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15 小题,共 30 分) 1.下列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 .发光放热 B .有气体或沉淀生成 C .颜色发生变化 D .分子种类改变 2.实验室里,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还原氧化铁过程中,可能生成四氧化三铁、氧化亚铁或铁等固体物质。关于该实验,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实验时,试管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证明该反应有 CO 气体生成 2 B .实验结束时,玻璃管中红色的氧化铁粉末变成黑色,该产物不一定是铁粉 C .反应后,玻璃管中的固体物质质量比反应前减少了,则减少的质量为 CO 气体质量 2 D .为了减少空气污染,应增加尾气处理装置 3.下列物质溶于水后溶液温度明显降低的是 A .硝酸铵 B .硫酸铵 C .浓硫酸 D .火碱 4.水的污染原因有如下说法: ①工业生产中废渣、 废液的任意排放; ②城市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③农业生产中农药、 化肥的大量施用;④酸雨与土壤接触;⑤冰川融化.其中正确的是( )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④⑤ D .①②③④⑤ 5.用如图装置探究分子运动,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河北省石家庄二十二中学2024届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含解析 --第1页 : . 河北省石家庄二十二中学2024届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含解析 --第2页
A .该实验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B .氢氧化钠吸水放热,加速浓氨水的挥发 C .该实验通过酚酞溶液变红可证明氢氧化钠呈碱性 D .该装置的优点:现象迅速出现、药品用量少、环保无污染 6.为从废铜屑中得到较纯的单质铜,某探究小组设计了如下方案。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若 X 是铁,第③步反应还会生成氯化铁 B .X 还可以是 Zn ,但不能是 Ag C .仅用第②③步操作也能达到实验目的 D .向第②步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即证明稀盐酸过量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氨基酸、纤维素和蛋白质都是高分子化合物 B .饮食要合理搭配,以保证各种营养均衡摄入 C .为解决白色污染,将废弃旧塑料进行焚烧处理 D .聚氯乙烯薄膜无毒,故可用于制食品包装袋 8.2019 年 1 月 3 日,嫦娥四号探测器在人类史上第一次实现了月球背面着陆。在月球广泛分布的岩石中,蕴藏着丰 富的钛、镍等矿产。元素周期表中钛、镍两种元素的相关信息如图所示,对图中信息解释不正确的是
A .钛、镍均属于金属元素 B .钛原子核内中子数为 22 C .镍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28 D .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9.t ℃时,取 a、b 两种固体物质各 25g 于两只烧杯中,分别加入 100g 水,充分溶解后,两种固体均有剩余。升温到 1 t ℃时, a 完全溶解, b 固体增多。 a、b 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 2 河北省石家庄二十二中学2024届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含解析 --第2页 : . 河北省石家庄二十二中学2024届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含解析 --第3页
A .图中曲线 M 表示 b 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B .t ℃时,两只烧杯中剩余物质的质量不相等 1 C .t ℃时,两只烧杯中的溶液都是饱和溶液 2 D .t ℃时,两只烧杯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 2 10.现有 KCl 样品(其中混有少量下列某种盐类),加水溶解,当它跟足量硝酸银溶液充分反应后,得到 AgCl 沉淀 14g ,则可能混入的盐是( ) A .NaCl B .CaCl 2 C .BaCl 2 D .MgCl 2 11.根据图的信息判断,下列关于铝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属于金属元素 B .原子的核电荷数是 13 C .相对原子质量是 g D .在化学反应中,原子易失去电子形成 Al3+ 12.物质的检验与除杂是重要的实验技能。下列实验方法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实验目的 实验方法 A 鉴别纯棉线和合成纤维 观察颜色 B 鉴别化肥 NH Cl和 KCl 取样,加熟石灰,研磨,嗅气味 4 C 除去 O 2中混有少量的 CO 2 通过足 量 NaOH 的溶液,再通过足量浓 H 2SO 4 D 除去粗盐中的泥沙 加足量的水溶解、过滤、蒸发 A .A B .B C .C D .D 13.下列实验设计能够实现其对应实验目的的是 河北省石家庄二十二中学2024届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含解析 --第3页 : . 河北省石家庄二十二中学2024届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含解析 --第4页 A .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B .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C . 探究铁钉锈蚀的条件 D . 探究燃烧条 件之一:温度达到着火点 14.实验室现需用 250 毫升的集气瓶收集一瓶 100 毫升的氧气,小明设计了如下装置进行收集,其中合理的是( ) A . B . C . D . 15 .太阳能吸附式空气取水器可用于野外获取淡水,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