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钢筋加工常见问题及治理办法 】是由【老狐狸】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1】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钢筋加工常见问题及治理办法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钢筋加工常见问题及治理方法
条料弯曲
1、现象
沿钢筋全长有一处或数处“慢弯”。
2。缘由分析
与“原料曲折”类似,但每批条料或多或少几乎都有“慢弯”。
预防措施
承受与“原料曲折”类似措施,可减轻条料弯曲程度。
治理方法
直径为 14mm 和 14mm 以下的钢筋用钢筋调直机调直;粗钢筋用人工调直:可用手工成型钢筋的工作案子,将弯折处放在卡盘上扳柱间,用平头横口扳子将钢筋弯曲处扳直,必要时用大锤协作打
直;将钢筋进展冷拉以伸直。
2 钢丝外表损伤
现象
冷拔低碳钢丝经钢筋调直机调直后,外表有压痕或划道等损伤。
缘由分析
(1)调直机上下压辊间隙太小。(2)调直模安装不适宜。’ 3.预防措施
在一般状况下,钢丝穿过压辊之后,应使上下压辊间隙为 2~ 3mm。
依据调直模的磨耗程度及钢筋性质,通过试验确定调直模适宜的偏移量。
4.治理方法
取损伤较严峻的区段为试件,进展拉伸试验和反复弯曲试验,如各项力学性能均符合技术标准要求,则钢丝仍按合格品使用;如不符合要求,则依据具体状况处理,一般仅允许用作架立钢筋或分布钢筋,而且在点焊网中应加强焊点质量检验。
钢筋剪断尺寸不准
现象
剪断尺寸不准或被剪钢筋端头不平。
缘由分析
(1)定尺卡板活动。(2)刀片间隙过大。3.预防措施
确定应剪断的尺寸后拧紧定尺卡板的紧固螺栓。
调整固定刀片与冲切刀片间的水平间隙,对冲切刀片作往复水平动作的剪断机,间隙以 0.5~1mm 为适宜。
4.治理方法
依据钢筋所在部位和剪断误差状况,确定是否可用或返工。
钢筋调直切断时被顶弯
现象
使用钢筋调直机切断钢筋,在切断过程中钢筋被顶弯。
缘由分析
弹簧预压力过大,钢筋顶不动定尺板。
预防措施
调整弹簧预压力,并事先试验适宜。
治理方法
切下被顶弯的钢筋,用手锤敲打平直后使用。
钢筋连切
现象
使用钢筋调直机切断钢筋,在切断过程中钢筋被连切。
缘由分析
弹簧预压力缺乏;传送压辊压力过大;钢筋下落料槽的阻力过大。
预防措施
针对以上几种缘由作相应调整,并事先试验适宜。
治理方法
觉察连切应马上断电,停顿调直机工作,检查缘由并准时解决。
6 箍筋不方正
现象
矩形箍筋成型后拐角不成 90o,或两对角线长度不相等。
缘由分析
箍筋边长成型尺寸与图纸要求误差过大;没有严格掌握弯曲角度;一次弯曲多个箍筋时没有逐根对齐。
预防措施
留意操作,使成型尺寸准确(参见 16.2.7“成型尺寸不准”局部内容);当一次弯曲多个箍筋时,应在弯折处逐根对齐。
治理方法
当箍筋外形误差超过质量标准允许值时,对于Ⅰ级钢筋,可以重将弯折处直开,再行弯曲调整 (只可返工一次);对于其他品种钢筋,不得直开后再弯曲。
成型尺寸不准
现象
已成型的钢筋长度和弯曲角度不符合图纸要求。
缘由分析
下料不准确;画线方法不对或误差大;用手工弯曲时,扳距选择不当;角度掌握没有实行保证措施。
预防措施
