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高考语文复习第二板块古诗文阅读专题二总启课从读懂诗歌开始-一判一审读文准市赛课公开课一等奖省名师优质.pptx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4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高考语文复习第二板块古诗文阅读专题二总启课从读懂诗歌开始-一判一审读文准市赛课公开课一等奖省名师优质 】是由【jimilu】上传分享,文档一共【42】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高考语文复习第二板块古诗文阅读专题二总启课从读懂诗歌开始-一判一审读文准市赛课公开课一等奖省名师优质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第1页
第2页
对接教材:《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山坡羊·潼关心古》(张养浩)
题材特征
内涵
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等为题材。借咏叹史实、描写古迹来抒发诗人兴衰之感,以寄托哀思、借古讽今。
标志
标题中有“咏史”“怀古”“登某古迹有怀”“古迹”“古人名”等。
第3页
内容情感
惯用技法
内容
借怀古叹今叹个人命运坎坷。
(1)借景抒情(寓情于景)。
(2)对比手法,描写眼前衰
败、荒凉景象,与历史上繁荣兴盛形成鲜明对比。
(3)化用典故,借典故寄托自己感伤或对国事讽喻。
(4)衬托,诗人往往临古迹而抒怀,以悲景衬悲情。
情感
①针对历史人物或事件,发表自己观点或看法。
②缅怀前贤,表示敬仰或惋惜;类比古人,寄托伤感或哀思。
③借论古之得失,托古讽今,忧国忧民。
第4页
第5页
对接教材:《咏柳》(贺知章)、《卜算子·咏梅》(陆游)、《石灰吟》(于谦)、《望岳》(杜甫)
题材特征
内涵
借助吟咏自然或社会事物来表示诗人思想感情。
标志
①从对象上来看,咏物诗对象是单纯某个物。着重对所咏之物特征、功效进行刻画,或者着重对所咏之物某一内韵、精神进行吟咏。
②从题目上来看,或以所咏之物为诗名或以“咏某物”
“题某物”“某物吟”等为题目。
第6页
内容情感
惯用技法
内容
单纯咏物、托物言志(寓意)、托物喻理、托物讽世。
(1)从详细描写方法看,主要是正面描写(绘形绘色)与侧面衬托。
(2)从修辞手法看,主要是比喻、象征、拟人和对比。
(3)从抒情方式看,主要是托物言志。
情感
①寄寓作者理想理想,或实现个人理想,或报效国家。
②寄寓高尚节操,或表示怀才不遇与命途多舛伤感,或抒发年华易逝与理想破灭忧愁。
③托物讽世,或忧国忧民,或感时伤世,或愤世嫉俗,或针砭时弊,或冷嘲热讽。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对接教材:《登高》(杜甫)、《次北固山下》(王湾)、《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题材特征
内涵
诗人因长久客居在外,滞留异乡,或漂泊异地等,对所见所闻有所感,借此抒发对故乡、亲人无尽思念和人生感叹、漂泊愁苦。
标志
①诗题中多含有“客舍”“登高”“望月”“忆”“寄” “行”“思”等词语以及元宵、中秋、重阳、除夕等节
日名。
②常见意象:月亮、秋风、秋霜、杜鹃、猿啼、沙鸥、孤雁、浮云、梧桐叶落、西楼、高楼、危楼、危栏等。
第10页

高考语文复习第二板块古诗文阅读专题二总启课从读懂诗歌开始-一判一审读文准市赛课公开课一等奖省名师优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jimilu
  • 文件大小4.65 MB
  • 时间2025-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