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高考化学真题透析第3讲盐类的水解(精讲深剖)(含解析).docx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2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高考化学真题透析第3讲盐类的水解(精讲深剖)(含解析) 】是由【世界末末日】上传分享,文档一共【24】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高考化学真题透析第3讲盐类的水解(精讲深剖)(含解析)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第 3 讲 盐的水解
真题速递
1.〔2025 课标Ⅰ〕NaOH 溶液滴定邻苯二甲酸氢钾〔邻苯二甲酸H A 的 K =×10−3 ,K

=×10−6〕溶
2 a1 a2
液,混合溶液的相对导电力量变化曲线如下图,其中b 点为反响终点。以下表达错误的选项是
A.混合溶液的导电力量与离子浓度和种类有关B.Na+与 A2−的导电力量之和大于 HA−的
C.b 点的混合溶液pH=7
D.c 点的混合溶液中,c(Na+)>c(K+)>c(OH−)
【答案】C
【解析】A 项、向邻苯二甲酸氢钾溶液中参加氢氧化钠溶液,两者反响生成邻苯二甲酸钾和邻苯二甲酸钠, 溶液中 Na+和 A2—的浓度增大。由图像可知,溶液导电性增加,说明导电力量与离子浓度和种类有关,故 A 正确;B 项、a 点和 b 点 K+的物质的量一样,K+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化不明显,HA—转化为 A2—,b 点导电性强于 a 点,说明Na+和 A2—的导电力量强于HA—,故 B 正确;C 项、b 点邻苯二甲酸氢钾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响生成邻苯二甲酸钾和邻苯二甲酸钠,邻苯二甲酸钾为强碱弱酸盐,A2—在溶液中水解使溶液呈碱 性,溶液 pH>7,故 C 错误;D 项、b 点邻苯二甲酸氢钾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响生成等物质的量的邻苯二甲酸钾和邻苯二甲酸钠,溶液中c〔Na+〕和 c〔K+〕相等,c 点是连续参加氢氧化钠溶液后,得到邻苯二甲酸钾、邻苯二甲酸钠、氢氧化钠的混合溶液,则溶液中c〔Na+〕>c〔K+〕,由图可知,a 点到b 点参加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大于 b 点到 c 点参加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则溶液中c〔K+〕>c〔OH—〕,溶液中三者大小挨次为c〔Na+〕>c〔K+〕>c〔OH—〕,故 D 正确。
2.〔2025北京〕 mol·L−1CH3COONa溶液、 mol·L−1 CuSO4溶液以及H2O的pH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下图。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随温度上升,纯水中c(H+)>c(OH−)
随温度上升,CH COONa溶液的c(OH−)减小
3
随温度上升,CuSO 溶液的pH变化是K 转变与水解平衡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
4 w
随温度上升,CH COONa溶液和CuSO 溶液的pH均降低,是由于CH COO−、Cu2+水解平衡移动方向不同
3 4 3
【答案】C
【解析】,上升温度,平和向着电离方向移动,水中 c(H+).c(OH-)=Kw 减小,故 pH 减小,但 c(H+)=c(OH-),故 A 不符合题意;,上升温度,进水的电离,所以 c(OH-)
