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高考物理易错知识点完全总结.docx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高考物理易错知识点完全总结 】是由【世界末末日】上传分享,文档一共【6】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高考物理易错知识点完全总结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
1 / 6
高考物理易错学问点完全总结(必修局部〕
·,小的物体不肯定能看成质点。
·,转动的物体不肯定不能看成质点。
·,只是假定为不动的物体。
·,但也可能一样。
·5.在时间轴上n秒时指的是n 秒末。第n 秒指的是一段时间,是第n 个1秒。第n 秒末和第 n+1秒初是同一时刻。
·,只强调大小而无视方向。
·,位移的大小不肯定等于路程。
·,必需选一个参考系,选不同的参考系时,物体的位移可能不同。
·,如遇到打出的是短横线,应调整一下振针距复写纸的高度,使之增大一点。
·,应先接通电源,待打点计时器稳定后,再释放纸带。
·,应使物体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的位置。
·12.使用电火花打点计时器时,应留意把两条白纸带正确穿好,墨粉纸盘夹在两纸带间;使用电磁打点计时器时,应让纸带通过限位孔,压在复写纸下面。
·13.“速度”一词是比较模糊的统称,在不同的语境中含义不同,一般指瞬时速率、平均速 度、瞬时速度、平均速率四个概念中的一个,要学会依据上、下文辨明“速度”的含义。寻常所说的“速度”多指瞬时速度,列式计算时常用的是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
·。有的同学受初中所理解的速度概念的影响,很难承受速度的 方向,其实速度的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而初中所学的“速度”就是现在所学的平均速率。
·15.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
·。
·,其加速度不肯定大。
·,其加速度不肯定为零。
·,其加速度不肯定大。
·、负仅表示方向,不表示大小。
·21.物体的加速度为负值,物体不肯定做减速运动。
·,速度可能增大;加速度增大时,速度可能减小。
·,加速度不肯定为零。
·,也不肯定在同始终线上。
·。
·26.解题前先搞清两坐标轴各代表什么物理量,不要把位移图象与速度图象混淆。
·27.图象是曲线的不表示物体做曲线运动。
·,应搞清这个量的大小和方向,特别要留意方向。
·29.v-t 图上两图线相交的点,不是相遇点,只是在这一时刻相等。
·“重的物体下落快”的错误结论主要是由于空气阻力的影响。
·31.严格地讲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只受重力作用,在空气阻力影响较小时,可无视空气阻力的影响,近似视为自由落体运动。
·,对重物的要求是“质量大、体积小”,只强调 “质量大”或“体积小”都是不精准的。
·,加速度 g 是的,但有时题目中不点明这一点,我们解题时要充
分利用这一隐含条件。
·,实际物体的运动有时受空气阻力的影响过大, 这时就不能无视空气阻力了,如雨滴下落的最终阶段,阻力很大,不能视为自由落体运动。
· 9.8m/s2 或 10m/s2,但并不是不变的,它随纬度和海拔高度的变化而变化。
·,即初速度 v0=0 是成立条件,假设 v0≠0
则这四个比例式不成立。
(注:四个重要比例式分别是 ①



·,列方程解题时要留意各物理量的方向。
· 的方向为正方向,但这并不是肯定的,也可取与v0 相反的方向为正方向。
·39.汽车刹车问题应先推断汽车何时停顿运动,不要盲目套用匀减速直线运动公式求解。
·,如位移关系、速度相等等。
·。
·,但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不肯定存在弹力。
·,不是由于这个物体的形变产生的,而是由于施加这个弹力的物体的形变产生的。
·,与物体的重心位置无关。
· F=kx 中的 x 是弹簧伸长或缩短的长度,不是弹簧的总长度,更不是弹簧原长。
·46.弹簧弹力的大小等于它一端受力的大小,而不是两端受力之和,更不是两端受力之差。
·。
·,也可充当动力。
· 有关,与接触面的大小和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
·。
·,在分析有关静摩擦力的问题时简洁出错。
·52.最大静摩擦力与接触面和正压力有关,静摩擦力与压力无关。
·。
·54.试验中的两个细绳套不要太短。
·。
·,使橡皮条伸长时结点的位置肯定要一样。
·,要使弹簧测力计的弹簧与细绳套在同始终线上,弹簧与木板面平行,避开弹簧与弹簧测力计外壳、弹簧测力计限位卡之间有摩擦。
·,画力的图示时选定的标度要一样,并且要恰当使用标度,使力的图示稍大一些。
·59.合力不肯定大于分力,分力不肯定小于合力。
·60.三个力的合力最大值是三个力的数值之和,最小值不肯定是三个力的数值之差,要先推断能否为零。
