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DD 2023—05 干热岩测井规范 】是由【书籍1243595614】上传分享,文档一共【35】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DD 2023—05 干热岩测井规范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 : .
中 国 地 质 调 查 局 地 质 调 查 技 术 标 准
DD 2023—05
干热岩测井规范
Specifications for hot dry rock well logging
中国地质调查局
2023 年 1 月 : .
DD 2023—05
干热岩测井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干热岩测井的测井设计、仪器设备、现场工作、质量检查、评价与资料验收、资料处
理与解释、报告编制与资料提交、施工安全、健康防护与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干热岩资源评价、勘查和开发的测井工作。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Z 118 油气田测井放射防护要求
GB/T 14499 地球物理勘查技术符号
DZ/T 0069 地球物理勘查图图式图例及用色标准
SY/T 5633 石油测井图件格式
SY/T 6031 井温、井径、井斜测井仪刻度
SY/T 6492 声速测井仪器刻度装置技术规范
SY/T 6582 石油核测井仪刻度规范
SY/T 6588 电法测井仪校准方法
3 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 总则
目的任务
通过干热岩测井,提供和研究干热岩体(地层)的温度、物性参数、钻孔工程参数、钻孔轨迹参数、
地质参数,检查固井质量和压裂效果,为干热岩资源评价、勘查和开发提供依据。
测井系列
干热岩测井包括裸眼井测井和套管井测井,裸眼井测井系列推荐见表1,套管井测井系列推荐见表2,
解决不同地热地质、工程问题的选测测井项目参见表3。
表 1 裸眼井测井系列
岩性 测井系列 必测/选测
自然伽马、自然电位、双侧向电阻率、补偿声波、双井径、井斜、井温 必测
花岗岩 微球型聚焦电阻率、补偿密度、补偿中子、地球化学、超声波成像、微电阻
选测
率成像、多级子阵列声波、方位远探测声波
自然伽马、自然电位、双侧向电阻率、微球型聚焦电阻率、补偿声波、双井
碳酸盐岩 必测
径、井斜、井温
1 : .
DD 2023—05
表 1 裸眼井测井系列(续)
岩性 测井系列 必测/选测
补偿密度、补偿中子、地球化学、超声波成像、微电阻率成像、多级子阵列声 选测
碳酸盐岩
波、方位远探测声波
自然伽马、自然电位、双侧向电阻率、补偿声波、双井径、井斜、井温 必测
片麻岩 微球型聚焦电阻率、补偿密度、补偿中子、地球化学、超声波成像、微电阻率
选测
成像、多级子阵列声波、方位远探测声波
表 2 套管井测井系列
类型 测井系列 必测/选测
自然伽马、磁定位、声幅、变密度 必测
固井质量检查测井
超声波成像、井斜(陀螺仪) 选测
注入剖面测井 自然伽马、磁定位、流量、井温 必测
产出剖面测井 自然伽马、磁定位、流量、井温、压力 必测
表 3 测井项目选测建议
地热地质、工程问题 测井项目
孔隙及孔隙结构分析 补偿中子、补偿密度、核磁共振
井周裂缝、孔洞评价 超声波成像、微电阻率成像
井旁裂缝、孔洞评价 方位远探测声波
岩石力学评价、地应力评价 超声波成像、多级子阵列声波
放射性评价 自然伽马能谱
矿物组分分析 地球化学
扇区固井质量评价 超声波成像、扇区水泥胶结测井
基本要求
干热岩资源评价、勘查、开发过程中,每个钻孔都应按照设计要求测井。
根据勘查工作任务的实际需要和钻孔条件,确定测井任务和测井项目。
干热岩测井应使用高温数控测井仪,环境指标达到干热岩地层温度及压力等技术要求。
测井原始资料应符合 中的质量要求。
干热岩测井应编制单井测井解释报告。
5 测井设计
资料收集与分析
设计书编制前,应收集工区及邻区的测井、地质、钻探、物探等资料。
了解勘查目的、任务、技术要求和施工安排等情况。
对目的体和标志层的物性、地质特征进行综合分析,确定解释和评价方法。
设计书编制
编制要求
在测井作业前,应依据任务书、合同(协议)书及相关规范的要求编制测井设计书。
设计书内容
详细说明测井任务、测井项目、工作量和质量要求。
2 : .
