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2025年端午的鸭蛋优秀说课稿(共17篇).docx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8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8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8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2025年端午的鸭蛋优秀说课稿(共17篇) 】是由【mama1】上传分享,文档一共【83】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2025年端午的鸭蛋优秀说课稿(共17篇)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2025年端午的鸭蛋优秀说课稿(共17篇)
篇1:端午的鸭蛋说课稿
各位评委:
大家上午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七课《端午的鸭蛋》,下面我将从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材及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和学法以及教学过程的设计六个方面进行说课,敬请各位评委指正。
一、语文课程标准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二、教材分析:
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以民间文化为主题,所选的五篇课文绘声绘色地介绍了民风民俗和民间艺人轶事,学习这个单元,能够引导学生关注民俗,从学校走向社会,从课内走向课外,提高语文的综合素质。
《端午的鸭蛋》是本单元的第二篇课文,属于民俗文化中的食文化,小小的鸭蛋,让我们感受到它背后的文化意味和浓郁民俗风情,学会从生活中发现乐趣,这篇文章从容闲适;文笔自然生动,语言平实有味,可以品味到日常生活的情趣和底蕴。
学情分析:
初二的学生对写人记事的散文有一定的阅读基础,但是对文章内容的把握和对主题理解的深度还有待教师进一步引导点拨。
三、教学目标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教材的特点,我设计了以下三个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1)、积累“门楣、籍贯”等词语。(2)、理清课文的层次结构,概括文章主题。
:(1)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品析精彩语句,学习自然传神的表现手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1)学会感受平淡生活中蕴涵的乐趣,培养热爱民俗文化的感情。(2)体会端午的独特魅力,培养对中国民俗文化的热爱和保护之情。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把握文意,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突破方法:朗读法,引导学生反复朗读,用心品味,从而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难点:品味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突破方法:本文所写内容丰富,语言富有表现力。我打算采用合作探究法,同学之间讨论理解作者闲适自由的文风。)(这一目标着重放置第二课时)
五、教学方法、学法根据本课目标和文本特点,拟采用以下教法和学法: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用心品味,收到与文本与作者交流的效果,便于理解作者的情感。
学法指导: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和圈点批注的的学习方法充分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六、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让同学们猜谜语,“三角四楞长,珍珠肚里藏,要吃珍珠肉,解带扒衣裳。(猜一物)”,再问同学们,你知道我国关于吃的传统的三大节日吗?(端午----五月初五、中秋----八月十五、春节---正月初一)各地端午节的风俗不尽相同今天,我们跟随著名散文家汪曾祺一起体验江苏高邮的端午节(这个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下面的教学做铺垫)
(二)、整体感知课文
1.出示投影,简介作者检查学生预习的情况,通过投影“读一读,写一写”让学生给生字注音,教师订正字词的读音、释义。
2.概括文章各段大意,理清文章思路,整体感知文意。
思考:本文的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学生通过初步的阅读思考,归纳出课文的内容:写了家乡端午的习俗;家乡的鸭蛋,写端午的鸭蛋(板书)表达了作者对家乡、对生活的留恋热爱之情。
(这个环节主要是通过朗读、思考,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理清行文思路初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完成目标1、3)
我们在整体感知课文,把握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研读赏析,这是讲读本文的难点,为第二课时做铺垫。

作者家乡的端午节有哪些习俗?
作者从哪些方面介绍了家乡的鸭蛋?
:作者为什么对家乡的咸鸭蛋久久不能忘怀?作者对家乡的任何小事都如数家珍,表现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对童年的怀念。(设计这几个问题在于培养学生自主搜索信息的能力,进一步细读课文,从而理解作者对家乡的任何小事都如数家珍,表现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对童年的怀念,从而突破重点。)
(三)、课堂小结:这篇民俗散文,以小小的鸭蛋为载体,承载着作者的童心童趣、对故乡的缅怀和对民俗的追念用闲适自由的笔墨,表达了对家乡的对生活的热爱、赞美之情(这个环节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有了系统、完整的印象)。
(四)、拓展延伸:
,“江陵端午祭”是韩国农耕社会时期祈求丰年,民众共同参与的传统祝祭活动。在进行端午祭时,会举行假面舞剧、投壶、摔跤、荡秋千、长跪比赛、跆拳道比赛、高校足球赛等活动,而这些都是具有韩国地方特色的。每年吸引国内外百万人次参与和观光,韩国方面对江陵端午祭非常重视,1967年将其列入国家重点无形文化财产第13号,并于2025年向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申报“世界无形遗产”,且取得成功。
:据报道,韩国在“端午祭”“申遗”成功后,拟将“韩医”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10月8日日,向媒体透露这一消息的民俗专家白庚胜证实,韩国已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申报,“韩医”“申遗”进入正式程序。我国自20xx年开始酝酿中医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目前申报草案已起草完毕,标志着中医药“申遗”项目正式启动。
反思:我们该怎么办?
(五)、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词语。(2遍)
《我家乡的中秋节》写一段300字左右的短文
3.“韩国端午祭”捷足先登成功申遗这也说明我们传统文化自我保护意识不够,清谈谈你对保护传统文化财富的认识。
(这个作业的设置,首先让学生关注我们家乡的传统节日习俗,如何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同时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热点,并能联系文化背景和所学知识,对生活现象作出自己的评价)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不当之处,敬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板书:
端午的风俗
家乡的鸭蛋怀念童年热爱家乡热爱生活
端午的鸭蛋
篇2:端午的鸭蛋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课文以民间文化为主题,包括沈从文的《云南的歌会》,萧乾的《吆喝》,冯骥才的《俗世奇人》等。文章生动丰富,民风民俗及民间艺术趣味盎然、妙趣横生。本单元的课文意在让学生关注各地的民俗,了解民生和民间文化,并通过这些有声有色的民俗风情去感受自己日常生活中蕴涵的无穷乐趣。而本文《端午的鸭蛋》是本单元的第二篇课文,又属于民俗文化中的食文化,小小的鸭蛋,让我们感受到它背后的文化意味和浓郁民俗风情,通过本课的学习意在让学生了解端午文化,感受汪曾祺所写的民俗中包含的生活期望和美好追求,赏析他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特色。
二、学情分析:
处在青春期的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对文学作品有一定的独特体验和看法,并且有表达个人观点的欲望。传统文化对当代中学生来说,应该是比较疏远的话题,他们深受洋文化影响,缺乏认识了解传统文化的机会,更加不知道如何欣赏传统文化。因此,面对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强烈碰撞的现实,他们需要恰当适时的引导。
三、教学目标:
根据本单元的特点和学生的情况,我把本文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了解端午文化,感受鸭蛋包含的文化意味和民俗风情,感受民俗中包含的生活期望和美好追求。