·,一个力分解为两个力的状况不惟一,可以有多种分解方式。
·62 一个力分解成的两个分力,与原来的这个力肯定是同性质的,肯定是同一个受力物体, 如一个物体放在斜面上静止,其重力可分解为使物体下滑的力和使物体压紧斜面的力,不能
--
1 / 6
说成下滑力和物体对斜面的压力。
·,并不肯定受到向前的力,认为物体向前运动会存在一种向前的“冲力”的说法是错误的。
·,由于惯性只与物体质量有关。
·,不是一种力,物体所受的外力不能抑制惯性。
·,速度为零时受力不肯定为零。
·67.牛顿其次定律 F=ma 中的F 通常指物体所受的合外力,对应的加速度a就是合加速度,也就是各个单独产生的加速度的矢量和,当只争论某个力产生加速度时牛顿其次定律仍成立。
·,无先后之分,力转变的同时加速度相应转变。
·,当物体不受外力或所受合外力为零时,物体将做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但不能说牛顿第肯定律是牛顿其次定律的特例,由于牛顿第肯定律所提醒的物 体具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即惯性,在牛顿其次定律中没有表达。
·,但也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也有局限性,对于微观的高速运动的物体不适用,只适用于低速运动的宏观物体。
·,关键在于正确地求出加速度a,计算合外力时要进展正确的受力分析,不要漏力或添力
·。
·73.留意F 合=ma 是矢量式,在应用时,要选择正方向,一般我们选择合外力的方向即加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
·74.超重并不是重力增加了,失重也不是失去了重力,超重、失重只是视重的变化,物体的实重没有转变。
·、失重时不是看速度方向如何,而是看加速度方向向上还是向下。
·76.有时加速度方向不在竖直方向上,但只要在竖直方向上有重量,物体也处于超、失重状态。
·,其中一个处于超(失〕重状态,整体对支持面的压力也会比重力大〔小)。
·,不要把单位制理解成国际单位制。
·。
·,如:小时、斤等。
·。
·,物体就做曲线运动,与所受力是否为恒力无关。
·,而不是合外力沿轨迹的切线。请留意区分。
·,不肯定是人感觉到的运动。
·85.两个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不肯定是直线运动,两个匀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肯定是匀速直线运动。两个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不肯定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如速度、位移、加速度的合成与分解。
·87.运动的分解并不是把运动分开,物体先参与一个运动,然后再参与另一运动,而只是为了争论的便利,从两个方向上分析物体的运动,分运动间具有等时性,不存在先后关系。
·88.竖直上抛运动整体法分析时肯定要留意方向问题,初速度方向向上,加速度方向向下, 列方程时可以先假设一个正方向,再用正、负号表示各物理量的方向,尤其是位移的正、负, 简洁弄错,要特别留意。
--
1 / 6
·,故其 v-t 图象的斜率不变,应为一条直线。
·,如“物体到达离抛出点5m 处”,不肯定是由抛出点上升
5m,有可能在下降阶段到达该处,也有可能在抛出点下方 5m 处。
·91.平抛运动公式:中的时间t 是从抛出点开头计时的,否则公式不成立。
·,由于水平速度不变,因此。用平抛竖落仪争论平抛运动时结果是自由落体运动的小球与同时平抛的小球同时落地,说明平抛运动的竖直分运动是自由落体运动,但此试验不能说明平抛运动的水平分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
·,射程的大小由初速度和抛射角度两因素共同打算。
·,而等于其水平分速度。
·,但弹道曲线不具有对称性。
·,不能由角速度大小推断线速度大小,也不能由线速度大小推断角速度大小。
·,其周期及角速度均相等,各点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不同,故各点线速度大小不相等。
·:由于同一轮子上的各质点与转轴的连线在一样的时间内转过的角度一样,因此各质点角速度一样。各质点具有一样的ω、T 和n。
·99.在齿轮传动或皮带传动(皮带不打滑,摩擦传动中接触面不打滑)装置正常工作的状况下,皮带上各点及轮边缘各点的线速度大小相等。
·,但变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不肯定是合外力。
·,静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是由运动状态打算的。
·,杆对球既可以产生拉力又可以产生压力,所以求作用力时,应先利 用临界条件推断杆对球施力的方向,或先假设力朝某一方向,然后依据所求结果进展推断。
·,向心力就是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所受的合外力。因此,牛顿定律及由牛顿定律导出的一些规律(如超重、失重等)在本章仍适用。
