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急性迟缓性麻痹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是由【junjun2875】上传分享,文档一共【59】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急性迟缓性麻痹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急性迟缓性麻痹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TITLE
演讲人姓名
STEP3
STEP2
STEP1
41届世界卫生大会提出全球消灭脊灰的目标
1994年9月我国最后一例脊灰是湖北襄阳的患儿,说明我国已成功的阻断了本土野毒株的传播。
2000年10月WHO西太区,在日本宣布本地区为无脊灰地区,标志我国消灭脊灰工作进入无脊灰阶段。
消灭脊髓灰质炎
我国边境地区有输入脊灰野病毒(输入病例)的危险
脊灰疫苗衍生病毒引起的循环
TITLE
维持无脊灰状态面临的问题
15岁以下出现急性迟缓性麻痹的病例
01
任何年龄临床诊断为脊髓灰质炎的病例
02
监测病例
急性迟缓性麻痹 (acute flaccid or floppy paralysis, AFP):15岁以下急性起病的迟缓性肌肉无力/麻痹(Sudden onset of flaccid or floppy muscle weakness/paralysis in any child less than 15` years)
急性:几天~几周达高峰
针对症状,而非特定疾病
急性迟缓性麻痹
疾病早期临床不易相互鉴别
01
防止漏诊,维持无脊灰状态
02
所有急性迟缓性麻痹的病人,不管其临床印象如何,必须上报,并进行病毒学检查,即便医生根据临床资料确信患者不是脊髓灰质炎(WHO,CDC,UNICEF)
03
WHO以AFP上报的数量评价一个国家监测polio的能力(1/100,000<15岁,即使无polio)
04
AFP 疫情报告原则
P1
灵敏性
P2
特异性
AFP 疫情报告
1
脊髓前角细胞及脑干核团以上(锥体束、皮质运动区)
上运动单元(硬瘫):
运动神经元(神经核团、前角细胞)
外周神经
神经肌肉接头
肌肉
下运动单元(软瘫、迟缓性瘫):
2
麻痹的定位
上运动单元病变(硬瘫)的特点:
肌无力,肌张力增高,早期无肌肉萎缩(可有费用性萎缩),腱反射活跃或亢进,病理征阳性。
下运动单元病变 (软瘫、迟缓性瘫) 的特点:肌无力,肌张力低下,肌肉萎缩,腱反射减弱或消失,病理征阴性。
1
2
麻痹的定位
急性迟缓性麻痹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