增大,醋酸根水解为吸热过程,CH COOH-+H O CH COOH+OH-,上升温度促进盐类水解,所以c(OH-)增大,
3 2 3
故 B 不符合题意; C. 上升温度, 促进水的电离, 故 c(H+) 增大; 上升温度, 促进铜离子水解
Cu2++2H O Cu(OH) +2H+,故 c(H+)增大,两者共同作用使pH 发生变化,故 C 符合题意;
2 2
吸热过程,上升温度促进盐类水解,故D 不符合题意。
3.〔2025江苏〕室温下,反响HCO
- +H O
H CO +OH−的平衡常数K=×10−8。将NH HCO 溶液和氨水按一
3 2 2 3 4 3
定比例混合,可用于浸取废渣中的ZnO。假设溶液混合引起的体积变化可无视,室温时以下指定溶液中微粒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选项是
A. mol·L−1氨水:c (NH ·H O)>c( NH+ )> c (OH−)> c (H+)
3 2 4
B. mol·L−1NH HCO 溶液(pH>7):c ( NH+ )> c ( HCO- )> c (H CO )> c (NH ·H O)
4 3 4 3 2 3 3 2
C. mol·L− mol·L−1NH HCO 溶液等体积混合:c( NH+ )+c(NH ·H O)=c(H CO )+c ( HCO- )+
4 3 4 3 2 2 3 3
c( CO 2- )
3
D. mol·L− mol·L−1 NH HCO 溶液等体积混合:c (NH ·H O)+ c( CO 2
)+ c(OH−)=
4 3
mol·L−1+ c (H CO )+ c (H+)
2 3
【答案】BD
3 2 3
【解析】 ∙H O 属于弱碱,局部电离,氨水中存在的电离平衡有:NH ∙H O
3 2 3 2
NH ++OH-,H O
4 2
H++OH-,
所以 c(OH-)>c(NH +),故 A 错误; HCO 溶液显碱性,说明 HCO -的水解程度大于 NH +的水解,所以
4 4 3 3 4
c(NH +)>c(HCO -),HCO -水解:H O+HCO - H CO +OH-,NH +水解:NH ++H O NH ∙H O+H+,前者水解程度
4 3 3 2 3 2 3 4 4 2 3 2
大且水解都是微弱的,则c(H CO )>c(NH ∙H O),故B 正确;
2 3 3 2
,n(N):n(C)=2:1,则有c(NH +)+c(NH ∙H O)=2[c(H CO )+c(HCO -)+c(CO 2-)],故C 错误;
4 3 2 2 3 3 3
,n(N):n(C)=4:1,则有c(NH +)+c(NH ∙H O)=4[c(H CO )+c(HCO -)+c(CO 2-)]①;电荷守恒有:
4 3 2 2 3 3 3
c(NH +)+c(H+)=c(HCO -)+2c(CO 2-)+c(OH-)②;结合①②消去c(NH +)得:c(NH ∙H O)+c(OH-)=c(H+)+
4 3 3 4 3 2
4c(H CO )+3c(HCO -)+2c(CO 2-)③, HCO 与 氨水等体积混合后瞬间c(NH HCO )=
2 3 3 3 4 3 4 3
,由碳守恒有,c(H CO )+c(HCO -)+c(CO 2-)=④,将③等式两边各加一个c(CO 2-),则有
2 3 3 3 3
c(NH ∙H O)+c(OH-)+c(CO 2-)=c(H+)+c(H CO )+3c(H CO )+3c(HCO -)+3c(CO 2-),将④带入③中得,
3 2 3 2 3 2 3 3 3
c(NH ∙H O)+c(OH-)+c(CO 2-)=c(H+)+c(H CO )+,故 D 正确。
3 2 3 2 3
4.〔2025 课标Ⅲ〕以下试验操作不当的是
用稀硫酸和锌粒制取H 时,加几滴CuSO 溶液以加快反响速率
2 4
用标准HCl 溶液滴定NaHCO 溶液来测定其浓度,选择酚酞为指示剂
3
用铂丝蘸取某碱金属的盐溶液灼烧,火焰呈黄色,证明其中含有Na+
常压蒸馏时,参加液体的体积不超过圆底烧瓶容积的三分之二
【答案】B
