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贵州民族大学毕业论文规范化要求 】是由【小屁孩】上传分享,文档一共【27】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贵州民族大学毕业论文规范化要求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毕业设计(论文)
- 1 -
毕业设计(论文)报告
题 目:
贵州民族大学毕业论文规范化要求
学 号:
姓 名:
学 院:
专 业:
指导教师:
起止日期:
毕业设计(论文)
- 2 -
毕业设计(论文)
- 4 -
贵州民族大学毕业论文规范化要求
摘要:本文以贵州民族大学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学校历史、文化、教育等方面的研究,探讨贵州民族大学的特色与优势,以及其在民族高等教育领域的作用。本文共分为六个章节,首先对贵州民族大学的历史发展进行概述,接着分析其文化特色,然后探讨其在民族高等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随后分析学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的特色与优势,最后对贵州民族大学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本文的研究成果对推动贵州民族大学的发展,以及提高我具有重要意义。
前言:随着我国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民族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贵州民族大学作为我国民族高等教育的重要基地,其特色与优势在国内外享有盛誉。本文旨在通过对贵州民族大学的研究,总结其办学经验,为我国民族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借鉴。本文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文献研究法、实地调查法等,通过收集和整理相关资料,对贵州民族大学的历史、文化、教育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
第一章 贵州民族大学概况
学校历史沿革
(1) 贵州民族大学的前身可以追溯到1951年成立的贵州省民族学院,这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早建立的民族学院之一。学院以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为宗旨,为我国民族地区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1956年,贵州省民族学院迁至贵阳,更名为贵州民族学院。在六十余年的发展历程中,学校始终坚持以民族教育为特色,不断拓展学科领域,提升教育质量。据统计,自建校以来,贵州民族大学已为国家培养了近10万名各类人才,其中少数民族学生占多数。
毕业设计(论文)
- 4 -
(2) 在改革开放以来,贵州民族大学迎来了快速发展期。学校于1985年更名为贵州民族学院,1993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4年成为贵州省人民政府和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共建高校,2012年更名为贵州民族大学。这一时期,学校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例如,在“十五”期间,学校新增本科专业30个,硕士学位授权点10个,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在“十一五”期间,学校又新增本科专业25个,硕士学位授权点5个,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这些举措为学校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3) 进入21世纪以来,贵州民族大学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全面提升办学水平。学校于2013年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2016年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2017年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在学科建设方面,学校形成了以民族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管理学等为主的优势学科群。在人才培养方面,学校实施“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培养了一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在科学研究方面,学校承担了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数百项,取得了一系列高水平科研成果。这些成就充分展示了贵州民族大学在我国民族高等教育领域的地位和作用。
毕业设计(论文)
- 5 -
学校办学特色
(1) 贵州民族大学以培养少数民族人才为特色,形成了鲜明的民族教育特色。学校注重挖掘和传承民族优秀文化,将民族元素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例如,开设了民族音乐、民族舞蹈、民族美术等特色课程,并成立了民族艺术团,定期举办民族文化艺术活动,丰富了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
(2) 学校注重实践教学,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学校建立了多个实践教学基地,与企业和地方政府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机会。例如,与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了“茅台学院”,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践平台。此外,学校还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和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贵州民族大学坚持开放办学,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学校与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共同开展学术交流、人才培养等项目。例如,与英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大学开展了“双学位”项目,为学生提供了海外学习的机会。此外,学校还邀请国际知名专家学者来校讲学,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
学校组织结构
(1) 贵州民族大学组织结构健全,形成了以校长为首的行政领导体系。校长作为学校最高行政负责人,负责学校全面工作,下设若干副校长协助校长工作。学校设有党委,负责学校的政治领导和党的工作。党委下设纪委、组织部、宣传部等机构,负责党的各项工作。
毕业设计(论文)
- 7 -
学校行政组织结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门:校长办公室、教务处、科研处、人事处、财务处、学生工作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处、招生就业处、保卫处、后勤管理处等。这些部门在校长和党委的领导下,分别负责学校的日常行政管理、教育教学、科学研究、人事管理、财务管理、学生管理、国际合作与交流、招生就业、安全保卫和后勤保障等工作。
