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导论决策心理学 】是由【165456465】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1】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导论决策心理学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我们每个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都面临着很多的风险。开车安全的风险、空气污染的风险、身体健康的风险等等。
假设现在,你和其他人一样都面临这些风险,除此以外,你还得了一种奇怪的病,这种病不疼不痒,也没有其他症状,却有万分之一的可能性会让你在五年内突然死亡。现在医学界研制出了一种新药,经过严格的科学鉴定和实验证明,这种药没有任何毒副作用,不会给身体带来任何损害,吃了以后就可以把由这种病引起的五年中万分之一的死亡可能消除。
那么请你想想,你是否愿意花钱买这种药?
如果愿意,你最多愿意花多少钱来买这种药呢?
请把你愿意出的最高价钱写下来:
例子
假设现在,你和其他人一样面临着生活中的各类风险,但你的身体很健康。现在医学界研制出了一种新药,医药公司想找一些人来测试这种药品。经过严格的科学鉴定和实验证明,这种药没有任何毒副作用,不会给身体带来任何其他损害,但是一旦服用了这种药,就会使你在五年中有万分之一的几率会突然死亡。
医药公司起码要付多少钱给你你才愿意服用这种药呢?
那么请你想一想,你是否愿意服用这种药?
请把你的答案写下来:
1
2
3
4
例子
你的答案各是多少呢?
第二种情况(50000-100000) 远远高于 第一种情况(100-200)
是不是和你的答案差不多?
你对着两个数字好奇不?为相差这么多?他们之间矛盾吗?
其实这两道问题讲述的是同一个情况,就是金钱和健康的交易。
第一种情况下你可以用金钱换来健康,你实际上在考虑愿意花多少钱消除五年里万分之一的死亡可能,买回自己的健康;
第二种情况是你可以减少一点健康来换取多一点的金钱,你考虑的是要求得到多少补偿才肯出卖自己的健康,招来五年里面万分之一的死亡可能。
两者都是五年中万分之一的死亡率和金钱的权衡,是完全等价的问题。既然完全等价,那么从客观上讲,人们的回答应该也是没有什么区别的。那么为什么两种情况会给你和绝大多数人都带来不同感觉,而且使你们做出截然不同的回答呢?
这正是本书要向你揭开的谜底的。
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在决策过程中的作用和影响机制的科学。
人类的一切行为都是决策的结果,关于决策心理学的研究日趋成为一个热点。本书从行为层面解读了人类的判断与决策,尤其是经济领域的风险决策,较为详尽、系统地介绍了决策研究三种范式(标准化、描述性、进化论)的理论前提、基本假设,理论主张及其经验事实,尤其探讨了描述性决策和进化论范式的决策研究,从感知觉、记忆、思维、情感等多个侧面分析了判断与决策现象的规律、特点及其形成机制。本书作者重视进化论范式从适应性角度对决策现象作出的理解,并尝试以这种视角研究情绪与决策的关系、直觉决策的机制等。此外,还介绍了决策风格、群体决策等方面的内容。
定义:
内容简介:
决策心理学
2020
决策心理学的萌芽
01
2021
决策心理学的兴起
02
2022
决策心理的大发展
03
决策心理学的发展历程
最早的决策心理学起源于“博弈”(games of chance)。
1
丹尼尔·伯努利 效用理论
2
效用定义:
3
人们的判断和估计不依赖获益后的心理满足或愉悦程
4
度。而这种心理上的满足或愉悦被其称为“效用”,进而提
5
出效用理论。
6
心理学的内容融入到决策的研究
7
最早的决策心理学起源于“博弈”(games of chance)。
1
丹尼尔·伯努利 效用理论
2
效用定义:
3
人们的判断和估计不依赖获益后的心理满足或愉悦程
4
度。而这种心理上的满足或愉悦被其称为“效用”,进而提
5
出效用理论。
6
心理学的内容融入到决策的研究
7
决策心理学的发展历程
20世纪中叶 冯·诺依曼和摩根斯顿 最大期望效用理论
该理论假设,决策者按自己的偏好对选项排序,并按最大期望效用进
行选择,为偏好的排序规定了一系列公理,如占优性、传递性独立
性等,并假定个体决策的皮那好运算遵循这些公理。
偏好(即效用)=价值×概率,
效用:可测量的客观指标 价值:主观的 概率:客观的
优点:逻辑连贯性和内部一致性
缺陷:缺少了心理内容,决策理论不再是对个体实际决策行为
的描述与反映,而成为一种形式运算。
7年后 萨维奇 主观期望效用理论
效用=价值×主观概率
在追求客观性和可量化性上是一脉相承的,他们均远离了古典效用理论
包含的心理内容,尤其排除情感因素。
质疑处:确定性事件原则——阿莱斯悖论
概率的假设 ——埃尔斯伯格悖论
美国卡内基大学教授西蒙批判理性“经济人”假设 ,首次提出有限理性。
西蒙是描述性决策理论的主要创始人,对决策心理学的发展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贡献。
有限理性——全面理性 满意性原则——最优原则
1——满意 0——不满意
“满意性”原则:
是指决策时个体并不考虑所有可能的选项及计算所有可能的结果,而是仅考虑几个有限的选项,并且一旦感到满意,就会停止搜索的原则。
有限目标:当决策者面对复杂情景时,一般先确定一些小目标,然后根据小目标进行决策,并逐渐趋向大的目标。
欲望水平:决策的满意度取决于个体的欲望水平,欲望水平越高,决策越难达到满意。
搜索方法:为使决策达到满意效果而采用的搜寻方式及各种解决方案。
效益准则:决策方案的搜索与选择需要耗费一定的时间与精力,由此在付出与获益之间必须考虑效益的问题。为一个价值不大的问题而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并不是一件有益的事。
“满意性”原则涉及四个方面的基本问题:
导论决策心理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