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感染性疾病的护理.docx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3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感染性疾病的护理 】是由【碎碎念的折木】上传分享,文档一共【34】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感染性疾病的护理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感染性疾病的护理
一、 病毒性肝炎的护理常规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损害为主的传染病。包括甲、乙、丙、丁、戊型肝炎等。临床表现为乏力、食欲不振、厌油腻、肝大、肝功能特别等,局部病例消灭黄疸。甲型肝炎以幼儿、学龄前儿童发病最多;戊型肝炎以青壮年发病为多。
【临床表现】
本病的埋伏期为甲型肝炎 2-6 周〔平均 4 周〕;乙型肝炎 1-6 个月〔平均 3 个月〕;丙型肝炎 2 周至 6 个月〔平均 40d〕;丁型肝炎 4-20周;戊型肝炎 2-9 周〔平均 6 周〕。按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表现可分为以下几型;
1、急性肝炎:起病急,常有发热、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急性感染病症,局部病人有黄疸。肝大质偏软,有轻压痛或叩痛。病程 6 个月内。
2、慢性肝炎:病程超过半年或发病日期不明确而有慢性肝炎病症、体征、试验室检查转变者。除有乏力、食欲不振、厌油、肝区不适等病症外,可有肝病面容、肝掌、蜘蛛痣、肝大质偏硬、脾大等体征、仅见于乙丙丁型肝炎。
3、重型肝炎:病人极度乏力同时伴有严峻的消化道病症如频繁呕吐、顽固性呃逆;黄疸快速加深,消灭胆酶分别的现象;肝脏进展缩小、肝臭;出血倾向;消灭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中毒性鼓肠或腹水等严峻并发症。
4、淤胆型肝炎:起病类似急性黄疸型肝炎,黄疸持续时间长, 消化道病症轻,有肝内梗阻的表现如皮肤瘙痒、大便颜色变浅等。
5、肝炎肝硬化:多有慢性肝炎病史,伴有乏力、肝掌、蜘蛛痣、腹水。脾大、少尿等门脉高压表现,或影像学检查觉察肝脏缩小、脾大、门脉高压明显增宽等。
【评估要点】
1、一般状况:询问当地有无肝炎流行;有无进食未煮熟海产品如贝类、毛蚶等及饮用污染水;有无与肝炎病人亲热接触史,有无手术史、输血史、不洁注射史、静脉吸毒史、血液透析史。家庭成员特别是母亲是否肝炎病人;是否接种过各种类型的肝炎疫苗;是否嗜酒及应用损肝药物。
2、专科状况
⑴发病状况;起病的急缓及病程的长短。
⑵消化道病症:食欲不振、厌油腻、恶心、呕吐等。
⑶皮肤黏膜;有无黄染、瘀点瘀斑、牙龈出血、有无肝病面容、肝掌、蜘蛛痣、腹壁静脉是否曲张
⑷其他病症体征:是否有腹水、下肢水肿、少尿等。
3、试验室检查
肝功检查: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 增高,假设伴有黄疸则血清胆红素增高,个别病人可消灭血清碱性磷酸酶增高,说明肝脏的储藏功能较差。
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检查:甲、戊型肝炎血清免疫球蛋白 IgM
阳性;乙型肝炎血清外表抗原〔HBsAg〕、E 抗原〔HBeAg〕或 E 抗原
〔HBeAb〕、核心抗体〔抗-HBc〕阳性,有条件可检测血清 HBV DNA,假设阳性则病毒复制活泼;丙型肝炎血清丙肝抗体〔抗-HCV〕阳性和(或)丙肝核酸〔HCV RNA〕阳性。
肝组织病理检查:可见炎性细胞侵润、肝细胞变性坏死、枯氏细胞增生等。
【护理诊断/问题】
1、活动无耐力:与肝细胞受损、能量代谢障碍有关。
2、养分失调;与摄入缺乏和呕吐有关。
3、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急;与皮肤黄疸引起瘙痒有关。
4、焦虑:与隔离治疗、病情反复、预后不良有关。
5、潜在并发症:继发感染、出血、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等。
【护理措施】
1、甲、戊型肝炎进展消化道感染隔离:急性乙肝进展血液〔体液〕隔离至 HBsAg 转阴;慢性乙肝和丙型肝炎病人应分别按病毒携带者治理。
向病人及家属说明休息是肝炎治疗的重要措施。重型肝炎、急性肝炎、慢性活动期应卧床休息;慢性肝炎病情好转后,体力活动以不感疲乏为度。
急性期病人宜进食清淡、易消化的饮食,蛋白质以养分价值高的动物蛋白为主 -/〔kg·d〕;慢性肝炎病人宜高蛋白、高热
量、高维生素且易消化的饮食,-〔/ kg·d〕重症肝炎病人宜
低脂、低盐、易消化饮食,有肝性脑病先兆者应限制蛋白质摄入,/〔kg·d〕;合并腹水、少尿者。钠摄入限制在 .
