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转山西方言临县话 】是由【小屁孩】上传分享,文档一共【8】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转山西方言临县话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 : .
转山西方言临县话 --第1页
转 山西方言 临县话
临县话
有一次上网时看到一个帖子上列举了中国最难懂的十种方言,有广东话,
闽南话,温州话等。后面有一则跟贴说:不对,中国最难懂的应该是山西吕梁
临县话。临县话是不是最难的无从考证,也没有这个必要。唯一可以证实的是
与普通话的确有相当的差距,因为我给家打电话时能听得很明白的旁人实在是
没有几个。
记得以前学古诗时有一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按照现在
普通话的读音,斜和家是不押韵的。这句诗中斜字有个特殊的发音:xia[二
声](或 sia[二声])。这个读音基本上就是临县话中的发音。
古代汉字发音中有入声一说,所谓入声就是发音比较短促的一中发音方法。
普通话中入声已经消失了。王力在《诗词格律》一书说在山西的某些方言里保
留了入音,现在就因为山西方言的这个重要特点,学术界将山西地区的方言从
北方方言里分离出来,叫做晋语,临县话也是晋语的一部分。
临县方言中un 和 ong 是不分的,亦没有前后鼻音之分。我学普通话时这些
始终也没有区别开。我的名字三个字中有两字正好犯了这两条,所以这两字一
直说不明白。别人问我叫什么名的时候,比较麻烦,我得给他描述那两字是怎
么写的。
网上有人还出了一份临县话 "四级考题 ",我看了一下,以我这水平可能都
及格不了。发音和普通话比较大,很多都是音近字组合的,看着相当费事。虽
然费事但也亲切。下面我将一些常用的临县词汇罗列如下,其中参考了网上的
一些东西,在此表示感谢。
爹(dia,一声):指父亲
妈(同普通话 ):母亲
转山西方言临县话 --第1页 : .
转山西方言临县话 --第2页
哥(gang,一声):哥哥
姐(zia,一声):姐姐
兄弟(xudi,都为一声):弟弟
姊妹(zimai,三声+一声):妹妹
爷爷(yaya,一声):爷爷
娘娘(类似于普通话):奶奶
婆婆(pupu,二声+轻声):外婆
解(jie,三声):姥爷
伯伯(biabia,入声):伯父
当当(dangdang,入声):伯母
叔叔(susu,入声):父亲的弟弟
婶子(shenzi,三声+入声):叔叔的媳妇
老婆(laopu,三+一):妻子
老谢(laoxie,三+四):,。
小子(siaozi,三+轻):,
女子(ruzi,三+轻):,。其中"ru"发音时不卷舌头
男子谢(nanzixie,二+轻+四):,。谢(xie,四)指丈夫或男
子。当地有"七分的婆姨不顶三分的谢"的说法,有一种大男子主义在里边,但
也从侧面证明了祖祖辈辈延续的"男主外,女主内","男子挣钱养活老婆孩子"
的传统观念。
婆姨(puyi,二+一):,
转山西方言临县话 --第2页 : .
转山西方言临县话 --第3页
戏(xi,四):,
父子(fuzi,同普通话):父子或父女
女么米(nvmemi,都为一声):母子或母女
搜子(souzi,一+一):媳妇。新(sin,入)搜子,刚娶进门的媳妇。男子结
婚称为"引搜子"。如果谁家引搜子,左邻右舍的都会来看新搜子的。南方的朋
友们则会"混搜子"。混搜子就是闹洞房。
女婿(rusei,三+入):女婿
公(gong,一):丈夫的父亲
婆(pu,入):丈夫的母亲
妻公(ceigong,入+四):岳父
妻母(ceimu,入+三):丈母娘
小姨子(siaoyizi,三+四+轻):妻子的妹妹
挑担(taodan,一+四):姐妹的丈夫之间称挑
昂(类似于 gang,爆破音,现代汉语中已没有对应的发音了):我
你(同普通话):你
乃(nai,三):它
昂米(gangmi,入+轻):我们。"米"相当于"们",表复数。如:戏米(ximi,
四+轻)指小孩们。
Nia(入):你们。
转山西方言临县话 --第3页 : .
转山西方言临县话 --第4页
Nie jia(入+一):他们。
莫(me,入):表没有,否定。
兀的(wudi,入+轻):,:--"你写的不错呀?"--"兀的了!
"
好(同普通话):程度副词。非常之意。例:你怎么好不听话呀?(你怎么这
么不听话呀?)
眼(nian,三):眼镜
鼻子(pi[e]zi,入+轻):鼻子
耳朵(erdu,三+一):耳朵
嘴(ju,二):嘴巴
腿(tuai,三):腿
胳膊(gebe,一+二):胳膊
脚(ji[e],入):脚
脖子(pazi,入+轻):脖子
肩肩(jiejie,一+一):肩
泽背(zebai,入+四):背
衣裳(yishei,一+一):衣服
转山西方言临县话 --第4页 : .
