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高二语文《李寄》知识要点与能力训练.docx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高二语文《李寄》知识要点与能力训练 】是由【PIKAQIU】上传分享,文档一共【8】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高二语文《李寄》知识要点与能力训练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李寄》学问要点与力量训练
【背景学问】
一、《搜神记》简介
在中》是代表作。它也是魏晋志怪小说的代表作,与后代 志怪小说有一脉相承的渊源关系。蒲松龄《聊斋志异》说 :“才非干宝,雅爱搜神。”《搜神记》对唐宋传奇、宋人话本的进展都有影响。就题材而言《搜神记》为后世小说、戏曲供给了丰富的素材。小说如《三国演义》、《三言》等,都从中吸取了丰富材料。直至鲁迅, 还据《干将莫邪》创作了历史小说《铸剑》。戏曲如关汉卿《窦娥冤》,与《东海孝妇》有明显的承传关系,直至今日的黄梅戏《天仙配》,也是从《搜神记》中的《董永》吸取了素材。至于《搜神记》中不少故事被后世诗文用作典故,那就更多了。
二、作者干宝简介
本文作者干宝,字令升。东晋蔡〔今河南蔡县〕人,东晋史学家、文学家。勤学博览, 并好阴阳术数。元帝时,以佐著作郎领修国史,著《晋纪》,今已佚。又编集神怪灵异故事为《搜神记》,今已佚。现存本为后人辑录。
三、写作背景
魏晋南北朝是大量产生志怪小说的一个历史时期。当时战乱频仍,社会动乱担忧。一方面劳动人民渴求摆脱贫困、饥饿和死亡,把寻求清静、幸福的期望寄予于不现实的梦想。在极端困迫的生活里,宽阔人民把猛烈的抵抗意识和对抱负的执著追求,通过大胆的梦想,借助鬼神怪异故事表现出来。
另一方面,剥削阶级的统治地位摇摇欲坠,腐朽的土族阶层不敢正视现实,妄想羽化登仙, 永世享受,多信仙道数术之事,寻求精神麻醉。他们为了自身的利益和稳固其社会地位,也编造了大量的鬼怪故事,宣传鬼怪的魔力以恫吓劳动人民。与此同时,在民间相应的产生了 一些不怕鬼怪的故事,鼓舞人们通过自己的才智和机敏,勇敢地和鬼怪进展斗争。本文就是 这样一篇描写一个小女孩有勇有谋 ,智斩蛇妖的故事。
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中国本信巫,秦汉以来,神仙之说盛行,汉末又大畅巫风,而鬼道愈炽;会小乘佛教亦入中土,渐见流传,凡此,皆张皇鬼神,称道灵异,故自晋迄隋,特多鬼神志怪之书。”这段话提醒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志怪小说大量涌现的社会缘由。 当道教、佛教大量编造鬼神怪异故事,宣传鬼怪的魔力以恫吓人民的时候,在民间却针锋相 对地产生了一些不怕鬼怪的故事。
【重点词语】重点实词:
或与人梦:有时。
然气厉不息:停顿。已用九女:享用,吃吞啮之:咬。
父母不听:听从,同意。
怀剑:〔名词活用为动词〕:怀里装着。悉举出:捧着。
汝曹怯弱:一些人。
自是东治无复妖邪之物:这,此重点虚词:
祭以牛羊:用
徒费衣食:白白地。
可得少钱,以供父母:表目的:用来。岂不善耶:莫非
以置穴口:〔“以”后省略宾语“它”〕把蛇因踊出:于是。
悉举出:全部为蛇所食:被
缓步而归:表修饰关系的连词。特别句式:
祭以牛羊:状语后置:以牛羊祭〔用牛羊祭祀〕
欲得啖童女年十二三者:定语后置:欲得啖年十二三童女〔要求吃十二三岁的童女〕