【解析】A.锌粒与参加的硫酸铜溶液发生置换反响,置换出单质铜,形成锌铜原电池,反响速率加快,选 项 A 正确。B.用盐酸滴定碳酸氢钠溶液,滴定终点时,碳酸氢钠应当完全反响转化为氯化钠、水和二氧化, 此时溶液应当显酸性〔二氧化碳在水中形成碳酸〕,应中选择酸变色的甲基橙为指示剂,选项 B 错误。C.用铂丝蘸取盐溶液在火焰上灼烧,进展焰色反响,火焰为黄色,说明该盐溶液中肯定有Na+,选项C 正确。D.蒸馏时,为保证加热的过程中液体不会从烧瓶内溢出,一般要求液体的体积不超过烧瓶体积的三分之二, 选项 D 正确。
5.〔2025 江苏〕 H C O
为二元弱酸, K (H C O
) =×10−2,K (H C O
) =×10−5,设 H C O
溶液中
2 2 4
a1 2 2 4
a2 2 2 4
2 2 4
c(总)=c(H2C2O4) +c(HC2O4−) +c(C2O42−)。室温下用 NaOH 溶液滴定 mL mol·L−1H2C2O4 溶液至终点。
滴定过程得到的以下溶液中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肯定正确的选项是
A. mol·L−1 H C O 溶液:c(H+ ) = mol·L−1+c(C O 2−
2 2 4 2 4
)+c(OH−)−c(H C O )
2 2 4
c(Na+
) =c(总)的溶液:c(Na+
) >c(H C O ) >c(C O 2−
2 2 4 2 4
) >c(H+ )
pH = 7 的溶液:c(Na+
) = mol·L−1+ c(C O 2−) −c(H C O )
2 4 2 2 4
c(Na+
) =2c(总)的溶液:c(OH−) −c(H+) = 2c(H C O ) +c(HC O −)
2 2 4 2 4
【答案】AD
【解析】A 项,H C O 溶液中的电荷守恒为c〔H+〕=c〔HC O -〕+2c〔C O 2-〕+c〔OH-〕, mol·L−1H C O
2 2 4 2 4 2 4 2 2 4
溶液中 =c〔H C O 〕 + c〔HC O -〕+ c〔C O 2-〕,两式整理得 c〔H+〕=-c〔H C O 〕
2 2 4
2 4 2 4
2 2 4
+c〔C O 2-〕+c〔OH-〕,A 项正确;B 项,c〔Na+〕=c〔总〕时溶液中溶质为NaHC O ,HC O -既存在电离平衡又 2 4 2 4 2 4
存 在 水 解 平 衡 , HC O -
2 4
水 解 的 离 子 方 程 式 为 HC O -+H O
2 4 2
H C O +OH-
2 2 4
, HC O -
2 4
水 解 常 数
K = =
h
= = = 10-13 K
a2
〔H C O 〕,HC O -的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则c〔C O 2-〕 2 2 4 2 4 2 4
c〔H C O 〕,B 项错误;C 项,滴入NaOH 溶液后,
2 2 4
溶液中的电荷守恒为 c〔Na+〕+c〔H+〕=c〔HC O -〕+2c〔C O 2-〕+c〔OH-〕,室温 pH=7 即 c〔H+〕=c〔OH-〕,
2 4 2 4
则 c〔Na+〕=c〔HC O -〕+2c〔C O 2-〕=c〔总〕+c〔C O 2-〕-c〔H C O 〕,由于溶液体积变大,c〔总〕 ,
2 4 2 4 2 4 2 2 4
c〔Na+〕
 +c〔C O 2-〕-c〔H C O 〕,C 项错误;D 项,c〔Na+〕=2c〔总〕时溶液中溶质为Na C O ,
2 4 2 2 4 2 2 4
溶液中的电荷守恒为c〔Na+〕+c〔H+〕=c〔HC O -〕+2c〔C O 2-〕+c〔OH-〕,物料守恒为c〔Na+〕=2[c〔H C O 〕
2 4 2 4 2 2 4
+ c〔HC O -〕+ c〔C O 2-〕],两式整理得c〔OH-〕-c〔H+〕=2c〔H C O 〕+c〔HC O -〕,D 项正确;答案选AD。
2 4 2 4 2 2 4 2 4
6.〔2025 北京〕测定 mol·L-1
Na SO 溶液先升温再降温过程中的pH,数据如下。
2 3
时刻 温度/℃ pH
① 25