各种肝炎病人均应戒烟和禁饮酒。
皮肤瘙痒者准时修剪指甲,避开搔抓。防止皮肤破损。
应向病人解释注射干扰素后可消灭发热、头痛、全身酸痛等“流感样综合征”,体温常随药物剂量增大而增高,不良反响随治疗次数增加而渐渐减轻。发热时多饮水、休息,必要时按医嘱对症处理。
亲热观看有无皮肤淤点淤斑、牙龈出血、便血等出血倾向;观看有无性格转变、计算力减退、嗜睡、烦躁等肝性脑病的早期表现。如有特别准时报告医生。
让病人家属了解肝病病人一生气、易急躁、的特点,对病人要多加宽容理解;护理人员多与病人热忱、友好交谈沟通,缓解病人焦虑、悲观、抑郁等心理问题;向病人说明保持豁达、乐观的心情对于肝脏疾病的重要性。
【应急措施】
消化道出血
⑴马上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窒息。
⑵通知医生,建立静脉液路。
⑶合血、吸氧、备好急救药品及器械,预备记录出血量。
⑷检测生命体征变化,观看有无四肢湿冷、面色苍白等休克体征的消灭,如有特别,准时报告医师并协作抢救。
肝性脑病
⑴如有烦躁,做好保护性措施,必要时赐予约束,防止病人自伤或伤及他人。
⑵昏迷者,平卧位,头偏向一侧,保护呼吸道通畅。
⑶吸氧,亲热观看神志和生命体征变化,定时翻身。
⑷遵医嘱赐予准确准时的治疗。
【安康教育】
1、宣传各类型病毒性肝炎的发病及传播学问,重视预防接种的重要性。
2、对急性肝炎病人要强调彻底治疗的重要性及早期隔离措施的必要性。
3、慢性病人、病毒携带者及家属实行适当的家庭隔离措施,对家中亲热接触者鼓舞尽早进展预防接种。
4、应用抗病毒药物者必需在医师的指导、监视下进展,不得擅自加量和停药,并定期检查肝功和血常规。
5、慢性病人出院后避开过度疲乏、酗酒、不合理用药等,避开反复发作,并定期监测肝功能。
6、对于乙肝病毒携带者制止献血和从事饮食、水管、托幼等工作。
二、流行性出血热的护理常规
流行性出血热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属于自然疫源性疾病,鼠为主要传染源。临床上以发热、休克、充血、出血和肾损害为主要表现。全年均可发病,但每年3-5
月和 10 月至次年 1 月为顶峰季节,多见于男性青年农民和工人。
【临床表现】
本病的埋伏期为 4-46d,平均 1-2 周。典型病例临床经过可分为以下几期。
发热期
发热:起病急骤,畏寒、发热,体温到达 39~40℃,以稽留热和弛张热多见,持续 3~7d。
全身中毒病症:突出的病症是头痛、腰痛、眼眶痛〔三痛〕 及关节肌肉酸痛,并有明显肾区叩击痛。常伴有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消化道病症。重症病人可消灭嗜睡、烦躁、谵妄、抽搐等神经精神病症。
毛细血管损伤表现
充血:颜面、颈、胸部明显充血潮红〔三红〕似醉酒貌。
出血:腋下和胸背部出血,呈搔抓样或条索状,眼结膜充血、出血,甚至腔道大出血。
球结膜水肿。
⑷ 肾损害:消灭蛋白尿、血尿和管型尿等表现,尿中可见膜状物。
低血压休克期 多发生在病程的第4~6 天,一般持续1~3 天, 主要表现为低血压和休克,重症病人消灭DIC、脑水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和急性肾衰竭。
少尿期:为本病的极期,发生于起病后的第5~8 天,一般持
续 2~5 天。临床以尿量<400ml 为进入本期的标志,表现为
⑴少尿或无尿。
⑵尿毒症病症
⑶代谢性酸中毒
⑷水和电解质平衡失调
⑸严峻者可消灭高血容量综合征的表现。
多尿期:多发生于病程的第9~14 天,一般持续7~14 天。尿量从 500ml 渐渐增至 3000ml 以上。随着尿量增加,病症逐日减轻。:尿量渐渐恢复到 2025ml 以下,精神和食欲好转,肾
功能也渐渐恢复,但需 1~3 个月或更长的时间才能完全恢复。
【评估要点】
