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感染与致病机制 】是由【junjun2875】上传分享,文档一共【65】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感染与致病机制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哈尔滨医科大学微生物教研室
钱钧
第一篇 微生物学基础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第五章 细菌与病毒的感染与致病机制
Infection and Pathogenesis
CLICK HERE TO ADD A TITLE
教学大纲
CONTENTS
掌握内容
01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02
感染(infection)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病原微生物在宿主体内与宿主防御机制相互作用并引起一定病理损伤的过程
外源性、内源性
CLICK HERE TO ADD A TITLE
第一节 细菌的感染与致病机制
少数细菌有致病性
许多细菌具有
潜在致病性
大多数细菌不具有致病性
正常菌群(normal flora)
在人体各部位正常寄居而对人无害的细菌
人体各部位正常细菌数量
抑癌作用——转化致癌物质
抗衰老作用——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免疫作用—— 与机体终身相伴抗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促进机体免疫器官发育
营养作用——影响和参与人体物质代谢
生物拮抗——占位性生物屏障
正常菌群生理作用
占位性生物屏障作用
细菌方面
机体方面
正常菌群/
非致病菌
条件致病菌
寄生部位改变
菌群失调
免疫功能下降
条件致病菌(conditional bacterium)
细菌的致病机制
致病性 (质)
细菌引起疾病的能力
毒力 (量)
表示病原菌致病性的强弱程度
半数致死量(LD50)
半数感染量(ID50)
在一定条件下能引起50%实验动物死亡或感染的最小细菌数或毒素量
※
侵袭力
毒素
毒力物质
侵入数量
适合的侵入门径:呼吸道、消化道、皮肤伤口
病原菌
致病性
入侵、定居、
繁殖、扩散
损害宿主组织,器官
引起生理功能紊乱
黏附素
荚膜/微荚膜
侵袭性物质
外毒素
内毒素
感染与致病机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