求人家生婢子:定语后置:求家生婢子之人〔查找家里奴婢所生的女孩子〔这样的人〕〕 以置穴口:省略句:以〔之〕置穴口〔把它放在穴口〕
为蛇所食:被动句〔被蛇吃了〕
【阅读指导】
〔译文〕东越的闽中地区有一座庸岭,山高几十里,岭西北山洞里有一条大蛇,七八丈长, 十几围粗.当地人常常可怕它。东冶郡都尉及属县的县吏也有不少被它损害死的。〔于是人 们〕用牛羊去祭祀,才能临时不被祸害。〔大蛇〕有时托梦给人,有时下告巫祝,要吃十二 三岁的女孩子。都尉和县官都为这件事大伤脑筋。可是大蛇妖气造成的灾难并不停息。大家 一起查找家生女婢和犯罪人家的女孩,〔先把她〕养着,等八月初祭期,就把她送到大蛇洞口。大蛇就出洞,吞吃了小女孩。接连好多年都是这样,已经吃掉了九个女孩。 这一年, 又在预先寻求招募〔祭蛇用的小女孩〕,还没有找到适宜的女孩。将乐县李诞家里有六个女儿,没有儿子。小女儿名叫李寄,应招想去。父母不同意。李寄说:“爹妈的命相不好,只生了六个女儿,连一个儿子也没有,虽说有后代,却和没有一样。我没有缇萦那种能给父母挽救苦难的力气,既然不能供给双亲,只是白白地铺张衣食。活着没有什么好处,倒不如早 点死掉。卖掉我还可以得到一点钱,拿来供给爹妈,莫非不好吗!”父母疼爱孩子,始终不允许她去〔应招〕。
李寄偷偷地一个人溜走了,父母制止不了。于是李寄就向官府恳求〔赐给〕锐利的宝剑和 咬蛇的猎狗。到了八月初祭那天,她便来到庙中坐下,带上剑,牵着狗。她预先用几石米拌上蜜糖,做成糍粑,把〔它〕放在蛇洞口。大蛇爬出洞外,头大得象个圆顶粮屯,眼睛象两面二尺阔的铜镜子。蛇闻到糍粑的甜香气味,就先大口吞食起来。李寄马上放出猎狗,那狗 冲上前去咬大蛇。李寄又从后边用宝剑砍伤了蛇几处。蛇受不了伤口剧痛,就猛然跃了出来, 窜到庙中院子里死掉了。李寄进洞观察〔地窖〕,觉察九具女孩留下的头骨。她把这些头骨全拿出来,训斥〔她们〕说:“你们这些人脆弱胆小,结果被蛇吃掉了,真值得怜悯啊!”说完,李寄就缓步回家去了。
越王听到这件事,就聘童女李寄为王后,授她父亲为将乐县令,母亲和姐姐都得到赏赐。从这以后东冶没有再消灭妖邪的东西,有关李寄的歌谣到现在还有。
【内容探讨】
一、这篇文章主要表现了人物的什么性格?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文章主要表现的是李寄的和蔼、勇敢与有谋三个方面:
李寄的斩蛇目的并非出自其它,而是如她所说为了报答父母哺育之恩,是应募欲行,她的理由是:“无提萦济父母之功,即不能供给,徒费衣食,生无所益,不如早死,卖寄之身可得少钱,以供父母”其实我们从下面的情节可以看出,她并非是想以死报父母,而是想通过自己的斩蛇来回报父母,甚至为民除害:她为斩蛇作了认真的预备,而不是等死。这就说明她是想通过自己的勇敢行动来报孝父母甚至为更多的人着想的,和蔼是其斩蛇的动机。
勇敢是李寄的最大的特点,这一点作者承受了铺垫的手法,第一段大量的文字描写了蛇的凶狠:“长七八丈,大十余围”,表达的是困难之大;写到了他人在蛇面着表现的恐惊:“土俗常惧”,“东治都尉及属城长吏,多有死者”,并不得不用童女来祭,以求无祸。可见众人
的反映都是惧怕,这就为下文李寄的出场,表现出的勇敢作了充分的铺垫。在斩蛇时,她表现的很冷静,对前被食女的咤语,完事之后的缓步而出,都可见其勇敢与冷静的性格,这里可见作者用了行为,语言的描写。
有谋一性格表现得很深刻,李寄自知自己与蛇比较,力气悬殊,所以为之作了充分的预备, 这些预备在斗争中都充分使用到了:引蛇的蜜饯,咬蛇的犬,斩蛇的剑,都使这一行动能有 效地被完成,这些都取决于她的充分预备,正是其智谋的表达。
二、如何对待文章里的神怪意识?