② 30

③ 40

④ 25

试验过程中,取①④时刻的溶液,参加盐酸酸化的BaCl 溶液做比照试验,④产生白色沉淀多。
2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Na SO 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
2 3
+H O
2
+OH−
④的pH 与①不同,是由于 浓度减小造成的
①→③的过程中,温度和浓度对水解平衡移动方向的影响全都
①与④的K
w
值相等
【答案】C
【解析】A 项,Na SO 属于强碱弱酸盐,SO 2-存在水解平衡:SO 2-+H O
2 3 3 3 2

HSO -+OH-、HSO -+H O
3 3 2

H SO +OH-,
2 3
A 项正确;B 项,取①④时刻的溶液,参加盐酸酸化的 BaCl 溶液做比照试验,④产生白色沉淀多,说明实
2
验过程中局部 Na SO 被氧化成 Na SO ,①与④温度一样,④与①比照,SO 2-浓度减小,溶液中 c〔OH-〕,④
2 3 2 4 3
的 pH 小于①,即④的pH 与①不同,是由于SO 2-浓度减小造成的,B 项正确;C 项,盐类水解为吸热过程,
3
①→③的过程,上升温度 SO 2-水解平衡正向移动,c〔SO 2-〕减小,水解平衡逆向移动,温度和浓度对水解 3 3
平衡移动方向的影响相反,C 项错误;D 项,K 只与温度有关,①与④温度一样,K 值相等;答案选C。
w w
7.〔2025 课标Ⅰ〕常温下将NaOH 溶液添加到己二酸〔H X〕溶液中,混合溶液的pH 与离子浓度变化的关系
2
如下图。以下表达错误的选项是
A.K 〔H X〕的数量级为 10-6
a2 2
B.曲线N 表示pH 与lg c(HX- ) 的变化关系
c(H X)
2
C.NaHX 溶液中c(H+)>c(OH-) D.当混合溶液呈中性时,c(Na+)>c(HX-)>c(X2-)>c(H+)=c(OH-)
【答案】D
c(HX - )c(H + )
c( X 2- )c(H + )
【解析】A、己二酸是二元弱酸,其次步电离小于第一步,即Ka = >Ka = ,所
1 c(H X )
2
2 c(HX - )
以当 pH 相等即氢离子浓度相等时lg c(HX- ) > lg
c(X2- )
,因此曲线N 表示pH 与lg c(HX- ) 的变化关系,则
c(H
2
c(HX- ) c(H X)
2
c( X 2- )
c HX
曲线 M 是己二酸的其次步电离,依据图像取- 和 点, =10-·L-1,c(H+)=10-·L
( - )
-1,代入 Ka 得到 Ka =10-,因此 K 〔H X〕的数量级为 10-6,A 正确; 表示 pH
2 2 a2 2
c(HX- )
c(HX - )
与lg c(H X)
2
的关系,B 正确;C. 曲线 N 是己二酸的第一步电离,依据图像取 和 点, c(H X )
2
=·L-1,c(H+)=10-·L-1,代入 Ka 得到 Ka =10-,因此 HX-的水解常数是 10-14/10-<Ka ,
1 2 2
所以 NaHX 溶液显酸性,即c(H+)>c(OH-),C 正确;
c(X2- )
c(X2- )
c(HX- )

