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2025年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docx


文档分类:幼儿/小学教育 | 页数:约4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2025年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是由【das】上传分享,文档一共【47】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2025年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









2025年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其次单元“高矮”
  教学目标:
  1、培育学生仔细视察事物的良好习惯,体会生活中到处有数学。
  2、体会到高和矮也是相对的,进一步建立比较的意识。
  教学打算:挂图、三枝笔
  教学过程:
  一、 情境体验、感知高矮
  师:同学们,开学的第一天我们到学校来,都做了什么事,谁还记得 呢?
  生1:发新书,大扫除。
  生2:支配座位。
  师:谁还记得当时我们是按怎样的依次支配座位的吗?
  生:我们是按从矮到高的依次排。
  师:高矮就是我们今日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
  请少武到前面来,你们说他是高还是矮呢?
  生:有的'说高的,有的认为矮的,有的说不出。
  师:有的认为少武是高的,有的认为少武是矮的,少武是高还是矮的呢?现在来比比看,请你找一个比你矮的同学上来。(学生去找)
  师:你们比一比,谁高,谁矮?
  生:少武高,宁辉矮。(请两 个同学说)
  师:请你再找一个比你高的同学上来。(学生去找)










  师:你们比一比,谁高,谁矮?(请两个同学说)
  生:建东高,少武矮。(请两个 同学说)
  师:为什么少武一会儿高,一会儿矮呢?
  生:因为少武和宁辉比,少武高;少武和建东比,少武就矮了。
  师:说得好!谁来说一说,少武和他们两 人比,少武比宁辉怎么样,少武比建东怎么样?
  生:少武比宁辉高,少武比建东矮。
  师:比高比矮至少要有两 个人才能推断。
  (设计意图:学生参与比高比矮的活动,不仅体会到高与矮是相对的,而且也初步学会比较高矮的方法。)
  二、 主动参加,理解高矮
  师:请同桌同学站起来比一下,谁高谁矮?(同桌同学比较)
  同组同学相互沟通,运用( )比( )高,( )比( )矮的相互说一说。
  (全班同学沟通反馈)
  师:谁能说说在生活中看到什么比什么高,什么比什么矮吗?
  生1:爸爸长得比妈妈高。
  生2:椅子比桌子矮。
  生3:课桌比讲台矮。
  ……
  (设计意图:学生年纪小,语言滞后于思维,组织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高矮的比较,既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又训练了语言口头表达实力。)
  三、 体验相对、确定高矮
  (老师手握三枝笔)










  师:老师手里握着三枝笔,你们猜一猜,哪枝笔最长?
  生:(随意猜一枝)
  师:(亮出谜底)要怎么比,才能道哪枝笔最长呢?(学生上台比)
  师:这个同学把三枝笔的一端都放平,也就是说:有几样东西比较长短,必需有一端对齐,或者说要站在同样的高度才能比较。可是有时候遇到像这样的状况怎么比呢?(出示课本“三只小兔比高矮”的挂图)
  (设计意图:学生在嬉戏中,体验到事物比长短或比高矮时,必需一端对齐的比较方法。随后又引出,现实生活中无法达到一端对齐后再比较的特别状况:领奖台上小兔高矮的比较,从而让学生进一步学习利用数量进行刻画再比较的方法。)
  四、 应用学问、开展探究
  师:三只小兔比高矮,从这幅图中,你发觉了什么?
  生:他们没有站在同一高度上。
  师:那该怎样比呢?你能想出什么方法来比一比三只小兔的高矮吗?
  (学生探讨沟通,再反馈)
  师:同学们想了好多方法,真棒!老师在这张图上画了一些格子,不知道这些格子能不能帮上你的忙?(出示其次张挂图)我们看,大白兔的后面,有一格一格的格子,请大家边看边想一想,可以同组的同学说一说,你是怎么比的,谁最高谁最矮?
  (探讨沟通,再反馈)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2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1、师:老师给大家讲个故事。在遥远的大森林里,动物乐园要实行盛大的庆祝活动。小动物们都要来帮忙,可喧闹了同学们相不相去帮忙呀?我们就去看看,究竟来了哪些动物?(出示课件:场景1)










