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水文测验第一章测站布设第一讲.ppt


文档分类:建筑/环境 | 页数:约21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1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1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水文测验第一章测站布设第一讲 】是由【3827483】上传分享,文档一共【21】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水文测验第一章测站布设第一讲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第一章 测站布设
第一讲
一、水文测站
水文测站是在河流上或流域内设立的,按一定技术标准经常收集和提供水文要素的各种水文观测现场的总称。按目的和作用分为基本站、实验站、专用站和辅助站。
基本站是为综合需要的公用目的,经统一规划而设立的水文测站。基本站应保持相对稳定,在规定的时期内连续进行观测,收集的资料应刊入水文年鉴或存入数据库长期保存。
实验站是为深入研究某些专门问题而设立的一个或一组水文测站,实验站也可兼作基本站。
专用站是为特定的目的而设立的水文测站。不具备或不完全具备基本站的特点。
辅助站是为了帮助某些基本站正确控制水文情势变化而设立的一个或一组站点。辅助站是基本站的补充,弥补基本站观测资料的不足。计算站网密度时,辅助站不参加统计。
基本水文站按观测项目可分为流量站、水位站、泥沙站、雨量站、水面蒸发站、水质站、地下水观测井等。其中流量站(通常称作水文站)均应观测水位,有的还兼测泥沙、降水量、水面蒸发量及水质等;水位站也可兼测降水量、水面蒸发量。这些兼测的项目,在站网规划和计算站网密度时,可按独立的水文测站参加统计;在站网管理和刊布年鉴和建立数据库时,则按观测项目对待。
二、水文站网及其作用
二、水文站网及其作用
水文站网是在一定地区,按一定原则,用适当数量的各类水文测站构成的水文资料收集系统。由基本站组成的站网,称为基本水文站网。
把收集某一项资料的水文测站,组合在一起,则构成该项目的站网。如流量站网,水位站网,泥沙站网,雨量站网,水面蒸发量站网,水质站网,地下水观测井网等。通常所称的水文站网,就是这些单项观测站网的总称,有时也简称为“站网”。
以满足水资源评价和开发利用的最低要求,由起码数量的水文测站组成的水文站网,是容许最稀站网。
首先应建成容许最稀站网,然后,根据需要与可能,逐步发展并优化站网。力求在适应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的投入条件下,使站网的整体功能最强。
水文站网密度,可以用“现实密度”与“可用密度”这两种指标来衡量。前者是指单位面积上正在运行的站数,后者则包括虽停止观测,但已取得有代表性的资料或可以延长系列的站数。站网密度通常是指现实密度。
水文站网规划是制定一个地区(流域)水文测站总体布局而进行的各项工作的总称。其基本内容有:进行水文分区,确定站网密度,选定布站位置,拟定设站年限,各类站网的协调配套,编制经费预算,制定实施计划。
制定水文站网规划或调整方案应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相互比较和综合论证;同时,要保持水文站网的相对稳定。
分析检验站网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测站位置是否合适,测站河段是否满足要求,水账是否能算清,测站间配套是否齐全等。
水文站网规划的主要原则是根据需要和可能,着眼于依靠站网的结构,发挥站网的整体功能。提高站网产出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水文站网的调整,是水文站网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水文站网的管理部门,应当在使用水文资料解决生产、科研问题的实践中,在经济水平、科学技术、测验手段日益提高和对水文规律不断加深认识的过程中,定期地或适时地分析检验站网存在的问题,进行站网调整。
1
2
3
4
5
三、水文站网的规划与调整
基本水文站网中,流量站网是最主要的站网,因此重点介绍流量站网,并简要介绍水位站网和泥沙站网。
四、基本水文站网的布设原则
由于河流有大小、干支流的区分,因此流量站网的布设原则也不相同。 控制面积为3000km2以上的大河干流流量站,称为大河控制站。 干旱区在500km2以下,湿润区在300km2以下的河流上设立的流量站,称为小河站。
其余天然河流上设立的流量站,称为区域代表站。
(一)基本流量站网的布设原则
大河控制站的主要任务,是为江河治理,防汛抗旱,制定大规模水资源开发规划以及重大工程的兴建,系统地收集资料。在整个站网布局中,居首要地位。大河控制站按线的原则布设。
1
2
区域代表站的主要作用,是控制流量特征值的空间分布,探索径流资料的移用技术,解决任何水文分区内任一地点流量特征值,或流量过程资料的内插与计算问题。区域代表站,按照区域原则布设。
3
小河站主要任务是为研究暴雨洪水、产流、汇流,产沙、输沙的规律,而收集资料。在大中河流水文站之间的空白地区,往往也需要小河站来补充,满足地理内插和资料移用的需要。因此,小河站是整个水文站网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小河站按分类原则布设。
01
02
03
04
在干流沿线,布站间距不宜过小,布站数量不宜过多,任何两个相邻测站之间流量特征值的变化,不应小于一定的递变率。否则这种变化和测验误差,将很难区分。由此可以确定布站数量的下限。
当估计出布站数量的上限和下限之后,还应综合考虑重要城镇、重要经济区防洪的需要,大支流的入汇,大型湖泊、水库的调蓄作用以及测验通讯和交通、生活条件等因素,选定布站位置。
同时布站间距也不能过大,布站数量不能过少,否则将难以保证按5%~10%的精度标准,内插干流沿线任一地点的流量特征值。由此,又可以确定布站数量的上限。
把上述原则汇集在一起,称为线的原则。
1.线的原则
2.区域原则
2.区域原则
在任一水文分区之内,沿径流深等值线的梯度方向,布站不宜过密,也不宜过稀。决定站网密度下限的年径流特征值内插允许相对误差采用±5~±10%。决定密度上限的年径流特征值递变率采用10%~15%。
对于分析计算较困难的地区,在水文分区内,可按流域面积进行分级,一般情况下,分为4~7级,每级设1~2个代表站。
选择布设代表站的河流和河段,应符合以下要求:
①有较好的代表性和测验条件;②能控制径流等值线明显的转折与走向,尽量不遗漏等值线的高、低中心;③控制面积内的水利工程措施少;④无过大的空白地区;⑤综合考虑防汛,水利工程规划、设计、管理运用等需要;⑥尽量照顾交通和生活条件。
3.分类原则
布设小河站,应在水文分区的基础上,参照植被、土壤、地质及河床组成等下垫面的性质进行分类,再按面积分级,并适当考虑流域形状、坡度等因素。选择河流布设测站。
小河站址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
代表性和测验条件较好。
水利工程影响小。
面上分布均匀。
按面积分级布站时,要兼顾到坡降和地势高程的代表性。
尽量照顾交通和生活条件。
(二)基本水位站网的布设原则
在水文测验中,水位往往是用于推求流量的工具,绝大多数流量站都有水位观测。因此,流量站网的基本水尺,是水位站网的组成部分。
在大河干流、水库湖泊上布设水位站网,主要用以控制水位的转折变化。满足内插精度要求、相邻站之间的水位落差不被观测误差所淹没为原则,确定布站数目的上限和下限。其设站位置,可按下述原则选择:
满足防汛抗旱、分洪滞洪、引水排水、水利工程或交通运输工程的管理运用等需要。
满足江河沿线任何地点推算水位的需要。
尽量与流量站的基本水尺相结合。

水文测验第一章测站布设第一讲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1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3827483
  • 文件大小1.99 MB
  • 时间2025-02-11