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板式换热器原理 】是由【1354793****】上传分享,文档一共【22】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板式换热器原理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板式换热器基本原理
上海艾克森新技术有限公司
汇报日期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概述
板式换热器悬挂式结构由波纹板片、密封垫、固定压紧板、中间板、活动压紧板、支架、上下定位导杆、压紧螺栓等主要零件组成。板上有四个角孔,供传热的两种液体通过,传热板片安装在一个侧面有固定板和活动板的框架内,用夹紧螺栓夹紧。相邻板片具有反方向的波纹沟槽,沟槽的交叉点相互支撑形成接触点,介质流动时形成湍流,从而获得很高的传热效率。 密封垫片粘在板片上密封流道。
板片和压紧板悬挂在上导杆上并由上下导杆定位,而上下导杆则固定在支柱上。如果其中一种流体或两种流体在换热器内不是单一流程而需要多板程,则接口位置会根据流程数来决定开在固定板和(或)活动板上
板式换热器传热机理
板式换热器传热机理是根据热力学定律: “热量总是由高温物体自发地传向低温物体 , 两种流体存在温度差 , 就必然有热量进行传递 ”。在换热器设计中,板片按一定的间隔通过橡胶垫片压紧组成通道,两种存在温度差的流体在受迫对流传热过程中通过角孔进入板片通道,在相邻通道中两种不同流体形成逆流或顺流通过板片进行热量的交换。换热板片被压成各种不同波纹形式,以增加换热板片面积和刚性。合理的波纹形式使得低雷诺数下流体就可以达到高度湍流,创造出最高的换热效率。由于热传递板表面采用波纹结构优化设计 , 即使流体流速在雷诺准数值以下,流体在板片之间的运动亦呈三维运动 , 促使流体形成剧烈紊动 , 减少边界层热阻强化传热效率。
01
总传热量(单位:kW)
05
最大工作压力
03
一次侧、二次侧的允许压力降
02
一次侧、二次侧的进出口温度
04
最高工作温度
如果已知传热介质的流量,比热容以及进出口的温度差,总传热量即可计算得出。
06
必须的五个板式换热器选型参数:
传热速率方程
解决传热问题,都需要从总的传热速率方程出发,即:
1
式中:Q--冷流体吸收或热流体放出的热流量,W;
2
K--传热系数,
3
A--传热面积,;
4
-平均传热温差,℃。
5
从上式可以看出,要想知道换热器的传热面积,只要知道总换热量,平均对数温差和传热系数就可以得出换热面积。
6
对数平均温差(LMTD)
对数平均温差是换热器传热的动力,,此时用算术平均温差代替对数平均温差,介质在逆流情况和在并流情况下的对数平均温差的计算方式是不同的。
逆流时:
并流时:
总传热系数
总传热系数是用来衡量换热器传热阻力的一个参数。传热阻力主要是由传热板片材料和厚度、污垢和流体本身等因素构成。单位:W/m2.℃ 或kcal/.℃.
总的传热系数用下式计算:
其中:k=总传热系数(W/m2.℃)α1 = 一次测的对流换热系数(W/m2.℃) α2 = 二次测的对流换热系数(W/m2.℃)δ=传热板片的厚度(m)λ=板片的导热系数 (W/m.℃) R1、R2分别是两侧的污垢系数 (m2.℃/W)
板式换热器原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