  2、师:从这幅图中,你发觉了来了哪些小动物来帮忙?请你数一数、找一找。(反馈沟通,请学生说说是用什么方法数的?)
  二、引导比较、学习方法
  1:大家用了不同的方法数出了来帮忙的小动物的个数。现在动物乐园的老师要点名了,他想看看究竟哪些动物来得多,哪些动物来得少。于是小动物们就争辩起来了。(课件出示争辩的场面及声音)小熊和小鹿争辩得最激烈,你们能不能帮助他们呢?
  2:我们先来数一数小熊吧!出示课件(小熊从场景中跳出来)学生边看边数。小熊有多少只?(生反馈,师板书)我们再来数小鹿有多少只?课件出示小鹿,学生齐数。(板书)
  3:小熊现在要找小鹿当挚友,一只小熊只能找一只小鹿,你发觉了什么?(出示课件——对比)(小熊4只,小鹿4只,它们是同样多的)
  同样多我们用什么表示呢?(我们用等号表示。4和4中间就用等号连接起来。)
  出示课件(等号)这就读作4等于4。(指导学生读一读,再学习等号的写法。)
  4:现在我们来看看小白兔和小猴子吧。(出示课件)
  请学生摆小圆片当作小白兔、小三角当作小猴子。
  师:现在你为小白兔去找小猴子作挚友,1只小白兔只能找1只小猴子作挚友,你们找找看,你发觉了什么?(学生视察、操作后沟通。)
  小白兔5只,小猴子3只,所以小白兔比小猴子多,也就是5只比3只多。就是5比3大,5更大写在前面,3更小写在后面。
  那么5和3中间应当用一个符号表示,用什么呢?
  (出示课件)我们就用这个符号表示。 >这个叫大于号。这就读作5大于3。










  (请学生读一读。)
  5:小白兔5只,小猴子3只,小白兔比小猴子多,也就是5大于3,那么谁更少呢?
  (小猴子比小白兔少,小猴子的3只比小白兔的5只少,也就是3只比5只少,就是3比5小。)
  3更小写在前面,5更大写在后面。3和5中间也要用一个符号来表示,猜一猜,我们用什么符号表示?
  (我们用这个符号(出示课件),3 5大于3
  3<5 3小于5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3
  [教学目标]
  1.能正确地数出11-20各数,认识11-20各数并能正确读数;掌握20以内的顺序;初步体会11-20各数的组成。
  2.通过生活化的实例认识计数单位“十”;初步了解十进制;体会数与生活的联系;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参与实践过程,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初步的数感。
  [教学重点]
  认识计数单位“十”,初步体会引进十进制的必要性
  [教学难点]
  认识计数单位“十”,初步体会引进十进制的必要
  [教学过程]
  (黑板上贴出数字卡片、花、蝴蝶)
  一、学习新知










  1、初步感知(猜一猜,数一数)
  今天老师来和大家一起玩个游戏,比眼力。看看谁看得又快又准。
  图上有几个巧克力呢?(五个)
  我们再来,图上有几个巧克力呢?(六个)
  再来,注意看要变多咯,有几个?(10个)
  这是我们学过的10以内的数,10以内的数我们还学过哪些?
  我们一起来从小到大数一数。
  谈话小朋友:在生活中,像这样,满10根捆一捆的现象经常可以看到。昨天老师去买铅笔,我要买10根铅笔,营业员阿姨数都没数,就给我一捆,我很奇怪,一数这一捆正好有10根铅笔。满10根捆一捆,这样拿起来多简单啊!不要1根1根的去数。我又想买10本小本子,营业员阿姨又数都没数,给我了一包,猜猜里面有几本?这一条餐巾纸里面也有10包。
  10个一是1个十(课件)
  你能数出10根小棒捆一捆吗?满10根捆一捆,一捆是1个十,所以我们可以说,10个一是1个十。我们来轻轻读两遍把它记住了!
  2.认识“十、十几”)
  (1)12根
  现在老师要你摆出12根小棒,你会用这种好方法摆一摆,能使人一眼就看出是12根。
  你是怎样摆的?
  生:左边摆1捆,右边摆2根,师:1捆里面有多少根?对呀,学习数字10的时候,老师说过,满10根可以捆一捆。12根小棒,这样摆,使我们可以更清楚的看出是12根。这个方法真好!(课件出示)
  (2)12根、11根、19根、20根










  ①12根:
  刚才我们摆出了12根小棒,你能看着自己摆的小棒
  ②11根;
  如果拿走1根,看看现在是多少根?师贴出11根,老师觉得这个数很特别,你知道特别在哪吗?这两个1表示的意思一样吗?(黑板出示小棒和数字)
  ③19根:你能快速摆出19根小棒吗(学生摆的时候,老师在上面摆)19根,先摆1捆,再摆9根,对吗?谁也摆对了?
  ④20根
  如果我们在19根旁边再添一根,现在变成多少根了?对极了!满20根了!右边单根的满多少根了?满10根我们又可以怎样了?现在你桌上有几捆了举起来给我看看! 2捆就是多少根小棒?把小棒轻轻的放在铅笔盒旁边,然后看上面。
  2个十是多少?你们真聪明!刚才我们摆出了一个比较大的数:20。几个十是20?(20黑板出示小棒和数字)(板书2个十是20)
  (3)草莓雨伞(14 17)
  数好了花儿蝴蝶,我们来数草莓小伞吧!估一估,草
  莓多还是小伞多?猜对了!(如答案不同:到底谁猜对了呢,知道了它们的个数就知道谁多了!图上的草莓东西既不能像小棒一样满10个捆一捆,也不能像花儿蝴蝶一样先摆出10个,有什么好办法,使我们更快的看出有多少个呢?数一个就可以在草莓上划一下做一个记号,满10个圈一圈。
  三、练习
  (1、抓一把小棒,数数有多少根)
  2、11-20