=0 时溶液显酸性,因此
当混合溶液呈中性时, lg >0,即 c(X2-)>c(HX-),D 错误;答案选D。
c(HX- )
8.〔〔2025 天津〕以下试验设计能到达试验目的是
试验目的
除去 NaHCO 固体中的Na CO
3 2 3
制备无水AlCl
3
重结晶提纯苯甲酸
试验设计将固体加热至恒重
蒸发 Al 与稀盐酸反响后的溶液将粗品水溶、过滤、蒸发、结晶
D. A.A
【答案】D
鉴别 NaBr 和 KI 溶液
B.B C.C D.D
分别加制氯水后,用CCl 萃取
4
【解析】A.碳酸氢钠加热分解生成碳酸钠,加热将原物质除去,不能除杂,故A 错误; B.蒸发时促进氯化铝水解,生成的盐酸易挥发,则应在HCl 气流中蒸发结晶,故B 错误; C.苯甲酸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大,应趁热过滤后,选择重结晶法分别提纯,故C 错误;
氯气与NaBr、NaI 反响分别生成溴、碘,在四氯化碳中的颜色不同,则分别加制氯水后,用CCl 萃取
4
后观看颜色可鉴别,故D 正确。
9.〔2025 江苏〕常温下,K (HCOOH) =×10—4,K (CH COOH) =×10—5,K (NH •H O) =×10—5,下
a a 3 b 3 2
列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浓度均为 mol•L﹣1 的 HCOONa 和 NH Cl 溶液中阳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之和:前者大于后者
4
用一样浓度的 NaOH 溶液分别滴定等体积pH 均为 3 的 HCOOH 和 CH COOH 溶液至终点,消耗 NaOH 溶液的体
3
积相等
C. mol•L—1
HCOOH 与 mol•L—1
NaOH 等体积混合后的溶液中:
C(HCOO—) +c(OH—) =c(HCOOH) +c(H+)
D. mol•L﹣1
CH COONa 与 mol•L﹣1 盐酸等体积混合后的溶液中(pH<7):
3
c(CH3COO—)>c(Cl—)>c(CH3COOH)>c(H+)
【答案】AD
【解析】A.电离平衡常数越大,其离子水解程度越小,依据电离平衡常数知,其离子水解程度: CH3COO﹣
>NH4+>HCOO﹣,任何电解质溶液中都存在电荷守恒,所以得出:
c〔HCOO—〕+c〔OH—〕=c〔Na+〕+c〔H+〕=+c〔H+〕; c〔NH4+〕+c〔H+〕=c〔Cl—〕+c〔OH—〕=+c〔OH—〕;
水解程度NH +>HCOO—,所以前者c〔H+〕大于后者c〔OH—〕;故 A 正确;
4
B.pH 一样的 HCOOH 和 CH COOH,浓度:c〔HCOOH〕<c〔CH COOH〕,用一样浓度的 NaOH 溶液分别滴定等体
3 3
积 pH 均为 3 的 HCOOH 和 CH COOH 溶液至终点时,酸的浓度越大,消耗的碱体积越大;,故 B 错误;C.任何
3
电解质溶液中都存在电荷守恒和物料守恒,依据电荷守恒得c(HCOO—) +c(OH—) =c〔Na+〕+c〔H+〕,混合溶液中溶质为等物质的量浓度的HCOOH 和 HCOONa;故C 错误;
D.二者混合后溶液中的溶质为等物质的量浓度的CH COONa、CH COOH 和 NaCl,混合溶液的 pH<7,说明醋
3 3
酸电离程度大于醋酸钠水解程度。故D 正确;
10.〔2025 四川〕常温下,将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H HCO 与 NaCl 溶液混合,析出局部NaHCO 晶体,
4 3 3
过滤,所得滤液pH<7。以下关于滤液中的离子浓度关系不.正.确.的是〔 〕 Kw
A.
c(H+)
<×10-7mol/L
B.c(Na+)= c(HCO -)+ c(CO 2-)+ c(H CO )
3 3 2 3
C.c(H+)+c(NH +)= c(OH-)+ c(HCO -)+2 c(CO 2-)
4 3 3
D.c(Cl-)> c(NH +)> c(HCO -)> c(CO 2-)
4 3 3
【答案】C
Kw
【解析】A、
c(H+)
=c(OH-),pH<7 时,c(OH-) ×10-7mol/L ,A 正确;B、物料守恒,B
正确;C、电荷守恒,应为c(H+)+c(NH +)= c(OH-)+ c(HCO -)+2 c(CO 2-)+ c(Cl-),C 错误;D、
4 3 3
c(Cl-)不变,NH +水解,则c(Cl-)> c(NH +),HCO -局部结晶析出,则c(NH +)> c(HCO -),
4 4 3 4 3
CO 2-是HCO -电离产生的,电离很微弱,则c(HCO -)> c(CO 2-),D 正确。选C。
3 3 3 3
考纲解读
考点 内容
了解盐类水解的原理、影响盐类水解程度的主要因盐的水解 素、盐类水解的应用。
考点精讲
考点一 盐类的水解
说明
盐的水解是高考必考点。
盐类水解的概念:在溶液中盐电离出来的离子跟水电离产生出来的H+或 OH-结合生成弱电解质的反响, 叫做盐类的水解.
水解
中和
酸 +
盐类的水解反响与中和反响互为可逆过程:盐 + 水 碱 - 热量
盐类水解的实质:盐溶于水时电离产生的弱碱阳离子(如 NH +、A13+、Fe3+等)或者弱酸阴离子(如 CH COO
4 3
-、CO 2-、S2-等)与水电离产生的OH-或 H+结合生成了难电离的弱碱、弱酸(弱电解质),使水的电离平衡发
3
生移动,从而引起水电离产生的c(H+)与c(OH-)的大小发生变化.
⑴ 推断某盐是否水解的简易口诀:不溶不水解,无弱不水解,谁弱谁水解,都弱都水解.
⑵ 推断盐溶液酸碱性的简易口诀:
有弱才水解,无弱不水解,越弱越水解,都弱双水解,谁强显谁性,同强显中性,都弱具体定(比较等温时 K 与K 的大小)。
酸 碱
盐类水解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书写原则:方程式左边的水写化学式“H O”,中间符号用“
2
个方程式中电荷、质量要守恒.
”,右边不写“↓”、“↑”符号.整
⑴ 强酸弱碱盐弱碱阳离子:Mn+

