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情境3安全用电和急救 】是由【duzw466】上传分享,文档一共【46】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情境3安全用电和急救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安全是时时、事事、处处不能漠视的
情境3 安全用电与急救
一、触电事故
二、电流对人体的危害
三、触电方式
四、触电防护
五、触电急救
WORK
掌握用电安全技术(包括接地保护、接零保护和漏电保)
了解一般情况下对人体的安全电流和电压,了解触电事故的发生,了解安全用电的原则。
培养逻辑思维和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电的技术是学生今后生产、生活中保障自身安全的准则之一,因此是本章内容的重点。电事故的发生,无论是高压触电还是低压触电都具有不可实验与体验性,要求具有较强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所以是本章的难点。
一、教学目的
二、重点、难点
一、触电事故
1. 电气事故的原因
1) 违章操作
(1) 违反“停电检修安全工作制度”,因误合闸造成
维修人员触电。
(2) 违反“带电检修安全操作规程”,使操作人员触
及电器的带电部分。
(3) 带电移动电器设备。
(4) 用水冲洗或用湿布擦拭电气设备。
(6) 对有高压电容的线路检修时未进行放电处理导
致触电。
(5) 违章救护他人触电,造成救护者一起触电。
误将电源保护接地与零线相接,且插座火线、
零线位置接反使机壳带电。
插头接线不合理,造成电源线外露,导致触电。
照明电路的中线接触不良或安装保险,造成
中线断开,导致家电损坏。
随意加大保险丝的规格,失去短路保护作用,
导致电器损坏。
照明线路敷射不合规范造成搭接物带电。
施工中未对电气设备进行接地保护处理。
2) 施工不规范
产品质量不合格
生产工艺粗制滥造。
偶然条件
损坏和触电。
(1) 电气设备缺少保护设施造成电器在正常情况下
成维修人员触电。
(2) 带电作业时,使用不合理的工具或绝缘设施造
很低,容易造成触电。
(3) 产品使用劣质材料,使绝缘等级、抗老化能力
电力线突然断裂使行人触电;狂风吹断树枝将电线砸断;雨水进入家用电器使机壳漏电等偶然事件均会造成触电事故。
(5) 电热器具使用塑料电源线。
二、电流对人体的作用
二、电流对人体的作用
触电是指人体触及带电体后, 电流对人体
造成的伤害。 它有两种类型, 即电击和电伤。
1) 电伤-非致命的
电伤是指电流的热效应、 化学效应、 机械效应及电流本身作用造成的人体伤害。 电伤会在人体皮肤表面留下明显的伤痕, 常见的有灼伤、 电烙伤和皮肤金属化等现象。
2)电击
电击是指电流通过人体内部, 破坏人体内部组织, 影响呼吸系统、 心脏及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 甚至危及生命。在触电事故中, 电击和电伤常会同时发生。
3)影响触电危险程度的因素
3)影响触电危险程度的因素
(1) 电流大小对人体的影响
通过人体的电流越大, 人体的生理反应就越明显, 感应就越强烈, 引起心室颤动所需的时间就越短, 致命的危害就越大。 按照通过人体电流的大小和人体所呈现的不同状态, 工频交流电大致分为下列三种:
① 感觉电流: 指引起人的感觉的最小电流(1-3mA) 。
②摆脱电流: 指人体触电后能自主摆脱电源的最大电流(10mA) 。
③致命电流: 指在较短的时间内危及生命的最小电流(30mA)。
参考P2表1-1
电流的类型
工频交流电的危害性大于直流电,因为交流电主要是麻痹破坏神经系统,往往难以自主摆脱。一般认为40~60 Hz的交流电对人最危险。随着频率的增加,危险性将降低。当电源频率大于2000 Hz时,所产生的损害明显减小,但高压高频电流对人体仍然是十分危险的。
人体触电,当通过电流的时间越长,愈易造成心室颤动,生命危险性就愈大。据统计,触电1-5min内急救,90%有良好的效果,10分钟内60%救生率,超过15分钟希望甚微。
01
。实际产品一般额定动作电流30 mA,,故小于30 。
02
(3)电流的作用时间
电流通过头部可使人昏迷; 通过脊髓可能导致瘫痪; 通过心脏会造成心跳停止, 血液循环中断; 通过呼吸系统会造成窒息。 因此, 从左手到胸部是最危险的电流路径; 从手到手、 从手到脚也是很危险的电流路径; 从脚到脚是危险性较小的电流路径。
(4) 电流路径
人体电阻是不确定的电阻,皮肤干燥时一般为100 KΩ左右,而一旦潮湿可降到1 KΩ 。人体不同,对电流的敏感程度也不一样,一般地说,儿童较成年人敏感,女性较男性敏感。患有心脏病者,触电后的死亡可能性就更大。
(5) 人体电阻
情境3安全用电和急救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