加强钢筋配料治理工作,依据本单位设备状况和传统操作阅历, 预先确定各种外形钢筋下料长度调整值,配料时事先考虑周到;为了画线简洁和操作牢靠,要依据实际成型条件(弯曲类型和相应的下料长度调整值、弯曲处的弯曲直径、扳距等),制定一套画线方法以及操作时搭扳子的位置规定备用。一般状况可承受以下画线方法: 画弯曲钢筋分段尺寸时,将不同角度的下料长度调整值在弯曲操作方向相反一侧长度内扣除,画上分段尺寸线;外形对称的钢筋,画线要从钢筋的中心点开头,向两边分画。扳距大小应依据钢筋弯制角度和钢筋直径确定,并结合本单位阅历取值。表 1 的数值可供参考(表中d 的钢筋直径)。
板 距 参 考 值 表 1
弯制角度
扳 距
45o
~2d
90o
~3d
135o
3~
180o
~4d
为了保证弯曲角度符合图纸要求,在设备和工具不能自行到达准确角度的状况下,可在成型案上画出角度准线或实行钉扒钉做标志的措施。对于外形比较简单的钢筋,如要进展大批成型,最好先放出实样,并依据具体条件预先选择适宜的操作参数(画线过程、扳距取值等)以作为示范。
治理方法
当所成型钢筋某局部误差超过质量标准的允许值时,应依据钢筋受力和构造特征分别处理。假设存在超偏差局部对构造性能没有不良影响,应尽量用在工程上(例如弯起钢筋弯起点位置略有偏差或弯曲角度稍有不准,可经过技术鉴定确定是否可用);对构造性能有重大影响,或钢筋无法安装的 (例如钢筋长度或高度超出模板尺寸 ), 则必需返工;返工时如需重将弯折处直开,仅限于 I 级钢筋返工一次,并应在弯折处认真检查外表状况(如是否变形过大或消灭裂纹等)。
点焊网片扭曲
1。现象
钢筋点焊网片(特别是承受冷拔低碳钢丝时)不平坦或扭曲。
2。缘由分析
钢筋调直状况不良。
点焊操作台台面或模架不平。
没有严格依据规定的焊接参数操作(例如电极压力、焊接通电时间各点不匀等)。
网片搬运或堆放时扔摔。3.预防措施
主要应从焊接作业上改善质量。
预先检查钢筋平直状态,不直的用手锤矫直。
随时留意操作台台面或模架是否有过大变形,不平的要准时修理。
操作时尽量使已确认适宜的各种焊接参数全都。(4)网片搬运堆放应轻抬轻放。
4.治理方法
本质量通病虽主要发生在焊接过程,但与钢筋加工工序关系密 切,应在钢筋加工时加以处置:观看网片是否平坦,将有问题的放在平板上测量扭曲程度,稍微扭曲的用锤子局部敲打整平,较严峻的用压杆矫平。但是必需留意防止焊点受力脱落。
10 冷拉钢筋伸长率不合格
现象
取冷拉钢筋试件检验,所得伸长率指标小于技术标准所规定的数值。
缘由分析
钢筋原材料含碳量过高,或表现在强度过高;掌握冷拉率过大或掌握应力过大。
预防措施
预先检验钢筋原材料材质,并依据材质具体状况,由试验结果确定适宜的掌握应力和冷拉率。
治理方法
伸长率指标小于技术标准规定值的冷拉钢筋属于不合格品,只能用作架立钢筋或分布钢筋。但是,冷拉钢筋作拉伸试验应按标准规定,第一次结果中伸长率如不合格,则另取双倍数量的试件重做试验(不但要做拉伸试验,也得做冷弯试验),假设屈服点、抗拉强度、伸长率、冷弯诸指标有一项不合格,才认为这批冷拉钢筋不合格。
冷拉钢筋强度缺乏
现象
取冷拉钢筋试件检验,所得屈服点或抗拉强度小于技术标准所规
定的数值。
缘由分析
钢筋原材料强度性能不佳,掌握冷拉率过小或掌握应力过小。
预防措施
预先检验钢筋原材料强度状况。由试验结果确定适宜的掌握应力和冷拉率。
治理方法
强度指标小于技术标准规定值的冷拉钢筋属于不合格品,必需降级使用或用于非受力 部位。但是p 作拉伸试验时,第一次结果中强度如缺乏,则另取双倍数量的试件重做试验,鉴定方法参见“冷拉钢筋伸长率不合格”局部内容。也可以调整掌握冷拉率或掌握应力值再次冷拉。
12 冷拉率波动大
现象
承受掌握冷拉率方法冷拉钢筋时,同批钢筋的掌握冷拉率差值大于 1%以上。
缘由分析
钢筋材质不匀或原材料混炉批。
预防措施
