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专题十三钠及其化合物教学案.docx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1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高考化学一轮复习专题十三钠及其化合物教学案 】是由【世界末末日】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8】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高考化学一轮复习专题十三钠及其化合物教学案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18
专题十三 钠及其化合物
考纲展现 命题探究
考点 钠单质及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

颜色
熔点
硬度
密度
比水的小比煤油的大
导电导热性
银白色


良好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①与非金属单质反响
常温:4Na+O ===2Na O 白色
2 2
O 点燃
2
点燃:2Na+O =====Na O 淡黄色
2 2 2
Cl :2Na+Cl ===2NaCl(黄色火焰、白烟)
2 2
S:2Na+S===Na S(研磨爆炸)
2
②与 H O 反响
2
2Na+2H O===2NaOH+H ↑
2 2
现象:
③与酸溶液反响(如HCl) 2Na+2HCl===2NaCl+H2↑
④与盐反响
与熔融盐反响
高温
如:4Na+TiCl =====4NaCl+Ti
4
高温 Na+KCl=====NaCl+K↑(制取金属钾,由于钾的沸点比钠的低,使钾成为蒸气而逸出)
与盐溶液反响
如:2Na+2NH Cl===2NaCl+H ↑+2NH ↑
4 2 3
2Na+CuSO +2H O===Na SO +H ↑+Cu(OH) ↓
4 2 2 4 2 2
⑤与某些有机物反响
如:2Na+2CH CH OH―→2CH CH ONa+H ↑
3 2 3 2 2
2Na+2CH COOH―→2CH COONa+H ↑
3 3 2
钠的制备与保存
①钠在自然界以化合态形式存在。工业上通常用电解熔融氯化钠的方法制备钠: 电解
2NaCl(熔融)=====2Na+Cl ↑。
2
②金属钠保存在煤油或石蜡中,使之隔绝空气与水。(4)钠的用途
①制取Na O 等化合物。
2 2
②钠、钾合金(液态)可用于原子反响堆的导热剂。
③用作电光源,制作高压钠灯。
④冶炼某些金属。金属钠具有强的复原性,熔融状态下可以用于制取金属,如 4Na+ 熔融
TiCl =====4NaCl+Ti。
4
名称
化学式
氧元素化合价
氧化钠
Na O
2
-2
过氧化钠
Na O
2 2
-1
电子式
Na+[· O ·]2-Na+
· ·
··
Na+[· O · O ·]2-Na+
· · ·
·· ··
阴阳离子个数比
··
1∶2
化学键
离子键
化合物类型
离子化合物
·· ··
1∶2
离子键和共价键(非极性共价键)
离子化合物
氧化钠和过氧化钠
续表
18
3
2
2
快)
与 NaOH 反响
不反响
HCO-+OH-===CO2-+H O
3 3 2
3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
名称俗名
色、态
碳酸钠 纯碱或苏打白色粉末
碳酸氢钠小苏打
白色细小晶体
水溶性
易溶于水(20 ℃,S=
g)
可溶于水(20 ℃,S= g)
受热易分解
稳定性
稳 定 , 但 碳 酸 钠 晶 体(Na CO ·10H O)易风化
2 3 2
△ 2NaHCO =====
3
Na CO +H O+CO ↑
2 3 2 2
主要性质
与 H+反响
CO2-+2H+===CO↑+H O(较快)
HCO- +H+ ===CO↑+ H O(更
3 2 2
18
2
3
3
Al (S
2Al3


3CO
2-

Al3++3HCO-===Al(OH) ↓+
名称
碳酸钠
①CO +H O
2 2
碳酸氢钠
②少量盐酸
相互转化 Na CO NaHCO
2 3 3
固 加热 液
主要用途
用在玻璃、肥皂、合成洗涤剂、
灭火器、治疗胃酸过多、发酵
造纸、纺织、石油、冶金等工
粉的主要成分之一
业中
Ca2

+ 2OH

+ 2HCO
- 3
与 Ca(OH) 反
2

Ca2++CO2-===
3
CaCO ↓
3
===CaCO↓+ 2H O+CO2- (碱
3 2 3
缺乏)