DD 2023—05
测量精度和测井质量应满足 、 的规定。
说明配备的人员、仪器设备,制定质量保障、施工安全、环保等方面措施,编制应急预案。
设计书编制内容见附录 A,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减。
设计书审批与变更
测井设计书经项目管理单位审查、批准后方可实施。
测井设计书在执行过程中,如果需要作较大变更,应重新审查并获得批准。
6 仪器设备
仪器设备配置
根据测井任务要求和施工条件选配测井仪器、绞车和电缆,仪器、绞车应满足温度和压力要求。
选用的仪器在出厂时应进行一级刻度测试,测试结果应符合出厂性能指标并满足 的要求。
应配备基地使用的二级刻度器和井场检查使用的刻度器;配置各种测井仪器相应的环境校正的
软件处理工具。
地面数据采集系统应具有实时采集、显示、存储和打印功能。
绞车控制系统应具有深度控制和速度控制、电缆张力显示等功能,具有张力超限、预置深度自
动报警和停车的安全能力。
天轮、地轮、导向轮和测量轮直径与电缆相匹配,天轮、地轮直径应大于电缆直径的 40 倍和铠
装钢丝电缆直径的 400 倍。
电缆缆芯之间、缆芯对铠皮的绝缘电阻不小于 50 MΩ。
调校与刻度
各种仪器应按要求进行调校、测试与刻度,其结果应符合相应的规定,并保存相关记录,建立
仪器刻度档案。
仪器每 3 年或经大修后进行一级刻度;每季度进行二级刻度;更换仪器重要元器件或性能误差
超限时,应重新调校、进行二级刻度。
各种刻度器的物理量应由高一级的刻度器严格传递或经精密仪器测定,并定期检测。
井温、井径、井斜测井仪的刻度按照 SY/T 6031 执行。
电测井仪的刻度按照 SY/T 6588 执行。
声速测井仪器的刻度按照 SY/T 6492 执行。
核测井仪的刻度按照 SY/T 6582 执行。
使用与维护
仪器操作人员应培训合格后上岗。
仪器维修人员应参加专门的维修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仪器使用时应建立档案并记录。
仪器设备发生故障应及时维修,并建立维修档案。
地面仪器应防尘、防潮、防震,满足温度、湿度等环境要求。下井仪器应连接正确、紧固可靠、
密封良好,使用后应及时清洗干净。
测井时应安装电缆清洁装置,保持电缆干净。
铠装电缆在绞车卷筒上应整齐盘绕,进行防锈蚀处理,发现电缆破损应及时更换。
排缆器应保持清洁、润滑;天轮、地轮和导向轮应转动灵活、安全可靠。
长期停用仪器设备应存放在专用库房内,且每 3 个月通电检查一次,并做好记录。
7 现场工作
测井前准备
3 : .
DD 2023—05
测井通知
“测井通知书”的内容和式样见附录 B。
测井单位应按照“测井通知书”的要求,组织施工人员、准备测井设备和材料,在指定的时
间到达井场。
现场布置
测井车辆应停放平稳,绞车宜对准井口,测井车到井口距离应大于 10 m。
天轮、地轮安装牢固,固定位置合理。
电源线、测量线应分开布放整齐,互不干扰。
测井作业区域应布置警戒线,设置安全警示标志。
井场与钻井
井场钻台前应有足够的开阔地,保证测井车辆顺利进出及就位。
测井作业期间:钻机升降设备、照明灯具等应完好可用;协作人员应到位配合测井相关工作;
井场不应进行其他交叉作业。
测井前应使用钻具通井、循环钻井液,确保测井通畅。
钻井深度应保证所有下井仪器能测到最深目的层以下 10 m,下井仪器外径与井眼直径应匹配。
钻井液应注满至井口或套管鞋以上,漏失严重时应及时加注钻井液;钻井液密度、粘度等性
能应满足相关要求。
井眼内条件复杂时,应制定有效的防范和应急预案,保证下井仪器与放射源安全。
数据采集
原始记录
在现场应按照附录 C 要求填写测井现场工作记录表格。记录表格包括:
a) 钻井基本数据表;
b) 测井基本数据记录表;
c) 仪器现场刻度检查记录表;
d) 数据采集记录表;
e) 固井质量测井记录表。
数字记录包括:
a) 数字记录文件名应包括井名、仪器名称等简要信息;
b) 图头、数据头文件信息应齐全。包括井名、测井日期、起止深度、采样间隔、操作员等;
c) 现场采集的数字记录文件应及时备份,并转存到能够长期保存的存储介质;
d) 现场应实时打印监视曲线图或回放打印原始曲线图,要求如下:
1) 纵、横向比例均应满足对目的层、岩层分层判定的要求,目的层曲线图比例尺为 1∶200,
岩层分层曲线图比例尺为 1∶500;
2) 各种曲线应使用不同的线型和颜色加以区分,线条清晰;图面整洁,图头信息齐全、准
确;
3) 目的层曲线无断记、无干扰,其他层段断记每 100 m 不大于两处,断距不大于 1 mm。
测量方式
除井温测井自上而下连续测量外,其他测井项目均应自下而上连续测量。
测量深度范围
按测井设计或测井通知书要求进行测井。一般常规测井项目为全井段,特殊测井项目为干热
岩层段。
由于仪器连接长度或井底沉砂等原因造成的漏测井段应小于 20 m。
4 : .
DD 2023—05
分段测量时,两次测量的重复井段不小于 20 m。
采样间隔
不同测井方法采样间隔要求见表3。
测井速度
在保证采集质量和井下仪器安全的前提下,最高测速不超过仪器自身的技术指标。
测速均匀,多种仪器组合测量时,采用最低测量速度仪器的测速。
不同测井方法测井速度要求见表 4。
表 4 不同测井方法采样间隔和测井速度要求表
采样间隔 测井速度
测井方法
m m/min
自然伽马 ≤ ≤9
自然电位 ≤ ≤18
井径 ≤ ≤18
双侧向 ≤ ≤18
微球型聚焦 ≤ ≤18
补偿密度 ≤ ≤18
补偿中子 ≤
DD 2023—05 干热岩测井规范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