严格治理制度,避开混料状况发生,并加强检验手续。按规定测定同炉批钢筋冷拉率的试件应不少于 4 个,并取其测定结果平均值作为该炉批钢筋实际承受的冷拉率;测定冷拉率时,钢筋的冷拉应力要考虑冷拉效果有肯定的牢靠保证,按冷拉掌握应力规定值提高30N/mm2 取值。
治理方法
冷拉率波动大的钢筋不宜承受掌握冷拉率的方法冷拉钢筋。
冷拔断丝
现象
拔制过程中钢丝被拔断:
缘由分析
钢筋每次拔制的压缩率过大;钢筋原材料的含碳量过高 (表现为强度过高或伸长率小, 或屈服点不明显)。
原材料质量不稳定c
除锈剥皮不彻底,致使钢丝产生沟痕。3.预防措施
选择最正确压缩率,一般状况下可使后道钢丝直径等于 0.85 乘以前道钢丝直径;如原材料材质有变化,还应依据具体状况调整压缩率。
妥当治理原材料,防止热轧圆盘条的牌号(一般应取 Q235)与其他钢号不明的钢筋混杂。
如原材料存放时间过长,消灭氧化铁锈皮,应通过除锈剥皮机加强处理。
4.治理方法
查清缘由,有针对性地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修整好设备,再连续拔制并随时检查;断丝材料作废。
冷拔钢丝塑性差
现象
取冷拔钢丝试件检验,所得伸长率指标小于技术标准所规定的数值,或反复弯曲次数达不到规定值。
缘由分析
总压缩率过大;原材料含碳量过高。
预防措施
合理掌握总压缩率,在一般状况下,直径 5nM 的钢丝由8mm 的盘条经数次反复冷拔而成,直径 3mm 和 4mm 的钢丝用6.5mm 的盘条拔制;冷拔次数不宜过多(但也不宜过少,以防止断丝c 应由试验选择)。
检验原材料性能,如强度远远超过 I 级钢筋要求值(甚至到达Ⅱ级钢筋的规定值),则不用于拔制钢丝。
治理方法
塑性不良的钢丝只能用作架立钢筋或分布钢筋;在任何状况下, 不得用作构件吊环(除了极个别小块状低位构件外,即使塑性性能合格的钢丝也不得用作构件吊环)。
15 圆形螺旋筋直径不准
现象
圆形螺旋筋成型方法通常承受卷筒(手摇或电动)盘缠来实现,成型后直径不符合要求。
缘由分析
圆形螺旋筋成型所得的直径尺寸与绑扎时拉开的螺距和钢筋原材料弹性性能有关,直径不准是由于没有很好考虑这两点因素。
预防措施
应依据钢筋原材料实际性能和构件所要求的螺距大小预先确定卷筒的直径。当盘缠在卷筒上的钢筋放松时,螺旋筋就会往外弹出一些,拉开螺距后又会使直径略微缩小,其间差值应由试验确定。
治理方法
超过质量标准允许偏差值时,可用直径适宜的卷筒再行盘缠,直至调整适宜。
钢筋代换后根数不能均分
现象
同一编号的钢筋分几处布置,配料时进展规格代换后因根数变动,不能均分于几处。
缘由分析
在钢筋材料表中,该号钢筋往往只写总根数,在进展钢筋代换计算时无视了钢筋分几处布置的状况。例如。原设计 8 根直径为20mm 的Ⅱ级钢筋,依据等钢筋抗力法计算,用 9 根直径为 18mm 的Ⅲ钢筋代换,可是施工图上这 8 根钢筋是按每 4 根布置于两处的,改为 9 根后就无法均分了。
预防措施
在配料加工钢筋前进展钢筋代换计算时,要先参看施工图,看该号钢筋是否分几处布置,假设是,则应在材料表上将总根数改为分根数,然后按分根数考虑代换方案。例如, 8 根钢筋分两处布置, 则将根数改写为“2×4”,并按 4 根进展代换作业。
治理方法
按方案重代换,或依据具体条件敏捷计算,补充缺乏局部。例如,上例中可按一处用 5 根,另一处用 4 根再补充 l 根直径为10mm 的Ⅲ级钢筋。
箍筋弯钩形式不对
1.现象
钢筋加工常见问题及治理办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