Ca2 + + OH - + HCO -
3
===CaCO↓+H O(碱过量)
3 2
主要性质
与盐
反响
CaCl
Ca2++CO2-===CaCO↓
不反响
2
O )
4 3
3
3H O===2Al(OH)↓+3CO ↑
3
3
2
3
2
3CO ↑
2
与水作用 水解,碱性较强 水解,碱性较弱
与酸互滴
现象与滴加方式有关
现象与滴加方式无关
续表
4 碱金属元素和焰色反响(1)碱金属元素的性质
①相像性和递变性
18
原子构造元素性质
物理
相像性
最外层均为 1 个电子
都具有较强的金属性,最高正价均为
+1
(除 Cs 外)都呈银白色,密度较小,
递变性(由Li 到 Cs)
电子层数渐渐增多,核电荷数渐渐增大,原子半径渐渐增大
金属性渐渐增加
密度渐渐增大(钾反常),熔点渐渐降低
18
单质 性质
性质 化学性质
熔点较低
都具有较强的复原性

复原性渐渐增加;与 O
2
物越来越简单

反响越来越猛烈,产
18
②特别性 a.碱金属的密度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增大,但钾的密度比钠的小。
b.碱金属一般都保存在煤油中,但锂的密度小于煤油的密度而将锂保存在石蜡中。 c.碱金属跟氢气反响生成的碱金属氢化物都是离子化合物,其中氢以H-形式存在,显
-1 价,碱金属氢化物是强复原剂。d.一般状况下,碱金属所形成的盐均溶于水,并且在肯定温度下,酸式盐比正盐的溶
解度大(但NaHCO3 的溶解度比Na2CO3 的小)。
18
(2)焰色反响
①概念
某些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灼烧时都会使火焰呈现出特别的颜色,其属于物理变化,属于元素的性质。
②操作步骤
③应用 a.用于检测某种金属元素是否存在。
熟记:钠元素黄色,钾元素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观看) b.添加到烟花中,使焰火更加绚丽多彩。
学霸巧学卡 对钠及其化合物的深度理解
钠着火时的扑灭方法:由于钠与水、二氧化碳等反响,不能用水或泡沫灭火器灭火, 应用干沙土盖在着火的钠上灭火。
过氧化物均有氧化性,利用氧化剂除去某些复原性离子时,由于H O 被复原为H O,
2 2 2
既无污染,又不引入的杂质,往往选择H O 。
2 2
NaHCO 与碱溶液反响的实质是 HCO-与 OH-反响,生成 CO2-,CO2-有可能发生后续反
3 3 3 3
应,如NaHCO 与 Ca(OH) 溶液反响可以生成白色沉淀CaCO 。
3 2 3
不能用碱溶液来鉴别 Na CO 与 NaHCO ,如 NaOH 溶液只与 NaHCO 反响,但无明显现
2 3 3 3
18
象;再如Ca(OH)
2
溶液与二者均能生成白色沉淀CaCO ,也无法区分。
3
18
焰色反响是物理变化,是金属元素的性质,既可以是单质,也可以是化合物。
用稀盐酸清洗铂丝而不用稀硫酸的缘由:铂丝外表的杂质与盐酸反响生成沸点较低的氯化物易气化挥发,而硫酸盐的沸点较高不易气化挥发。
锂与 O 不管是在常温还是在加热条件下反响均生成Li O 而不是 Li O 。而钾与 O 反
18
2
应还可生成比过氧化物构造更简单的物质。
2 2 2 2
18
18
思维辨析
钠在氧气中燃烧生成Na O ,锂在氧气中燃烧也生成Li O 。( )
2 2 2 2
某溶液进展焰色反响时,火焰呈黄色,透过蓝色钴玻璃观看不显紫色,该溶液肯定是钠盐溶液。( )
某物质在火焰上灼烧时,火焰呈黄色,该物质中只含钠元素,不含钾元素。( )
Na O 与 H O 反响时,Na O 是氧化剂,水是复原剂。( )
2 2 2 2 2
g Na O 与足量的CO 反响,转移电子的个数为 。( )
2 2 2 A
1 mol 钠与氧气反响生成Na O 或 Na O 时,失去的电子数目均为N 。( )
2 2 2 A
答案 (1)× (2)× (3)× (4)× (5)× (6)√
以下各组物质相互混合反响后,最终有白色沉淀生成的是( )
①过量Na O 投入到FeCl 溶液中 ②过量Ba(OH) 溶液和明矾溶液混合 ③少量Ca(OH)
2 2 2 2 2
投入过量NaHCO 溶液中 ④Na SiO 溶液中通入过量CO ⑤CaCl 与NaOH 的混合溶液中通入
3 2 3 2 2
过量 CO
2
18
全部C.②③④ 答案 C
①⑤ D.②③④⑤
18
解析 ①二者发生氧化复原反响生成 Fe(OH) 红褐色沉淀;②过量 Ba(OH) 溶液和明矾
3 2