(2) 贵州民族大学内部设有多个学院和教学部,承担着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任务。目前,学校设有文学与传媒学院、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外国语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法学与公共管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体育学院、音乐学院、美术学院、民族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等16个学院。此外,学校还设有继续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预科教育学院等专门学院。
各学院下设多个系和教研室,负责具体的课程教学和科研工作。例如,文学与传媒学院下设汉语言文学系、新闻与传播系、戏剧影视系等;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下设历史系、旅游管理系、文物与博物馆学系等。这些系和教研室在教学和科研方面具有较强的实力,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3) 贵州民族大学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拥有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学校现有教职工近2000人,其中正高级职称教师300余人,副高级职称教师500余人。此外,学校还聘请了一批国内外知名学者担任客座教授和兼职教授,为学校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
毕业设计(论文)
- 8 -
学校注重教师的培训和进修,鼓励教师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和研讨会,提高教育教学和科研水平。同时,学校也注重青年教师的发展,通过“青蓝工程”等举措,为青年教师提供成长平台,培养了一批优秀的青年教师。这些措施有效提升了学校的师资队伍水平,为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第二章 贵州民族大学的文化特色
民族文化传承
(1) 贵州民族大学在民族文化传承方面,致力于挖掘和保护贵州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学校设有民族学、历史学、艺术学等学科,通过开设相关课程,如民族民间音乐、民族舞蹈、民族美术等,将民族传统文化融入教育教学之中。此外,学校还定期举办民族文化节,如苗族芦笙节、侗族大歌节等,为学生和教师提供展示和交流民族文化的平台。
(2) 学校建立了多个民族文化研究机构,如贵州省民族研究所、贵州民族文化艺术研究中心等,致力于民族文化的系统研究。这些研究机构不仅对贵州本土民族文化进行深入研究,还广泛开展跨民族、跨学科的研究项目,推动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同时,学校还与贵州省文化厅、贵州省民族事务委员会等政府部门合作,参与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工作。
(3) 贵州民族大学注重民族文化的实践教学,鼓励学生参与民族文化的田野调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等工作。学校与贵州省各民族地区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了实地考察和实习的机会。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学生不仅能够深入了解民族文化的内涵,还能够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和社会责任感,为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力量。
毕业设计(论文)
- 8 -
校园文化建设
(1) 贵州民族大学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注重营造具有民族特色和时代精神的校园文化氛围。学校充分利用地域优势和民族资源,将民族文化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校园文化品牌。校园内设有多个民族文化景点,如民族风情园、民族文化广场等,这些景点展示了贵州各民族的建筑风格、服饰文化、传统节日等,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文化体验。
学校通过举办各类文化节庆活动,如民族音乐节、民族舞蹈节、民族戏剧节等,为学生提供了展示民族文化的舞台。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也增强了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同时,学校还鼓励学生参与校园文化的策划和组织实施,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创新精神。
(2) 贵州民族大学图书馆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图书馆藏书丰富,其中包含了大量关于民族学、历史学、艺术学等方面的图书资料。学校定期举办学术讲座、读书会等活动,邀请专家学者分享学术成果,激发学生的学术兴趣和研究热情。此外,图书馆还设有民族古籍室,专门收藏和研究少数民族文献,为民族文化的传承和研究提供了有力支持。
毕业设计(论文)
- 9 -
学校还注重校园网络文化建设,通过校园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发布民族文化资讯、学术动态、校园活动等信息,拓宽了校园文化的传播渠道。同时,学校还鼓励学生创作和传播优秀的民族文化作品,如民族音乐、民族舞蹈、民族绘画等,以提升校园文化的内涵和品质。
(3) 贵州民族大学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校园文化建设,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学校设立了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此外,学校还通过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社会、服务社会,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学校还注重校园文化的国际化建设,通过举办国际学术会议、文化交流活动等,促进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这些举措不仅提升了学校的国际影响力,也为学生提供了国际视野,培养了他们的跨文化交流能力。总之,贵州民族大学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民族文化研究
(1) 贵州民族大学在民族文化研究方面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学术积累。学校设有民族学、历史学、艺术学等学科,拥有一支高水平的科研队伍。据统计,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学校共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200余项,发表了学术论文100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100余部。
贵州民族大学毕业论文规范化要求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