+ nH O
2

M(OH) + nH+
n
如 CuSO
4
水解的离子方程式为: Cu2+
+ 2H O
2
Cu(OH)
2
+ 2H+,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挨次为:c(SO 2
4
-)>c(Cu2+)>c(H+)>c(OH-)。
⑵ 弱酸强碱盐
一元弱酸对应的盐.如CH COONa 水解离子方程式为: CH COO-
3 3

+ H O
2

CH COOH + OH-,
3
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挨次为:c(Na+)>c(CH COO-)>c(OH-)>c(H+)
3
依据“任何电解质溶液中阴、阳离子电荷守恒”可知:c(Na+) + c(H+) = c(CH COO-) + c(OH-)
3
多元弱酸对应的盐.多元弱酸对应的盐发生水解时,是几元酸就分几步水解,且每步水解只与 1 个 H O
2
分子结合,生成1 个 OH-离子.多元弱酸盐的水解程度是渐渐减弱的,因此,多元弱酸盐溶液的酸碱性主要由第一步水解打算。
例如 K CO 的水解是分两步进展的
2 3
第一步:CO 2-
3
+ H O
2
HCO -
3
+ OH-;其次步:HCO -
3
+H O
2
H CO + OH-
2 3
水解程度:第一步>其次步.所以 K CO 溶液中各微粒浓度大小的挨次为:c(K+)>c(CO 2-)>c(OH-)>c(HCO
2 3 3 3
-)>c(H CO )>c(H+),依据“任何电解质溶液中电荷守恒”可知:c(K+) + c(H+) =2×c(CO 2-) + c(OH-)
2 3 3
+ c(HCO -)
3
⑶ 弱酸弱碱盐
如 CH COONH 水解的离子方程式为:CH COO- + NH + + H O
3 4 3 4 2
CH COOH + NH ·H O,
3 3 2
由于 K(CH COOH)=K(NH ·H O)=×10-5,所以CH COONH 溶液呈中性。
3 3 2 3 4
二. 各种类型的盐的水解状况比较
盐的类型
强酸强碱盐
强酸弱碱盐
弱酸强碱盐
弱酸弱碱盐
水解状况
不水解
水解
水解
水解
参与水
弱酸阴离子和弱碱阳离子
弱碱阳离子
弱酸阴离子
解的离子
酸性
碱性
依组成盐对应的酸、碱的电离
正盐显中性;
弱碱阳离子与 H O
[ 弱酸阴离子与
常数尺的相对大小而定 K >K
酸式盐因电离
2