溶液混合,二者反响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③少量Ca(OH) 投入过量NaHCO 溶液中,二者反
2 3
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④向Na SiO 溶液中通入过量CO ,二者反响生成白色不溶物硅酸;
2 3 2
⑤CaCl 与 NaOH 的混合溶液中通入少量 CO ,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当二氧化碳过量时碳酸
2 2
钙转化为可溶性的碳酸氢钙。
[考法综述] 钠及其化合物是高考中元素化合物学问考察的重点,除常常考察钠、钠的氧化物(Na O 和Na O )以及钠盐(Na CO 和 NaHCO )的主要化学性质及其相互转化外,还利
2 2 2 2 3 3
用钠及其化合物反响的试验现象、试验操作以及反响物与生成物之间量的关系进展考察,常 见的题型除选择题外,还有元素推断题、工业流程题、试验题、计算题等。在解题过程中, 要留意熟记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试验现象,留意对化学方程式进展理解记忆。
命题法 1 金属Na 与溶液反响
典例 1 (1)将金属钠放入盛有以下溶液的小烧杯中,既有气体,又有白色沉淀产生的是 。
①MgSO 溶液 ②NaCl 溶液 ③Na SO 溶液 ④饱和澄清石灰水 ⑤Ca(HCO ) 溶液
4 2 4 3 2
⑥CuSO 溶液 ⑦饱和NaCl 溶液
4
肯定温度下,向饱和NaOH 溶液中参加肯定量的钠块,充分反响后恢复到原来温度, 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
溶液中溶质质量增加,溶剂量削减,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变大B.溶液的pH 不变,有氢气放出
C.溶液中Na+数目减小,有氢气放出
D.溶液中c(Na+)增大,有氢气放出
18
取一支大试管,参加 20 mL 饱和澄清石灰水(ρ= g·cm3),再参加 5 mL 苯(ρ
= g·cm-3),静置后缓慢参加黄豆粒大小的钠块(ρ= g·cm-3)。以下试验现象中,能观看到的有
①钠在饱和澄清石灰水层反响并四处游动
②有气体产生
③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④钠在石灰水与苯的界面处反响并上下跳动
⑤钠停留在苯层不反响
⑥钠块最终消逝
有一样质量的两块金属钠,其中一块用有小孔的铝箔包裹,都放入足量的水中,哪一个生成的H 多?为什么?
2
[解析] (1)2Na+2H O===2NaOH+H ↑,①中 Mg2++2OH-===Mg(OH)↓;④中反响消耗水,
2 2 2
溶液温度上升, Ca(OH) 的溶解度降低,析出 Ca(OH) 产生沉淀;⑤中 Ca2++HCO-+OH-
2 2 3
===CaCO↓+H O;⑥生成的 Cu(OH) 是蓝色沉淀,不符合题意;⑦水削减,c(Na+)增大,使
3 2 2
+(aq)+Cl-(aq)平衡向左移动。
(2)钠放于饱和NaOH 溶液中,与水反响生成NaOH 和 H ,由于原来是饱和溶液,且温度
2
不变,消耗了水,生成了NaOH,故有NaOH 晶体析出,而溶液的浓度不变。答案为B、C。
[答案] (4)用铝箔包裹的钠生成的H 多。缘由是Na 与水反响生成的NaOH 也能与铝反
2
应产生H 。
2
【解题法】 金属钠与溶液反响的分析思维方法(1)金属钠与盐或碱溶液反响的思维模板
(2)金属钠与溶液反响现象分析思维模板
①共性:由于钠与不同的溶液反响均属于猛烈的置换反响,故有共同的现象产生: a. 浮:钠浮在液面上;:钠熔化成光亮的小球;:在液面上不停地游动直至反响完; :反响中不停地发出“嘶嘶”的响声。
②差异性:与酸、强酸弱碱盐溶液反响时,由于溶液中H+浓度较大,反响比与水猛烈,
最终钠可能在液面上燃烧;与盐溶液反响时,还可能会生成沉淀(如生成难溶碱)、气体(NH )
3
等。
命题法 2 Na O 的性质及应用
2 2
典例 2 某溶液由NaHCO 、Na CO 、Na SO 、CH COONa 四种物质溶解而成,向该混合溶
3 2 3 2 3 3
液中参加足量的Na2O2,溶液中离子浓度增大的是 ( )
18
①Na+ A.①⑤ C.①③
②HCO-
3
③CO2-
3
④SO2-
3
⑤CH COO-
3