·,并不是受到“离心力”的作用。
·,应沿当时物体所在处的切线方向运动,而不是沿半径方向运动。
· F 需和供给的向心力F 供的关系,当 F 供<F 需时,物体做离心运动;当F 供≡F 需时,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当F 供>F需时,物体做近〔向〕心运动。
·,但不是任意两物体间的万有引力都能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出来。
·108.开普勒第三定律只对绕同一天体运转的星体适用,中心天体不同的不能用该定律, 如各行星间可用该定律,火星和月球间不能用该定律。
·,由于受地球自转的影响,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离开了地球外表,不受地球自转的影响时,重力就是万有引力。
--
1 / 6
·,假设是均匀的球体,也用两球心之间距离来计算。
·、月球的周期及地球同步卫星的周期等,在估算天体质量时,应作为隐含的条件加以挖掘应用
·,在运行时不需要开发动机,由于宇宙飞船在轨道上运行时,万有引力全部用来供给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
·113.在争论有关卫星的题目时,关键要明确向心力、轨道半径、线速度、角速度和周期 彼此影响,相互联系,只要其中一个量确定了,其它的量就不变了,只要其中一个量发生了变化, 其它的量也会随之变化。
·,物体随地球自转做圆周运动所需向心力很小,故可在近似计算中取 G=F, 但假设要考虑自转的影响,则不能近似处理。
·,故只能“静止”于离赤道某高空的上空。
·,而是来自于火箭向后喷出的气体。
·,物体产生的位移可能不同,用公式求出的功就存在不确定性, 因此在高中阶段计算功时一般以地面为参考系
·,不仅要看力和位移,还要留意力与位移之间的夹角。
·119.计算某个力的功时,要看看这个力是否始终作用在物体上,也就是说要留意力和位移的同时性。
·,其总功却不肯定为零,由于两个力做功之和不肯定为零,有时两个力都做正功,有时都做负功,有时一个做正功一个做负功……
·,最小值为零。
·122.重力势能具有相对性,是由于高度具有相对性。
·123.势能的正、负不表示方向,只表示大小。
·。
·,但两位置的势能之差与零势能面的选取无关。
·126.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只与初末位置有关。
·。
·。
·129.列方程前肯定要明确所争论的运动过程。
·,即等号的一边是合力的总功,另一边是动能变化。
·,不要理解成功与动能的转化。
·,而是除重力和系统内弹力外,其他力做功为零。
·,单个物体无所谓机械能守恒,正常所说的某物体的机械能守恒只是一种习惯说法。
·、末态的重力势能要选同一个零势能面。
·、末态机械能相等列方程解题,但初、末态机械能相等与变化过程中机械能守恒含义不尽一样。整个过程中机械能始终保持不变,才叫机械能守恒,初、末态只是其中的两个时刻。
·136.机械能守恒定律是能量转换与守恒定律的一个特例,当有除重力(或系统内弹力〕以外的力做功时,机械能不再守恒,但系统的总能量仍守恒。
·137.选纸带时,只要是正确操作打出的纸带都可用,不必非要选用前两个点间距为2㎜
--
1 / 6
的。
·138.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试验中不需要测质量,故用不着天平。
·“质量大,体积小”,即较小的大密度的重物,不能只说成“密度大”。
·140.用自由落体法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中求瞬时速度要用纸带来求,而不能由来求。
·,对每个过程都适用,但用来计算时须准确求出初态的总能量和末态的总能量。
·,而不是做功多少。
·143.汽车的额定功率是其正常工作时的最大功率,实际功率可以小于或等于额定功率。
·,二者无必定的联系,功率大效率不肯定高。
·,假设用汽车在水平路面上的最大速度除以加速度这种做法计算,汽车可以始终保持匀加速直至到达最大速度,是错误的。
·,总的储量有限,因此要节约能量。
·。
·:能源可分为清洁能源和非清洁能源。
·,有其适用范围和局限性。
·150.经典力学认为物体质量不仅恒定不变,且与物体的速度或能量无关。
·151“. 相对论时空观”指的是狭义相对论的时空观,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有另外的时空观。
·,并不是它不存在,只是格外微小,可以无视。
·,而不是连续的。
·,关键看入射光的频率而不是强度,这是用经典理论解释不通的。
·,能量是分立的、不连续的。
·156.光既具有波动性又具有粒子性
--
1 / 6

高考物理易错知识点完全总结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世界末末日
  • 文件大小21 KB
  • 时间2025-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