神怪在志怪小说里的消灭,可以说一局部是当时人们思想意思的直接表达,是一种现实中求不得的梦想。但在很多地方,包括本文,神怪是作为人的对立面消灭的,而人的精神与才智力气是作者表现的主要对象,神怪是作为人物的衬托物的,通过神怪的凶残,反衬出了人的才智与胆略,所以在阅读时应当从中获得这一方面的乐观意义,神怪如同生活的种种敌人一样,是人的性格的衬托物。
【相关资料】
《搜神记》的成书传奇:
关于《搜神记》写作的原由,唐人房玄龄编的《》曾记了两个小故事。一个 是说,干宝的父亲有个很受宠爱的婢女,他的母亲对此格外妒忌,在干宝父亲死的时候,就 把那个婢女活活地推到墓里殉葬。过了十几年,他的母亲也死了,于是又翻开父亲的墓合葬, 想不到那个婢女还伏在棺材上,象活着一样,把他运回家中,过了几天她竟糊涂过来,说干 宝的父亲在阴间照旧对她很好,常常赏给她好吃的食物。并且这个婢女还学会了预卜吉凶, 格外灵验.后来这个婢女嫁了人,竟还生孩子。另一个故事说:干宝的哥哥断气已经几天了, 但身体照旧温热。过了几天,竟又糊涂过来,说自己见到了天地间很多鬼神,在冥间游玩了 一番,并不知道自己已经死了几天。依我们今日的眼光看来,记在正史里的这两个故事自然 是格外荒唐,前者纯属无稽之谈,后者很可能是干宝的哥哥装神弄鬼罢了。由此可见那个时 代迷信之风格外盛行。干宝本人也格外迷信,史书上说他“好阴阳术数”,所以他对这些事格外信任,并且从今就尽力搜集古今的神怪灵异,人物变化,把当时社会上许很多多千奇百怪 的民间传奇记录下来,写成了《搜神记》。
虽然干宝写《搜神记》不过宣传迷信, “以明神道之不诬 ”,但是他也在无意之中,为我们保存下极其贵重的古代民间故事。《搜神记》共二十卷,里面的故事虽然大都荒唐不经, 但也确有不少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愿望和生活的神话故事。譬如《干将莫邪》反映了楚王 的残暴和人民抵抗的决心。《韩凭夫妇》鞭挞了统治者的荒淫无耻,歌颂了生死不逾的爱情。
《李寄斩蛇》颂扬了舍生忘死,为民除害的女英雄。这些故事表达了人民的思想感情,因此也在人民中间广为流传。
《搜神记》是集我国古代神话传奇之大成的著作,它搜集了古代的神异故事共四百一十多篇,开创了我国古代神话小说的先河。后来唐宋传奇里的不少故事,以及吴承恩的著名小说
《西游记》,都直接或间接地受到了《搜神记》的启发和影响。
《搜神记》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
《搜神记》,是中国小说界里一部名著。不过,它不仅仅是文人编造的“神 怪小说,其实, 他是一部古代的民间传奇,是一部古代的神话。 我们要争论中国古代的民间传奇及神话, 除了楚辞,淮南子等几部书而外,就要说到他 了。他中间所收的传奇,有很多至今还流传在平民口上。例如“蚕神的故事,”卷( 十四)如 “盘瓠的故事,”卷( 十四)“如颛顼氏二子的故 事,”卷( 十六)如“细腰的故事:”卷( 十八)或至今整个的流传于民间,或经过很多变化,而演成今日流行的传奇。我们只要留心考察,就可以看得出。总之:他是古代民间传奇的总汇, 而有一局部是后来民间传奇的根源。
搜神记的作者,是晋朝时候的干宝。不过,现在流传的二十卷本搜神记,并非干宝的原书, 有后人增改的地方。这是民间传奇常有的事。他的原文,也有很多,不是自己写出来 的, 是抄录他人的作品。这也是民间传奇的通例。如四库名目提要说:“第六卷,第七卷, 全抄续汉书五行志。”对于他很不满足。其实,当他民间传奇看,抄不抄就不成问题。他全书中 间,有几个故事,大同小异的,他也兼收并载。这尤可以看得出是民间故事的本色。如“丹 阳道士谢非的故事,”卷( 十九)和“魏郡张奋的故事,”卷( 十八)和“安阳书生的故 事,”卷( 十八)三个是从一个演绎出来的。“古巢老姥的故事,”卷( 二十)和“由拳老妪的 故事,”卷( 十三) 两个也就是一样。“晋时吴兴人父子的故事,”卷( 十八)和“北平田琰妻 的故事,”卷( 十八)两个妖怪:一冒充人父,一个冒充人夫,也是一样的构造。这几个故事,很可以做我们争论的数据,不但供我们的赏鉴。