④⑤ D.①③⑤
18
[解析] Na O 与水反响生成NaOH 和O ,溶液中Na+增多,①正确;Na O 与水反响生成
2 2 2 2 2
的 NaOH 与HCO-反响生成CO2-,②错误、③正确;Na O 有强氧化性,能将SO2-氧化为SO2-,
3 3 2 2 3 4
④错误;参加 Na O 后溶液的碱性增加,抑制了CH COO-的水解,使 CH COO-的浓度增大,⑤
2 2 3 3
正确。
[答案] D
【解题法】 Na O 性质归纳总结
2 2
在争论Na O 与其他溶液反响时,要留意 Na O 的强氧化性和其溶液的强碱性。Na O 强氧
2 2 2 2 2 2
试剂
FeCl 溶液
2
反响原理
4Na O + 4FeCl + 6H O===4Fe(OH)↓ +
现象
2 2
O ↑+8NaCl
2
2
3
红褐色沉淀
Na SO 溶液
2 3
氢硫酸
2
Na O +Na SO +H O===Na SO +2NaOH
2 2 2 3 2 2 4
Na O +H S===S↓+2NaOH
2 2 2
二氧化硫
Na O +SO ===Na SO
2 2 2 2 4
酚酞溶液
与水反响生成NaOH,Na O 有强氧化性
2 2
品红溶液
Na O 有强氧化性
2 2

溶液变浑浊固体由淡黄色变为白色先变红
后褪色
红色褪去
化性的具体表现如下:
命题法 3 与 Na O 有关的定量计算
2 2
典例 3 与物质的比例关系问题
18
200 ℃时, g CO 和水蒸气的混合气体与足量的 Na O
充分反响后固体质量增加了
18
2 2 2
g,则原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是( )
18
A. mol
C. mol
B. mol
D.1 mol
18
[解析] 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 O 的质量为 g- g=8 g,n(O )=
2 2
8 g
= mol,依据Na O 与H O(g)、CO 反响的物质的量的关系可知CO 和 H O(g)
18
32 g·mol-1
2 2 2 2 2 2
18
的物质的量之和为 mol×2= mol。[答案] C
典例 4 固体增重问题
18
将 W g 某气体与肯定量的O
混合后通入装有足量Na O
固体的密闭容器中,用连续电火
18
2 2 2
花不断地引燃气体,经过足够长的时间后,觉察固体质量增加W g,则气体可能是( )
①H ②CO ③H 和 CO 的混合气体 ④甲醛(HCHO) ⑤乙二醇(CH OH-CH OH)蒸
2 2 2 2
18