溶液的酸碱性

产生 H’而显
电离产生的OH-结
H O 电离产生的
2
:溶液呈酸性K

<K :溶液
酸 碱
合而使得c(H+)> OH- 结合而使得
酸性
呈碱性
c(OH-) c(H+)<c(OH-)]
正 盐:KCl、
2 4
Na SO 、等酸式 CuCl

、 NH C1 、

CH COONa、
3
实 例 2 4
NaClO、NaF、K S、
CH COONH 、NH F、(NH ) CO
盐:NaHSO
等 FeCl 、A1 (SO )
2 3 4 4
4 2 3
4 3 2 4 3
K CO
2 3
① 盐类的水解程度很小,水解后生成的难溶物的微粒数、易挥发性物质的微粒数都很说 明 少,没有沉淀、气体产生,因此不能用“↑”、“↓”符号表示② 发生水解的盐都是
使水的电离平衡正向移动而促进水的电离(而酸或碱则总是抑制水的电离)
三. 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内因:盐本身的性质
外因:⑴ 温度:盐的水解是吸热反响,因此上升温度,水解程度增大。
⑵ 浓度:稀释盐溶液,可以促进水解,盐的浓度越小,水解程度越大。
⑶ 外加酸碱:外加酸碱能促进或抑制盐的水解。以 FeCl 和 CH COONa 为例
3 3
Fe3+
+ 3H O
2
Fe(OH) + 3H+
3
条 件上升温度
移动方向向右
H+数增
pH Fe3+水解率降 增大
现象
颜色变深(黄变红棕)
通 HCl 向左 增 降 减小
加 H O 向右 增 升 增大
2
加 Mg 粉 向右 减 升 增大
加 NaHCO 向右 减 升 增大
3
加少量 NaF 向右 减 升 增大加少量 NaOH 向右 减 升 增大
颜色变浅颜色变浅
红褐色沉淀,无色气体红褐色沉淀,无色气体颜色变深
红褐色沉淀
CH COO-
3
+ H O
2
CH COOH + OH-
3
c(CH COO-)
3
升 温 降低
加 水 降低
c(CH COOH)
3
上升上升
c(OH-)
上升降低
c(H+) pH
降低 上升
上升 降低
水解程度
上升上升
加醋酸
上升
降低
降低
上升
降低
降低
加醋酸钠
上升
上升
上升
降低
上升
降低
加 HCl
降低
上升
降低
上升
降低
上升
加 NaOH
上升
降低
上升
降低
上升
降低
典例 1〔上海市黄浦区 2025 届高三下学期等级考二模〕对于 ∙L-1Na SO 溶液,以下表述正确的选项是
2 3
上升温度,溶液的pH 降低
参加少量NaOH 固体,c(SO 2-)与 c(Na+)均增大
3
C.c(Na+)+c(H+)=2c(SO 2-)+2c(HSO -)+c(OH-)
3 3
D.c(Na+)=2c(SO 2-)+c(HSO -)+c(H SO )
3 3 2 3
【答案】B

高考化学真题透析第3讲盐类的水解(精讲深剖)(含解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世界末末日
  • 文件大小422 KB
  • 时间2025-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