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中小学部编六上语文22 文言文二则(《伯牙鼓琴》《书戴嵩画牛》)-教学设计教案教育教学资料.docx


文档分类:幼儿/小学教育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中小学部编六上语文22 文言文二则(《伯牙鼓琴》《书戴嵩画牛》)-教学设计教案教育教学资料 】是由【1660287****】上传分享,文档一共【6】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中小学部编六上语文22 文言文二则(《伯牙鼓琴》《书戴嵩画牛》)-教学设计教案教育教学资料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小学语文 六年级


秋季 期
课题 文言文二则(第一课时)
教科书书名: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上册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教学目标
.能自主运用已有经验读准字音,读通文意。写好“哉”等字。
.通过多层次反复诵读,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音乐艺术之美, 背诵《伯牙鼓琴》。
.能说出对《伯牙鼓琴》最后一句话的理解,并结合“资料袋”说出 自己的感受。
教学内容
教学重难点:
.通过多层次反复诵读,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音乐艺术之 美,背诵《伯牙鼓琴》。
.能说出对《伯牙鼓琴》最后一句话的理解,并结合“资料袋”说 出自己的感受。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明确要素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第七单元,开启一趟艺术之旅。先来浏览一 下单元目录,找一找我们会欣赏到哪些艺术形式?
预设:音乐、绘画、京剧、书法。
是的,再看单元篇章页,我们可以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 艺术之美。
.这节课我们先回到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去读一则与音乐有 关的故事,《伯牙鼓琴》。
二、读通课文,了解大意
(一)学习任务一: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分享你认为需要特别关注的地方。
预设L “善哉乎”的“哉”是半包围结构,写的时候要保证字的 重心稳定,“戈”字的后两笔要注意先撇后点。
sh a o
预设2: “少选”可以借助注释明白这是形容时间很短,所以读少 选。
预设3: “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这句话中“为”字出现了两次,
\v6i w^i
借助注释,根据意思应该这样读: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预设4:关注子期的话。“哉”和“乎”都是语气词,连用两个语 气词就是加强语气,“善哉乎”意思就是“真好啊” “真妙啊",所以我 们可以在“乎”字后面停顿延长。
.是啊,在语气词后面停顿延长,文言文的味道就出来啦!同学 们借助注释读准了字音,注意了字的书写要点,还联系已有的知识, 把握了重点句子的朗读节奏。难读的地方读好了,文章肯定难不倒你 们。
(二)课文会读了,你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吗?
三、借助文字,展开想象
: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
(1)听着伯牙的琴声,子期这样说:“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 山。”想象一下,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请你来读一读。
预设L仿佛有一座雄峻的大山出现在我的眼前,直冲云霄。
预设2:仿佛看到了一座巍峨高耸的山穿过了云霄。
(2)同学们想象到了这么多的画面,那这会是怎样的琴声呢?
预设1:动听悠扬的。预设2:慷慨激昂的。
(3)古琴曲《高山》相传是伯牙所作,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这穿越 千年之声,看看你的眼前还会出现怎样的画面。
预设1:我仿佛看到高大壮丽的高山拔地而起,山峦绵延起伏。
预设2:我仿佛看到了高山耸立在我的眼前,周围云雾缭绕,十分 神秘。
(4)少选之间,伯牙的琴声变换了曲调,这一次你又仿佛看到了 怎样的画面,听到了怎样的琴声?请你把它写在作业纸上。
预设1: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琴声传来,我仿佛看到流水 沿着山坡缓缓流下,流水发出的美妙声音吸引了鸟儿来观看,十分惬
后、O