固然,全部《搜神记》中,虽不全是有价值的民间传奇,而大部份却是好的。不幸为旧文学家产作谈神说怪的小说而摒弃,又不幸为文学家产作文人编造的神怪小说而不屑一读。这真是冤枉了。
在《搜神记》以后,再有一部《后搜神记》,十卷,旧题为陶渊明撰。这固然是后人假托的。就说不假,也没有前搜神记好,所以我们没有留意的必要。
搜神记的作者,是干宝,可以说是真的。不过,今二十卷本搜神记,已非干宝的原文, 这话也不错。但是我们现在当他是古代民间传奇看,只知赏鉴作品,不必问作者;那么,作者的问题,就不成问题了。
【力量训练】
一、文言根底学问:
、1下面加线字活用现象与例句一样的是: 例:怀剑,将犬。
、A 朝辞白帝彩去间 B 、然气厉不息 、C 袖四十斤椎 D 、于是并力西向
、2下面的虚词意思一样的一项为哪一项:
、A 祭以牛羊、以供父母 B 、自是东治无复妖邪之物、是非不辩
、C 至庭而死、缓步而出 D 、父母不听、终不听去
、3下面句式一样的两句是:
、A 欲得啖童女年二二三者 B 、求人家生婢子 C 、祭以牛羊 D 、以置穴口二、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 1~6 题。
刘宽字文饶,弘农华阴人也。父崎,顺帝时为司徒。宽尝行,有人失牛者,乃就宽车中认之。宽无所言,下驾步归。有顷,认者得牛而送还,叩头谢曰:“惭负长者,随所刑罪。”宽曰:“物有相类,事容脱误,幸劳见归,何为谢之?”州里服其不校。
桓帝时,大将军辟,五迁司徒长史。延熹八年,征拜尚书令,迁南阳太守。典历三郡,温仁多恕,虽在仓卒,未尝疾言遽色。常以为“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吏人有过,但用蒲鞭 罚之,示辱而已,终不加苦。事有功善,推之自下。灾异或见,引躬克责。每行县,止息亭传,辄引学官祭酒及处士诸生执经对讲。见父老慰以农里之言,少年勉以孝悌之训。人感德 兴行,日有所化。
灵帝初,征拜太中大夫,侍讲华光殿。熹平五年,代许训为太尉。灵帝颇好学艺,每引见宽,常令讲经。宽尝于坐被酒睡伏。帝问:“太尉醉邪?”宽仰对曰:“臣不敢醉,但任重责大,忧心如醉。”帝重其言。
尝坐客,遣苍头市酒,迂久,大醉而还。客不堪之,骂曰:“畜产。”宽须臾遣人视奴,疑必。顾左右曰:“此人也,骂言畜产,辱孰甚焉!故吾惧其死也。”夫人欲试宽令恚,伺当朝会,装严已讫,使侍婢奉肉羹,翻污朝衣。婢遽收之,宽神色不异,乃徐言曰:“羹烂 汝手?”其性度如此。海内称为长者。
〔《后汉书·卓鲁魏刘列传》〕
、1对以下句子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A 惭负长者,随所刑罪 负:对不起
、B 州里服其不校 校:计较
、C 齐之以刑 齐:治理
、D 其性度如此 度:推想
、2以下句子中加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一样的一项为哪一项〔 〕
、A 民免而无耻 B 、每行县,止息亭传 C 、灵帝颇好学艺 D 、宽神色不异
、3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一样的一组是〔 〕
、A ①认者得牛而送还 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 ①少年勉以孝悌之训 ②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C ①故吾惧其死也 ②人穷则反本,故劳累倦极
、D ①宽尝于坐被酒睡伏 ②公子自度终不能得之于王
、4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能表现刘宽“宽厚慈祥”的一组是〔 〕
①宽无所言,下驾步归②吏人有过,但用蒲鞭罚之,示辱而已,终不加苦③见父老慰以农里之言,少年勉以孝悌之训④臣不敢醉,但任重责大,忧心如醉⑤宽须臾遣人视奴⑥宽神色不异,乃徐言曰:“羹烂汝手?”
