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导体电介质和磁介质之电介质的极化.ppt


文档分类:通信/电子 | 页数:约1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导体电介质和磁介质之电介质的极化 】是由【54156456】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2】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导体电介质和磁介质之电介质的极化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 电介质的极化
(1)说明由无极分子组成的电介质的极化过程。(2)说明由有极分子组成的电介质的极化过程。比较电介质的极化与导体的静电感应。
[解析](1)不能导电的物体叫做绝缘体。
为了简单起见,常将分子中的正,负电荷看作分别集中在两个几何点上,它们分别叫做正,负电荷的“中心”。
无外场时,每个分子的正,负电荷中心重合的分子称为无极分子,l = 0,p分 = 0,例如H2,O2,N2等。
在外电场的作用下,电介质表面也会产生附加的电荷,因而产生附加电场,这种现象叫做电介质的极化。
绝缘体在电场中仍能显示电效应,因此绝缘体又叫做电介质。
电介质中的电荷束缚得很紧,在外电场的作用下,只能产生微观位移,大量分子的微观位移导致电介质在宏观上产生附加电场。
{} 电介质的极化
由于每个分子的电偶极矩都沿着外电场方向整齐排列,所以整块电介质的分子电偶极矩的矢量和不为零。
在电介质内部任取一个体积元(该体积元宏观无限小,即宏观上可看作一点;微观无限大,即微观上包含大量的电介质分子),该体积元内分子电偶极矩的矢量和Σp分一般不为零,从而产生一个附加电场。
这种由于正负电荷中心相对位移而引起的极化称为位移极化。
对于无极分子构成的电介质,在外电场E0的作用下,无极分子中的正,负电荷受到的电场力方向相反,“中心”产生相对位移,形成电偶极子,电偶极矩的方向沿着E0的方向,p分 ≠ 0。
(1)说明由无极分子组成的电介质的极化过程。(2)说明由有极分子组成的电介质的极化过程。比较电介质的极化与导体的静电感应。
STEP4
STEP3
STEP2
STEP1
但是在电介质的表面产生了净余电荷层,这种电荷称为束缚电荷(极化电荷)。
这种电荷不能在电介质内部自由移动,更不能离开电介质转移到其他带电体上去,只能被束缚在介质的表面上。
如果电介质是均匀的,在电介质内部任取一个体积元,其中正负电荷的数目是相等的,即均匀电介质内部处处呈电中性。
说明由无极分子组成的电介质的极化过程。(2)说明由有极分子组成的电介质的极化过程。比较电介质的极化与导体的静电感应。
{} 电介质的极化
在无外电场时,电介质中无极分子正负电荷的“中心”是重合的。
加了外电场之后,正电荷沿着电场线的方向产生微小的位移,负电荷逆着电场线的方向产生微小的位移,形成电偶极子,在电介质的表面出现净电荷。
外电场越强,正负电荷的距离越大,电偶极矩也越大,表面的极化电荷也越多。
01
02
03
04
对于由有极分子构成的电介质,在没有外电场E0时,有极分子的电偶极矩p分 ≠ 0。
[解析](2)无外场时,分子的正,负电荷中心不重合的分子称为有极分子,例如H2S,SO2,NH3等。
由于分子做无规则的热运动,各分子电矩的取向杂乱无章,在电介质的内部任取一个体积元,其分子电偶极矩的矢量和Σp分 = 0,整块电介质是电中性的。
加上外电场E0后,分子受到电场力矩作用,转向外电场方向,电偶极矩呈现一定的规则排列,导致整块电介质分子电偶极矩的矢量和不为零。
05
说明由无极分子组成的电介质的极化过程。(2)说明由有极分子组成的电介质的极化过程。比较电介质的极化与导体的静电感应。
{} 电介质的极化
{} 电介质的极化
由于分子电偶极矩转向外电场方向而引起的极化称为取向极化。
由于分子无规则的热运动,各个分子电矩方向并不都沿着E0的方向,但E0越强,Σp分沿E0方向的值就越大。
在电介质内部位取一体积元,该体积元内分子电偶极矩的矢量和Σp分一般不再为零,从而产生附加电场。
同样,在电介质表面分别出现正负极化电荷。
在电介质的极化过程中,通常两种极化可以同时出现。
它们的微观过程不同,但是宏观效果是一样的:出现极化电荷,产生附加电场。
因此,在对电介质极化作宏观描述时,没有必要区别两种极化。
(1)说明由无极分子组成的电介质的极化过程。(2)说明由有极分子组成的电介质的极化过程。比较电介质的极化与导体的静电感应。
{} 电介质的极化
电介质表面的面电荷是由靠近表面处分子中电荷的微观位移形成的,是束缚电荷,不是自由电荷。
均匀电介质被外场极化的最终结果是电介质表面产生了净余的电荷层,而内部不产生净电荷,这与导体的静电平衡类似。
电介质的束缚电荷与导体上的感应电荷都要产生附加电场E',它与外电场叠加形成合场强。
在平衡时,介质内部的合场强不为零,而导体内部的合场强处处为零。
当外电场很强时,电介质分子中的正负电荷可能被拉开而形成自由电荷。
当自由电荷大量存在时,电介质的绝缘性能就会破坏而变成导体这种现象称为电介质的击穿。
(1)说明由无极分子组成的电介质的极化过程。(2)说明由有极分子组成的电介质的极化过程。比较电介质的极化与导体的静电感应。
2
1
加了外电场之后,正电荷沿着电场线的方向产生微小的位移,负电荷逆着电场线的方向产生微小的位移,形成电偶极子,在电介质的表面出现净电荷。
在无外电场时,由于热运动的缘故,电介质中有极分子的电偶极矩的排列是杂乱无章的。

导体电介质和磁介质之电介质的极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54156456
  • 文件大小1.39 MB
  • 时间2025-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