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2025年画杨桃的教案(精选12篇) 】是由【lajie】上传分享,文档一共【69】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2025年画杨桃的教案(精选12篇)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2025年画杨桃的教案(精选12篇)
篇1:《画杨桃》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叮嘱、想当然、前排、靠边、一幅画、审视、严肃、半晌、和颜悦色、熟悉、教诲”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老师说的那段话。
3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
教学重点:
学习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蕴含的道理。
教学难点:
学习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蕴含的道理。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叮嘱、想当然、前排、靠边、一幅画、审视、严肃、半晌、和颜悦色、熟悉、教诲”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揭示课题,简介杨桃
1、今天我们学习《画杨桃》。
2、介绍杨桃:即羊桃,,花瓣白色或淡紫色,浆果椭圆形,绿色或绿黄色,有五条棱,可以吃。
3、读了课题你能提出什么问题?生质疑。
(二)检查预习情况
,要求:读准生字的字音,读通句子。
学生自读课文.
.
有关词语的解释:
审视:仔细看.
半晌:,这里是好一会儿的意思。
严肃:这里指神情使人感到敬畏.
熟悉:知道得清楚.
教诲:教训.
受用:享受、得益.
和颜悦色:形容和蔼的脸色。
3、指名分段读课文,纠正字音。
4、自读课文,看看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事?(一次图画课上画杨桃时发生的事.)
5、课文中写图画课上的事是从哪儿开始,到哪儿结束的?请同学们很快地默读课文.
学生浏览课文并回答.
6、讨论分段,概括段意.
(三)朗读初步指导
1、自读全文,注意人物说话的语气。
2、指名读文,学生互评。
(四)指导书写
注意“叮”“嘱”左偏旁“口”的占格位置。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
2、背诵课文中老师说的那段话。
(一)学习第一段.
.
:父亲是什么时候开始教“我”画画的?他对“我”画画有什么要求?
3. “叮嘱”是什么意思?父亲经常叮嘱我的那句话是什么意思?
(画画的时候应该怎样做和不应该怎样做,要实事求是)
想当然:推想起来一定是如此的意思。
.
(二)学习第二段.
,作者是怎样做的呢,请默读课文第二段。
(1)图画课上,“我”画的杨桃是什么样子的?为什么会画成这个样子?
(2)看了“我”画的杨桃,同学和老师的态度是怎样的?
(3)什么叫审视?老师为什么这样做?
(4)老师的神态在这件事的过程中先是“变得严肃了”,教育学生时是“和颜悦色”地,为什么?
(5)老师刚才的神情是严肃的,为什么这时对“我们”讲话时又变得和颜悦色了呢?
(6)老师的话是什么意思?你从老师的话里懂得了什么?
当别人的看法,做法和自己的不同时,不要急于下结论,认为别人的错了,很可能别人是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去想的,我们自己做事或者看问题,不能想当然,应该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篇2:《画杨桃》教案
《画杨桃》教案
《画杨桃》教案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读题。 2.出示实物杨桃,简单介绍。 二、自读指导 (一)整体感知 1.通过预习,我们知道了文中有一句父亲教育我的话。 出示: 你看见对象是怎样的,就得把它画成怎样,不要想当然,画歪了它的模样。 2.理解这句话中的“对象”是指什么? 3.父亲说的“想当然“究竟是指什么呢?出示自学课文的步骤,理解父亲的话所包含的深刻含义。 (二)学习课文 (1)初读,了解内容,理清思路。 1.自由朗读,读通课文。 2.默读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出示: “我”在初学画画的时候,父亲叮嘱“我”画画要忠实于素描对象。“我”在一次写生课上,想起了父亲的叮嘱,将杨桃如实地画成了五角星的样子。老师看了“我”的`画后批评了那些嘲笑我的同学,并教育大家要忠实于写生对象。“我”因此悟出了道理。 ①对照课文说说主要内容。 ②这段话共几句?根据四句话概括小标题。 板书:学画――画画――评画――悟理 4.小结读懂课文的第一个步骤。 1.自学。 ⑴快速熟读课文,用“――”找出父亲教育我的这句话。 ⑵轻读有关小节,想想父亲的话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 要求:先核对找到的语句,读一读,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语并理解。 ⑶交流,父亲的话在文中共出现了三次。指名朗读句子。 ⑷用小标题形式总结出父亲的话分别是在“病休学素描、复课画杨桃、老师评我画”时出现的。(板书) 2.小组学习 ⑴用“――”找出有关语句,想想讲起或想起这句话的原因。 ⑵交流: 第一次: 抓住“父亲对我的要求很严,要我忠实于素描对象,一丝不苟,从轮廓到光线的明暗层次,都要尽量准确。” 抓住“忠实于、一丝不苟”来理解父亲说的“对象是怎样的”、“就得把它画成怎样。” 第二次: 抓住“忠实于自己的眼睛和物体的状貌,把自己所见如实地画出来,别人会相信那是杨桃吗?我要不要按自己想象中的模样去画呢?” 理解“如实地画”就是“按自己所见的状貌去画。” 朗读:“从我所处的角度看去,那五棱杨桃的轮廓就根本不像杨桃,而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了。”与想象中的形状作比较,让学生再一次理解“想当然”的含义。 第三次: 抓住分析老师的教导:“我们都应该忠实于写生对象,不要惟恐别人说它不像杨桃,而故意画成别人承认的样子。”用曲线划下。 出示:父亲说的“看见的对象是怎样的就把它画成怎样”就是老师说的忠实于写生对象;父亲说的“画歪了它的模样”就是老师说的故意画成别人承认的样子。 因此,老师的话和父亲的叮嘱意思是一样的。 朗读别人想象中的杨桃形状与不同角度看杨桃的形状的句子。 (三) 总结延伸 做任何事都要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不为别人的评论所左右。
篇3:《画杨桃》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所不同,从中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
2、继续练习复述课文。
3、学会本课5个生字,理解叮嘱、审视、和颜悦色、教诲等词语的意思。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练习复述课文。
教学难点:复述课文,体会同一个事物从不同角度看会有所不同,从中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一、出示书中的两段对话,研究有感情朗读。
(一)、不像!
它像什么?
像五角星!
(二)、不像。
那么,像什么呢?
像五五角星。
1、学生练读。
2、指名读,师生共评议。
3、从这两段话中你读懂了什么?(前面说得肯定,后面比较犹豫)
引入:这两段话是从画杨桃这片文中节选的(揭题),同学们体会得对吗?读得对吗?又为什么会有这么两段相似的对话呢?一起来学习课文。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自由朗读,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读后学生概括主要内容。
3、再读课文,读通课文,读准生字。
4、小组交流。
三、三读课文,理清思路
1、默读课文,理清思路,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指名说,师生讨论)
4、说说段落大意。
四、再次研读两段话语。
第二课时
引入:上节课我们知道了这篇课文主要写画杨桃这么一件事,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 学懂课文,进而复述这部分内容。
一、复习学习提示
1、师问:怎样复述课文?(指名回答)
2、既然复述时要抓住重点词句,那么我们就先来找出重点词句读一读,理解意思,再进行复述。
二、研读课文,理解句子
1、学生自由朗读,圈圈点点划划写写
2、小组交流意见
3 、全班交流,重点理解
A、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是:
(1)、我的座位在前排的地方
(2)、我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平时看到的那样,而像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
(3)、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B、同学们怎么笑
(1)、有几个同学看见了,却哈哈大笑起来
(2)、有几个同学抢着答道,同时发出嘻嘻的笑声
C、老师怎么做的
(1)、老师看了看这幅画,走到我的座位坐下来,审视了一下讲台上的杨桃,然后回到讲台,举起我的画问大家
(2)、老师的神情变得严肃了老师让这几个同学回到自己的座位上,然后和颜悦色地说
(让学生从中懂得同一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所不同)
三、练习复述课文
1、学生自由准备说一说
2、小组互说,选好参赛者
篇4:画杨桃教案
原文
我读小学四年级的时候,父亲开始教我画画。他对我要求很严,经常叮嘱我:“你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
有一次学校上图画课,老师把两个杨桃摆在讲桌上,要同学们画。我的座位在前排靠边的地方。讲桌上那两个杨桃的一端正对着我。我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平时看到的那样,而像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当我把这幅画交出去的时候,有几个同学看见了,却哈哈大笑起来。
“杨桃是这个样子的吗?”
“倒不如说是五角星吧!”
老师看了看这幅画,到我的座位上坐下来,审视了一下讲桌上的杨桃,然后回到讲台前,举起我的画问大家:
“这幅画画得像不像?”
“不像!”
“它像什么?”
“像五角星!”
老师的神情变得严肃了。半晌,他又问道:“画杨桃画成了五角星,好笑么?”
2025年画杨桃的教案(精选12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