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区域构造稳定性 】是由【fanluqian】上传分享,文档一共【20】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区域构造稳定性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掌握区域构造稳定性研究的内容和评价方法。
01
掌握《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的基本内容和使用要求。
03
熟练掌握活断层的判别标志、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常用测年方法的基本要求和适用条件。
02
了解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工作内容及水利水电工程对地震危险性分析工作的有关规定。
04
【考试大纲】
第三章 区域构造稳定性
区域构造稳定性是指建设场地所在的一定范围、一定时段内,内动力地质作用可能对工程建筑物产生的影响程度。
各勘察阶段对区域构造稳定性工作的基本要求
规划阶段,在搜集、整编和分析区域地质构造资料和区域地震资料的基础上,初步评价规划河流或河段的区域构造稳定性。
03
02
01
第三章 区域构造稳定性-各阶段要求
可行性研究阶段,开展区域构造背景研究、断层活动性研究、地震危险性分析和场地地震动参数的确定、水库诱发地震危险性研究和预测等工作,综合评价工程场地的区域构造稳定性。
01
初步设计阶段,对于地震地质条件复杂的工程,必要时开展某些专题研究,诸如活动断层监测、重点库段的水库诱发地震危险性预测和库坝区地震监测等,
01
技施设计阶段,继续进行活动断层监测、地震监测等工作,以取得较长时段的、连续可靠的基础资料,掌握天然状态下断层形变和地震活动的动态特征。
01
第三章 区域构造稳定性-各阶段要求
第三章 区域构造稳定性-区域背景研究
区域构造背景研究三个层次
远场区——300km(150km)的范围 ,大地构造单元及地震带情况;
近场区——20~40km(25km)的范围,对此范围内的区域性断裂和地震带进行复核,判定对坝址可能有直接影响的活动断裂,编制中等比例尺的区域地质图,以及相应的构造纲要图等。
工程场区——8km(5km)的范围 ,如存在活动断层要专题研究。
第三章 区域构造稳定性-稳定分级
稳定性好
稳定性较差
稳定性差
地震烈度
≤6
7~8
≥9
相应的加速度
≤
—
≥
现代活动断层
工程场区内无现代活动断层
工程场区内有长度小于10km的活断层, 但不是M≥5级地震的发震构造
工程场区内有长度大于10km的活断层,且有5级以上地震的发震构造
地震活动
近场区无M≥5级地震活动
近场区有5≤M<7级中强地震或不多于一次的M≥7级强烈地震
近场区有多次M≥7级的强烈地震活动
重磁异常
无区域性重磁异常
区域性重磁异常不明显
有明显的区域性重磁异常
1
在工程的设计基准期内(一般为50~200年),活断层错动(包括引起强烈地震的突然错动和无震蠕滑错动)对工程可能产生的直接破坏。
2
由于活断层突然错动引发强烈地震动,其巨大动荷载造成水工建筑物结构的破坏、库岸崩塌或滑坡、软基液化失效等,影响工程正常运行。
活断层对工程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第三章 区域构造稳定性-活断层
关于活断层的定义,有不同说法。
GB50287:“活断层指晚更新世(绝对年龄10~15万年)以来有过活动,今后还可能活动的断层”。
修订GB50287:“活断层指晚更新世(10万年)以来有活动的断层”。
第三章 区域构造稳定性-活断层
01
02
03
04
05
06
07
遥感图像的解译判读
地质地貌法
野外地质调查和测绘
断层活动年龄的测定
活动断层位移监测和测量
古地震研究
地震资料的分析处理
活断层的主要研究方法
第三章 区域构造稳定性-活断层
断裂带中的构造岩或被错动的脉体,经绝对年龄测定,其最后一次错动的年代,距今10万~15万年者。
根据仪器观测,沿断层有位移和地形变()者。
沿断层有历史和现代中、强震震中分布或晚更新世以来的古地震遗迹,或密集而频繁的近期微震活动者。
在构造上,证实与已知活断层有共生或同生关系的断层。
错断晚更新世以来地层的断层。
活断层的判别标志——直接标志
第三章 区域构造稳定性-活断层
1
沿断层,晚更新世以来同级阶地发生错位;在跨越断层处,水系有明显的同步转折现象,或断层两侧晚更新世以来的沉积物厚度有明显的差异。
2
沿断层有断层陡坎,断层三角面平直新鲜,山前经常分布有连续的大规模的崩塌或滑坡,沿断层有串珠状或呈线状分布的斜列式盆地、沼泽、冷泉和承压泉等。
3
沿断层有明显的重力失衡带分布。
4
沿断层有水化学异常或同位素异常带分布。
活断层的判别标志——间接标志
第三章 区域构造稳定性-活断层
区域构造稳定性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