一般状况:观看生命体征有无特别,询问病人的过敏史,居住地有无鼠类等。
专科状况
⑴发热类型及持续时间长短。
⑵有无“三红”及“三痛”、恶心、呕吐、腹泻、腹痛、嗜睡、烦躁、血压下降及休克、少尿、球结膜水肿等。
试验室检查
⑴血常规:早期白细胞正常或偏高,可见异型淋巴细胞。假设继发感染则白细胞明显增高,血小板削减。
⑵尿常规;可消灭尿蛋白
⑶肝功能: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增高。
⑷血清抗体测定:出血热抗体阳性。
【护理诊断/问题】
体温过高:与病毒感染有关。
体液过多:与病变损害肾脏有关。
组织灌注量转变:与广泛小血管损伤、DIC、出血等血浆外渗导致有效血容量缺乏有关。
组织完整性受损:与血管壁损伤造成出血有关。
潜在并发症:出血、急性肾衰竭、肺水肿和继发感染。
【护理措施】
嘱病人确定卧床休息,保持床单位干净、枯燥。
进食清淡可口、易消化、高热量、高维生素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消退室内异味,每日通风 1-2 次。
亲热观看生命体征和意识状态变化,觉察特别准时与医生联系。
加强巡察,早期觉察低血压休克及出血先兆病症,如脉搏细弱,口唇发绀、血压下降、尿量削减等应马上协作抢救。
严格准确记录 24 小时液体出入量,亲热观看尿量、颜色、性状及尿蛋白的变化,监测电解质及酸碱平衡,以及血肌酐的变化。
高热时以物理降温为主,必要时协作药物降温,禁用解热镇痛药,以防大量的出汗诱发低血压促使病人提前进入休克期。
少尿期病人应留意掌握补液量和速度,按“量出为入,宁少勿多”的原则输入液体。多尿期应留意防止二次肾衰及电解质紊乱的发生。适当掌握入量,以促进肾功能的恢复。
【应急措施】
1、消灭低血压休克时,马上实行中凹平卧位,快速建立液路补充血容量,亲热观看病情变化,监测血压的变化,协作医生进展抢救。
,按医嘱赐予利尿、导泻等处理,严密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
3、消灭呕血时,马上实行去枕仰卧位,头偏向一侧,同时建立静脉液路,遵医嘱合血、输血和应用止血药,观看出血的性质和量并做好记录。
【安康教育】
1、针对病人家属对本病学问的缺乏,向其介绍有关本病的流行病学学问,临床经过及常见并发症,搞好环境卫生,加强防鼠、灭鼠工作。
2、留意休息及饮食,自觉遵守隔离制度,乐观协作治疗和护理。
3、告知病人药物名称、用药方法及不良反响,按医嘱用药,禁用损坏肾脏的药物。
4、告知病人及家属,由于肾功能完全恢复需较长时间,出院后应连续休息 1~3 个月,避开劳累,加强养分,定期复查血压及肾功能,
如有特别,准时就诊。
三、伤寒与副伤寒的护理常规
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临床特征为持续发热、相对缓脉、全身中毒病症、消化道病症、玫瑰疹、肝脾肿大及白细胞削减。好发于夏秋季节,以儿童和青壮年多发,易并发肠出血和肠穿孔。
[临床表现]
本病的埋伏期一般为 10d 左右,食物爆发流行可短至48h,水源爆发流行可长达 30d。典型病例临床经过可分为以下几期。
1、初期:相当于病程第 1 周,缓慢起病,发热是最早消灭的病症,常伴有全身不适、食欲减退、咽痛与咳嗽。体温呈阶梯形上升, 于 5~7d 内可达 39~40℃。
2、极期:相当于病程第2~3 周,常有伤寒的典型表现。肠出血、肠穿孔等并发症多发生在此期。
发热:持续高热,多数呈稽留热,持续 10~14d。
消化系统病症:明显食欲不振,腹部不适,腹胀,多有便秘。
神经系统病症:病人表情冷淡、反响迟钝、听力减退,重症可消灭严峻意识障碍。
循环系统病症:多有相对缓脉,即体温上升 1℃,每分脉搏增加小于 10 次。

感染性疾病的护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