预设2: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琴声传来,我仿佛看到流水 变化多端,时而为潭,时而为湖,时而为江,滚滚的江水咆哮着奔向 大海。
.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我们的眼前出现了这么多的画面。现 在,请你跟身边的伙伴分角色,合作着读一读。
(1)采访一下伯牙,你在鼓琴时心里想着什么?
预设:第一次我想到了巍峨雄壮的高山,第二次我想到了浩荡的 流水。
(2)子期,听着伯牙的琴声,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预设:我仿佛看到了巍峨雄奇的泰山和奔腾不息的流水。
(3)也就是说伯牙鼓出的是琴声,子期听到的也是。
预设1:我认为伯牙弹的不仅是琴声,“志”的意思是心志、情志, 所以我觉得伯牙是在用琴声表达自己高远的志向。
预设2:我觉得子期不仅是听懂了伯牙的琴声,还听出了伯牙倾 注在琴声里像巍峨的高山一样高大的志向,像江河一样宽广的胸怀。
.是啊,看来子期不仅“知琴音”,还“知情志”,所以人们把真 正了解自己的人叫做“知音”,让我们用朗读来表现得遇“知音”的喜 悦。
生:伯牙鼓琴,锤子期听之。(平缓叙述)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锤 子期曰:“善哉乎一一鼓琴,巍巍乎一一若太山。”(兴奋激动,声音高 昂,表现山之高,胸怀之高远。)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锤子期又曰: “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情绪稍收,声音绵长,拖音,表现
河之长,情怀之深远。)
四、破琴绝弦,走近知音
.伯牙子期心意相通,一见如故。他们相约来年再会。
一年后,伯牙满怀期待地来到这里,等来的却是一一锤子期死, 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想问的?
预设:为什么锤子期一死,伯牙就要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呢?
.学习任务三:结合“资料袋”,交流感受。
预设1:锤子期死后,伯牙认为世上再也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 人了,所以“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我从中感受到伯牙失去知音 的巨大痛苦和不再弹琴的决绝的态度。
预设2:因为子期的逝去,伯牙就毁坏了自己心爱的乐器,而且终 生不再弹琴,我感受到伯牙逝去知音之后那种悲痛欲绝的心情,也可 以看出两人建立在相互了解、互相欣赏基础上的无比深厚的情谊。以 后我要是遇到知音,也要像他们一样相互欣赏、真心对待。
.是啊,知音可遇不可求,实属难觅。让我们用朗读来表现出伯 牙失去知音的悲痛心情。
【(语速慢,有些地方一字一顿)锤子期一一死,(突出“死”字, 表示伤痛)伯牙破琴绝弦(重读“破琴绝弦”),终身一一不复鼓琴(坚 决的语气),以为一一世一一无足复为一一鼓琴者(一字一顿)。:]
五、千古传颂,感受魅力
.关于他们二人成为知音的传说,《吕氏春秋》《列子》等古书均 有记载,也流传于民间。让我们借助提示,试着背一背这个故事。
学习任务四:背诵《伯牙鼓琴》。
(提示“方鼓琴一一少选之间一一锤子期死”)
(前半部分由平缓渐渐欢快激昂,有起伏,表现琴瑟相合的状态, 两部分之间停顿较长,引发想象;后半部分悲凉伤心,声音缓慢低沉, 有些地方一字一顿,表现痛失知音的悲怆。)
.其实,自从有了这个故事,知音文化就走进了我们每一个中国 人的精神血脉里。如: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一一唐・王勃
“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一一宋•欧阳修
“万两黄金容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一一清・曹雪芹
.在1977年,中国的古琴曲《高山流水》曾和世界名曲一起送上 太空,我们在向宇宙寻求知音。
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2023年的成都大运会,我们依然奏响了 《高山流水》,向天下所有的有识之士,来表达我们的知音之情。
.人生苦短,知音难觅。一把古琴让伯牙和子期成为知音,一个 故事让高山流水千古流传,衍生出博大精深的知音文化,这就是中华 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这就是艺术的魅力。
备注:教学设计应至少含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等三个部 分,如有其它内容,可自行补充增加。

中小学部编六上语文22 文言文二则(《伯牙鼓琴》《书戴嵩画牛》)-教学设计教案教育教学资料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1660287****
  • 文件大小16 KB
  • 时间2025-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