  (1)补缺少的数13、15、 18(教师贴出11-20各数)
  看!在活动中,我们认识了很多新的数,-------,它们都比10大,它们也想从小到大排排队!哪个数排在10的后面呢?
  (2)揭示课题:这些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11-20的各数
  (3)从7数到17,从11数到20
  (4)提问题
  师:这些新朋友乖乖的从小到大排好队了!一起来读一读。看到这儿也有很多数,小明有4个问题,我们一起来想一想。
  比12多1的数是几
  和18相邻的数是几和几?
  10和12中间的数是几?
  15在几和几的中间?
  3、0-20
  (1)我们以前认识了0-10,今天,我们又认识了11、12……
  从0到20,我们都会一个一个数,那么从0开始,你会2个2个数吗?5个5个数呢?10个10个数会吗?100
  (2)下面来数数生活中的物体
  这是什么呀,鞋子!2只鞋子是一双,这里一共有多少只鞋呢这么快!你是怎样数的?
  这是?香蕉,一把有几只香蕉?怎样数,更快!
  (3)0-20,这些数,有大有小,你能帮他们从小到大排一排吗?谁最小?接下来是?
  4、找生活中的数
  (1)身边的数:尺、书










  尺:看!老师学习上的好帮手尺子请来了。看到这些数了吗从0开始,越往后,数就越来越大?
  数学书:15页19页
  在我们的数学书上也藏着今天学习的数呢!我们来翻书比赛吧!我说一个页数,看谁最先找到。第15页,是小猴捞月亮的这一页,你找到了吗再翻到第19页,你怎么翻的这么快你是从15页开始往后翻还是往前翻为什么呀?
  (2生活中的数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能见这到些数。
  老师收集了几张图片,找一找这些图上面的数。
  (图1)公交站牌
  提问:这是18路公交车的站牌。你看到了哪个数
  (图2)绿灯
  提问:这是什么12是绿灯闪烁的秒数,根据你平时的观察,谁知道12后,下个数是几接对!红绿灯上秒数的变化是从大到小的,当从12变为0时,变为接下来绿灯会当到0时就显示黄灯了。一会儿马上要变红灯了。我们过马路的时候要知道,绿灯行,红灯停。
  (图3)米袋
  提问:见过这样的图吗大米重20千克,这里的千克是表示重量的单位。平时我们要节约粮食。
  (图4)电梯图
  提问:这是电梯的按钮。如果小红家在10楼,她想去16楼的好朋友家去玩,小红就按了数16,那电梯开始是往上还是往下我们一起说一说电梯里数的变化,10接下去是-------.
  四、课堂总结










  在生活中你见过这些数吗?我最喜欢其中一个数,它比12大,你猜猜是哪个数(大了小了----)是18,现在大人的身份证号码就是有18个数字组成的,同时,它也是一个很吉利的数!你最喜欢哪个数请你用这个数说一句话。
  我们的周围就是一个丰富多彩的数字世界,数字无处不在!希望我们每个小朋友做个有心人,注意观察和思考,这样我们会越来越聪明的!
  [板书设计]
  认识11~20各数
  (10)个一是1个十
  (2)个十十20
  [教学反思]
  《11~20各数的认识》是一年级数学上册的内容,在整个数的学习中具有比较重要的地位,它既是10以内数的认识的延续,又是100以内乃至更大的数的认识的基础,同时也为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学习打下算理基础。由于此前学生已经认识11~20的数,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在实践操作、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10个1是一个十”掌握一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表示十几。因此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我力求做到以下几点:
  1、注重复习导入,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
  一年级学生年龄小,,而且本节课的内容是很抽象的数的认识。因此我先让孩子复习了0~10的数,从而导入新课:认识11~20各数。这样的导入,既使孩子们对10以内数的认识进行了复习,又为新课的学习做了铺垫。
  2、注重通过充分的动手操作,帮助学生掌握数的组成。
  教学中从学生现实起点出发,让他们通过有目的的操作、观察、交流、讨论,从直观到抽象,主动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如:在理解计数单位“十”,初步感知“十进制”的概念时,我先让孩子自己数出小棒,孩子有1根1根数的、有2根2根数的、有5根5根数的等不同方法;然后带领学生认识1根小棒表示1个一,接着师生一起一边摆一边数,数出了10个一,这时教师说明有时为了方便把10根小棒捆成1捆,通过提问“1捆有几根”得出10个一就是1个十,这时教师要求孩子利用身边的皮筋去实际动手捆一捆,加深对1捆表示1个十的认识。为了进一步巩固学生对这个重点的理解,我还请一位学生当小老师上台演示,让孩子们去说一说,从而突出这个重点。

2025年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das
  • 文件大小60 KB
  • 时间2025-02-10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