、A ①②④
、B ①③⑥
、C ②⑤⑥
、D ②③⑤
、5以下对原文的表达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A 刘宽为人宽容,在一次外出的途中,有个丧失牛的人误认了刘宽的牛,事后刘宽不仅没有责罚那个失牛人,反而对他宽慰有加,这使得他在州里赢得了美誉。
、B 刘宽历任郡守,不主见用严刑峻法整治百姓,而对犯有过错的属吏,他只是象征性地表示羞辱,从不施加刑罚;政务上假设有了功绩,就归功于下属。
、C 刘宽以德为政,他巡察属县时,对老年人谈及的农事和乡土之事,以示关切;对年轻人则用孝顺父母服从兄长的教导加以鼓舞。
、D 刘宽性情温顺慈祥,他的夫人想试试让刘宽发怒,待他已穿好官服预备上朝的时候, 让侍女有意以肉汤污其官服来试其会不会发怒,但刘宽神情自假设,反而关心侍女烫伤了没有。
、6试用现代汉语翻译以下两个句子。
〔1〕灾异或见,引躬克责。 〔2〕此人也,骂言畜产,辱孰甚焉! 参考答案:
一、文言根底学问:
、1答案C ,怀:名作动,怀里装着袖四十斤椎:袖,袖里揣着。A 朝,名作状,在早晨。B 息,没有活用。D 西,名作状,向西。
、2答案 D 。A 用,表目的用来;B 此,对的;C 表承接,表修饰。
、3答案 AB ,均为定语后置,C 状语后置,D 省略句式。
二、
、1D(度:气度、气量)
、2D (A 项“无耻”古义:没有耻辱之心,今义:不顾耻辱;B 项“止息”古义:停顿,住宿; 今义:停顿呼吸。C 项“学艺”古义:学术,文艺;今义:学识等方面的技艺。D 项“神色”古 今义一样,均为“神情”的意思)
、3C (故:所以,连词;A 而:①表承接关系的连词,可不译,②表递进关系的连词,并且;B 以:①是介词,用,②是连词,由于;D 于:①是介词,在,②是介词,从)
、4C 〔③④两句可排解〕
、5B 〔“从不施加刑罚”错,应是“只是用蒲草做的鞭子施刑惩罚,以显示羞辱,终归不对他们施加严刑”〕
、6句子翻译:〔1〕有时消灭了灾异,就引咎自责。〔2〕他是个人啊,骂他是畜生,还有什么样的污辱比这更厉害呢?
附译文:刘宽字文饶,弘农郡华阴县人。父亲刘崎,在汉顺帝时担当司徒。刘宽曾经乘牛车出行,有一个丧失了牛的人,就指认刘宽的驾车牛为他丧失的牛。刘宽没有说什么,卸下 牛交给了他然后自己步行回家。过了一会,指认的人找到了丧失的牛后将刘宽的牛送还,叩 头谢罪说:“我对不起您这样的长者,任您怎么样惩罚。”刘宽说:“事物有相像之处,事情也允许有错误,劳累你来把牛归还我,为什么还要赔礼呢?”州里的人都很鄙视他的不计较。
汉桓帝时,被大将军梁冀召用,先后五次调任司徒长史。延熹八年,朝延征召他,授官尚书令,后升任南阳太守。先后主管过三个郡,他和气慈祥多行宽恕,即使在匆忙之时,也从未有语言、神情急躁。刘宽一向认为假设以刑罚来整治百姓,百姓就会只求躲避刑罚而没有了 耻辱之心。属吏犯了过错,只用蒲草做的鞭子施刑惩罚,只是为显示羞辱,终归不对之施加 严刑。政务有了功绩,推让给下属。有时消灭了灾异,则引咎自责。每次巡察属县,都只是住在乡间客舍中,观察老年人就与他们谈农事和乡土之事,以示关切;对年轻人则用孝顺父 母服从兄长的教导加以鼓舞。人们被他的道德和行为所感化,风俗人心一每天地改善。
汉灵帝年间,被征召授予太中大夫一职,在华林园内做侍讲。熹平五年,代许训担当太尉。灵帝很爱好学术文艺,每次召见刘宽,常让他讲解经书。刘宽曾经在座位上显出醉酒入睡的 样子,灵帝问:“太尉是醉了吗?”刘宽仰起头答复说:“臣不敢醉酒,但深感责任重大,内心忧虑如醉。”灵帝很重视他的说法。
刘宽曾经招待客人,派仆人去买酒。隔了好久,仆人醉醺醺地回来了。客人忍不住,骂说: “畜生。”刘宽即刻派人去探视这个仆人,疑心他定会。并对身边的人说:“他是个人啊, 骂他是畜生,还有什么样的污辱比这更厉害呢?所以我可怕他会去死。”夫人想试试让刘宽发 怒,待他预备上朝,已穿好官服的时候,让侍女送上肉汤,有意打翻沾污了官服。侍女匆忙整理,刘宽神情不变,缓缓地对侍女说:“汤烫伤你的手了吗?”他的性情气度如此温顺慈祥。国内的人都称他是长者。

高二语文《李寄》知识要点与能力训练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PIKAQIU
  • 文件大小22 KB
  • 时间2025-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