转山西方言临县话 --第5页
鞋(hai,一):鞋。小孩穿的昵称谢谢(haihai,一+一),叠用在临县话里
很普遍,尤其对父母小孩子讲话时。如:袄袄,鼻鼻(pipi,入+入),手手,脚
脚(jiji,入+入),嘴嘴(juju,一+一),肚肚,腿腿(tuaituai,三+三),脖脖
(papa,二+二)等。大人们对一些物品也用叠词相称。如:包包。有一次我在外
地听到一个人说"包包",当时倍感亲切。
卷(同普通话):骂
居匣(juxia,一+二):房屋,家
房子(fuzi,二+轻):房屋
巷(hang,入):家
给(gai,二):给,赠
喂(yu,四):喂
掏探(taotan,一+四):费尽心思获得某物。例:昂费了九年二虎的劲才给
你掏探到这个东西。
存身(同普通话):"存有身孕",存身婆姨指孕妇。亦可写作重身,"一身中
还有一身"。在临县话中,"重"和"存"读音完全相同。
圐圙(guolue,一+四):圐圙"是蒙语的音译,语指围起来的草场 ,现多用于
村镇名称。在临县,圐圙指的是位于县城中心的一个广场。地圐圙指下雨后草
地上长出来的类似于木耳似的一种菌类,可以包饺子吃。
细致(seizhi,入+轻):做事认真,东西摆放整齐。
熬人 (类 aoren,二+一):累。例:动弹了 (lao,入)一天了 (lei,一),熬
人死了。 (劳动了一整天了,累死人了 )
重茬 (congca,二+一):第二遍。 ,里边的旧茬子还在
里边,没有深耕就下种称为重茬种地。 ,再用这些碗
筷做饭吃称为重茬碗筷。
转山西方言临县话 --第5页 : .
转山西方言临县话 --第6页
瞎撞(hacua,一+入):笨。常听父母骂孩子:你真瞎撞。
早起(zaoqi,三+轻):早晨
黑间(hejian,一+一):晚上
前晌(cianshei,一+四):上午
后晌(houshei,一+四):下午
月明(yuemi,入+一):月亮
星宿(seisiu,一+四):星星
铁匙(tisi,入+一):炒菜用的铲子
藻话(同普通话):指出了临县话以外的其它方言包括普通话。村里边来个
外地人了,人们就说:那人说的是藻话。
谋算(musuan,一+四):打算。考虑
思量(silei,一+一):想念。长时间没回家了可能会说:思量居匣了。
聒人(guoren,一+一):声音太高,受不了。
营生(yisha,一+一):营生。例:--"你女婿是干甚么营生的呀?"--"教书
的"
污水(wusui,入+三):穿脏的衣物。洗(sei,三)污水,指洗衣服。
芫荽(yanxu,一+入):香菜。
么贼(mezei,入+二):这有点为难了,结构同萝卜,心形的块根植物。在
普通话里对应什么东西,我不知道。拔了皮能吃。经常腌菜吃,放盐腌则为咸
菜,不放盐则为酸菜。有时用线把它们串起来,挂通风的地方风干,谓之干
(gie,一)么贼。每年农历二月二龙抬头煮豆子饭时的不可或缺的佐料。
转山西方言临县话 --第6页 : .
转山西方言临县话 --第7页
孤闷人(同普通话):无事可干,无聊,孤独之意。例:一个人呆在家里有
点孤闷人。
念字(nianzi,四+一):上学。
漆整(qizheng,入+三):装修整理。例:新修了(lao,san)几眼(nian,三)
窑,还没漆整好。
响工(xugong,三+一):一种活跃在临县一带的民间艺术团体。红白喜事中
吹奏乐器的班子。而在响工班子里面的吹鼓手,一律叫吹响工的。在以前,只
有办丧事时请响工送终,不过近几年来来不管结婚还是办丧都有请的。
行门户(同普通话,户读三声):就是亲朋好友同事领导等遇到婚丧嫁娶,
要去吃饭送礼。至于为什么说是"行门户",原因是由于吃饭送礼一般是以家庭
为单位的。如果还没有结婚,是不用行门户的,因为还没有"自立门户"。行门
户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不要忘了 "行礼"。行礼并不是向某某什么人敬礼什么的,
只是送上礼金。当然,如果某人不能亲临,但门户还是要行的,那么就得别人"
捎礼"了。如果没到场但捎了礼,主人要"回礼"了。一般的回礼,就是回赠些烟
酒糖果什么的。
夹子 (ziazi,四+一):尿布。
厾点 (dudian,入+三):指点。例: "你这是瞎厾点什么呀 "(你这回瞎指点
什么呀 )
做食宴(zusiyan,入+四+一):婚丧嫁娶备置饭菜酒席款待亲朋好友。
动弹(同普通话):劳动。例:熬人的动弹不了了。
套黍((taosu,四+三):高粱。玉套黍则为玉米。
花火(同普通话):就是普通话里的烟花。这个词很形象,像花儿一样美丽
的烟火。过年时花火是必不可少的。
转山西方言临县话 --第7页 : .
转山西方言临县话 --第8页
去(ke,入):去的意思。用的频率相当大。--"你该经常来昂米巷窜来
么?"--"去呀么,兀哈不敢呀"(--"你经常来我家坐坐吧?"--"肯定去,哪有什么
不敢的呀")
耳刮子(二+入+轻):耳光。还有一别称为B 豆。小孩当中流传着:B 豆耳
刮子,荞面手握子(shouwazi,三+入+轻)。荞面手握子是一种荞面的吃法,具
体不详,好像是用手握出来的。还有一种吃法叫"个兔(getu,入+四)",用一只
转山西方言临县话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