学的学习,了解了化学反应的本质是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形成,而在前一专题中又学习了化学键的相关学问:一般来说,化学键的键能越大,键就越坚固,物质的化学活性就越小。在此既基础上,就比较简单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快慢首先取决于反应物分子的内部结构即内因,外界条件如温度是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因。在必修1中学生已经知道了可逆反应的概念,此时,通过试验帮助学生相识化学反应的可逆性,了解化学反应的限度,知道什么事可逆反应的平衡状态。










  因此,教材编排符合学生的相识规律,即从易到难,层层推动,保持了学习的连贯性。
  二、学习目标的确立
  依据新课程理念,本着对教材结构和内容的深刻理解,结合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认知特点,确定学习目标如下:
  学问与技能
  1、理解基本的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相识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界条件,并能用于说明有关问题。
  2、相识可逆反应有肯定的限度,知道可逆反应在肯定条件下能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过程与方法
  1、重视培育学生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实力。
  2、通过试验探究分析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界条件。
  情感、看法、价值观
  有参加化学科技活动的热忱,将化学学问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作出合理的推断。
  三、学习重、难点分析
  基于我对本节教材价值的相识和学生的实际学习实力,将教学重点确定为: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了解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难点: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在实际生活生产中,许多方面都涉及到化学反应速率问题,所以把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了解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定为本节重点。而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对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原理的学习显得尤其重要,那么如何依据详细外界条件的改变,造成反应速率改变,通过试验分析比较。便成为突破难点的关键。










  
  一、教法设计
  本节课以培育学生自主获得新学问的`实力为目的来设计教学,采纳发觉,探究的教学模式,其主要过程设计为:
  创设情景、引导发觉、探究问题→提出新的概念→提出探讨题目→组织探究学习活动、收集信息→概括→实际应用→完善体系。
  二、说学法
  化学是一门以试验为基础的科学,学生通过直观生动的试验来学习,才能留下深刻的印象,也最具有劝服力。教学时,应刚好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对试验现象进行分析,同时利用这些富于启发性的问题,活跃学生思维,学会或增加分析总结问题的实力。
  在学习化学反应速率时,使学生相识浓度、温度和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引导学生找寻学问间的相互联系,驾驭科学有效的记忆方法,提高识记的效果。
  三、教学程序设计
  本节虽然属于化学基本理论教学,但并不枯燥。在进行化学反应速率的教学时,先让学生利用已有学问和生活阅历预料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再组织学生进行试验探究,验证假设,得出结论;最终再回到生产、生活,利用所学新学问解决实际问题。从同学们以前所学的化学反应知道,不同的反应有快慢之分,而有些反应须要加热或运用催化剂等问题进行设问引起学生的思索和爱好。亲密结合学生已有的化学反应学问,从“问题”干脆引入新课题,使将要学习的内容一目了然,从试验探究入手创设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的氛围。让学生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去相识化学反应-化学反应的快慢和限度。
  第一、化学反应的快慢的教学










  让学生列举出日常生活中或化学试验中的一些化学反应速率有快有慢的实例。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
  在物理上用单位时间内物体运动的距离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那么在化学上怎样定量的表示化学反应进行得快慢呢?运用物理学问引出化学反应的速率的概念加强化学与其它学科之间的联系。
  学生阅读课本,归纳出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表达式及单位。通过自学对3个要点的总结,对学生驾驭学问起到了一个按部就班的作用,培育了学生自学和总结的实力。
  解答习题,巩固化学反应速率的的概念,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时应留意的几个问题。通过习题培育学生解决问题的实力。也突破了本节课的第一个难点。
  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时应留意的几个问题:
  1、上述化学反应速率是平均速率,而不是瞬时速率。
  2、无论浓度的改变是增加还是削减,一般都取正值,所以化学反应速率一般为正值。
  其次、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的教学
  可从化学反应的快慢主要取决什么?一个试验的结果会受到哪些外界因素的影响?它们是如何影响的?来进行质疑。从几组试验比较得到结论:试验的结果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如温度、浓度、表面积等。
  第三、化学平衡的教学
  建立化学平衡的观点是重点。教学过程中,先利用学生熟识的“溶解一结晶”现象,复衡的特点,从教学的模式,采纳直观的图示相识平衡,帮助学生建立化学平衡的概念。使抽象的概念学习变得直观、易懂。通过逻辑分析、化学试验等迁移至化学。
  板书设计
  一、化学反应速率










  1、概念:
  2、表示方法:
  3、表达式:v(B)=△c(B)/t
  4、单位:mol/(Ls)或mol/(Lmin)
  二、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1、内因:参与反应的物质本身的性质
  2、外因:
  〔1〕温度的影响
  〔2〕浓度的影响
  〔3〕压强的影响
  〔4〕催化剂的影响
  〔5〕接触面积的影响
  三、化学平衡
  1、化学平衡的概念
  2、化学平衡的特征
  3、化学平衡的标记

2025年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说课稿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0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feifei
  • 文件大小32 KB
  • 时间2025-02-09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