只有① C.只有①②③

只有①② D.①②③④⑤
18
[解析] 很简洁推断①②③④⑤均是符合(CO) ·(H ) 组成的物质,在 O
中充分燃烧后,
18
m 2 n 2
再通入Na O 固体中,固体增加质量恰好等于该物质的质量。所以答案选D。
2 2
[答案] D
【解题法】 Na O 与 CO 、H O 反响的常见关系归纳总结
2 2 2 2
化学反响:2CO +2Na O ===2Na CO +O
2 2 2 2 3 2
2H O+2Na O ===4NaOH+O ↑
2 2 2 2
物质的量的关系
无论是 CO 或 H O(g)的单一物质还是二者的混合物,通过足量的 Na O 时,CO 、H O(g)
2 2 2 2 2 2
与放出O 的物质的量之比均为 2∶1;生成氧气的量即为气体体积的削减量或原混合气体(或
2
1
单一气体)体积的 ;Na O 与CO 或H O 的物质的量之比均为1∶1。即2Na O ~2CO ~O 2Na O ~
18
2H O~O 。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18
电子转移关系
不管是与 CO 还是与 H O(g)反响,CO 与 H O(g)均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复原剂,反响的
2 2 2 2
实质都是Na O 自身发生的氧化复原反响,所以每有 1 mol O 生成时,转移的电子均为 2 mol。
2 2 2
即 2Na O ~O ~2e-。
2 2 2
先后挨次关系
肯定量的 Na O 与肯定量 CO 和 H O(g)的混合物反响,解决问题时可视作 Na O 先与 CO
2 2 2 2 2 2 2
反响,待CO 反响完成后,Na O 再与H O(g)发生反响(实际状况简单得多)。
2 2 2 2
固体质量关系
凡分子组成符合(CO) ·(H ) 的物质,m g 该物质在 O 中完全燃烧,将其产物(CO 和水
m 2 n 2 2
蒸气)通过足量Na O 后,固体增重必为m g。或者是由 C、H、O 三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只要
2 2
C、O 原子个数比为 1∶1,即可满足上述条件。中学阶段常见的符合这一关系的物质有:
①无机化合物:H 、CO 及H 和 CO 的混合气体。
2 2
②有机化合物:CH OH(甲醇)、HCHO(甲醛)、CH COOH(乙酸)、HCOOCH (甲酸甲酯)、C H O (葡
18
3
萄糖)等。
3 3 6 12 6
18
命题法 4 Na CO 与 NaHCO 的性质与鉴别
2 3 3
典例 5 杨教师在课堂上出示两瓶失去标签的Na CO 和 NaHCO 无色饱和溶液,期望班
2 3 3
里的同学提出简便的鉴别方法,该班同学踊跃提出看法,其中不合理的是( )
①用枯燥的pH 试纸检验,pH 大的是Na CO ②取同体积的溶液于两支试管中,滴入酚
2 3
酞试液,红色较深的是 Na CO ③取同体积的溶液于两支试管中,加热,有气泡产生的是
2 3
18
NaHCO
3
④取同体积的溶液于两支试管中,逐滴参加稀盐酸,开头就有气体放出的是 NaHCO
3
18
⑤取同体积的溶液于两支试管中,滴加 BaCl 溶液,生成白色沉淀的是 Na CO ⑥取同体积
2 2 3
的溶液于两支试管中,滴加Ba(OH) 溶液,生成白色沉淀的是Na CO
2 2 3
18
①② C.④⑤
③⑥ D.②⑤
18
[解析] Na2CO3 水解程度大,溶液碱性强,①②正确;NaHCO3 在溶液中加热不分解,③ 错误;取同体积的溶液于两支试管中,逐滴参加稀盐酸,开头就有气体放出的是NaHCO3,④ 正确;BaCl2 溶液与 Na2CO3 反响生成 BaCO3 沉淀,与 NaHCO3 不反响,⑤正确;取同体积的溶
18
液于两支试管中,滴加Ba(OH) 溶液,均生成白色沉淀,⑥错误。
2
[答案] B
【解题法】 Na CO 与NaHCO 的性质比较与鉴别
2 3 3
与足量盐酸反响的比较
①生成CO 速率:NaHCO 快。
2 3
Na CO 溶液与盐酸反响
2 3
滴加挨次不同,现象不同,化学方程式不同。
①向盐酸里逐滴参加Na CO 溶液(开头时酸过量)
2 3
2HCl+Na CO ===2NaCl+CO ↑+H O
2 3 2 2
②向 Na CO 溶液里逐滴参加盐酸(开头时酸缺乏)
2 3
HCl+Na CO ===NaCl+NaHCO (无气泡)
2 3 3
HCl+NaHCO ===NaCl+CO ↑+H O(后来有气泡)
3 2 2
鉴别
命题法 5 与 Na2CO3 和NaHCO3 有关的计算
典例 6 向 100 mL NaOH 溶液中通入肯定量的CO2 气体,充分反响后,再向所得溶液中逐滴参加 mol/L 的盐酸,产生CO2 的体积与所加盐酸体积之间关系如以下图所示。以下推断正确的选项是 ( )
18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专题十三钠及其化合物教学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世界末末日
  • 文件大小908 KB
  • 时间2025-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