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塑限: 粘性土从可塑状态转变为半固体状态的界限含水率,也就是可塑状态的下限含水率。
2 . 不均匀系数: 定义为Cu= d60/ d10, d10 , d60分别为粒径分布曲线上小于某粒径土的土颗粒含量分别为10%和60%。
3 . 有效应力原理:由外荷在研究平面上引起的法向总应力为б,那么它必由该面上的孔隙力u和颗粒间的接触面共同分担,即该面上的总法向力等于孔隙力和颗粒间所承担的力之和,即б=б'+u。
4. 被动土压力:当挡土墙向沿着填土方向转动或移动时,随着位移的增加墙后受到挤压而引起土压力增加,当墙后填土达到极限平衡状态时增加到最大值,作用在墙上的土压力称为被动土压力。
5 . 代替法:代替法就是在土坡稳定分析重用浸润线以下,坡外水位以上所包围的同体积的水重对滑动圆心的力矩来代替渗流力对圆心的滑动力矩。
6 . 容许承载力:地基所能承受的最大的基底压力称为极限承载力,,即fa=fu/fs 1、地基:基础底面以下,承受由基础传来的荷载的那部分土层。
2、基础:建筑物下部结构的组成部分,也是建筑物直接与地层接触的最下部分。
3、持力层:当基底下由不同的土层组成时,与基底接触的第一层土层叫持力层。
4、下卧层:地基中持力层以下的各土层。
5、塑限:粘性土由可塑状态向固态过渡的界限含水量。
6、液限:粘性土由液态向可塑状态过渡的界限含水量。
7、含水量:土中水的重量与土粒重量之比。
8、浮重度:水下土体单位体积所受的重力。也叫有效重度、有效容重、浮容重。
9、孔隙率:土体孔隙体积与总体积之比。
10、孔隙比:土体孔隙体积与土粒体积之比。
12、粘性土:塑性指数大于10的土。
13、地基附加应力:由地基土自重以外的荷载引起的地基应力增量。
14、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在保证地基稳定的条件下,地基所能承受的最大应力。
15、摩擦桩:通过并支承在压缩性土层中,主要靠侧面土的摩阻力支承竖向荷载的桩。
16、端承桩:底部支承在基岩或硬土层等非压缩性土层上,主要靠持力层的支反力支承竖向荷载的桩。也叫柱桩。
17、群桩效应:群桩基础由于桩侧土摩阻力的扩散作用,桩底应力相互叠加,使得桩群的工作性状与单桩显著不同的现象。
18、承台:在群桩顶部浇筑的,承受和分布上部荷载的砼或钢筋砼平台。
19、流砂:当向上的动水力与土的浮容重相等时,土体处于悬浮状态而失去稳定的现象。
20、管涌:水在砂性土中渗流时,细小的砂性土颗粒被水流带出土体的现象。
21、砂土液化:砂土在振动荷载作用下,表现出类似液体的性状而丧失承载能力的现象。
22、压实系数:土体压实后的干密度与其最大干密度之比。
23、临塑压力:土中即将出现剪切破坏时的基底压力。
24、主动土压力:挡土墙在墙后土压力作用下向前移动或转动时作用于墙背上的土压力。
25、被动土压力:挡土墙在墙后土压力作用下向后移动或转动时作用于墙背上的土压力。
26、潜蚀:在渗流情况下,地下水对岩土的矿物、化学成分产生溶蚀、溶滤后这些成分被带走以及水流将细小颗粒从较大颗粒的空隙中直接带走,这种作用称为潜蚀,前者称化学潜蚀,后者称机械潜蚀。
27、灵敏度:在不排水条件下,原状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与重塑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之
土力学名词解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