1、理清行文思路,感知课文内容,了解作者闲适自由的风格。
2、品味本文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特色。
:激起学生对儿时生活怀想和对故乡的热爱的感情。提倡珍惜传统文化,激发民族自豪感。
:通过品味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解读文本内在的韵味,感受传统习俗蕴涵的独特的情趣。
:解读文本,品味语言。引导学生调动自身体验,感受日常生活中的无穷趣味。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思路:读文本——说风俗——谈鸭蛋——品语言——爱家乡——善反思——写真情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课前学生预习:
1.预习本文字词,自读课文,扫清阅读障碍。
2.思考课后习题,将你认为好的句子或有疑问的语句作上批注。
3、理清文章的思路,细读课文二三自然段,想一想文中的鸭蛋具有什么特点及作者情感。
4、想一想自己童年时代过节时最难忘的经历或物件。
四、说教法
为了让学生能学有所获,贯彻新课程标准上提出的“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对本课的教学设计我主要有以下考虑:首先要考虑学习的主体,即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时间一般只有20分钟左右,如果较长时间不改变教学方法,学生的注意力就会分散,所以教学设计第一点就是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并进行适当变化,使学生保持较高的学习兴趣及较高的注意力,教学设计的第二点在于根据教学内容进行的思考,文章中有部分词句是必须掌握的,可以考虑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与问答法解决,针对教学重点,可采用情景激励法、投影展示法、分析法、比较法及引导法,针对文章难点,主要考虑采用点拨法、分析法、提问法、诠释法等,力求能通过恰当的教学方法来使学生把握重点、突破难点。依据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实施教学。
1、朗读法:每一篇文章都有其独特的意蕴,只有反复朗读,才能领会其中深刻而丰富的思想内涵,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反复读,感悟本文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特色。
2、情境设置法:在本节课上,充分创设情境,使学生很自然的融入到课文的意境中去,思想产生共鸣。
3、讨论法:引导学生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
五、教学过程
1、激发兴趣,导入课题
你的端午是怎么过的?在你的记忆当中,端午有什么让你回味无穷的东西吗?我们今天来学习的一篇回忆性文章也是关于端午的。大家都预习过,大家都预习过,这篇文章是谁写自己过端午?你能给我们介绍一下他的情况吗?
2、简介作者:
汪曾祺(1920~),江苏高邮人。早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历任中学教师、北京市文联干部、《北京文艺》编辑、北京京剧院编剧。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发表小说《受戒》、《大淖(nào)记事》。著有散文集《汪曾祺自选集》。

3、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习生字词。
(2)学生朗读课文,并思考:这篇文章写了哪些内容?作者家乡的端午节有哪些风俗?

4、精读课文,感受情趣。
(1)汪曾祺的家乡过端午有那么多风俗,他为什么偏偏挑选鸭蛋来写呢?换句话说,高邮鸭蛋有什么突出的特点值得作家大写特写呢?请你概括鸭蛋的特点,并找出相应的语句。并以“这是的鸭蛋,因为(找出文中相关的语句)”为句式说一段话。(小组合作,组长发言)

(2)说起对家乡的热爱与思念,最难忘的要属儿时的记忆了。因而有人说,本文写得最有趣的要属四、五两段了。这两段写什么?你认为最有趣有是什么?

2025年端午的鸭蛋优秀说课稿(共17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8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mama1
  • 文件大小60 KB
  • 时间2025-02-11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